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氏春秋-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巧彤皱着眉,不自觉的站在楚名棠的立场上看待此事,“可处死宁小仙虽是最简洁之举,但后患亦是无穷。她毕竟是平原郡宁太守的爱女,平原郡是南线诸郡之首,乃楚家重镇,楚伯父当年既然选择宁方谦接任太守之职,此人定是他老人家一手提拔的心腹。而宁方谦早已知大公子如何对待宁小仙,为此早已和大公子翻脸,只是碍着楚伯父才没把此事闹得世人皆知。若宁小仙突然死去,无论此事当时做得如何天衣无缝,世上无不透风之墙,即使宁方谦只是心生疑虑,楚伯父亦不敢再对他完全信任,势必不放心他再任平原郡太守之职。但此举只会使宁家疑虑更甚,除非楚伯父下狠心彻底诛除宁家,否则万一宁方谦受人挑拨被被皇上或方家所用后果不堪设想。可这般做法且不说是否值得,而且无故诛除宁家难免会让跟随楚伯父多年的旧部为之心寒,这人心一旦失去,再想挽回可就难了。”

    “何况这还只是其一,宁小仙死了,琪郡主入楚家门大有希望,毕竟照理来说她才是真正的长公主。哼哼,五公子既然可以娶敏公主,凭什么大公子就不能娶琪公主?两位公主都入了楚家门,皇上正可以名正言顺地倾向大公子,有了皇上的支持,至少可以让大公子在朝中能跟五公子分庭抗礼。这定不是楚伯父愿意看到的。”

    柳轻如听了不禁忧心忡忡:“那该如何是好?”

    “不知道。”苏巧彤打了呵欠,“你我姐妹该做的都已做了,余下之事就让楚伯父去操心吧。这几日也真够累的了,回去再小睡一会儿。”

    “苏姑娘!”身后忽有人唤道。

    柳轻如和苏巧彤转身看去,只见府内管事张得利急匆匆地走来,到了二人身前俯首道:“老爷请苏姑娘再过去一趟。”

    真是劳碌命啊。苏巧彤脸色一苦,可又觉得有些奇怪:“只叫我去么,也应叫上少夫人吧?”

    张得利看了柳轻如一眼,有些为难地说道:“老爷只小人来叫叫苏姑娘,没提及少夫人。”

    柳轻如心中大致猜到何事,也知苏巧彤如此说是怕自己在意,便道:“既是公公吩咐,巧彤你快些去吧。”柳轻如对这些勾心斗角之事本能地有些不喜,不去反好。

    唉,五公子的正室夫人怎么就定不下来呢,这不是叫我们这些做下人的难办么。张得利跟在苏巧彤身后胡思乱想着。都说敏公主要嫁到楚府来,可这只是些传言,倒是这苏姑娘一天到晚在踏青园,老爷和夫人对她亦是异乎寻常的看重,何况她还是成尚书的侄女,完全有资格成为五公子正室,可要是不是呢?张得利在楚府多年,深知站对队伍的重要性,老爷贵为当朝太尉大人,可府里的大小事情还不是夫人说了算。如今看来日后楚府定是由五公子执掌,自己年纪也不算老,何况还要为子女打算,要知身为下人最忌三心二意,一旦跟错了人那就铁定永无翻身之日了,还是再观望一段时日吧。

    苏巧彤跟回到内院,楚夫人见她来了,强笑道:“巧彤,坐吧。”

    “谢夫人。”苏巧彤应了声,偷偷看了一眼楚名棠夫妇。才这么会功夫,两人神色已是颇为憔悴,不禁暗想当世同为夫妇能及得上这二人的几乎已没有,能让他二人真正烦心的也只有家事了。

    “巧彤,此番我们楚家真要多谢你了。”楚名棠忽道。

    苏巧彤忙起身道:“侄女不敢。”

    楚名棠沉默了会儿,道;“巧彤,小仙已在京城已住了数月,虽说夫妻争执原本乃世间常事,但拖了这么久难免惹人闲话,本官已派人前往平原城召轩儿回京接小仙。可这少年夫妇之间的事本官和夫人不便出面,而与你相比,轻如的性子终究略嫌柔弱了些。这几日你去劝劝小仙,其中分寸想必你也明白,事后以文书报给本官便可。”

    苏巧彤心中明白,楚名棠正如自己所料,考虑再三后放宁小仙一条生路。宁小仙在京城之事虽然秘而不宣,但有些人是瞒不过的,楚名棠对外便称是小两口吵架,儿媳妇跑到京城向公公婆婆诉苦来了。虽然有些勉强,但还算合理,毕竟真正知道其中详情的除了楚家三兄弟和宁小仙,也只有自己和柳轻如等几个楚铮亲信之人了。

    “楚伯父,这楚家之事小女子毕竟是外人,恐怕有所不妥。”虽然知道无可拒绝,但面上总要推辞一番。

    楚名棠淡淡说道:“巧彤,你还当自己是楚家外人么?不过只差一名分罢了,本官自会替你做主,日后即使敏公主嫁到我楚家,但她毕竟是皇室中人,我楚府内大小诸事仍由你与轻如掌管。”

    苏巧彤只听得心花怒放,何况这“你与轻如”跟“轻如与你”里面差别可大了,但嘴上仍怯生生地说道:“楚伯父不在意小女子以往的身份么?”

    楚名棠道:“凭心而论,本官信任成奉之远胜于你,只是铮儿愿意以小命为你担保本官才勉强答应了他。可从此事处置来看,你对我楚家确无二心,若非你调集人手暗封踏青园,非但我楚家名声扫地,就是本官也无颜再在朝中立足。”

    苏巧彤知道自己调动鹰堂中人定瞒不过楚名棠,先前他是未曾在意,此时若再想不明白他也就不是楚名棠了。

    楚名棠看着苏巧彤:“你与铮儿之间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你二人既然不肯说,本官也就不再追究。铮儿既然信任你,后果理应由他来承担,巧彤,但愿你不要让铮儿失望。”

    苏巧彤肃然道:“侄女谨记,请楚伯父放心。”

    “小仙之事就由你全权去办,若她仍不知轻重,”楚名棠脸上闪过一丝狰狞之色,“你该知道如何处置。”

    “侄女明白。”

    苏巧彤走后,楚名棠起身道:“夫人,为夫要进宫一趟。”

    楚夫人有些不明白:“进宫,这是为何?”

    “求见太长公主告御状,告昌平王教女无方,与孽子楚轩非但已有苟且之事,并已生下一子”

    楚夫人急道:“这怎使得?这叫轩儿还如何见人?”

    “夫人,昌平王看似与世无争,其实城府甚深,轩儿与琪郡主之事难道真瞒过得他么?皇上在平原城时与轩儿相交甚好,恐怕他也亦早知此事,说不定其中还有他遮掩之功。为夫向太长公主告御状,最多不过让此事多一人知晓,太长公主难道还会不顾皇家颜面四处宣扬不成?此事终需有个了断,为夫唯有先发制人,若让皇上或太长公主先先揭开此事,那定是要逼迫为夫成全轩儿和琪郡主以掩盖这件丑事了。”

    “何况你我夫妇既然放过了宁小仙,就不绝不容他人再想来杀她。”楚名棠断然道,“当初赵应不过是无职无权的昌平王世子,可如今他已是一国之君,琪郡主毕竟是他亲妹,轩儿若受他蛊惑,难免会对宁小仙再起杀机。为夫此次进宫就是要向太长公主表明心迹,无论何时都决不容琪郡主入我楚家!召轩儿进京亦是为告诫他,宁小仙此番与他回平原城,若再有个三长两短,不管是何人下手,身为丈夫居然无法保全妻儿,只需这点便足以将他将他逐出家门,决不再念父子之情。”

    楚夫人沉默良久,道:“夫君说的甚是。皇上和太长公主夫也绝不会让此事张扬出去,不如夫君奏请皇上,赐予赵琪公主封号长居京城,不要再回平原郡了。何况她已为轩儿生下一子,如今又有了身孕,这两个孩子都是我楚家血脉,介时全送到府里妾身替为她扶养就是了。她若放心不下,同在京城也可暗中过来看望。”

    楚名棠缓缓点头道:“为夫亦正是此意。至于原儿,他既然喜欢北疆就留在那吧,为夫明日与郭怀商议一下,任命他为铮儿副手,仍为偏将,待到此战结束,接替铮儿北疆大营参将一职。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回京与颖儿完婚,并接受家法处置。”

    楚原死皮赖脸地赖在北疆大营,但口风仍十分严实,连楚铮也是束手无策。不过楚铮也不急,反正鹰堂不久就会传消息来。若苏巧彤连这等大事都一无所知,那楚铮真要怀疑以前的西秦天机阁是不是另有高人在主持了。

    统领大帐内,楚铮向孟德起禀报了程氏一族之事。几位主将听了面面相觑,脸色极为古怪,这转变也太突兀了些,原本以为程家余孽是世人皆可诛之的卖国求荣之辈,如今听来怎么象苏武牧羊那般忠义之士了?

    邱亦生忍不住道:“楚将军,那程浩然所说的你真的相信?”

    楚铮道:“其中定有夸大,但大致应不假。其实无论程浩然所说是否虚言,东突厥有求我大赵才是关键所在,程氏一族不过是其中细枝末节罢了。”

    “楚将军说得不错,当前我等除了确保西秦与我同进共退,只有静候朝廷旨意了。”孟德起说道,脸上忽现懊悔之色,“早知楚将军今日就已回来,军情与我等原本所料又大不相同,不应让梁大人和连总管这么早便起程的。”

    “要不,本统领派人将二人追回来了?”孟德起向帐内众人看了一眼。

    樊兆彦笑了笑道:“梁大人一行已走了大半日了,再派人去追一来一回至少又要耽搁一整天。何况梁大人终究是个文官,那日他到樊某大营来,骑在马上摇摇晃晃地,樊某真担心若有突起大风会不会把他吹下来。就他这脚力二十天也未必到得了京城,不如统领大人另派人选以八百里加急火速回京,向朝廷和兵部禀报此事。”

    “樊副统领说的有理,”孟德起连连点头,看了看众人,“你们可有异议?”

    帐中诸将脸上似笑非笑,都摇了摇头。除楚铮外,这些都已老而成精了,早就看出昨晚孟德起纯粹是想赶梁临渊回京罢了,要不如此紧急军情怎会托付一文官,就算楚铮今日不回来孟德起恐怕也会另找借口派人回京。可梁临渊确实惹人厌烦,不仅对如何处置所擒突厥战俘提出异议,连朝中早已默许侍女之事他也指手划脚说要弹赅,军中自有军中行事之道,他有何资格说三道四了。

    孟德起见此事顺利走过场,便道:“既是如此,楚将军对东突厥之事最为清楚,就请楚将军辛苦一趟吧。”

    楚铮有些犹豫,若不是三哥突然来了北疆,他倒很愿意假公济私回次京城的,可现在让他走总有些放心不下,便向王明泰使了个眼色。

    王明泰会意,起身道:“统领大人,楚将军乃我大营参将,参将一职犹在众偏将之上,如不报兵部审批就此回京,日后若有人追究起来亦是件棘手之事。”

    楚铮也道:“统领大人,王将军说得极是。末将帐下校尉许唯义番随末将出塞,对突厥和程氏一族亦甚为了解,不如由他回京向朝廷和兵部禀报。”

    “就依楚将军之意,”孟德起点点头,“另,梁大人回京后,让许校尉前去梁府拜见,代本统领向梁大人致以歉意。”

    “遵命。”

    孟德起站了起来,道:“当前军情诸位将军想必都已清楚,稍后各自回营,以守为主,密切注视突厥大军动向,不可轻易出兵。”

    众将齐起身拱手道:“末将遵命。”

    三天之后,斥侯忽然来报,突厥大营后方狼烟四起。还未等孟得起做决断,东突厥大军竟缓缓向赵军东侧靠来,孟德起派人警告未果,樊兆彦率大军上前摆出一副决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