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凡人-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云细看两匹骏马,生的一般大小,一般神骏,只是张磨盘身下一匹的全身赤红,他身下则是雪白。杨云马术平庸,骑在上面如腾云驾雾一般,赶紧牢牢抓住缰绳,抽空问道:“皇上如此晚了,还未就寝?”

    张国柱收紧缰绳减慢速度让双骑并驾,说道:“皇上一般要到三更过后才休息,若是忙起来,鸡鸣时分还在召见大臣呢。”

    杨云心中暗想,看来皇帝果真不好当。转念又问道:“张大哥,不知皇上深夜召唤,所为何事?”

    张磨盘马不停蹄地回道:“皇上没说,我也不好多问,去了你就知道了。”

    两匹骏马在深夜的大街上一路疾驰,不多时已经来到宫前。宫门早已下钥,张国柱出示了皇上御令,这才开了宫门放两人进去。

    张国柱拴好两匹骏马,示意他跟上。杨云虽然早有准备,还是被宫中的景物震得一惊。偌大一座禁城,乌漆墨黑的摆在眼前,穷极目力也看不到头。虽然月光甚是明亮,各处檐下柱角无不显得阴森可怖,仿佛里面藏着无数魑魅魍魉。杨云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一股阴沉沉的暮气迎面扑来。

    两人一路走来,穿宫过殿,一会上台阶,一会下台阶,直把杨云累得汗流浃背,心中叫苦,忍不住问道:“张大哥,路程如此之远,何不骑马?”

    张国柱瞪了他一眼,“皇家禁宫,武将下马,文官下轿,怎敢造次?”

    杨云忍不住吐了吐舌头,皇家威严,规矩果然大得吓死人。

    两人不再多言,前面灯火渐渐亮了起来,抬头一看,已到到皇极殿门前,殿外肃立着两行锦衣仪卫,甚是神气。张国柱示意杨云在外等候,自己先进去通报。

    不多时,张国柱又出来冲他摆了摆手,轻声说道:“皇上正在召见大臣,先在殿外候一候。”

    二人也不敢高声交谈,垂手站在殿外,一片沉默。杨云正等得遇见,隐约听得殿内声音大了起来,似乎是皇上在说话,语调愤怒而无奈,“尔等屡战失利,丧师辱国今日妄言行款,城池已陷,何款可行?”

    隔着宫门,杨云似乎看见皇上龙颜震怒的样子和大臣跪在地上磕头的模样。过了一会,殿内又传来皇上的声音:“姑念尔等还有点忧国之心,朕不治罪,回去戴罪立功。”

    过了一会,又见一溜官员弯着腰倒退着出来,均是一脸猪肝色。杨云心中一阵紧张,皇上正在气头上,不知此时进去是凶是吉

    心中正在忐忑,殿中出来一个太监,看了看二人唱道:“宣惩逆将军和杨云进殿!”

    杨云不知礼仪,只得跟着张国柱身后小心翼翼的往里走去。

    入得殿中,忽觉眼前一亮,原来殿内灯火通明。皇上正坐在盘龙宝座上翻看奏折,御座背后有太监执着伞、扇,御座两旁又站立着许多太监。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细烟,满殿里飘着异香。

第三十三章 夜谈() 
杨云跟着张国柱远远停下脚步,心中纠结跪还是不跪,崇祯已开口说道:“杨贤弟来了,坐吧!”再看崇祯,头也没抬一下,正手执御笔在奏折上写着什么。

    既然不用跪,杨云也就松了口气,旋即又陷入了尴尬。皇上叫坐,可这殿中除了皇上身下的龙椅,没有有任何椅凳。

    正在尴尬,一个太监轻手轻脚地搬过来一****凳,示意杨云在殿中左侧坐了。再看张国柱,凛凛在皇帝一侧,状若木偶,难怪他觉着无趣。

    崇祯仍没抬头,眉头紧锁,手中的笔悬在空中,似乎正在斟酌如何下笔,笔尖的朱砂忽地滴在奏折上,才反应过来。

    杨云远远望着他,数日未见,崇祯似乎愈加消瘦苍白了,心中竟隐隐有些心酸。如此枯坐了一阵,杨云觉着这殿中静极了,隐约能听到皇上的呼吸之声。也不知道崇祯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半夜叫了他进宫却又不闻不问。

    不知过了多久,崇祯终于合上奏折,揉了揉眉心,抬头说道:“杨贤弟久等了。”

    杨云赶紧坐直了身躯回道:“皇上国事繁忙,杨云庸碌之辈,每日只是虚度光阴,多等等无妨。”

    崇祯嘴角微微翘了一下,似乎在笑:“朕称你为贤弟,你却称朕皇上,似乎不妥。”

    崇祯这一笑,杨云也放松下来,不似刚才那般紧张了,也笑着说道:“皇上若是不介意,那杨云还是叫你游大哥吧!”

    崇祯笑吟吟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朕夜里召见你,没有扰你清梦吧?”

    杨云哪敢照实回答,只得说道:“游大哥哪里话?能来拜会大哥,杨云心中不知多欢喜。”

    崇祯每日里尽是听些官样文章,今日传他进来,正是想听听杨云说说家常话,心中高兴,说道:“以后若是没事,朕要常叫贤弟进宫坐坐,聊聊天。杨贤弟近日店中生意可好?”

    “托游大哥福,生意还成,最近我在做一种易拉筒的酸梅汤,今日来得匆忙,带了两筒请游大哥尝尝。”

    杨云说罢自怀中掏出两枚竹筒,一名太监会意,过来接了,双手奉到崇祯案上。

    崇祯拿起一枚竹筒把玩了一阵,说道:“想必这竹筒里盛的就是酸梅汤,这竹筒倒可爱,筒上所刻图案也精巧的很,不俗不俗!上次在贤弟店中尝了酸梅汤,朕这几日正有些想念,杨贤弟有心了。”

    杨云赶紧说道:“游大哥揭开纸角即可饮用。”

    崇祯饶有兴味地揭开竹筒,喝了一口,砸了咂嘴说:“不错,正是这个味。”

    杨云见他高兴,说道:“游大哥若是爱喝,从明日开始,小弟每日派人送些到宫中来。”

    崇祯点了点头,“那就有劳贤弟了。”随即又朗声说道:“传旨御膳监,自明日起,朕的燕窝莲子羹就免了,改由杨柳风送来的酸梅汤。”

    崇祯身旁地一名太监站出来领了旨,退着小碎步出殿宣旨去了。

    杨云心头高兴,游对崇祯说道:“小弟见游大哥近来又清瘦了些,您可要保重身体,不可过多操劳。”

    崇祯叹了口气,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就是这么个烂摊子,不操心不行啊!坏了祖宗基业,朕可就是千秋罪人。”

    杨云也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得默然。

    崇祯又问道:“朕明白黎民百姓不容易,贤弟有没有什么难办的事需要朕帮忙?”

    杨云沉吟了一会,说道:“游大哥,兄弟,兄弟想建个牌坊”

    杨云还未说完,崇祯已皱起了眉头,打断道:“贤弟,牌坊是朝廷为有德有行之人立的。礼部报了上来,朕再下旨修建。贤弟无功无德,立牌坊作甚?就算朕允了,亦不能服众。”

    杨云此时已是满头大汗,赶紧说道:“游大哥,兄弟建牌坊并不为己。我听人说在牌坊除了旌表功德外,还可纪念人和事。我那日在鼓楼外的空场上见高迎详凌迟伏法,心中很受震动。我就想能否在闯贼伏法之地建一座牌楼,纪念此事,警醒民众忠君守法。”他停了停,又说道:“若是游大哥觉得不妥,那就算了吧,当杨云没说过”

    崇祯只道杨云也是好名之徒,心中本有些不悦,此时听他如此一说,方知误会了他。顿时龙颜大悦,遂说道:“看来朕竟误会贤弟了,你这般一说,朕也觉着此事甚好。这种牌楼,多修几个又有何妨?朕明日即传旨,由朝廷出资,着礼部尽快修建。”

    杨云却又说道:“游大哥,这修建牌楼的物料和人力贤弟愿一人出资张罗。”

    崇祯心下大奇,问道:“这是为何?”

    杨云答道:“游大哥,杨云幸得朝廷庇佑,挣了些钱,也想着报效国家,却苦于并无治国安邦之才,不如修几座牌楼,也算为朝廷出力。”

    说出这番话,杨云脸有些红,心中更有些羞愧。崇祯哪知道他心中所想,而且当时最注重这些封建礼教,心中又是大喜,点了点头道:“贤弟有心了,既是如此,贤弟只管去修吧。朕明日即下旨,着礼部于你接洽。”

    崇祯沉吟了一会,又说道:“朕看这牌楼就叫人间正道牌楼。”

    杨云又趁机说道:“游大哥,兄弟准备一共建上十座牌楼,其中四座自己做点小用途,还望游大哥恩准。”

    “嗯?贤弟说来听听。”

    “兄弟想用牌楼宣传宣传这易拉筒的酸梅汤,将来挣了银子好继续报效朝廷。”

    崇祯大手一挥,说道:“此乃正道,朕准了。明日即下诏。”

    杨云见目的已达到,心中高兴,谈性便也高了起来,又和崇祯聊了些店中趣事。崇祯哪听过这个,觉着有趣,频频展颜,龙心大悦。

    二人正相谈甚欢,一名太监匆匆进殿,跪下说道:“禀皇上,辽东有紧急军情,蓟辽总督洪大人在殿外请见。”

    崇祯脸色一沉,说了声:“知道了。”便把太监晾在了一边。又转头对杨云说道:“杨贤弟,你看朕这还有一摊子事,今日就这样吧,你说的事自有礼部的人和你接洽。”

    杨云赶紧站起来道:“游大哥你忙你的,小弟就此告辞了,改日再来。”

    崇祯点头道:“张国柱,你代朕送送杨云。”

    别了崇祯出来,杨云心头一松,这才觉着浑身衣衫早已湿透。不过今日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心中不喜不自胜。

第三十四章 名声大噪() 
牌楼的事按下不表,我们先说说每日送进宫的易拉筒酸梅汤。

    杨云自宫中出来,第二日便寻到京城一家马车坊。此车坊名为御车坊,掌柜为祖传手艺,到了他这一辈已传了五代了。无论前朝大元,还是今朝大明,宫廷所用之仪仗车驾均是出自此坊。杨云看了坊中所列的几架样车,心中大为难以,便不惜银钱定做了一辆双套马车。

    到了第三日,马车便赶制完工交货了。杨云看此马车,车身足长一丈有余,宽逾七尺,虽无车厢,却极尽华丽之能事。车架由产自兴安岭的促榆木打造,用清漆刷至光可鉴人,以手拂过,不见一丝毛刺;两对车轮浑圆无疵,竟似矩规所画一般;车辐均匀细密,一般宽窄;车身则雕龙刻凤,更刻有鸟兽花草若干。杨云心下满意,验完货,交了余款,暂且寄存在坊中。

    又去了旌旗坊,定做了两面大旗,预备插在两跟车辕之上。伙计问用甚么颜色,杨云随口答了明黄,伙计一愣,说道:“公子该不是来拿我取笑吧?明黄是御用色,您就是敢用,小店也不敢接啊。”

    杨云自知来错了地方,说声打搅就此离去。如此寻了半日下来,竟是没有一家旗坊备有明黄布匹。还是有一位好心掌柜提醒,戏台上是不分礼制的,扮皇帝的戏子自然穿的是明黄,去城东的戏装行找找,或许备有明黄绸缎。杨云道了谢,果然在戏装行寻到了明黄布匹,不多时,两面大旗也已做好。

    最后再去马市买回两匹口外骏马,虽比不上张国柱所乘的赤龙驹名贵,但也是浑然一色,油光水滑,煞是威风。

    最后寻了个车夫,带着两面大旗,去马车坊将车驾回了杨柳风。

    从此以后,两匹骏马配上这拉风的马车,左右车辕各插一面大旗,左书:“杨柳风易拉筒酸梅汤”九个大字,右书:“皇帝御用宫廷贡品”八个大字。每日早上拉上一车易拉筒的酸梅汤招摇过市,好不威风。杨云又给两名驾车的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