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99章 就让我先“死”一阵() 
萧唐得知自己的“死讯”之后,他细想一番,当日他在龙首山遭高展绫、言家兄弟率渤海马贼伏击,辽军护送将官阿里奇、琼妖纳延救援萧唐不得,只能死战杀出重围,率残部退往辽阳府求援。

    那时辽国官军也派出数队人马于东京道四处搜索自己一行人的下落,可是萧唐等人在回辽阳府的途中,却正遇到了这次伏击的策划者,意图移祸于女真诸部的高永昌。

    萧唐等人在雪原山岭中又在乌雅束、阿骨打率领的生女真联盟耽搁了些时日。随后在萧唐趁机暗中行至保州,并至皮岛打理筑城设镇事宜的期间,因高永昌暗杀东京留守,又在辽东各处煽动挑唆诸路豪强起事。辽国官府现在对东京道绝大部州府郡县都失去了掌控权,发兵讨伐镇压蜂起的暴动已是焦头烂额,哪还有甚么心思和余力去查探一个宋国使臣的下落?

    何况当日五百辽国远拦子军,在龙首山都因遭高展绫、言家兄弟所统领的渤海马贼伏击而被杀得溃败,萧唐等宋国使臣不过几人,在荒山野岭间被上千悍勇的马贼围困,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数月搜索未果,辽朝又忙于平定一波接着一波的内乱,是以向宋国交代说自己在辽东罹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也倒好,官身羁绊下自己几乎不可能亲自在宋、辽等地绿林中主持诸般事宜,辽方既然已经放出消息,自己就不妨先“死”一段时间。萧唐心中又想道:在我至皮岛之后,与汴京、萧家集、密州以及宋境各处山寨互通声息,宋境内府邸家眷、一众兄弟也都知我有惊无险,并无性命之虞。可是依高俅那厮的性子,很有可能会怀挟旧仇趁机迫害他在汴京的家眷及下属。

    “萧义,立即发书信至汴京,趁现在朝廷还没公布我于辽东‘遇难’之前。吩咐三郎、花荣等兄弟整备车马,护送我家眷返至大名府。京师留着萧嘉穗、杨序等兄弟主持大局。”

    思量过后,萧唐向一旁的萧义吩咐道,自己在汴京名下金风玉露楼等几处酒楼、乐坊,可不仅是京师内外许多达官贵人流量光顾的去处,就连赵佶也是那边的常客。而留守汴京的萧嘉穗、杨序等兄弟都是极为精明干练的人物,只要行事低调稳妥些,不让高俅抓到任何把柄,就算那高太尉想落井下石,也断然不敢惹得宋徽宗不痛快。

    可是依高俅往日暗地里的做派,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须先叫苏瑾娘、唐芃秀等女眷暂避风头,并使汴京市井间大多营生暂且偃旗息鼓,提防高俅再私下派些鹰犬爪牙暗做手脚。

    且容得你高俅先猖狂一时,等我“死而复生”之后重返京师时,我倒要看看你又会是怎样一副嘴脸。。。。。。

    待萧义领过命后,萧唐又与新至皮岛的闻焕章、裴宣、蒋敬,还有欧鹏、陶宗旺等人来到位于皮岛烟台峰的营寨,现在陶宗旺虽然对主寨府邸格局已做了安排,可除了两三间卧房,以及与僚属商议大事的厅堂外大多房舍只打下了地基害为起建。

    萧唐先向闻焕章等人说了自己已派燕青、段景住前往辽东内陆去接引东京道受兵灾之祸的流民之事,随后又向闻焕章相询他打算如何主持这座新兴海镇的政务时,闻焕章略微整理了下思路,说道:“于辽东海外诸岛地扎下根基,不比在绿林中占山据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安置百姓时须内立法度,还有选任课督赋税、管理民政时的胥吏,逐捕盗贼、维治守安的差役等都要预先确,以行监督、执法之事。。。。。。

    待确立户藉之后,便是要让百姓各执其业以安民心。游牧部族要划定牧场,汉家农人要辟划耕田。。。只是关外诸族民风剽悍,且又好勇斗狠,若与汉家儿郎杂居时,难免要生出些事端。何况现在辽东局势复杂,诸族聚居时两族间若发生龊龉时大打出手,导致诸族各部为自己族人声讨公道也是常有之事,很容易酿成极大动荡。此事则需要裴孔目须多费心了。”

    裴宣此时眉宇间多添了分从容与威严,他听闻焕章说罢,便颔首说道:“闻先生说的甚是,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于我看来,无论是汉家儿郎、契丹、渤海亦或其它诸族各部,执法时皆须等礼相亢。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方可谓之大治,又何况族类之别?”

    萧唐听罢也连连点头,比起萧嘉穗、许贯忠等心思缜密的智谋之士,在官场中打踅多年的闻焕章在治理民生、处理地方政务上的能力明显要更胜一筹。现在萧唐相当于要在辽东地界私立“军政府”自治,在这诸族混杂的环境下若要落地生根,就必须要使治下收纳的不同族群和睦相处。

    似辽国境内有许多种族杂居,而且从民族人口的数量比例来说,也不像宋国那般以汉人为主体民族,如果偏袒或打压任何一方,使得两族之间相互仇视,那种矛盾在极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消弥。

    民族问题一直到后世都是个极为敏感,且极其难以处理的问题,有多少多民族国家都是因为内部的民族冲突而导致分裂,更何况萧唐这个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海外城镇。

    现在这种形势下,当移剌成部族等契丹牧民、辽东汉人流民以及其它诸族百姓涌入皮岛等海镇之后,如果发生如何冲突矛盾的时候,无论是动用武力弹压,亦或是和稀泥以求息事宁人的处置方式都不足取,届时也的确需要铁面无私的裴宣来维护法纪公平。

    随后萧唐又与闻焕章、裴宣、蒋敬等人商议皮岛海镇户籍管理、工程营造、操习民壮、职事修废等诸多事宜。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张顺走进厅堂,向萧唐报说:段景住与移剌成携数部游牧族人已抵达江畔,在保州打听声息,接应辽东内陆部族头人、流民头领的头目已发船直往皮岛而来。

400章 北地诸族,水浒中的两个射手() 
且说辽东耀州、辰州等地比燕青、郭药师、董小丑以及言家兄弟等人现在所在的本溪县以北地区距离保州更近,而且移剌成所部的游牧民每家每户都有骏马骑乘,所以段景住回来交令的时日,倒比燕青等人要早上许多。

    当段景住带着移剌成与另外几个部族头人乘船登上皮岛后,萧唐已与许贯忠、萧义、张顺几个兄弟至船坞来迎。移剌成见了萧唐,立即上前纳头便拜,感激道:“前些时日蒙萧大人重金相赠,今日又得大人收容我部族人,受如此大恩,我移剌成愿在帐下为一小卒,以报萧大人的大恩大德!”

    萧唐上前扶起移剌成,好言安抚了几句之后,移剌成又向萧唐介绍平素与他交好,此时也经他移剌成说通愿率族人一并来投的两个部族头领。当萧唐得知两人姓名时,才发现二人也都是出现在《水浒传》中的熟人。

    这两人一个唤作天山勇,属于黑水靺鞨诸部中的铁骊部,另一个唤作寇镇远,是融入契丹部的鲜卑后裔,当年其先祖为鲜卑古口引氏,后来鲜卑全盘汉化时便改汉姓为寇。

    看来现在他们两人率各自部族在辽东栖息,还未受辽朝官府征召入伍成为官军将官。。。。。。萧唐知道这天山勇在马上惯使漆抹弩,用的是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就连梁山好汉中以飞石打人,最善使暗器致胜的没羽箭张清都被其一弩射中喉咙。若不是有祖传内科外科,尽皆医得的神医安道全全力救治张清,天山勇只靠那一发铁翎弩箭就已射杀掉梁山上一员悍将。

    而寇镇远在原著中与病尉迟孙立比枪比箭、比智比勇,他们二人的对决也堪称水浒中最经典的捉对厮杀之一。同样极善箭术的孙立放箭射寇镇远时,这寇镇远艺高人胆大,他只是听弓弦响动,便把身一倒,待孙立射来的箭刚好射到时顺手一绰,直接将疾射而来的利箭绰于手中,并向孙立以牙还牙反将那箭向其射去,也足见其不俗的骑1射本事。

    单论武勇,天山勇与寇镇远二人虽然算不上一流猛将,可是他们一个善使弩,另一个弓马本事极为娴熟。虽然抵不上萧唐麾下弓箭无对的小李广花荣,可萧唐若是在辽东北地与人征战杀伐时,确实也多了两个以弓弩制敌的骑将。

    而天山勇、寇镇远与他们的族人本来过的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东京道局势愈发动荡他们也似移剌成所部那般,在各部落间的冲突中屡遭劫掠。随着各地暴动蜂起,他们也意识到再熬耗下去自己族人的生计只会愈发艰难。经移剌成的劝说,天山勇与寇镇远也打定主意,率领各自部族随移剌成的契丹牧民一道前来投奔萧唐。

    原本做为辽国的属民,天山勇、寇镇远对萧唐暗中在邻近辽国东京道的海岛上设镇立寨也不是没有心生疑念,可是现在辽国朝廷愈发昏聩,现在辽东大部土地尽皆脱离辽朝统治。靠官府已不能使自己族民安生过活,在这弱肉强食、诸强环伺的局势下移剌成忽然来规劝他们说有一方乐土可供他们的族民繁衍生息,而且占据此处的萧唐亦会向他们提供粮草、药物等物资已解决他们族民的生存问题,天山勇、寇镇远又怎会错过这等良机?

    从归属感而言,天山勇、寇镇远虽然是辽国治下的子民,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族人的生计。何况经前去劝说移剌成的段景住所述,萧唐此举也并非是趁着辽东局势动荡,要割地裂土与辽国分庭抗礼。移剌成、天山勇、寇镇远等游牧部族也须拧成一团来对抗于东京道各处烧杀劫掠的乱军,如果在萧唐的调度下真的可以妥善安置自己的族民,那么他们这些部族头人也很乐意奉萧唐为共主。

    天山勇、寇镇远对视一眼,他们齐齐向萧唐拜道:“听移剌成头人说萧大人仗义疏财,一掷千金而博施济众,恁若真能善待我们的族民,让他们在这乱世中有块栖息之地,我们情愿匍匐在恁的脚下,奉恁为我们的共主!”

    移剌成与其他几个契丹部族头人亦然向萧唐纳拜道:“萧大人扶危济困,我们部族的契丹儿郎也甘为萧大人驱策,奉恁为我们的主人!”

    萧唐以契丹人的礼节,正色上前一步,他抚胸躬身,朗声说道:“蒙诸位头人看重,我萧唐也在此立誓:所有聚于此地的黎民百姓,无论是汉人、契丹、渤海、铁骊。。。。。。等族裔,我们都是兄弟手足,大伙有福同享、有难共当!”

    移剌成等人也都喜形于色,萧唐又听这些前来投奔的部族头领报知,天山勇、寇镇远以及与移剌成同来的几支契丹部族合计约有四千五百人上下,此时大多聚集于保州城外的江畔。萧唐听罢也立刻命萧义、张顺二人吩咐手下去将五千石粮食,并着许多衣物药材装船,并且亲自与移剌成等头人渡海前往保州,安抚那些一路奔波迁徙而来的诸部牧民。

    在海船上,天山勇脸上满是感激之色,他凑到萧唐身前,说道:“不瞒萧大人说,我也是头一次遇到萧大人这等仁义之人,发重金周济他族子民这种事情,我可是闻所闻问。如今萧唐又为我们族人寻觅得这一方可以安居的乐土。此番义举便是我辽朝官府,也从未如此善待我部族民。”

    萧唐拍了拍天山勇的肩膀,笑着说道:“天山勇兄弟,如今你我既然同舟共济,以后便应该兄弟相称。你一口一个‘大人’说得也忒过生分了。”

    天山勇与寇镇远对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