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大唐,只要是个下厨房的,那都是烧烤大师,火候、调味那都是一等一的。

    吴宁别看平时也很少吃肉,很少烤羊,可是鱼多啊!坳子边上的小河沟里,什么草鱼鲢鱼,多得人都不想抓。

    每每嘴馋之时,吴宁都要去河边打打牙祭,烧烤的手艺自然娴熟。

    一听要烤,都不用吴宁吩咐,吴黎一溜小跑到房后撸了一把茱萸,虎子则是寻了一根长杆子,到山道旁的梅子树下兜了一捧青梅来。

    连巧儿都乖巧的挽起袖子,洗上一块鲜姜,四人配合起来默契至极。

    。。。。。。

    其实,羊肉最好的烤法,就是什么都不放,鲜排直接上火烤,烤至金黄之时撒上一点盐,吃的就是最原始的鲜香味道。

    可这种烤法得是现杀的活羊取肉,肉质自然是越新鲜越好,像吴宁手边一块大排,却是不行的。

    房州毕竟是小地方,吃得起羊肉的人少,肉铺宰杀自然不勤。放得久了,也就是失去了那股子新鲜劲头。

    所以,吴宁得换个做法。

    “蜂蜜呢?”

    “买了!”吴黎急忙拿过一个拳头大的小罐子。

    吴宁打开一看,就这么小的一个罐子,里面的稠蜜也不过只盖住了罐底儿。

    一旁的吴黎盯着罐子直咧嘴,“就这么一点,死贵死贵的,要十个大钱呢!”

    “呵。”吴宁淡笑,“十个大钱为了吃,贵吗?”

    “贵!”吴里肯定点头。

    “不贵!”虎子使劲儿摇头。

    “看看,你还不如虎子。”吴宁更乐,“一点都不贵!”

    人这种动物,从还是猴子到上天,要是细算下来,绝对把创造的一半以上生产力花费在这张嘴上了。

    后世忘了在哪听来的,说这个地球上,除了人以外的物种,要是算总重量的话,大概有三亿吨。而全世界总人口加在一起的重量,却有七亿吨。

    然而,为了养活这七亿吨,圈养起来供人类满足这张嘴的鸡鸭鱼、猪牛羊加在一块,却有足足几十亿吨。

    所以说,从古至今,干什么都是为了吃。

    从吃饱到吃好,这个追求高于一切。那你说,这十个大钱花的还贵吗?

    把葱段,还有拍散的鲜姜,连同茱萸果、青梅子和盐一起放到羊排里入味,过了老长时间,吴宁才把羊排拿出来细细地抹了一遍蜂蜜。

    这时,吴黎已经把烤灶生好了,把羊排往上一架,吩咐吴黎“看着。”

    “好嘞!”

    吴黎应下,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羊排,生怕长翅膀飞了一般。

    空出手来,接过虎子淘好的稻米,好好瞅了瞅,最后还是不放心,自己又淘了一遍。

    这时锅里的骨头汤也熬得差不多了,招呼虎子,两人连汤带锅端到一旁捂着。

    又找了平时盛粥的大号菜盆,直接坐到了灶上,用羊油在盆上抹了一层滑溜,之后就把米倒进去开始蒸饭了。

    呵呵,可别觉得吴宁这日子过的不错,还吃得起白米呢。

    错了!

    稻米虽说是精粮,可却远没有后世认为的那么精贵,也就是比粟米(小米)强上那么一点罢了。

    这个时代,最精贵的不是大米,而是白面。

    开始吴宁也不理解,按照后世的认知,好的大米应该是比面粉贵一些的,可是在唐朝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一来,不论大米还是白面,都没有好坏之分。

    说白了,这个时代哪来的后世那么多品种,还给你五常大米、响水稻,河北的面粉最劲道?

    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产量,一样的东西。

    所谓好坏,也只是上磨的时候,磨得精不精细,稻皮麦麸多少的区别罢了。

    而面粉比大米贵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生产力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面粉从麦子到磨成粉,耗费的人力和工序比大米多,所以它就贵。

    。。。。。。

    到了现在,两个灶眼都占上了,也做不了别的,四个娃娃就开始守着那块羊排,大眼儿瞪小眼儿了。

    “九哥儿。。。。”

    “啊?”

    “你说那一贯钱。。。。真是汤水摊子挣的?”吴黎闲得荒,又提起那一贯钱的事儿。

    “嗯,真是。”

    “那我和俺爹说说,不去窑上了,也在路边摆个摊子。”

    “滚!!”吴宁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奶奶的,这就上来抢生意了?而且还是自己兄弟,做人果然不能太善啊!

    “咱俩搭伴不挺好吗?”

    “好个屁!”

    真当长罗山是九寨沟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反正游人多的是。

    长罗山就那么一点大,房州也不是什么大城,每天来山上骚浪的人也是有数的。

    “你要真摆摊,那就不是挣一贯了,而是一人五百。”

    “哦哦!!”吴黎这才反应过来,“那我不提了。”

    “。。。。。。”

    “你先别着急。”吴宁知道他是无心,“等两天,到时给你找个好活计。”

    “啥活?”

    “我雇你,挖窖。”

    “窖?啥窖啊?”

    “就是城里大户家的那种冰窖。”

    “哦哦。”吴黎明白了,点着头,转脸一想,“你挖冰窖干啥?”

    瞪着眼珠子,“那玩意可不便宜,挖完还得拿石头垒。不然一到热天,里面就活泥了。”

    “土窖就行,我又不存冰。”

    “那存啥?”

    “你哪来那么多为什么?”吴宁不耐烦了,“存菜!!不行啊?”

    “。。。。。。”

    吴黎虽然不敢再问了,可是心里却在打鼓,“存菜?”

    “菜窖?有啥用?”

    正是还想问,可又不敢问的当口,院子猛的一个大嗓门,又来人了。

    “九郎何在?出来给四伯瞅瞅,又白净了没有!?”

    四个孩子只听音,不用看人,就是同时一喜。

    吴黎连羊排都不管了,和吴宁、虎子,还有巧儿,一起冲了出去。

    “四伯!!”

    只见院中一个黑壮的汉子,一身铠甲,身姿笔直,虬髯之上露出大笑,一把抱起了巧儿。

    “巧娘又俊了。”

    “怎样,想四伯没?”

    。。。。。。

    。

第八章 羊排砂锅饭() 
四伯吴长路,算起来应该是下山坳里最出息的一个了。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全村人的骄傲”。

    事实上,坳子里这一百多户,有一大半都兵籍。

    打从开国之初,就追随太宗南征北战,立过不少战功。往上数几辈儿,也出过帅府掌兵、城门侍官之类的小官。

    吴宁听坳子里的人说,好像老里正年青时就随军攻打过高句丽。回师之后,又被一个京中豪贵相中,在其府中听差多年。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小差,起码也是录事、长使之类的大管家之职。

    吴宁好奇,也问过祖君,只不过老头儿对于当年的旧事似乎不怎么爱提。

    至于四伯,十年前,裴行俭复安西四镇,重震大唐天威。

    当时,四伯正好在其帐下听差,并立有战功。回师之后,本可以像祖辈一样在皇城下混个侍官之职,可惜,如今的大唐已非昔日,武人的地位更不如前,曾经显耀的京城侍官已经成了骂人的粗话。

    四伯性子刚烈,自然不愿受人白眼,遂去京职,告请还乡。

    万幸的事,大唐还没到辱没功臣,令将士心寒的地步,四伯被授予折冲校尉之职,统房州军府。

    吴宁对比了一下,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武装部长,主管房州所辖的房陵、竹山、竹溪、保康四乡的武备,府兵督训,偶尔剿匪缉盗,冬时集结兵户,训练战阵杀技。

    半官半民,在房州地界,也算是“豪绅”之列了。

    吴宁喜欢与四伯相处,倒不是因为他的官身,而是四伯算是下山坳里,为数不多见过世面的人物了。

    说起来,祖君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可也许真如坳子里传言那般,由于在贵族府上当过差的缘故,祖君给吴宁的印象就是规矩太多。什么时候都是板着一张脸拿规矩说事,让人敬而远之。

    可四伯则不同,有见识,还不拿架子。说白了,就是“好说话”。

    头几年,吴宁还小,又是初到大唐,对这个时代充满着好奇。而逃户的身份,让他出个村都是提心吊胆,更别说了解了。

    每每四伯回坳子,几乎都被吴宁缠着问东问西,四伯自然也就成了他了解大唐的一扇窗。

    “四伯!”

    此时四伯进了院,吴宁满眼喜悦地迎了上去。高兴得都忘了给一旁的老里正、五伯,还有舅爹,见礼了。

    吴长路抱着巧儿,看着迎出来的吴宁,本来也是高兴。坳子里属这个九郎最是灵性,深得他心意。

    可是扫见自家老子被晾在一边,脸色已经不好看了,只得对吴宁佯怒道:“憨娃子,越来越没规矩!”

    吴宁马上就懂了,深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先是朝老里正一个长揖,“见过祖君!”

    接着是五伯,“见过五伯!”

    连娘舅也不落下,“见过舅爹!”

    模样端是郑重,可是一起身,马上就回了原形,露出一脸贱笑,“四伯这趟一走就是月余,走前也不说一声,怎个才知回转?”

    好吧,又把老里正当空气了。

    老头儿刚顺过来的一点气,又堵那儿了。心说,这娃子,没救了!

    “军中事务,也是你个山里娃子能问的!?没规矩!”

    吴宁一缩脖子,得,到底还是把这老头儿得罪了。

    而吴长路则是大笑,护短道:“父亲大人言重了,都是自家人,没啥不能说的。”

    看向吴宁,“这一个月可把你四伯累着了,竹山、竹溪、保康,房州这方圆二百里跑了个遍。”

    吴宁一怔,“巡防还是剿匪?”

    “都不是,募兵!”

    “啊?”吴宁更是吃惊,“又要用兵了?”

    吴长路放下巧儿,“也不是。”

    “还有完没完!?”老祖君不干了,开始朝吴长路瞪眼。

    治不了吴宁这个赖娃子,自家儿子总管得了吧?

    “还能啥事儿都和他一个娃娃说解?”

    “对对对。”吴长路陪笑,转向吴宁,“速速上酒上菜,好生伺候!”

    一句话,把刚刚的话头就掩过去了。

    “好嘞!”吴宁一声高调,就坡下驴。

    那老头儿惹不起,还是暂避锋芒为妙。

    招呼几人在院中的葡萄架下入坐,把刚刚拌好的醋芹端上来,又抱来一坛淡酒。

    “饭菜还要等上一会儿,祖君,两位伯伯,还有舅爹,你们先喝着。”

    说着话,与几个小的返回灶房,只留大人在院中说话。

    此时羊排已经烤得一片金黄,滴答滴答地淌着油水,看着就香。

    从烤灶上撤下来,剁成指头长的小块儿,吴黎就要往出端,却是被吴宁拦下来了。

    “急啥?还没弄完呢?”

    吴黎一脸狐疑,看着羊排不解道:“这不都好了吗?”

    “和饭食一起上。”

    说完也不多解释,见米饭已经熟了,把饭盆也从灶上端下来。

    坐上锅,先是烧水焯了一把波棱菜(菠菜)和切了片的萝卜,又弄了一盆秋葵蛋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