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8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我等一众弟兄,也须尽早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今次受招安俱赴朝廷,也切莫因性躁而节外生枝,反而致使好事功亏一篑。。。。。。”

    宋江正说着,他却觑见在场一众头领里面,有些人的神色也不似以往并不似以往那般待自己恭敬臣服,神情间反而显得有些犹豫与复杂。以宋江的心机,自也能猜想得到其中亦有些桀骜不驯惯了的草莽之辈,眼见朝廷发付来的招安使臣里面有着作威作福,而自己这个本来在梁山中统御群雄的山寨之主却也只得屈从忍受。

    就算现在肯留下来的都是甘愿去接受朝廷招安的,可宋江服软的态度,无疑也使得他的威望在寨中头领心目中又打了几分折扣。

    我如此做却不还是为了你们一众兄弟的前程着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遮莫如今你们反倒对我心生怨言?还有晁天王等一众出走的寨中头领。。。。。。只在绿林中厮混,却又何日是个头?

    宋江心中喟叹,却也只得按住心思不说,而又著落寨中头目等记录寨中头领名号,又令萧让写了告示,差人四散去贴,晓示临近州郡乡镇村坊,各各报知。

    次日,梁山上差遣下来的人手至附近州郡,以及之下四散村坊,告知诸地梁山聚众山林,多扰四方百姓。如今幸蒙天子宽仁厚德,特降丹诏已赦免本罪,梁山举寨招安归降。而寨内又发库中金珠宝贝,彩段绫罗,纱缎等项准备上京进奉,并预备另做人情打点。随着诸事准备停当,宋江也准备率领一众头领携众军马赴京朝觐,还剩下来需善后的事宜,便是如何处置梁山泊上已精心修葺的城垣房舍、关卡大寨了。

    倒也与绿林中的规矩有些相似,寻常哪些山寨要去投奔大寨入伙时,便如原著里面二龙山、清风山、黄门山、芒砀山、少华山、桃花山。。。。。。无一不是要放火烧毁了本处寨栅,随即收拾齐全收拾起财帛金银、粮草兵马而举寨前去奔大寨合并入伙,也自有断了自己曾经啸聚的去处,诚心与新投奔聚义的绿林好汉同生共死的意味。而绿林强寇在接受朝廷招安时,也须焚烧拆毁自己山寨内的所有建筑房舍,由此本是强寇啸聚的去处,又重新变回一处可供行人百姓讨衣食、游历观赏的山水景致,也是断绝了自己的归路,而笃定永不再反,肯为朝廷忠心卖命。

    宋江心说事到如今,也正要打算下令将山寨中应有屋宇房舍,任从周围村坊居民搬拆,而三关城垣,其余城防工事也尽行拆毁,再起送寨中各有家眷老小的头领安顿亲属还乡之时,却见吴用忽然站出身来,并向宋江报道:“哥哥且慢,依我之见,拆毁山寨城垣基业,发付寨中头领家小各还本乡,以及尽起寨内钱粮、军械、船舶投奔汴京、交付军司等诸般事宜。。。。。。毕竟如今朝廷宽限日次未至,也并不急于一时。”

1286章 打个时间差,兵不血刃取梁山() 
宋江听罢眉头紧蹙,随即向吴用问道“军师,如今招安大事怠慢不得,倘若不尽快举寨携钱粮、军械等一应物资朝京觐见圣上,唯恐朝廷见疑,还道我等别有用心。”

    可越是进京招安在即,我等却越须把细。如今朝廷派来的钦差及随从里面,张宗善不过是个传话的使臣,而侯蒙与张叔夜虽然极力要促成我梁山泊归顺朝廷一事,但眼见李虞候、张干办这等辱我梁山忒甚的撮鸟,明明我山寨接受招安,于国家有利无害,可那厮们却又为何屡番羞辱我等,也不顾随从使命?也必是这两个走狗背后的蔡京、高俅这干权奸不愿见我水泊梁山受朝廷招安而从中作梗。

    在如汴京觐见官将之前,也须把麾下兵马屯驻城门外下寨栅听候圣旨,也是稍有惊变就一触即发的要紧时候,未等到官家金口玉言,亲自宽赦之前又怎知蔡京、高俅等人不会暗中另做手脚?如今只是成事在望,只怕另有变数,是以决计不能就此切断了我等后路,而只得教朝中权奸借着我梁山迫切希望招安而只得任他鱼肉

    吴用心中叹罢,他抬起头来,倒与对面与自己在寨中向来不对付的刘敏目光对到一处。虽说同行是冤家,可是吴用大致也能觉察出刘敏起码在仍进京觐见官家前后,水泊梁山仍须留有余地这件事上与自己也是一般想法。期间万一生出些事端来,自己这边却先自行拆毁了赖以盘踞的梁山城垣大寨,届时又如何是好?

    是以吴用脸上挂着几分无奈之色,仍是向宋江谏道“依我之见,且留众宝眷在此山寨,其余钱粮、军械等物仍聚于城垣之中。待我等朝觐面君之后,承恩已定之后,那时在还山了此数事,整顿器具、枪刀、甲马、战船,拆毁所有城垣,再发遣各家老小还乡未迟。”

    这时刘敏等人竟也在旁附议,宋江听罢自己又思付一番,终于还是叹声说道“军师之言极当。”旋即再改将令,只教头领即便收拾,整顿军士,带领众多军马即日启程,迳投东京汴梁而去。

    然而宋江这边刚准备启程动身前往东京汴梁,青州两山那边萧唐立刻调拨兵马,也已开始有所动弹

    因为萧唐仍然十分清楚的记得原著之中那个细节,大概也能推敲出水泊梁山在何时的守备力量会最为虚弱,在甚么时候又最容易被占取夺下。

    按水浒原著的轨迹,宋江便是号令大小所有头领,集结绝大部分兵力收拾共赴京朝觐的同时便要送寨内各家老小还乡,再毁了梁山的老底好教朝廷不会猜忌见疑。而当时便又是时常好猜忌算计的吴用谏言待我等兄弟朝觐见了赵佶之后,等官家御口亲旨,确定朝廷那边起码在明面上不会再接以招安的名义而计较剿除我等梁山兵马时,再请奏回山,焚烧拆毁梁山城垣大寨,发还所有寨中家眷返乡,携所有军资为朝廷效力不迟。

    而实际上宋江也接受了吴用的提议,在书中的时间顺序也是先接受朝廷招安,觐见赵佶确定归降了朝廷之后,宋江才命卢俊义率其余兵马于东京汴梁附近屯住,又亲自率领十一个头领,万余马步水军重返梁山,祭献晁盖然后焚化灵牌,随即将各家头领老小送回原本出身所在州县,又有水军头领拣选合用船只,将不堪用的小船尽行给散与附近居民。而梁山内所有的屋宇房舍、三关城垣,不是任从周围村坊居民搬拆,便是自行焚烧拆毁,一应事务整理已了,再整顿器具枪刀甲马等军资火速还京

    萧唐计划轻取梁山,要利用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按说吴用向宋江的提议也算是在理,原来的轨迹里面宋江率领梁山一伙至东京汴梁之后终于觐见赵佶,双方彼此虽然面上其乐融融。朝中枢密院就曾具本上奏劝赵佶小心时,便曾明言表过“现今数万之众,逼城下寨,甚为不宜”,而梁山那边在得知朝廷有意打散分调己方兵马时,有许多头领也曾表态“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得再回梁山泊去”

    至于朝中童贯等权奸,却是在梁山一伙已经接受招安的前提下向赵佶谏言以这厮们虽降,其心不改,终贻大患为由,不若传旨赚入京城,将此一百八人,尽数剿除,然後分散军马以绝国家之患

    如此看来,吴用担忧在招安事成前后仍有事端也不无道理,而当时的梁山一伙,在绿林中也的确有后路可以寻觅。不过就算如今仍有有些波折,按宋江的想法,无论如何他还是一门心思要归顺朝廷的,是以萧唐就是打算取下吴用所计划留取的这一条后路,而便转变做目前这个阶段最适合自己啸聚集结群豪,与官军对抗,甚至对于水浒原著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这一处绿林山寨,从而也意味着自己召集的江湖诸路群豪兵马声势,就将会在梁山泊达到顶峰。

    萧唐当然也曾考虑过由于北面有两处绿林大寨啸聚于青州,以及晁盖等一众头领的出走,这或许也会使得宋江、吴用等人的计划出现些变数,可是如今对于梁山而言时间不等人,宋江等人仍是要边是戒备官军暗做手脚,边是要促成接受朝廷招安一事。何况只是从汴京一来一回的功夫,任凭宋江与吴用等人千算万算,也绝对无法预料到萧唐早就有所预判,要趁着他们一伙暂时离开山寨之际展开行动,而梁山寨内还有个向来不起眼的小头目李宗正做内应,虽然参与不得寨内甚么机密大事,可是梁山要自毁城垣寨垒这等大事,又怎能瞒过他的眼睛?是以现在宋江、吴用等人在应对朝廷招安时在寨内进行的部署,一举一动,仍然尽在萧唐的掌握之中。

    至于公孙胜、李俊、刘唐、穆弘等诸多原本梁山入伙的头领,在听闻萧唐是打算以这种方式轻取梁山之后更是又惊又喜。朝廷召集梁山宋江等所有统领并着绝大部分兵马前往东京汴梁,届时守卫梁山泊大寨的多半也只是寨中些强寇头目,如此也不必与刚分道扬镳不久,彼此之间遮莫仍有些情分在的头领反目动刀子,等到宋江一伙再回来时,也只会觑见原本自己借以发迹的绿林山寨,将会被另外一股声势更为好大的绿林兵马所占据。

    是你宋江甘愿舍弃这梁山宝地的,我们兄弟本来就强烈反对招安,那么如今此处水泊梁山,凭甚么就不能由我等引萧唐哥哥前去在夺还回来!?

    出走山寨不久,对于梁山泊余威尚在的晁盖听萧唐将自己的计划说个分明之后,只略作思付,当即也很痛快的答应愿做为前部与萧唐率部快马疾行,再朝济州梁山泊处赶去。届时留守山寨的强寇头目与其余兵马,在见到晁盖竟然去而复返,重新要取回梁山大寨时又会作何反应?萧唐心说主事的寨内所有头领都随着宋江赶往东京汴梁要屈从于朝廷了,现在于山寨之内的若干头目,无论是面对他萧唐,还是说又见得曾统管梁山的托塔天王,哪个又敢出来讨死拦阻?

    。

1287章 梁山水军小头目,抗金水师真英杰() 
梁山泊四面环绕的芦苇荡随风摇曳,波光粼粼的湖泊面上时不时还吹来一阵阵凉爽的清风,临近金沙滩的一片芦苇周围湖面却是舞色如纱轻笼,倒是个驻扎哨探的好去处。

    这个时候,正有十几艘小船靠拢停泊在芦苇荡中,有三个梁山水军中的小头目齐聚在一条船上,虽然湖泊面上气象万千,可是他们三人的神情却是郁郁不乐,各自似怀揣着心事。

    毕竟水泊梁山周围方圆八百余里,临近的村坊之中,靠东面有东溪村、西溪村、石碣村等去处,而其他方向亦有些靠水吃水,多是渔民的村坊。本来水泊梁山还是在王伦占据的时期,偌大去处却禁打鱼鲜,教包括石碣村在内其它临近梁山的渔民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却是在晁盖夺下梁山寨主之位以后心说不能绝了周围村坊乡民的衣饭碗,而开放几处水域任凭周围渔村百姓在梁山水泊靠打鱼过活。自此梁山这一路绿林强寇的风评,这才在周围村坊乃至附近军州治下开始好转。

    而这三个梁山水军中的小头目,也都是临近梁山的村坊渔民出身,各个尚未及二十的年纪,可是自小在村中便都是善水的好手。他们三个倒也都是年轻气盛,往日官司一处处动弹,便向百姓讹诈索取,这三个后生亦不愿怄官府鸟气,彼此撺掇商议罢了,倒也结成了异姓的兄弟,如石碣村阮氏三雄那般不愿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