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曹魏大军师-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如果因为这件事加项,那能加的可多了,若是这个人既不会文又不会武,会做饭如何,难道还要再加一个做饭的项吗?”

    荀彧接着那个人的话茬说道:“也未尝不可!”

    “对,文若知我,饭做得好,可以当火头军吗!”

第184章。尚书令召见() 
郭嘉的意思很明显,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志,沦落民间的,要么无德有才,要么有德无才,不管是是哪一种,都可以入朝为官,为我大汉所用。

    “依奉孝之言,便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饭好的可以来当火头军,功夫好的可以入伍,才学好的可以从文,对号入座,便可兴我曹家?”曹操面带笑意,并不反驳,只是淡然的点了点头。

    郭嘉和荀彧在朝廷之中算得上是请流派的头领,时长弹劾某些贪污官员,尤其郭嘉掌管校事府,让他们对郭嘉更加的忌惮,但他提出这样的看法,满堂之上却没有人敢反驳。

    “司空,奉孝此言,颇有深意,臣认为,大汉选人颇有弊端,大多采用检举制度,很多当官之人,举荐自己的门生,不管有才无才,皆因关系友情,月旦评加项之后,便可以杜绝这一种做法,让司空更加的用人不疑!”荀彧穿着一身官府,倒是有些潇洒的味道,和往日的年少轻狂不可同日而语。

    “坐而论道谁不会?”有一个谋臣冷笑,“令君和祭酒提出的这个建议,若是有效果还好,若是不奏效,那岂不是对民生社稷一无是处!”

    荀彧不以为怵,淡然道:“若以你之见,便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君不见昔日商鞅变法之成效,礼法因时而变,才能让国家越来越强大,否则名声凋敝,何以立足北方?”

    “主公,我听说越少厉兵秣马,意欲引兵百万南下,到时候我朝廷大军乃是正义之师,必然正面相迎,如此,人才供给便成了首要之选,打仗难道只需要文人吗?只能靠主公的宗亲将军们吗?为何民间就不能出现义士?”

    那人闭口不言了,自知打脸。

    曹操思虑再三,幽幽说道:“诸位还有何意见,畅快直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他面带笑意,但是堂下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声,刚刚荀彧把那人呛得够呛,和这两个人比嘴皮子,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奉孝和文若所说去办,但这件事究竟要交给谁才好呢?”曹操脸色冷了,故意抛下了这样的一个难题。

    众人议论纷纷,没有请缨的,基本上都在推迟,这可不是什么富贵流油的买卖,相反而言确实一块烫手的山芋,如果办不好,就损耗财力物力,你要是想趁着这个时候捞上一笔,那想法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荀彧面带微笑的说道:“主公的几位公子里面,大公子名声威望最高,自然无需再去办这样的小事,不如把这件事交给子桓和子建两个人,让他们见见世面的同时,也让他们长长见识!”

    曹操正有此意,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若是说出来,难免会招受帐下谋臣和武将的非议,但是既然荀彧提出来了,那也便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司空,这件事非同小可,不如拍个德高望重的人去做,以显示主公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依老臣之见,令君和祭酒都有这样的能力,不如派他们两个其中之一去做!”

    说话的是程昱,任何人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曹操都会怀疑他是不是别有所图,唯有程昱,这个人一心跟着曹操,比曹操还要大那么十几岁,说出话来有不一样的威望。

    “令君总领尚书台,所做事务较为繁忙,奉孝掌管校事府,也腾不下手来,程军师过于担心了,我看这件事令君的提议很好,我让我的去做这件事,难道还不足以显示我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吗?”

    曹操哈哈大笑,程昱自知没有猜到曹操的心境,有些失态,他老脸一红,哽咽说道:“既然司空已经心有所想,老臣便也不再劝说,就按照司空说的话去做,让两位公子负责这件事,但分工需要明确说一下!”

    这个提议不错,如果现在不分,到了月旦评开始的时候,曹丕和曹植一定会打起来,他曹操的儿子,必会争夺个天翻地覆,虽然现在曹昂还在,但是诸位皇子也都在拉拢自己的党羽。

    曹操有些头疼,他向来宠爱子建,那这件事该怎样分配呢,荀彧是曹丕的老师,分配的不均匀会不会引起令君的不满呢?

    他频频摇头,最后还是做了一个不公平的决定,呢喃道:“就这样吧,武评和武评交给子建去做,剩下的繁杂示意交给子桓!”

    “司空,这。。。”

    有人觉得不公平,刚要发声,却被曹操打断:“孤意已决,诸位不要再说,这件事,就由令君代孤去通知子建和子桓,孤有些累了,你们都先下去吧!”

    “荀彧遵命!”

    “臣等告退!”

    一行人浩浩汤汤的退出了司空府!

    第二天,城门边的城墙之上,有一封墨迹淋漓的招贤令已经挂了出来,一个校尉正在指挥士兵挂号,周围围了一大圈的百姓,拿着菜篮子,扛着锄头的,甭管识字不识字,都在围观。

    一个农民看了半天,问道:“老王,你读书多,你给咱说说,这上面写的都是啥意思?”

    那人呵呵一笑,摇了摇头说道:“没啥意思,就是一封招贤令,有本事的就可以去当官?”

    “本事,咱们务农之人有啥本事?”发问的农民憨傻了半天,指了指招贤令问道:“咱这辈子就只能看看了,别想进入朝廷为官!”

    “可不能这么说,天无绝人之路吗!我说老张,你不是弄出一个改良土地肥料程度的好办法吗,今年许昌百姓收成不好,就你家粮食都堆不下了,这也可以,不如你去试一试?”姓王的那个人面带嘲笑,对农民很是看不起。

    农民一脸的纯良无害,自嘲说道:“你可别在打趣小老儿了,我不过就会种种地,上去打仗啥的那行啊,就我这把老骨头,不给司空添乱就不错了!”

    这时忽然有一个侍卫走来,问道:“请问谁是赵四?”

    那个农民举了举手,笑道:“我是,官爷有事?”

    侍卫十分有礼,轻声道:“尚书令召见!”

    围观震惊!

第185章。老农() 
尚书令荀彧,那可是个大人物,平时在尚书台,很神秘,不少许都中人连面都没见过,更别说被尚书令召见,这是一件大幸事,但也未必是好事,百姓们早就听说,司空手下的将军文臣,各个凶神恶煞,一言不合就要杀人。

    这个姓赵的老人,心里就像是有一头小鹿在到处乱撞,很激动又很害怕,因为他不知道,像尚书令这么大的官召见自己究竟有什么要紧事。

    荀彧坐在城墙边上的茶摊喝茶,一身的便衣,很素整,看不出丝毫高高在上的感觉,也许这就是荀彧与其他围观者的区别,从不因为自己官职高而歧视别人。

    茶水很淡,喝起来没有一点的味道,荀彧坐在一旁感觉很是苦涩,砸吧砸吧嘴的过程中,侍卫已经将人带到,他近身禀报来说:“启禀令君,赵老带到!”

    荀彧面带笑意,摆了摆手道:“我知道了,你下去休息吧!”

    侍卫领命之后,缓缓退下了!

    老人见到荀彧这般平易近人,说实在话有些出乎意料,他急忙跪地,思虑再三才憋出一句话来:“草民赵四,见过荀令君!”

    “快快请起,您不要紧张,坐下说话!”荀彧指了指边上的胡床,让老者坐下,然后吩咐店家上茶。

    赵四额头冷汗直流,他声音颤抖的问道:“不知道令君今日召草民前来,有何要事?”

    “城墙边贴的告示,你看见了吗?”荀彧亲自为老者倒茶,而他口中所说的那个告示,自然就是刚刚老者让另外一个人读的那个告示。

    “草民,草民看见了,只是那封求贤令对于草民来说似乎有些晚了,草民已经年近花甲,再也不能上战场了!”老者故意推诿,他可不想去打仗,这许昌城的青年那么多,还没沦落到让一个老人去上战场吧?

    荀彧微微一笑,看着赵四的目光说道:“老人家难道没听说过“廉颇六十,尚有余勇”?再说了,为朝廷付出,也未必就在战场之上,在战场之外也是可以的!”

    “草民惶恐,草民惶恐,请令君明言!”赵四见到荀彧说话云里雾里,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以为是在威胁自己,他再次跪倒在地,含糊说道。

    “怎么又跪下了?快起来,也许是荀彧没说清楚,我在这里向你赔罪了,我听说今年大旱,但是老人家的田地收成很好,这是何道理啊?”荀彧皱了皱眉头的问道。

    这便是他召见老者的原因了,一旦打仗,军粮供给便是重中之重,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何扩展军粮,也是荀彧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而已。

    老者见到令君问出这样一个问题,顿时心中一喜,这可不是什么难事,但也不是什么秘密,便直言不讳的说道:“说出来不怕令君笑话,若农作物饥渴,可用水来补充,但若土地贫瘠,再用水可就无济于事了,草民的方法很简单,只是将粮食的枝叶和秸秆弄碎,然后重新放到土壤之中,这就是互补,土地肥沃了,收成自然就好了!”

    这个时代没有化肥,缺少的确实是让土地肥沃起来的肥料,这种方法很古老,但是却很有效,老者今天毫无遮掩的展示很荀彧,便说明其心中压根也没打算去隐藏这件事。

    “既然方法这么简单,那为什么您家周围的那些邻居没有按照你说的去做,难道他们不相信你?”荀彧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这么好的事竟然还有人不去做,这是何道理啊?

    老者点了点头,心里很不是滋味的说道:“被令君说中了,我的那些老邻居啊,谁也不相信,他们始终认为土地收成好不好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老天爷,可天气变化无常,哪能都顺风顺水吗,所以我们总要想办法,风调雨顺固然是好,但若遇到大雨或者大旱的天气,也可以做到应对得心应手。”

    封建想法害死人啊!

    赵四说的不无道理,不只是种田,做任何事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为官为学者也应该晓得这样的道与理。

    “也就是说你曾经把这样的想法告诉过他们,但是他们没有选择相信是吗?”荀彧有点不确定,又问了一句。

    老者语重心长的点了点头道:“可不是,但是我也不怪他们,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吗,如果别人凭空告诉我一件好事,我也会反问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这个人是不是有害我的野心,人心自危吗!”

    荀彧点了点头,原来人的自我防卫心里早在这个时代就有了,也难怪到了二十一世纪更是让人无法突破了。

    “荀彧有个请求,不知道老先生能不能答应?”荀彧还是笑着,保持着以往的和蔼,说出话来没有一点陌生人的意味。

    “令君请说!”莫说是请求,令君说出来的话那就是命令,早就听说令君的名声,这些年许都在令君的带领之外百姓很富足,日子很好过,换句话说如果如今的尚书令不是荀彧,百姓的日子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好过!

    “我想请老人家参加几日之后的月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