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之重器-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山系边境部署了四个集团军,沿北线和西北边境部署了两个集团军,另外一个集团军部署在弗莱河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

    用法国建筑工程师的话来讲,“马老奇防线”就是“马奇诺防线”的缩影!

    在马老奇镇,构筑了大量的明确暗堡,盖沟坑道,组成了以两道环形防御工事为主本的多层交叉火力网。守军曾多次对西侧驻防的日本志愿军嚣张地夸下海口:你们想要突破马老奇防线,至少也得半年!

    6月11是十午10点35分。

    t34/85坦克庞大的身躯,出现在文杜…马老奇公路的西方地平线,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一路狂飚猛冲而来。

    金属沉重的铿锵声震彻着大地。

    澳军辛普森军团所属第2师第4反坦克团构筑在公路上的三道铁丝网和战壕布成的防线,面对12辆t34/85坦克组成的双坦攻击阵型,弱得跟处女膜一样,一捅就破。

    紧随着这12辆t34/85坦克的,是24辆63式水陆两栖坦克,以及48辆加挂着栅栏装甲的63式履带装甲运兵车。

    公路两侧山坡上的明确暗堡火力齐开,但根本就没法迟滞这支钢铁洪流的冲击。

    一发发37mm战防炮炮弹从多个地堡射孔中射出,大多数都没能击中高速行进中的装甲车,偶尔有三发击中了三辆装甲车,还没等山坡上的澳军士兵发出吹呼,这三辆装甲车仅仅只掉了几块栅栏装甲,依然以每小时45公里的高速一路狂驰。

    “军士长,军士长,战防炮怎么对东辉的战车一点用也没有?”一个地堡里面,今年才十九岁的约翰目瞪口呆地盯着呼啸而过的喷涂着东辉军徽的63式履带装甲车,喃喃自语地问道。

    “法克!雪特!你特么的问我,我去问谁啊!”地堡里的澳军军士长郁闷之极地只翻白眼。

    “卖糕的!东辉的坦克冲上来了!”约翰忽然看到下面山坡上两辆t34/85坦克轰鸣着沿着足有30度的斜坡,毫不费劲地冲了过来,顿时吓得哇哇怪叫。

    那位年过三十的澳大利亚陆军军士长这会儿也傻眼了。

    这特么的是什么坦克啊!这坡可是足有30度!它怎么就能爬得上来呢?而且速度还是这么快!

    还没等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一枚炮弹从t34/85坦克85mm口径坦克炮的炮口呼啸而来,“轰”的一声巨响,整座地堡被轰成了渣块,砖石碎片连同着无数血肉残肢飞上了半空。

    澳军部署在马老奇镇突前的第一道防线制高点109高地,三座明堡,两座暗堡,就这样被两辆t34/85坦克定点打靶一样全部消灭。

    跟着t34/85坦克的三辆装甲运兵车车门打开,从里面跳下来数十名步兵,端着一杆杆c37半自动步枪和c37冲锋枪,只花了不到十分钟就把这处高地上的残敌全部肃清。一面鲜艳的东辉国防军军旗在这处高地的最高点迎风飘扬。

    澳大利亚军方号称铜墙铁壁的马老奇防线第一道防线,在被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快速通过后,然后仅用了二十分钟,就被后续跟进的装甲步兵成功攻克并占领。

    位于马老奇镇西郊的布普尔丘陵山地,是马老奇城防部署的第二道防线。

    这片山丘地形复杂,灌木、芭草、藤蔓、荆棘等植被相互竞生,盘根错节,非常不利于行进。但是,这样的地形,对于最大爬坡40度的东辉制造的t34/85坦克而言,根本不是问题。

    那些灌木植被在t34/85重达35吨的履带碾压下,起不到半点阻挡作用。

    澳军辛普森军团第2师第第4反坦克团团部,连带一个守备连,一个57战防炮排,一个82迫击炮阵地,在看到t34/85坦克轰隆隆地从山坡底下冲上来的时候,狼狈而逃,退守马老奇最后一道防线,马老奇河东岸阵地。

    德国党卫军第一师第一团一营一连,此时已经从装甲运兵车里冲出来,沿着四辆t34/85坦克碾压出来的通道,没废一枪一弹地控制了整个布普尔山地。

    一连连长党卫军上尉鲁道夫登上山顶后,刚打算命令通讯兵向团长报喜,就中一名士兵兴奋地喊道:“连长,快过来,这里有电话线!”

    鲁道夫闻言后不由喜出望外。有电话线,说明这里肯定是澳军守军的指挥部。毫不犹豫地,鲁道夫右手一挥,带着一个班的战士,沿着电话线爬山过一段陡坡,弯弯曲曲地钻进山腰凹部的一个山洞洞口。

    想也不想,鲁道夫命令手下往山洞里扔了两颗手榴弹,等爆炸过后,烟雾消散了,这才搜索着小心翼翼地摸进洞里。

    结果,里面空无一人,满地都是被遗弃炸碎的文件、地图,还有一个碎了的沙盘。

    没完全炸毁的沙盘上,清晰可见“第四反坦克团”一串英文字。

    这是澳大利亚陆军“辛普森”军团第二师第四反坦克团的指挥部!

    在东辉空军的协同下,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了澳方马老奇防线的前沿阵地,6月11日清晨渡过马老奇河,6月13日推进至距离141线不到十公里位置并迅速展开,完成了对马老奇河沿线部署的澳军“辛普森”集团军的合围。

    (。)

第180章 拿下整个澳洲才能算胜利!() 
“马上向古德里安将军报告,我先锋连已经成功攻克布普尔山地,敌反坦克团已被我连正面击溃,我连现已控制了敌第二师第四反坦克团团部!”

    此次攻击马老奇镇,德国党卫军第一师硬是从日本禁卫军手里将这块硬骨头抢了过来。为的就是要向所有人证明,德日两国志愿军联合步兵团虽然在演习对抗中败给了东辉海军的海豹突击队,但是,我们是装甲兵!不是普通步兵!我们的长处,是驾驶坦克从正面突破敌人的所有防线!

    澳军驻防这一带的这个反坦克团,是专门针对东辉制造的63式水陆两栖坦克精心部署的。只可惜,63式水陆两栖坦克并不是德党党卫军第一师的主力装备,t34/85才是轴心国对付同盟国坦克部队的主攻手。

    按澳军的防御作战计划,只需要在公路上击毁一定数量的东辉坦克,就必然可以迟滞东辉重装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节奏。

    在t34坦克还没问世前,37战防炮和57战防炮是各国陆军用于平射打坦克使用最广的反坦克武器。

    澳大利亚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协约国中的一员,表现得相当不错,有着“凶猛的袋鼠”荣誉称号。

    德国国防军统帅部曾经就澳大利亚军队和波兰军队进行过分析对比,得出结论,澳军比波军强大得多。

    在得到英国、法国、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强力援助下,澳大利亚海、陆、空三军的实力,被德国国防军统帅部三番五次地推翻之前的战力评估。

    虽然说东辉空军一出手就打得澳大利亚军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东辉海军更是以总吨位近130万吨的庞大编制,惊得法国海军援澳舰队不战而逃。但是,面对澳方坚固的“马老奇防线”,能否从正面突破,古德里安其实心里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与其说这一战是东辉国防军地面部队在战场上的首秀,不如说这是德国陆军对新编党卫军重装师的一次考核。

    战术,往往是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化,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战术的执行力,也就是人的因素!

    澳洲袋鼠们针对坦克的防御作战计划其实并没有什么错。真要有错误的话,唯一的就是要怪程大国王不该把t34/85这个“怪物”拿出来交给德国装甲部队来使用。

    这次作战担任主攻任务的德国党卫军第一师第一团这次可算是真露脸了。在团长巴尔克上校亲自带领下,以锐不可挡之势,不仅连续打通了澳军反坦克团布置的两道险恶防线,而且还击溃并占领了敌第二师第四反坦克团指挥部,为后续跟进部队开辟了通道。

    长兴岛,东辉国防军第一集团军前敌指挥部中。

    古德里安在接到担任全军攻击箭头的党卫军第一师一团发来的捷报后,开战以来第一次朗声大声笑起:“好!打得好!这才是德国陆军装甲部队该有的威风!”

    此时正半躺在沙发上打瞌睡的程功,听到古德里安的笑声,不由睁开了眼睛,伸手揉了揉微微发酸的脸颊。

    为了不使作为攻克澳军“马老奇防线”主力部队的德国志愿军和日本志愿军发生任何异动,程功不惜亲自坐镇长兴岛。万一出现战场反水的情况,程功保证会让德国人和日本人知道,坦克装甲部队的天敌是什么!

    看着东辉这位年轻的国王陛下那双有些惺松的睡眼,古德里安脸上的笑容不由为之一僵,随即不甘心地问道:“尊敬的国王陛下,难道您就一点也不想知道前线的战况吗?”

    “有你这位德国装甲兵总监指挥这四个装甲师攻打马老奇防线,胜利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程功很不以为然撇着嘴说道:“本王特意为你们配备了t34/85坦克、63式水陆两栖坦克、63式装甲运兵车,而且还配上了火箭排雷车、军用特种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这要是还打不通马老奇防线,古德里安将军,我保证会让你们的希特勒元首分配你去基层连队当炊事兵。”

    古德里安很是郁闷地翻了翻白眼,然后说道:“国王陛下,澳洲袋鼠可是号称‘马老奇防线’没有半年我们绝对拿不下来。这才不到四个小时,我们就兵临马老奇河岸,完成了对马老奇河西岸地区的合围,并截断了东岸的敌‘辛普森集团军’的援军,这难道不能算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吗?”

    “在本王眼里,把整个澳大利亚打下来,才算是胜利。”程功微眯着眼睛悠然地说道:“我们是三国联军,陆海空三军齐配,武器装备先进,弹药充足,后勤补给流畅,如果一个月之内不能结束这场战争,我们都该坐下来认真检讨。”

    古德里安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眼前这位年轻的东辉国王说得对,拥有如此多的优势,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前提下,对付失去了英法两国志愿军支持的澳大利亚军队,打胜仗应该是必然的,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可炫耀的。

    德国党卫军装甲部队之所以会来东辉参加对澳作战,最终目的是为了检验党卫军新编装甲师的实战战斗力。同时也是为了验证装甲集群闪击这一新战术在真实战场上能否得以实施。

    看来,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用于发现实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上,而不是因为打胜而沾沾自喜。

    东辉国王程功陛下曾经说过,不论是战术,还是战役和战略,细节决定成败!

    必须掌握统计好这次战争中所有的细节和数据!为统帅部针对波兰制订的“白色计划”,提供最真实最完善的第一手实战技术参数作准备。

    澳军在马老奇河东岸倚河构筑的第三道防线,本应是最难啃的天险。可是,在东辉空军和海军内河舰队炮艇的攻击下,澳军原有的优势荡然无存。特别是面对63式水陆两栖坦克这种可以直接渡河攻击的“怪兽”,东岸的澳方守军官兵完全是一触即溃。

    在东辉空军和海军的协同作战下,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了澳方马老奇防线的前沿阵地,6月11日清晨渡过马老奇河,6月13日推进至距离141线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