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牡匚桓叱纾匆埠臀艺獠骄纪芬话愣际谴笏尉恕<热痪居辛睿鞑︵~延路部曲前来助你剿讨夏贼,我自然便来了,只不过”

    武松旋即把眼朝环簇在周围的自己麾下那一都步卒军健望将过去,他叹了口气,说道:“只不过我统领的这一都军卒刚做重编,有些兄弟还不识得姓名,便在方才的一战中丧了命。当兵的时日一久,也见惯了有些袍泽兄弟早化作一坯黄土,还有些断了手脚伤残的,我也知道行伍儿郎视死如等闲,若是折了些战友便生出哀伤缅怀的心思,只怕也没法在军中再打熬下去。只不过每次厮杀罢了又见麾下弟兄伤亡惨重,我便总觉得像怄了口鸟气,心中甚不痛快!”

    说到底武二哥性情刚烈,毕竟也是至情至性之人呐萧唐心中念罢,便说道:“好男儿为国赴难陨身,奋果毅之壮烈,如今他们也都是为了靖平大宋疆土而战死沙场,军人马革尸还,这些好汉子也可说是死得其所了”

    萧唐沉吟说罢,旋即又对周围那些武松麾下的步卒说道:“诸位兄弟不避刀剑而赴汤蹈刃,也都不愧为西军出身的儿郎!我这兄长虽然性气高强,却也是条磊落的好汉子,你们在他麾下当兵,武二哥也决计不会亏待了你们。”

    虽然武松麾下这一都步卒多是性情粗犷、桀骜不逊的西北大汉,而且泾原、鄜延、秦凤等地界是大宋西北地面,眼下这般时节与河北山东道路遥远,他们大多虽听过萧唐的名头,却也未必被他的江湖中的声望所慑,可是这些兵卒好歹也知道节度使、枢密院在军中又是何等高职要位,似萧唐这般武职差遣甚至足以与老、小种经略相公相提并论,这些苦哈哈的大头兵又怎敢托大?

    三十余个西军步卒忽然都站起身来,其中还有个队头对萧唐俯首弓腰着说道:“武都头为人如何,小的们又怎会不知?萧节帅却是折杀小人了,恁是朝中贵人,小的们又怎能与恁称兄道弟?”

    武松闻言却哈哈一笑,并指着那个队头笑骂道:“奇了怪哉,他是我结义兄弟,你们也是我军中的弟兄,他唤你这厮们做弟兄又有甚么不妥的?再说这厮有甚了不起的,你怕他个鸟!褚家四郎,当初你不是还不服老子管教么,怎的此时却吓怂了胆?都他娘的坐下,又不是行军打仗时,哪个鸟人又与你们摆官威了?”

    只是武松话音方落,正站在他对面的翟进、翟兴兄弟二人的脸色却是一变,他们立刻向武松的身后拱手施礼,神情甚是恭谨。

    这时萧唐、武松又听身后有人呵呵笑道:“休要多礼,正如武都头所言,眼下是歇息整顿不必拘束,否则我刘法岂不是成了个摆官威的鸟人了?”

781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待萧唐与武松等人起身回头去看时,就见到有七八名宋将已经走到他们不远处,为首的那个将领约莫四旬以上,他生得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眉宇气质庄重冷峻、沉着内敛,嘴角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此人便是叫夏人闻名色变的名将刘法么?萧唐心中念罢,便上前行了个叉手揖礼,说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晚辈萧唐久闻天生神将之威名,今日终得拜会刘将军,倍感荣幸。”

    刘法微微一笑,说道:“萧节帅,若要论官职差遣,我武阶职位不过是鄜延路兵马钤辖兼三衙马军司都虞侯,当年恁官居殿前司都虞候时便已与我平职相论,如今未将倒须向恁见礼才是。所以莫不如就按武都头所说,咱们也不必忒过客套了。”

    虽然刘法是随口说笑,可萧唐却也听过一些关于刘法的传闻,按说他积累战功早在数年前便受封做熙河经略安抚使,与萧唐当年被破格提升的京西南路安抚使大有不同,在西北边地做得一方经略的人物,都是似老、小种经略相公,以及媪相童贯这等在军中地位尊崇,手中实打实能握有兵权的重量级人物。如果刘法使弄些权术伎俩,也未尝不能成为控扼西军兵权的首脑人物,偏生刘法不喜阿谀逢迎,自有铁血军人的铮铮傲骨,经朝中有奸佞进谗言中伤,使得刘法被罢免了熙河经略与三衙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侯等要职。可是这刘法浑然更没事人似的,该带他的兵还带他的兵,该打他的仗还打他的仗,由于宋夏战事频繁,枢密院那边也不得已还是恢复了他的一些官职差遣。

    所以现在要说武职,刘法这个不过只掌鄜延路禁军行遣军马公事的兵马钤辖,在西军诸部将士的心目中却与种师道、种师中那等经略相公并无两样。

    萧唐对这么一个极有风骨,并且以战功在边庭扬名立万的名将自然也是十分敬佩,他缓缓摇头,又道:“晚辈只是侥幸得官家赏识,这才得重用提拔,又怎敢在刘将军面前托大?”

    刘法却长舒了一口气,悠悠说道:“由汴京朝堂那边派来,蒙官家宠信的臣子我也见过许多,但是肯与麾下儿郎一并浴血奋战,同进共退的,萧节帅还是第一个。。。。。。”

    刘法沉吟说罢,随即又朝武松那边望将过去,他上下打量一番打着赤膊,生得骨健筋强、雄伟凛凛的武松后,又点了点头,连声说道:“你便是武松?好,很好。我已做过番打探,才知你往日戎卫边庭时大小战死必当争先,鄜延路军司中有如此一员英勇善战、悍不畏死的好汉子,却不得重用,却是我这个上官失职了。即目内有盗贼猖狂、外有夏贼觊觎,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此番若能英勇作战,念及旧劳新功,本官也必然会重用提拔你。”

    武松作战悍勇难挡,一身武艺奢遮之事如今教刘法知晓了而对他起爱才之心,也并非是看在萧唐的颜面上。而武松这个约莫只是个地方军司中连长军阶的低阶武官,也不至在刘法这个关西各地方面军司令级别的大将都要拱手敬服的名将面前失礼,他也立刻向刘法抱拳称谢。

    只是武松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倘若军司中上官都似是刘法这般唯才是举,肯体恤提拔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行伍儿郎,泼韩五那厮又何必投到萧唐兄弟麾下的绿林山寨那去,颠倒着做了个强人头领?

    ※※※※※※※※※※※※※※※※※※

    经过战后清点,狐偃山一役歼灭党项诸部九千人左右的人马,俘虏六千人上下,并且缴获了大批的马匹已充军用。虽然此番党项诸部头人并非是由夏国官府调派,也并非是与夏人正规军的精锐部队杀伐,比起刘法当年于会州迎战西夏主力大军,一战破敌后纵横荒漠追击四百余里,斩俘西夏军万余人不能相提并论,可是如今寇钞的夏人诸部折损过半,也的确是一场战果十分显著的围歼战。

    随后萧唐各部主将与刘法等西军将官齐聚与太原府,得刘法引荐,萧唐也与西军将门苗授之子苗履,以及刘法麾下的西军将官康炯、朱定国等人一一结识。而当年也曾在西军中积累战功的王焕、韩存保这等十节度中的人物原来与刘法也是旧识,萧唐也发现这两个军中前辈,于前朝成名的宿将在与刘法叙旧时言行态度十分恭谨,俨然将刘法奉做旧时的恩官。就连一向对二种、刘法一派西军主将态度有些复杂的三原姚氏后起之秀姚平仲,他在刘法面前也不敢表露出半点无礼之处。

    与种师道、种师中大有不同的是,老、小种经略相公先人有种世衡、种谔等西军三种这些祖父辈统管西军,他们虽然在关西诸地军司倍受尊崇,可是得荫授先人职事从最初投军入伍时开始。就不必似低阶武官那般于前线亲自与敌军做生死搏杀,可是刘法这二十多年来却是出入尸山血海无数回,官阶一路从队头、副将、钤辖、亲军都指挥使晋升。。。。。。才有今天这般成就,所以种师道与种师中虽然在西军将官心目中地位尊崇,可是如果比较受三军将士的拥护爱戴,刘法甚至还能胜过老、小种经略相公。

    只不过刘法更似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西军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也绝不会刻意巴结在汴京那些权倾朝野的大臣。种氏、折氏、姚氏等关西将门的关系时而相互扶持,时而相互竞争,如今又有个意图把控住军权的童贯插手,而以刘法为首的将领明显更倾向于拥护种师道、种师中,那么这个在西军中地位极高的边庭名将,此时在童贯的眼中就是个欲除之而后快的心腹之患,也就不足为奇了。

    “宋夏用兵挥师西鄙,熙河帅刘法与其军俱歼,用事者以违节置罪之。。。。。。”联想到刘法被童贯威逼胁迫,这个百战百胜、威震西陲的天生神将在明知几无胜算的情况下出兵遭伏而壮烈战死,童贯却又向赵佶表功报捷,并说此役战败全因刘法违其节制而败军丧师的记载,萧唐也大概猜到现在童贯恐怕已经生出要谋害刘法的心思了。

    “就依萧节帅的口谕,择选出几个口松的夏人留下问话,其余战俘不问出身、不经审问、不留活口,尽皆就地正法,斩讫报来。”

    萧唐这边兀自思付的时候,就听刘法又悠悠说道:“宋夏数十年的彼此杀伐,新仇旧恨早已经深如沧海,比起礼义廉耻、圣人教化,草原大漠部族尚武善战,也更信奉物竞天择、弱肉强食,咱们也按常例以这般法子对待。如今仍有累造大恶的夏贼一时逃脱,萧节帅,我等也须尽快另做部署,将那干敌酋流寇一并铲除了才是。”

782章 山岭截击,穷寇也要追() 
往后六七日的时间里,河东路北部集结的宋军一直调度兵马,在各处关隘要道上摆开设堵截击。现在太原府中除了萧唐与麾下萧嘉穗、花荣、李永奇等将才谋士,还汇集了刘法、康炯、姚平仲、王焕、韩存保、呼延灼等深谙兵事的将才,又有数万戎卫边庭的西军精锐赴援,面对于狐偃山被围攻击溃的夏人余部,部署起来自然更是游刃有余。

    野乱魁等党项头人虽然是一族之长,拥有着对整个部族的绝对权力,这些早年大多受夏国征召的族长虽然具备些基本的军事常识,可是说到底来战略抉择、临阵指挥等兵家要略比起刘法这等人物而言还是相差太远。游牧部族靠入侵宋境做打家劫舍的营生,也要靠抢的快、逃的也要快才不至被官军合围,可是虽然这些夏人骑射骑术精湛,所乘的战马也都是耐于长途奔袭的战马,可是刘法却深谙这些大漠牧民的打法,以一场漂亮的围歼战便使得党项诸部陷入混乱不堪、无法进行有效反击的窘境,自此也只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到本来已经打算速速撤离宋境,可是野乱魁却因丧子而撺掇党项各部继续在宋境内作乱,结果却被好整以暇的宋军围堵个正着。。。。。其余党项各部的头人也早就悔青了,可是现在他们就算想逃,只怕已是晚了。

    位于狐偃山南五十里处的一处荒野山沟中,有三千多的党项族民齐聚在野岭间盘地歇息,此时他们各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几个部族族长脸色阴沉的似要滴出水来。狐偃山一场大败,抢夺来的粮食衣帛几乎又全落在宋军的手里,掳掠来的许多汉人奴隶,也是为了不拖延行程,大多都在野乱魁意图侵攻太原府周遭县镇之前尽数杀了,这次侵入宋境初始本来一帆风顺,结果如今折损了大半族民,却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当这些党项头人在向野乱魁望将过去时,几乎所有人眼中忿怨之色都丝毫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