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玄甲-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心头猛然一跳,他咽了咽口水,说道:“莫要胡言『乱』语,父皇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若是被父皇知道了,我肯定是要被责罚的。”

    “难道殿下就要看着自己离皇位越来越远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不不会的,你说的都只是猜测而已,或许苏子瑜根本不会理会这些事情,父皇也不会允许他干涉这件事情。”

    卢玉继续蛊『惑』道:“殿下莫要再自欺欺人了,卢家的下场殿下难道看不到吗?得罪了苏子瑜的人可没有什么好下场,苏子瑜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殿下得罪了他,他肯定是会报复的。至于陛下会不会同意,这根本没有什么意义,陛下还活着的时候苏子瑜或许不会做什么,但是等到陛下龙驭殡天之后呢,到时候又指望谁来阻止苏子瑜呢?”

    “大臣们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的!”

    “大臣?”卢玉摇了摇头,说道:“只要坐在这皇位上的还是李家的人,只要苏子瑜没有动他们的利益,殿下觉得会有多少人站出来?”

    李承乾沉默了,他细细地思索着卢玉的话,感觉很合理,但是又总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一时之间想不清楚罢了,他犹豫了一会儿,说道:“此事我还需要好好地想一想,你不要轻举妄动,先下去吧。”

    卢玉恭敬地行礼,说道:“殿下要想就慢慢地想吧,只是臣还是要提醒殿下一句,时间可没有多少了。臣先告退了。”说完,卢玉转身离开了。

    卢玉离开之后,李承乾站在原地,脸『色』阴晴不定,从他身边走过的宫女都是心惊胆战的,害怕一不小心就惹怒太子殿下。过了好一会儿,李承乾握紧了拳头,转身离开了。

    而另一边,卢玉在离开李承乾的身边之后,悄悄离开了东宫,他走到了皇宫里一处隐秘的地方,在这里,正有着一个穿着绯『色』官服的人等着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才能来到这里,而且有着石头的阴影的阻挡,并不能看到他的脸,倒是颇为神秘。

    卢玉皱了皱眉头,说道:“你来这里太冒险了,若是被人发现了那就麻烦了。”

    那人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办法,苏子瑜的反应太快了,我们的人手全都被清理出来了,而且我担心他可能察觉到我们的存在了,我必须来东宫见你一面,怎么样,李承乾打算要对付苏子瑜了吗?”

    卢玉脸『色』阴沉,他摇了摇头,说道:“李承乾还是很犹豫,没办法,现在无论是谁想要对付苏子瑜都是要好好地掂量一下的,不过有我在,想必用不了多久李承乾就会下决心了,你不要着急。”

    那人沉默了一下,说道:“你尽快把这件事情办好,魏王那边算是彻底没有办法了,他现在进入了学院里,我们的人根本进不去,更不用说蛊『惑』他了,我们现在能够指望的也就只有你这边了,还有其他在一些家族里的人也会配合你行动的,只要这件事你办成了,这唐朝就会陷入混『乱』,你就是最大的功臣。”

    卢玉点了点头,说道:“放心,我会尽力的,等到事情成功了之后,我会用老办法通知你的,以后若是没有太重要的时间,你还是不要像这次这般冒险了,不然暴『露』的可能『性』太高了。好了,你赶紧离开吧,这里毕竟是皇宫,你呆久了只怕会被发现踪迹。”

    “嗯!那你小心行事,我先走了。”那人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

    卢玉四下打量了一眼,确定没有什么情况之后,这才转身返回东宫去了。

    只是他并没有发现,在他离开之后,一个人忽然从一处假山的背后转了出来,那人抬手摩挲了一下下巴,低声说道:“这卢玉不是东宫的属官吗?只是看这个样子,他的身份也是有些不简单啊,还有之前和他碰面的那个人,也是颇有些身份啊,听他们所说,这样的人在大唐里还不少,这倒是有意思了,这些人潜伏在大唐里是要做些什么呢?也不知道他们隐藏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倒是要好好地查一查了,这些不安定的因素必须要尽早的除去免得日后又会出现什么『乱』子。”这人一边念叨着,一边往皇宫之外走去,路上遇到他的人都是恭敬地行礼。

第五百一十六章 朝会() 
长安城里的风波缓缓平息,这件事情说到底也是不怎么关老百姓的事情,谈论几天之后也就没有兴趣,而就在这个时候,张宝相的奏折终于是送到了长安,呈到了李二的桌案上。

    李二看了张宝相的奏折,并没有直接召集大臣前来议事,明日就是大朝会了,正好就在大朝会上商议此事吧。

    这么决定了,李二便把奏折放到了桌案之上,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翌日,今日是大朝会,所以文武官员早早地就聚在了皇城前,由于距离大朝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这些官员都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房玄龄笼着袖子站在一边,眼睛微眯,对着站在旁边的杜如晦说道:“克明啊,边境的事情你也该知道了吧,今日的大朝会主要就是要商议此事了,不知道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杜如晦埝了捻胡须,低声说道:“说到底无非也就是一个降将而已,若非是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根本没有必要拿到大朝会来商议,按照以前处理降将的方法就是了,该分化的分化,该安『插』的安『插』,老夫现在在想的却是西突厥的内『乱』。”

    房玄龄点了点头,说道:“说的也是,本来我们是打算扶持这阿史那社尔的,可谁知道他会突然去打薛延陀,结果不仅没有把薛延陀给打下来,反而是把自己的领地给赔了进去,成了丧家之犬,只能来大唐摇尾乞怜,而如此一来,西突厥却是再次变回了之前三个可汗互相争斗的局面了,克明是想要在这之中做文章?”

    杜如晦微微颔首,说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处理得好了,我们便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西突厥的问题,说到底,这些围绕在我大唐四周的强敌迟早也是要除掉的,而若是能够省一些力气,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房玄龄微微点头,说道:“克明说的是,那待会儿老夫就要好好听一听克明的高见了。”

    杜如晦淡淡地笑了笑,没有再说话,只是转头看着站在武将行列里的一个年轻人,眉头微皱,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

    房玄龄往那边看了一眼,疑『惑』地说道:“克明,怎么了?”

    杜如晦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只是有些奇怪苏子瑜回来参加大朝会。”

    房玄龄笑道:“不管怎么说,他都是陛下的臣子,平日间虽然不用上朝,但是这大朝会还是要来的。”

    杜如晦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把视线转移开去,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城的大门缓缓打开了,文武官员鱼贯而入,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再交谈,走进了皇城。

    太极殿内,李二等着所有大臣都找好位置坐稳之后,说道:“今日的大朝会主要是要商议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代州都督张宝相上书说都布可汗阿史那社尔愿意归附我大唐,现在朕想知道诸卿对此事的意见。”

    有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这会不会是突厥人的阴谋?”

    李二摆了摆手,说道:“并不是,张宝相已经在奏折里说得很清楚了,阿史那社尔之所以会来投降,是因为他在战败之后已经走投无路,在草原上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故而会如此,这些消息都是已经打探清楚了的,应该是不会有什么阴谋的。”

    那名大臣听完李二说的话之后,说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臣认为可以同意阿史那社尔的请降,这对于大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而且也有利于传扬陛下的仁德,日后若是再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会有人愿意向大唐投降的。”

    事实上,所有官员都是知道同意阿史那社尔的请降对大唐来说只有好处,并没有什么坏处,所以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有什么人站出来唱反调的,出来说话的这些大臣都是表示赞同接受阿史那社尔的投降。

    见到这样的情况,李二微微颔首,说道:“其他人也是这般看法么?”

    大臣们齐声说道:“臣等附议。”

    李二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诸位便议一议这受降的人选吧,该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大臣们沉默了一阵,杜如晦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认为并不需要单独再派人去受降,那样必然又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倒不如就任命代州都督张宝相为受降的主事人,这样只用派信使赶过去传达陛下的旨意就是了,不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李二皱了皱眉『毛』,说道:“杜卿此语倒是颇有道理,只是那阿史那社尔毕竟有着可汗之位在,这么做会不会显得有些失礼?”

    杜如晦摇了摇头,说道:“无妨,陛下,以臣之见,那阿史那社尔虽然有着可汗之名,但是现在不过是丧家之犬罢了,以张都督为受降的主事人并没有什么,相信阿史那社尔他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怨言的。”

    李二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同意了杜如晦的意见,派遣红翎信使去传达让张宝相受降的主事人,并不另选大臣前去,至于给阿史那社尔一个什么样的封号自然会有礼部的人去商议,就不在大朝会上讨论了,毕竟此事很复杂,若真的要在这里讨论,只怕今日大朝会就只能商议这件事情了。

    此事暂时告一段落,李二微微把身子往后靠了一些,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些,然后缓缓说道:“第一件事情已经商议完了,那就来说说这第二件事情吧,阿史那社尔投降了大唐之后,如今这西突厥再次恢复成了之前的局面,三个可汗争斗不休,按照之前商议的,我们本来是打算要扶持这阿史那社尔的,可惜阿史那社尔现在却是被赶了出来,所以朕想要问一问诸卿,现在我们该如何办,是继续隔岸观火,还是从这剩下的三个可汗里再找一位可汗来扶持他争夺西突厥的大可汗之位呢?诸位好好地想一想,再做回答。”

第五百一十七章 选择() 
大臣们细细地思索着着此事,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李二看了一眼,这位站出来的大臣却是鸿胪寺卿唐俭,唐俭缓缓说道:“陛下,以臣之愚见,现在西突厥内『乱』对我大唐来说正式一件好事,经过灭东突厥一战之后,大唐境内民生疲敝,正好趁此机会好好修养生息,至于西突厥的事,不妨任其自流,任由西突厥内『乱』下去,必然会不断损耗西突厥的国力,我大唐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看着一个强大的敌人自己走向衰落,何乐而不为呢?”唐俭话音落下,顿时就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共鸣,在他们看来,大唐现在确实不适合掺和到这件事情中去,隔岸观火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他们都是纷纷附和唐俭的意见。

    李二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他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没有表明自己的意见,而是转头望向杜如晦,说道:“杜卿,你也是这般看的吗?”

    杜如晦摇了摇头,说道:“臣并不这样想,西突厥内『乱』看似是对我大唐有好处,但是若真的只是隔岸观火的话却未免有些浪费这个难得的好机会了,若是等到西突厥内『乱』结束了,它又会成为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