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南宋-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堂上安静下来。贾似道不依不饶地道:“既然吴大人这么说,那么一定是掌握了相关的证据!不知可否拿出来让我等看一看?”

    众人的目光汇聚到吴潜身上,皇帝道:“贾爱卿说得有理,吴爱卿,你可有证据?”

    “这,这,……”

    贾似道冷笑道:“我看你分明就是捕风捉影陷害好人!”

    吴潜连忙解释道:“微臣只是接到一些报告反应这个情况,因此派人进行调查!正因为考虑到孙家的名望,所以只是让人暗中调查以核实报告的真实性!由于多日以来并未有真凭实据,因此下官正要决定撤销调查!”

    皇帝道:“爱卿的做法虽然不当,但也无可厚非!既然没有问题,就不要继续了!我们不能让名门望族心寒啊!”

    吴潜连忙应诺。

    这件事情虽然并没有对吴潜造成任何实际损害,不过却在皇帝的心中埋下了厌恶的种子,因为皇帝及其身后的皇家这几年来一直通过孙家搜罗各种珍玩古董和各国美女,换句话说,孙家与皇室的关系是非常暧昧的,吴潜的调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冒犯了皇家。

    吴潜回到府上,还没坐下,管家来报,“大人,府中有一个丫鬟和一个仆役失踪了!”

    心里正烦的吴潜呵斥道:“这点小事也来烦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管家见东家心烦,连忙告罪一声,退了下去。

    而差不多就在同一时间,临安府衙门因为百姓举报在西湖中打捞起三具尸体,两男一女。

    视线转回到张良臣方面。

    张良臣一行人先经陆路抵达温州港,然后登上早已等候在此的海船,由海上朝北方行去。船队由五艘大海船组成,上面的船员全都是来自潮帮的帮众,黑凤也在其中,船队打的是高丽旗号,这当然是为了不引起蒙古方面的关注。

    经过多日的航行,船队抵达海阳港,海阳就是现在的秦皇岛市,从这里上岸,再经过两天的路程就能抵达忽必烈的老巢大兴府,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由于海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因此忽必烈在此布置了一万守军,还有两千水军。蒙古人的水军是没有办法同南宋相提并论的。

    船缓缓地朝埠头上靠去,面罩轻纱的黑凤站在船舷上思虑万千。

    “怎么了?”张良臣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黑凤回过神来,回眸一笑,摇了摇头,“没什么!只是想起了过去的许多事情!”黑凤是在大兴府长大的,她的童年就是在大兴府度过的,她对于大兴府的感情非常复杂。

    众人从船上下来,各种各样的货物也在陆陆续续地下运。对于张良臣他们的到来,港口上的人们都没有流露出过度的关注,因为这个时期,高丽人往来蒙古、南宋中间贸易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

第269章 初到北方() 
王猛、彭草草等留在埠头处理货物,张良臣他们则朝城里行去,此时天色已晚,他们打算在这里休息一晚。

    海阳城不大,一条大街纵贯东西,虽然城市不大,不过由于是北方重要海港,因此非常繁荣,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街道上却依旧人来人往,两旁的商铺也是好没有要收摊的意思,当然这里跟南宋的国际大港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嘈杂声,随即只见一队蒙古士兵押着几十个人过来了,那些被押着的犯人梳着道家发髻,分明都是出家的道士,都耸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模样。一旁负责押送的士兵推推攘攘,毫不客气。

    张良臣问一旁的一名路人:“这位大哥,不知这些道士犯了什么罪行?”

    那人扭过头来,一愣,他看到了张良臣身后的黑凤,黑凤虽然带着面纱,然而绝丽的姿容依旧让他失了失神。他回过神来,不由自主地又瞥了黑凤一眼,打量了张良臣一眼,“公子是外地人?”

    张良臣点了点头,“在下来自高丽!”

    那人流露出恍然之色,朝被押解的道士努了努嘴,“官府说,这些道士妖言惑众,所以就把他们拿下了!并且罚没了所有庙产!”随即压低声音道:“依我看啊,是那些和尚喇嘛在这里面弄鬼!”

    “哦?为何这么说?”

    “我的兄弟是大兴府的一名小吏!听他说,不久前和尚与道士进行了一场关于‘老子化胡’的辩论,结果大汗听信了和尚的言论,下令焚毁所有有关‘老子化胡’的典籍,而和尚更是乘机落井下石,很多道观变成了寺庙,道士则被驱除!”

    这个人说的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宗教事件,道教徒声称当年老子西去化为如来以教化蛮夷,而证据就是《化胡经》,而佛教一派以八思巴、海云法师为首的著名法师则针锋相对,最后忽必烈支持了佛教的主张,随后道家遭到很大打击,不过忽必烈并没有取缔道教的意思,毕竟道教在民间还是有相当根基的,忽必烈需要道教帮助他来巩固统治。

    一行人在城中最大的一家客栈住宿下来。

    黑凤小小喘了口气,伸了伸懒腰,面前的张良臣不禁失了失神。黑凤见到张良臣的傻样,很是得意地咯咯一笑,妩媚地瞪了他一眼。取下面纱,张良臣不禁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凤姐,你真是太美了!”

    黑凤抿嘴一笑,“继续说!这话姐姐听着高兴!”

    张良臣呵呵一笑,握着黑凤纤手,说着情话。黑凤微笑着,显得非常妩媚。

    晚些时候,王猛、彭草草回来了,王猛抱拳道:“公子,货物都已经运进了客栈!”

    张良臣点了点头,看了两人一眼,笑道:“你们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两人应了一声,朝张良臣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黑凤进到房中。张良臣问道:“都办好了吗?”黑凤点了点头,“已经派人去联络了!”黑凤的意思是联络在大兴府的‘凤女’。

    第二天一早,张良臣一行人便带着货物启程离开了海阳,彭草草及众水手则留在这里等候。

    一行人沿着官道西行,道旁所见的景色令张良臣眉头微皱,田地没有丝毫荒废的现象,庄稼早已经收割了,这与张良臣之前得到的情报有些出入,当时的情报说,蒙古贵族兼并田地做为牧场的现象非常严重,然而眼前的景象却并非如此。

    一行人停歇下来,张良臣走到一处田埂边四下望了一眼,看见不远处一名农人正提着一些食物沿着田埂朝远处的村庄行去。“老乡!”张良臣扬声唤道。

    农人停下脚步朝这边望来,扬声问道:“公子是喊我吗?”

    “是的老乡!”

    那农人连忙走了过来,这个农人三十来岁的模样,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裤,带着憨厚的笑容。“公子唤我何事?”

    张良臣朝抱拳道:“我第一次到此,不知此地如何称呼?”

    “哦!咱们这叫永济庄!”朝西边指了指,“往西十几里便是永济县城!”

    张良臣点了点头,四下看了一眼,好奇地问道:“我在家乡的时候听说蒙古人在这里兼并土地非常厉害,可是我看并非如此啊?”

    农人感叹道:“不瞒公子说,原本是这样的!”指了指身后的一大片天地,“就在两年前,这些土地都被一位蒙古将军收走了作为牧场!当时的生活真难啊!只能靠打猎勉强度日!大家都快要过不下去了!”打开了话匣子的农人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了。

    张良臣打断了他,“那为何现在又恢复了?”

    农人一脸感激地道:“哎!那要感谢大汗啊!大汗严令所有贵族退还侵占的土地,听说还处罚了几个有战功的将军呢!”

    张良臣皱了皱眉头,这个情况可不是他想要见到的,忽必烈的统治区越稳定,就意味着张良臣越没有机会。

    一行人继续赶路,张良臣坐在马上紧皱眉头。

    当天晚上,张良臣一行人在野外宿营。半夜时分,警声突起,惊醒过来的张良臣听到北方传来厮杀声,立刻奔出了帐篷,黑凤紧随在后。朝北面望去,赫然看见灯火下许多人正在厮杀。

    张良臣观察了片刻,放下心来,因为根据对方的表现显示,那些突袭者根本就是乌合之众,攻击毫无章法,只是在乱打,已经被外围警戒卫士给拦截住了,他们应该是劫道的匪徒。

    王猛率领的‘影子’在另外三面警戒,没有行动,两队卫队则从左右两边包抄过去。

    匪徒们见始终无法冲破对方的拦阻,反而损失不小,已经心生退意,然而就在这时却赫然听到身后响起骇人的杀声,不禁大骇,随即便开始乱糟糟地四下奔逃。

    很快大部分匪徒借助夜幕跑得没影了,不过还是有几十个人被逮住了。

    张良臣打量了一眼眼前这些面有菜色的匪徒,眉头一皱,“你们是什么人?”

    众人面面相觑,一个身材壮硕的汉子回答道:“俺们是农民!”

    “农民?你们不在家种地,怎么在这做无本的买卖?”

    汉子嗡声嗡气地道:“地都没了,不打劫难道饿死吗?”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第270章 媚娘() 
张良臣不解地问道:“你们怎么会没有土地?”

    壮汉怒气冲冲地道:“俺的地都被鞑子抢去了!”

    张良臣与黑凤交换了一个不解的眼神,张良臣问道:“可是据我所知,忽必烈已经将强占的土地还给百姓了!你们怎么会没有?”

    “俺不知道怎么回事!俺只知道俺和同乡们的土地都在鞑子手中!”

    张良臣暗自思忖,‘看来忽必烈的政策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可这是为什么呢?以他的雄才大略应该不会推行不了吧?’其实忽必烈的政策之所以没有完全得到贯彻,原因很简单,忽必烈既要将自己扮成汉人的合法统治者,因此他必须采取政策争取人口最为庞大的汉族的民心,而同时他又是蒙古贵族利益的维护者,因此他在采取缓和与汉族等定居民族矛盾的政策同时,还要兼顾草原民族的利益,而后者是他更加不能忽视的,因为这是他统治的基础,特别是在目前与阿里不哥争夺大汗宝座的关键时刻,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土地政策等惠及汉族等民族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相当多数的田地依旧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

    张良臣又问了一些问题,然而这些人知道的却非常有限。

    张良臣见问不出更多的东西,于是对冯胜道:“给他们些银两,让他们走!”

    那些土匪见对方不仅没有把他们送交官府的意思,还要给他们银两,都流露出难以置信之色。当银两发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禁不住内心的激动扑通跪了下来,那个大汉激动地恳求道:“公子若不嫌弃,在下愿追随左右!”其他人也纷纷恳求道。

    张良臣心头一动,问那个大汉:“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刘博!”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刘博一脸仇恨地道:“都被鞑子杀死了!”说着眼泪溢出了眼眶。

    张良臣道:“你跟着我吧!”

    刘博大喜,连忙叩谢。

    张良臣扫视了一眼其他人,“你们都回去吧!”

    众人流露出失望之色,纷纷离开了。

    张良臣可不敢把他们都收下,他们人多口杂,而自己一行人的身份是见不得光的,让那么多人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