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南宋-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军哪肯就这样让他跑掉,在后面呐喊狂追。

    帅旗下的孙蝶看着迅速远去的背影没来由地松了一口气,回过神来,不禁震惊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秀眉一皱。

    夜幕下张良臣沿着山间小道狂奔,整个人趴在马背上,疲惫不堪又伤痕累累的他只感到昏昏欲睡。蒙元骑兵依旧在后面不依不饶地追赶,举着火把,人声鼎沸。

    张良臣胯下的战马转过一个弯道的时候突然马失前蹄,人马皆坠入来安河中。

    追兵来到现场,朝山崖下张望了一眼,史天泽大松了一口气,扭头对传令官道:“立刻禀报郡主,张良臣坠崖身亡了!”传令官应诺一声,打马飞驰而去。

    史天泽令众军分成十几队沿河搜索,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张良臣的尸体。

    孙蝶站在星空下,眼角竟然流下了一滴眼泪,张良臣坠河身亡的消息不仅没让她感到高兴,反而有一种莫名的悲怆,或许她自己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一条渔船在河道上缓缓上行,渔夫父子都一脸遗憾的模样,不久前结束的那场惨烈战斗令依旧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中。

    “爹,那位将军是谁啊?真了不起!”

    老渔夫长叹一声,“应该是四川宣抚使张大人吧!哎!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希望他能逃脱吧!”

    儿子点了点头,继续划着船,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上方的一片水面,不禁一愣,他看见一个物体在水面上载沉载浮漂流而下。“爹,你看那!”老渔夫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去,皱了皱眉头,“那,那好像是一个人!快把船划过去!”

    渔船驶到那个人身旁,父子两费力地将他捞了上来,看清楚那人的面目,都不禁吃了一惊,儿子惊讶地喊道:“是他!”

    老渔夫连忙探了探他的鼻息,欣喜地叫道:“还有气!快!把他带回村子!”

    渔夫父子将重伤昏迷的张良臣带到了渔村,请来村子里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一看床榻上满身伤痕的张良臣不禁吓了一跳,“你们从哪把他找来的?”

    儿子正准备说话时,老渔夫连忙道:“我们在河边把他救下来的!你别问那么多了!快看看还能不能救吧!”

    赤脚医生检查了一番,皱眉道:“他伤得太重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救得了!只能听天由命了!”走到桌子前,写了一张单子,交给父子俩,“照这个药方抓药!内服外敷!”看了一眼昏迷不醒的张良臣,“能不能活过来,就看他的造化了!”

    送走了赤脚医生,老渔夫立刻让儿子赶去南边的来安县城抓药。

    年轻的渔夫在天亮的时候来到来安城外,赫然看见两支军队在城外的原野上鏖战厮杀,他连忙躲在树丛中观看。两支军队,一支打的是宋军旗帜,另一支打的则是元军旗帜,打宋军旗帜的人数不到对方一半,不过却个个状似疯狂,面对两倍于己的兵力竟然不落下风。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双方不分胜负。然而就在这时,一支元军骑兵突然从一侧杀出,攻击宋军侧翼。宋军在经过一番拼杀后,渐渐落于下风,随即他们且战且退最终脱离了与元军的接触。

    年轻的渔夫下意识地感到这支与蒙元军野战的宋军可能就是他麾下的军队。

    年轻的渔夫无法入城,只得无功而返。

    老渔夫无法之下只好用土办法为张良臣治伤。

    当天晚上张良臣浑身滚烫得吓人,呼吸格外急促,惊慌失措的渔夫父子慌忙拿来冷水给他降温,出乎预料的情况出现了,张良臣竟然渐渐好转了,父子俩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张良臣的情况很稳定,不过却依旧昏迷着,村里的赤脚医生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天中午,一个少年突然闯了进来,急声道:“不好了!有鞑子进村了!”

    父子俩吓了一跳,老渔夫看了一眼躺在床榻上昏迷不醒浑身扎着绷带如同木乃伊的张良臣,急声道:“必须把张大人藏起来!”

    儿子想了想,突然想到村子后山的一个山洞,“爹,村后有个山洞!我们把张大人藏到那里吧!”老渔夫点了点头,立刻指挥两个小子小心翼翼地把张良臣背了起来,随即从后门离开了。他们前脚刚走,元军士兵便闯了进来,翻箱倒柜折腾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情况,离开了。

    视线转到临安。

    张良臣在来安河畔血战阵亡的消息令朝野震惊,有意思的是,那些原本对张良臣很不满意的大臣和皇帝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却惊慌失措起来,只感到末日就要来临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明白一个道理,张良臣这个不讨他们喜欢的家伙却恰恰就是他们得以安享太平的有力保障。

    阎妃一听到这个消息只感到天旋地转,当场晕了过去,寝宫中登时鸡飞狗跳起来。

第303章 可恨() 
大街小巷被担忧的气氛笼罩着,人们在担心张良臣阵亡后蒙古人会长驱直入。不久之后,有流言在城内传开,说张良臣之所以会阵亡,完全是因为他不听从贾大帅的号令,因此才会兵败来安河,并且还说,正是因为张良臣的不遵号令,因此贾大帅才未能按照原计划击溃援军。这流言一出现便得到大部分文人士族的响应,随后很多百姓在恐惧的驱使下也纷纷大骂张良臣祸国殃民,一时之间张良臣竟然变成了过街老鼠一般!

    赵碧青领着随从从酒楼出来,深吸一口气,秀眉紧皱地望着天空,喃喃道:“将军百战声名裂!”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怒骂道:“都是愚民!”

    成都。

    张良臣阵亡引发的震动在这里比任何地方都要来的强烈。百姓们不相信,认为这是蒙元卑鄙的伎俩,虽然如此但内心却忧心忡忡,祈祷着他们的大人能安全回来。

    军队也出现了动荡,大部分将领都红着眼睛吼叫着要带兵杀入中原为大人报仇,好在张良臣临行前将大权交给了周密和武平,两人以张良臣的命令暂时将局面稳定住了。

    张良臣阵亡的消息传进府邸,众女登时感到天塌地陷了,仿佛听到心碎的声音。柳月茹、苏巧、商蓉当场晕了过去。黑凤、谢飞燕等只得按下心中的悲伤,照顾昏迷的三女,命人请来大夫,在喂下精心调制的安神汤药后,三女的情况稳定了下来,黑凤、谢飞燕等不禁松了口气,然而之前暂时按下的悲伤又涌上心头,泪水瞬间模糊了眼眸。方怡低低地抽泣着。黑凤、谢飞燕等则默默地坐着,任由泪水打湿面颊。

    武平急急进来了,看了一眼床榻上的三女,小声问黑凤道:“不知几位夫人情况可好?”

    黑凤回过神来,抹去眼泪,看了他一眼,点头道:“没有什么大碍!大人有心了!”

    武平听到这话不禁松了口气。

    谢飞燕走过来,有些胆怯地问道:“大哥,大哥他,是不是真的……?”

    武平连忙摇了摇头,“只是传言!我推测大人应该还活着,而且并没有被蒙古人俘获!”

    一听这话,众女登时流露出惊喜之色,黑凤急声问道:“大人为何这么肯定?”

    武平分析道:“如果大人真的遭遇不幸,尸体必然落在蒙古人手中!可事实并非如此,蒙古人虽然声称大人阵亡,但却没有拿出相关的证据!由此可见大人极有可能还活着!蒙古人的说法无非是想扰乱我们的军心!”看了众女一眼,恳求道:“所以诸位夫人请千万保重身体啊!”

    众女点了点头,已经不像之前那般伤心欲绝了,至少眼眸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黑凤淡淡地道:“如果他真的去了,我也不会独活!”语气平淡却透出一种决然,武平不禁心头一颤。

    众女纷纷点了点头,脸上也都有决然之色。

    数日之后,白霜月在姑母的陪同下急急赶回了成都。

    襄阳的元军主力在得到张良臣阵亡的消息后士气大振,对襄阳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势,战况极为激烈。与此同时,伯颜派出军队在襄阳周围的水面上布设拦江铁索,试图以此来切断襄阳与周围的联系。虽然元军已经完全切断了襄阳的路上通道,但是由于襄阳周围水道纵横,因此宋军完全可以通过水路支援襄阳,如果不能切断宋军的水上通道的话,元军就很难攻破襄阳城池。

    视线转回到淮南东路。

    孙蝶看了手中的报告,大惊,“好个张良臣,竟然还埋下了这一手!”看了一眼哲坤,将报告放下,“前天,张良臣麾下两千骑兵突袭了沐阳,将我军屯于此地的百万担粮草付之一炬!”沐阳样,在山东东路最南端海州的境内,是元军东路军的后勤转运基地。

    哲坤吓了一跳,“这样一来咱们岂不是只有撤退了?”

    孙蝶却摇了摇头,“不!如果贾似道按照张良臣的计划行动了的话,那么我们就只有退出淮南东路这一条路了!可是现在却不同,我们完全可以征集淮南东路本地的粮草供给军需!只是,短时间内无法再发动攻势罢了!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刘整的水军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型!”顿了顿,淡淡地问道:“有他的消息吗?”

    哲坤当然明白孙蝶指的是谁,摇了摇头,“还没有!”看了她一眼,“我推测,他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重伤之下从那么高的悬崖上落入河中,不可能生还!”

    孙蝶叹了口气。

    淮南东路的局势暂时安定了下来,贾似道立刻迫不及待地向朝廷邀功,将所有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朝廷对于贾似道大加褒奖。

    然而不久之后,逃回临安的向士璧却当堂控告贾似道畏敌不前,撤走船只陷张良臣于死地,在张良臣全军陷入重围之时毫无作为不发援兵。

    向士璧的控告立刻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贾似道方面立刻进行反击,污蔑向士璧不遵号令,与张良臣同属一党,因此才会谎言惑众。朝廷中也分为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然而原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向士璧的控告是真实的,舆论的风向渐渐对贾似道不利了,不断有百姓趁着夜色朝贾府投掷秽物。

    皇帝为了平息民愤,追认张良臣为汉王,不过却并没有免去贾似道的职务,更没有治罪他,依旧让他担当重任,这引起朝野极大愤慨,不过皇帝却始终没有改变态度。

    张知古趾高气昂地来到宣抚使衙门大堂,挑了一眼坐在上首代张良臣办公的武平,扬声道:“按照朝廷规制,我来接替宣抚使之职!”按照南宋官场惯例,宣抚使如果突然暴毙,则由当地的观察使暂时接替宣抚使职权。

    武平瞥了他一眼,嘲讽道:“你们也太心急了吧?!”

    张知古笑了笑,一脸得意的模样,“我现在以宣抚使的名义命令你交出官印,不相关的人人员立刻搬出衙署!”

    话音刚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伴随着铠甲摩擦发出的响动,一队浑身重甲的彪悍士兵奔入大堂,围住了张知古众人。

    张知古吓了一跳,色厉内敛地喝道:“你们难道想造反吗?”

第304章 南下受阻() 
满脸悲愤的冯胜按着刀把怒骂道:“老子就是造反了!怎么样?”

    张知古众人不禁咽了口口水,不敢接话。

    冯胜喝道:“快滚!”

    张知古众人如蒙大赦,不敢再做停留,连滚带爬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