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10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岳飞披上了衣衫,又躬身拜谢母亲训子之恩时,张显、汤怀等四人已径直来到中堂前面,其中张显抢先大声招呼道“兄长,徐庆、姚政两位兄弟确已探觑个分明,武翼大夫刘相公于相州治所招募义士、并收编河东路败阵的官兵。方今河东战事吃紧,汴京也正要再发救援往北驰援只是听闻统军北上的主帅,也正是已被朝廷赦胥,并得赐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萧任侠”

    岳飞听罢面色微微一变,旋即面色也很快的平静了下来,并沉声说道“果然是他能为江山社稷成此大业可惜也仍是他偏生做下那等离经叛道的谋逆大罪,对黎民百姓虽绝无罪孽深重的恶行,可单指这犯上作乱、欺君乱常的逆行大好男儿便是一时屈沉,也须正直守拙,也绝不可以邪门外道谋取权势重利。虽得他救还回被金贼所掳的太皇少帝,可又如何不是操弄朝纲、把持君王?这却又如何对得住义父对他的教诲提点大恩?”

    同是相州汤阴出身,且都也钦佩于岳飞的忠猛勇烈而也愿随他从军的徐庆、姚政二人经过一段时日的相处,当然也都很清楚所投奔的这个兄长自守原则与底线极为严格明确,而容不得有半点差错违背。可是如今听他如此评论杀溃金国东路大军,从而振奋大宋民心的义军首领萧唐时,心中却仍觉有几分不是滋味。

    当中徐庆便抢先说道“兄长,如今横竖咱们都争着要去杀鞑子,至少眼下何必又管那许多?起码那萧任侠往日对兄长有大恩,如今肯兴义军力抗外敌,真真实实也不带半点假!既然朝廷也肯胥恕他先前的罪状,并且许于帅位军权,安心去与金军鞑子厮杀,至于日后兄长又打算如何与那萧任侠相处,后事再另做计较便是了。”

    岳飞见说略微沉吟片刻,可仍是叹然说道“以萧唐背逆谋反的大罪,虽一时得朝廷赦胥,也全因女真鞑虏入寇,为害中原江山。既然对朝廷无半点忠心可言,如今固然是国难之际挺身而出,可却也是趁着社稷之危而图谋不轨。连他谋逆大罪都被赦胥朝廷全因外患当前,如今以奉迎君上的名义设帅衙藩镇自据,可再有逆行时中枢也不能惩治,只怕是要动摇国本,久后也必要成国家大患。我虽生受他大恩难报,可是既然那萧唐既做下造反的勾当,当初也只有与他恩断义绝,如今又如何再能与之夹杂不清?”

    “都说忠不违君,国不可一日无主,萧相公的确是犯了大逆之罪”

    中堂之内一时寂默,岳飞之母姚氏忽的却又道“吾儿虽心志坚定,矢志秉忠于君王朝廷,绝不肯做出悖逆国家之事。可是我岳家的确生受萧相公大恩不假,而且于河北蒙他照托时,吾儿又如何不知萧相公也绝非是大奸大恶之辈?

    然而虽萧相公曾背反朝廷,但的确也是为黎民百姓不遭外虏侵害,好歹朝廷封赐萧相公靖民安土的元帅之位,如今国家也正是用你之时,既然后事尚是难料,只要吾儿记得为母在你背上刻着的精忠报国四个字,清者自清,又何必刻意摆脱干系,而忌讳与萧相公纠缠不清?”

    张显、汤怀二人自知与岳飞结识前他乡中遭逢水患,家境贫寒,生活难以为继而从小转迁至河北地界,而岳飞之母姚氏虽只是出身乡野的农妇,却极有主见,且对从小便沉默寡言的岳飞家教极严,但凡是岳飞认定的事,当真不但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旁人如何对他晓以利害,也很难教这个又直又倔的岳鹏举回心转意

    尤其是岳飞之父岳和,已经恩师周侗先后亡故之后,如果说唯一一个有可能改变岳飞心思主意的,也就只有岳飞之母姚嬭嬭了。

    是以听姚氏竟也出言劝说岳飞就算相州一路招募的抗金义勇要受萧唐节制也罢,此番也绝不可再错失投军的机会,张显、汤怀、徐庆、姚政四人一听有戏,也都立刻把眼朝再望向自己娘亲时也面露讶然之色的岳飞觑见过去。过了片刻,岳飞的面色平静了下来,也缓缓的点了点头

    听得母亲相劝,岳飞都没有想到自己心中竟会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本来他耿直刚烈,不止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同样也是为了大宋朝廷精忠绝对不带半点曲折回旋的余地。他自问秉承的是忠君爱国的志向,可是萧唐先前却做出欺君叛国的逆行,只这一条,便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岳飞自知也只能与他彻底反目决裂。

    然而先后两次从军,先是至河北真定府应募做得河朔征辽敢战士的一员军将,在父亲岳和病故而离开行伍,为父守孝过后又至河东路平定军投戎被参为军中偏校,官微权轻,与辽、金两度战事的失利溃败岳飞独木难支,也直感受到刻骨铭心的耻辱忿恨,而仍是坚韧不拔,无论是再去面对外寇鞑虏还是叛国逆贼,继续投军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丝毫不减,可是却只除了萧唐一人,无论是以挚友还是死敌的身份,岳飞都会下意识的回避去与他相见。

    去劝说萧唐回心转意,而向朝廷请罪求降?岳飞曾以为本来身为从二品大员的天子近臣既已造反,便再无得官家宽胥谋逆大罪的机会;盼着在沙场上相见,而大义灭亲亲手除了极有可能成为朝廷心腹大患的反贼?岳飞律人律己之严,看似是铁石心肠,然而萧唐却是爱国不忠君,犯上作乱丝毫不守臣子的本分,但丝毫不会侵害黎民百姓,又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加上多少年相处下来的恩义情分,秉公无私的为朝廷诛灭国贼,岳飞自问就算能够为了心目中笃定的忠义狠下心肠,可若有选择的余地,他也实不愿亲自下手。

    既然无论做为死敌,亦或旧友的身份彼此都不便重逢厮见,岳飞本来并不愿背犯了自己处世的原则。然而自己的母亲一席言语,岳飞感到心里那道坎暂且迈了过去,心中也不由慨然念道萧唐兄长,多少年来我本一直期盼着能与你在沙场上并肩征战,一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机缘,如今似乎终于也有了这个契机,我却当真没有想到会是在如今恁般形势下,思量又是否应当与你齐心戮力

    可是等到讨伐外寇功业有成,我大宋朝廷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时,你我尚能暂且不顾前嫌,而相安无事的时日却又还能有多久?

    。

1515章 秦桧,跟我走吧() 
岳飞与张显、汤怀、徐庆、姚政四人率领千余义士赶赴相州治所安阳城时投奔得于当地招募义士的武翼大夫刘浩过后,也再度立刻被编入了官军,只是岳飞也又只是暂被营指挥使的低阶武职差遣,而且果然与相州一路被招募及收拢的义军、败军须暂归入元帅府统辖,等候军令行事。

    而与此同时,萧唐麾下往北开赴的先锋部队,也已经进入了河东路地界。

    虽然宋朝下辖诸路禁军大多兵事废弛,而且行伍中上下将官军中蠢虫忒多,甚至就连寒冬时节士兵所必备的棉衣都要盘剥克扣,可是多少年来富庶皇朝积攒下来的老底,东京汴梁内甲仗库储存的军械装备精良、齐备那是没有说的,本来也险些尽要被金军掳掠抢夺去,用于日后反来用于装备金军而再度侵掠宋境。如今却是萧唐缴获一应军备,也是按旨关支,将不计其数铁铠马甲、盔胄军械尽数调运往水泊梁山及往北进发的辎重部队之中。

    而如今麾下包括破阵军连环马,以及陷阵军陌刀营在内,许多等对于装备制造的需求成本,以及对士兵的素质要求极高的兵种经过先前与完颜斡鲁补所统领的金国东路大军的厮杀之中兵力有所损耗。如今却也得以补充了巨量的军械装备,而金军已经大举南下入侵宋境,也正是在如此时节于河东、河北、京畿等各地于民间大量涌现出抗金义军,众多矢志抗金的豪勇里面包括大批的绿林草莽,但同样也包含许多似岳飞那般为国尽忠则也必要为君王竭忠效死的忠臣义士,而如今无论对大宋朝廷仍旧中心与否,先前又是否接受萧唐背反宋廷的举动,国难当头,萧唐又得官家宽胥并受辱开设帅司府衙执掌御土与北伐的大权,也同样引得众多本来对绿林出身的强寇兵马排斥心极重的地方豪勇加入,并从中择选勇猛善战者,补充麾下马步军诸部的编制兵力。

    其中也正包括从扬州千里驰援而来的晏孝广、晏贞姑父女二人。

    萧唐自也清楚晏孝广的先祖晏殊不但辅国济世有方,而且以提拔名相人才而闻名于世,只随便数数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可说曾是晏殊的门生,又是南宋时节追封两宋于国功劳最大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当中富弼的岳丈。而在晏殊执政时又提拔得韩琦等要臣朝中不止多为一时之贤,其中哪个不是后世耳熟能详的贤相名臣?

    虽然传到了晏家这一代虽然不复先祖晏殊时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的荣光,可是晏孝广倜傥有气节,为大宋社稷君王效忠之心丝毫不减。按原本的轨迹,晏孝广本来应是救援康王赵构渡江时力抗金军牺牲,晏贞姑则是在精疲力竭时拔剑自刎、颈血溅地,经旬不灭而壮烈殉国如今却是晏家父女二人得知南逃的太上皇赵佶为金军追兵所掳,而依然抱着必死的决心北上前来试图救还君王,倒也正因为此,这才有了与诸路义军并肩厮杀,且与萧唐谋面相识的机会。

    可惜晏孝广与晏贞姑虽然冒死突入金军阵中险些战死,受限于所率领的义军兵力甚少也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终于从金军魔爪中得以逃脱的赵佶、赵桓二帝只是庆幸自己不必在匍匐外寇鞑虏脚下匍匐为奴受辱,又处心积虑的思付着如何应付恳请萧唐而将他们爷俩放回汴京,自也毫不知晓晏家这对肯为大宋君王抛头颅、洒热血的忠义父女已被抛在他们脑后还是牛皋等头领向萧唐报说另有义士兵马突入金军阵内浴血奋战,当听闻得那一路从南面驰援而来的义军乃是由晏孝广、晏贞姑统领,萧唐当即下令务必好生安顿这对为国家、君王不计生死的忠义父女,且他们麾下战死伤损的义军勇健同样好生收敛,且按己方阵亡伤重的儿郎一视同仁加以抚恤

    是以晏孝广、晏贞姑二人,先前还是受萧唐安排照拂,暂且安顿于东京汴梁城内。

    与种师道、张叔夜等朝廷重臣商讨军议罢了,再萧唐决议亲自统兵,再赴河东驰援兀自正竭力死命抵抗西路金军猛攻的宋廷禁军之前,终得机缘召请晏孝广计议长谈,诚意邀请他们父女二人暂且编入己方义军协力抗金。从晏孝广也甚是以礼相待,但眉宇间仍不禁流露出些许迟疑的反应上萧唐也能看出这个如今只做得扬州尉微末职事差遣的晏元献公后人也十分认可水泊梁山、二龙山等诸路义军奋起抗金的义举,但是要教他死心塌地的效忠自己,乃至转过头来与大宋朝廷为敌时,晏孝广只怕当即仍会作色翻脸,这么双方目前所建立起来的信任,以及全因他为了保家卫国时能够施展拳脚,而暂时认可听从由宋廷认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心思也将荡然无存。

    “非是要教晏义士做我萧唐的私军家将,恁与令爱既然身为不惜为国家君王赴难效死的忠义勇烈之士,我只是不愿见到国家生死沦亡之际仍有赤子壮士枉遭屈沉埋没

    我固然期盼恁父女二人能于本帅开设的府署中永得录用,与外寇征战之际军令虽也悉宜遵守、毋得违误,两位若能为匡扶江山社稷数功扬名,而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