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氏春秋-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铮疑道:“仅一封信管用吗?”

    华长风懒得理他,道:“但此信不可让他人看到,你可能够办到?”

    楚铮挺直了身子,道:“末将在此立誓,吕问天看完信后,末将定当着其面将信毁去,否则天打雷劈。”

    华长风点了点头,走到案边提笔,很快就将信写完了,并将此信装于信函内,并用火漆严密涂好交给了楚铮。

    “楚将军准备何时起程?”孟德起问道。

    “末将准备明日就起程,这些辎重早一日送到,吕问天多承一分情,还是越快越好。”

    孟德起点点头:“凡事小心为上,让洪文锦带一千黑骑军与你一同去吧,北疆四大寇中除了灰胡儿,其余三股马贼一千黑骑军已是足够。”

    楚铮回到自己帐内,将华长风所写的那封信置于案上,找了根铁针小心翼翼地将火漆挑开,取出看了一遍,本然不出所料,华长风只是粗通文墨,所写的字架构松散,楚铮自己都有把握临摹的七八分相像,陆鸣出身书香世家,则更不在话下。

    经过这数日的相处,楚铮发现华长风为人圆滑难免捉摸,若让他成为大营统领,对楚家来说,比孟德起更难驾驭。北疆大营乃是赵国重中之重,历任兵部尚书十之七八是北疆大营统领出身,这里原是王家的势力所在,但历经郭怀和孟德起两任统领,王家的影响已经大不如前。孟德起任统领也快十年了,如果再让华长风或他人继任此职,北疆大营将成为赵国最大的变数。对楚家来说,最好自然是让楚洛水接任北疆统领,但如今看来难度极大,皇室与方家定会全力阻止此事。唯今之计,就是将南线大营统领王明远调至朝中任职,楚洛水暂时接掌统领之位,北疆大营则设法扶持王明泰取代孟德起,这样一来,赵国三大世家分掌三个边疆大营,这是除了皇室外,各方都勉强都可接受的。当然,这一切要等击退突厥之后再实施了,而那时华长风必需离开北疆。

    楚铮嘴角浮出一丝阴冷的笑意,华长风,本将军虽立誓将信当着吕问天的面毁去,但可未曾说那信就是你华长风的亲笔信。这封信在本公子手中,虽未必能将你置于死地,但让你当不上北疆大营统领已是绰绰有余。

    至于灰胡儿,楚铮还没将它放在心上,有华长风的劝告,吕问天又急需辎重,应该会答应自己所提的条件,这些马贼来去如风,不少人相貌与胡蛮相似,是做细作的好料子。至于以后,灰胡儿既是由北疆大营供应辎重,那藏身之地便不再是秘密,若是心怀异志,只需舅舅所部和自己麾下五千黑骑军便可以灭他好几回了。

    楚铮取过纸笔,此事应尽早和父亲商议,听听父亲是何意思。当初成奉之和苏巧彤之事是不得已才对父亲隐瞒,这些事应好好向父亲讨教,毕竟他老人家值得自己要学的有很多。

第124章 悔 意() 
天灰蒙蒙的,但肆虐数日的寒风却是停了。旷野之中一片宁静,一只灰色的野兔从树洞里钻了出来,四下寻找着食物。

    忽传来阵阵沙沙声响,一行十余人远远走来。那野兔顿时有所警觉,正想躲回自己的老剿去,一声箭矢破空声过后,那只野兔被钉在了雪地上。

    “何将军好箭法。”

    一个年轻军官面有得色,却偷偷看了眼旁边的老者。

    那老者点点头:“百尺之外仍能这般精准,确实难得。”

    那何将军躬身道:“多谢薛元帅夸奖。”

    另一人说道:“大帅,我等就到此地为止吧,再向前走的话沈将军非严惩未将不可。”

    这老者便是秦国兵马元帅薛方仲了,闻言有些无奈点点头:“好吧。”

    薛方仲跳下马来,从马侧鞍袋中取出一根尺子,直插入雪地之中。

    “两尺一分,”薛方仲喃喃说道,“骑兵在这般雪地中疾驰,速度最多只有平时一至二成,想要施以奇袭,难啊。”

    姓何的年轻将军颇不甘心的问道:“大帅,那百里外一万五突厥就任由他们逍遥?”

    另一个年长一些的将军说道:“何将军,大帅也在为难啊,若要出兵则求一击必中。但这些突厥既敢深入至此地,防备定是甚严,恐怕我方大军出营不到二十里,他们已经得到消息了。他们若是就此退去,我等是否跟进?若不跟进,我军退兵之后他们又会卷土重来,若是跟进的话,在这雪地中你追我赶,能不能追上尚且难说,万一中了埋伏我军定会损失惨重。”

    薛方仲点点头道:“袁将军说得不错,若是出兵定要全歼这部突厥,看来他们也是在为开春的战事做准备了。当年胡蛮亦是这般,秋季出兵,冬季蜇伏寻找战机,春季过后无论胜败都退入草原深处放牧去了。这些突厥是远道而来,在塞外尚未站稳脚跟,故此次定要击溃其主力,使其无法在此立足,若让其安然退去,日后便如附骨之蛆,我北方大营将永无宁日。”

    几位将领肃然领命。

    那袁将军俯首道:“大帅,请准许末将率所部两万兵马迂回断此部突厥后路,而后我军再大举出击。”

    “不必如此心急。”薛方仲转身说道,“何将军,回去后集中你部和谭将军部所有马夫和战马于今晚二更出营。”

    袁将军若有所悟:“大帅是想用扰敌之计?”

    薛方仲道:“不错。命你等所部士兵在每骑上扎一草人,并令斥侯严密监视突厥动向,若突厥按兵不动,让那些马夫出营五十里后便返回。”

    “末将遵命。”

    薛方仲对那袁将军说道:“这几日命你部将士好好休息,三日后若无意外,出击包抄突厥后路!”

    袁将军兴奋地说道:“遵命!”

    “大帅,沈将军来了。”

    薛方仲回首望去,只见千余骑人马疾驰而来。为将一人四十余岁,长脸短须,肤色黝黑,胯下一匹枣红色的骏马,正是秦国北疆大将沈从放。

    一行人马来到跟前,沈从放翻身下马,有些不满地说道:“大帅怎么带着这几人跑到这里来了?突厥一部已经距此不过百里,若有何差错,叫末将如何向皇上交待。”

    薛方笑道:“从放,老夫当年在北疆时,你不也常与老夫离营观察知情么?何况此地离大营不过数里,若有突厥潜入了这里,老夫真要唯你沈从放是问。”

    沈从放脸色微红,向薛方仲身边几个将领瞪了一眼,这几人也识趣,远远的走开了。

    沈从放轻声抱怨着:“大帅,如今末将亦是带着数十万大军的人了,在这些人面前这么说,让末将以后如何管教他们。

    薛方仲看着沈从放,心中微生感慨,他长年征战在外,对家事自然关心少了,两个儿子由于缺乏管教竟成了京城中有名的纨绔子弟,薛方仲对他二人已心灰意冷。这沈从放跟随他二十余年,从一小兵到如今的北疆大将,薛方仲是看着他长大的,两人情如父子,在秦国军中也只有沈从放才敢在他面前这般说话。

    “是老夫失言了,”薛方仲道,“你这么急着来到此地,莫非有何军情?”

    “正是。”沈从放道,“孟德起派人送信过来,约我等七天后在秦赵边境会面,商谈开春后与突厥作战事宜。”

    薛方仲想了想道:“是该坐下来谈谈了。回复孟德起,七日后我方在十里坡恭候大驾。”

    沈从放应了声是,招手将一亲兵叫了过来吩咐了几句,那亲兵俯首一礼后离去。

    薛方仲轻叹一声道:“可惜此次郭怀没来,不然相隔十余年后,老夫能再度与他联手御敌,那是何等快事,孟德起较之终究还是差了一筹。”

    沈从放点了点头:“是啊,孟德起善于打硬仗,用堂堂正正之师歼灭来敌,当年与胡蛮决战他在郭怀麾下任左将军,所属五万兵马自始至终秩序井然,丝毫不乱,虽说最后只剩下万余人,但也全歼胡蛮单于的三万亲卫,战功卓著。但此人不善于用奇兵,与他对阵,只要兵力不落下风,末将一无所惧。”

    “话虽如此,但从放你也未必能胜过他。孟德起进取或显不足,但守成却是绰绰有余,郭怀任命他为赵国北疆大营统领,也算是慧眼识才了。”

    薛方仲忽似想起一事,道:“从放,另派一人回大营,给孟德起的信上再加上一句,就说老夫想见见那名叫楚铮的参将。”

    沈从放一愣,他不明白薛方仲为何对一个小小的参将如此在意。自从在细作的密报中发现赵国北疆大营新增一名叫楚铮的参将,薛方仲就似对此人极感兴趣,不断下令命细作收集此人信息。沈从放身为统领十几万兵马的大将,原本也无暇关心此事,但今日薛方仲特意提出要见这人,不由感到奇怪了。

    “大帅,那楚铮究竟何许人也,能得大帅如此看重?”

    薛方仲看了他一眼道:“他是当年赵国北疆统领王烈的外孙,也是如今朝中太尉楚名棠之子。”

    “那又如何,”沈从放道,“末将素知赵国北疆大营那些将领个个桀骜不驯,以就算楚名棠亲至恐怕也要让他们三分。”

    薛方仲叹了口气,道:“从放,你还记得老夫义女巧芸吗?”

    沈从放笑道:“自然记得了。末将虽只是见过她寥寥数面,但对其印象极深,记得她十余岁时便对天下大势侃侃而谈,而且颇有见地,若不是一女子,末将早向大帅将她讨要至军中来了。后来听说她深得皇上宠信,末将也就断了这心思了。”

    薛方仲淡淡说道:“她已于数月前背叛我大秦,投靠的就是这楚铮。”

    沈从放有些明白了,见薛方仲脸色不善,安慰道:“反正平日大帅对这女子也颇为不喜,她既是如此忘恩负义,那就由她去吧。”

    薛方仲摇头苦笑道:“从放,你若知道这几年来我朝天机阁一直由她掌管,就不会说得这么轻松了。”

    沈从放如若雷殛:“什么?那我大秦在赵国的密探”

    “已被尽数铲除,”薛方仲缓缓说道,“就连我兵部的人也是所剩无几。”

    沈从放喃喃说道:“怎么会这般?大帅,那为何放任她投向赵国,应早日杀了才是啊。”

    薛方仲沉默不语,心中忽有了一丝悔意。这些年来他在朝中可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百官无不对他唯唯诺诺,就连秦王也是言听计从,唯有这薛巧芸常与他争执。当时薛方仲只觉得她仗着皇上的宠爱,连自己这义父也不放在眼里了,又见皇上对她迷恋渐恋,此女又颇有野心,他担心后宫乱政才对薛巧芸起了杀机,想借她去赵国之时将之除去。可如今想来,薛巧芸与他争执之事多数有自己考虑不周之处,在秦王的调解下,二人合力所办的事几乎尽善尽美,而这几年来铲除世家余孽、围剿赵国密探,薛巧芸也可说居功至伟,可这样一个女子竟硬让自己逼得投奔了赵国。

    薛巧芸若真是自己的女儿有多好啊。薛方仲默默想道,那自己定会对她疼爱有加无比怜惜。有时想想真是可叹可笑,几个亲生子女无一成器,而义女和如义子一般的沈从放却都是如此的出色。

    沈从放忽断然说道:“大帅,那些密探折了也就折了,但她既是掌控天机阁好几年,对我大秦状况肯定了如指掌,决不能容她再留在世上,就算动用寇家、佛魔二门一齐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