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以前管不得,可是现在,穆子究身为长宁郡王,那么郡王妃是谁就真管得着了。

    如果是吴宁没入京之前,或者他没有爵位之前,那么这个事儿很好解决。

    吴老九娶了秦妙娘,那就是娶了,尽管是个商人之女,也就是被外人笑话笑话罢了。

    武承嗣想给他换老婆,都不用吴宁用什么糟糠之妻的慷慨之辞来回应。

    因为,庶人只能娶一个,连妾都不许纳。除非四十无子,才可以到官府申请纳妾。

    休妻更不可能,主妇无七出之罪,想休都休不了。

    所以说,后世人都以为古人妻妾成群性福无比,那都是扯淡,那是贵族和官员的特权。

    老百姓只有一妻,妾就别想了。

    但是,一但有了爵位,成了贵族,甚至坐到了郡王之尊,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不但妻妾几人有着礼制上的规定,正常来说,你不娶都不行。

    而且,大周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复杂的朝堂环境、政治势力,穆子究堂堂郡王之尊,你想娶谁就娶谁?甚至拿一个商人之女来招摇过市,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连三天都没用上,主官们弹劾穆子究有失礼制的奏折,就已经送到了太子面前。

    对此,武承嗣还只是微微一笑,坐壁上静观之态。

    为什么呢?

    因为火候不够,这才哪到哪,几个言官掀不起大浪,大头还在后头呢。

    果然,经言官这么一挑事儿,虽然被武承嗣压下来了,甚至扬言台柬多管闲事。可是,关于长宁郡王正妃之事,还是在朝堂上激起了不小的动静。

    开始还只是私下议论,到后来已成鼎沸之势。

    说好听点,朝臣是为长宁郡王着想,觉得秦妙娘不胜王妃之任。

    说不好听点,穆子究这么粗的一条大腿,谁不想抱紧点?

    家里闺女配得上长宁郡王的,谁不想占个便宜,收个乘龙怪婿?

    别说朝臣、宗室都打起这个主意。

    甚至连狄仁杰、卢嵩之、李千里,这些知道吴宁身份的自己人,也同样觉得,吴宁有必要换一个老婆。

    。。。。。。

    。

第四七五章 武少爷的山水之游() 
狄仁杰、卢嵩之、李千里等人能这么想,也属正常。

    你琢磨嘛,吴老九是那么个身份,武老太太之前又是那么一个有意传位的态度。

    即使现在武承嗣莫名其妙地成了太子,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宁还是有机会的。

    那到时,可就不是长宁郡王妃的问题了。

    而是,皇后的问题!

    秦妙娘再好,再属糟糠之妻,能母仪天下吗?

    与其到时候废立后宫,图生事端,还不如趁现在这个风口另觅良配。

    选一个有身份、家族显赫,且有势力的贵女,对吴老九来说,也是一大助益。

    至于什么抛弃糟糠之妻、仗义不仗义的问题,在这些政客眼中,根本就不在考量之内,甚至这也不叫有情有义。

    你再有情有义,大不了把秦妙娘立为侧妃便是,干嘛非得在正妃的位置上惹人非意?

    不光政局无益,连于秦妙娘,又或是秦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武承嗣虽不动声色作壁上静观,李千里却第一个沉不住气了。

    仗着与吴宁沾亲带故,直接找上了吴宁。

    “九郎,依吾之见,此事不必执拗。想来那秦家与妙娘都是知理之人,也不会与你为难的。”

    吴宁:“。。。。。。”

    吴老九只能说,武承嗣这个孙子是真特么的混蛋,怎么偏偏就把这个事儿翻出来了呢?

    着实让吴宁无语。

    。。。。。。

    吴宁当然知道,现在朝臣之议无可厚非,李千里来游说也是为了他好。

    但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说,飞黄腾达了就换老婆,特么这事儿吴宁真干不出来啊!

    遥想当年,吴宁处境那般坚难,秦妙娘对他依旧不离不弃。

    现在却要吴宁负她?不可能!

    但是,有些话,与李千里又没法说,吴宁只得搪塞,拖为上策。

    好不容易把李千里打发,送出了府,一回头儿,就见吴家兄弟皮笑肉不笑地站在他身后。

    “呵。”吴老八干笑着,阴阳怪气道,“九哥,要不。。。你就从了吧!”

    “谁让你老贱呲呲地非得留着武承嗣。这回多好,你还没琢磨他,他先找你麻烦了。”

    吴启也道:“老八,说什么呢?咱们九哥那是一般人吗?那是一般脑子吗?”

    “不把武承嗣玩的里外开花,不把自己玩的全身通透,那他还是吴老九?”

    吴宁皱眉,瞪了吴老八和吴老十一眼,默然地往屋中走。

    七哥这时倒没像吴黎和吴启一般说怪话,反而呵斥二人滚远点。

    之后,陪着吴宁走了一段,“老九,那两家伙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有点不明白,为啥非留着武承嗣给咱们捣乱呢?”

    “我知道。”吴宁苦笑应着。

    对于他的这个决定,兄弟们确实有些微词。

    再说,吴宁又不给他们解释这到底为什么,现在有些怨气,吴宁也能明白。

    搪塞七哥,“现在不是纠结武承嗣的时候,妙娘这一关倒是着实难过。”

    “嗯。”七哥点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吴宁沉吟了一下,“把妙娘接到长安来吧!”

    “啊?”七哥一愣,“这个时候接过来。。。。。。合适吗?”

    只闻吴宁道:“现在人不在我身边,他们叫的欢实。人就在这儿,也许还能缓缓。”

    “好吧!”七哥应下,“那我跑一趟,亲自把人给你接回来。”

    在七哥看来,吴宁这些年为了吴家的事,与秦妙娘真是聚少离多,也该过点正常人的日子了。

    。。。。。。

    吴宁这边终于决定,借着这个机会,将秦妙娘接到长安。

    消息传出,别说,还真的管用了几天。

    朝臣们以为这是长宁郡王向大家传递的一个信号,表明他无意换妃的决心。

    这使得一些人不由得要掂量掂量,不敢再穷追不舍。

    而武承嗣见此情形,不由生出一丝担心来。

    他还真怕朝臣就此熄火,他的那条毒计胎死腹中。

    赶紧把武攸宁、武攸暨二人叫到身边,准备亲自下场,逼穆子究换妃。

    但是,武承嗣没想到,包括吴宁也没想到,突然发生的一件大事,把武承嗣,还有吴宁的计划,全部打乱了。

    。。。。。。

    ——————————————

    暂不管长安城中的是是非非,咱说说另外一个武氏族人——武延秀。

    。。。。。。

    武延秀被剥夺淮阳王爵,发配洪州已经上路了。

    洪州也就是后世的南昌,位于五岭之北,鄱阳湖南岸。

    怎么说呢?属于一个偏僻,但却还不错的地方。

    紧靠五岭,使之与烟毒瘴厉联系在了一块儿,但依托鄱阳湖之利,又非是贫穷闭塞之地。

    毕竟是武承嗣的亲儿子,所以这个发配之地,武承嗣还是下了一点工夫的。

    而且,名为发配,其实就是让武延秀去那儿避避风头。

    没了淮阳王的名头,但是有个太子老子,武延秀的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去。

    出京的时候,还是粗衣俭从,一副庶人贬黜的凄惨样子。

    可是,还没走出百里,早就等候在路上的婢女侍从、华车锦盖,那就全都用上了。

    武延秀也不觉苦闷。

    穆子究、穆子期两兄弟杀其兄长,害其流放,还真觉得他们牛气子?

    暗自发誓,待他回京之日,就是手刃这二人之时。

    而且也好,在豫王府憋屈了这么多年,前年还跑到突厥去受了一番苦难,正好借此时机,游山玩水,逍遥快活。

    也确实逍遥快活,有华辇为驾,美婢侍奉。

    大夏天的,武少爷袒胸露乳的躺在马车里,一边纳凉,一边吃着时下鲜果,抬抬眼皮,还能看见官道两旁的盛夏景致。

    能不美吗?

    武少爷也不急着去洪州流放之所,一路过商州、邓州,到了襄州。

    又从襄州上大船,沿汉水而下,直入长江。

    按理说,接下来当顺流而下,几日便到鄱阳湖。

    但是,武少爷没玩够,听人说八百里洞庭乃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于是命仪驾改道逆流而上,又到洞庭湖转了一大圈。

    之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又从洞庭湖上岸,改走陆路,穿潭州、袁州绕道洪州。

    结果这一绕,武少爷后悔了。

    绕出事儿了。

    。。。。。。

    ,

    ————————

    ps:推本书,半城流烟的《赵公子》!

    历史幼苗,里面有个200斤重的肉肉,可以去浇浇水,顺便。。。。。。

第四七六章 作死(二合一)() 
其实啊,武少爷嘚瑟了。

    也确实是没出来过,更没见识过什么大美山河,玩嗨了。

    他就不应该上岸,走这条路。

    从潭州,也就是后世的长沙到袁州还好些,毕竟潭州是大城,袁州也不算差,一路上官道宽阔,山色甚美。

    但是,一过了袁州,那就不一样了。

    袁州到洪州,别看就几百里路途,可是山林四塞,渺无人烟。

    这里虽说也算是中原地界,可是因为林深地险,山高径窄,根本就没什么人烟。

    荒凉程度,甚至不输川黔。

    连商人行旅都不走这条路,想去洪州,一般都是从潭州走湘江水路。虽说绕了一大圈,但却更方便些。

    这么说吧,连长路镖局都不走这条道。

    但是,咱们武少爷就是不信这个邪,越没人走,就有探险之美啊!

    反正又不用他自己走,莽,给我莽就对了!

    结果,没用上一天,武少爷就后悔了。

    “这特么什么鬼地方?”

    别说官道,连山路都是杂草丛生,模糊不清。

    景色倒是不错,但是,武少爷坐在马车里,左边是万仞绝壁,右边就是无底深渊,这刺激程度,让武少爷心肝儿都要拧到了一块儿,哪还有心思赏什么景色?

    立时萌生了退却之心。

    可是,回不去了啊,马车都没地方调头。

    从附近苗寨里抓来的向导,用半生不熟的汉话告诉侍卫,这条山路就要黄泉道,走上来,就回不了头了。

    “黄泉道?”

    武延秀脸都青了,“奶奶的,谁特么起的这个破名儿?真特么晦气!”

    眼见再往前走,一座笔直山峰直插天际,武少爷招呼侍卫,“问问那个獠子向导,这叫什么山?”

    侍卫不敢怠慢,赶紧去问。

    “这叫都老峰。”

    “都老峰?”侍卫皱眉。

    “都老”这个词,对于中原人来说,颇为陌生。

    只闻那苗家向导解释道:“都老就是咱们寨子的族长。”

    “据说几十年前,有个都老率领一支苗寨,在这山头上打过乱军呢!”

    “哦。”侍卫大概明白了一点。

    几十年前,那正好是隋末乱世,以山险抵御乱军,倒也说得过去。

    抬头看去,只见那山峰顶上,隐隐约约还能看见竹楼城寨。

    侍卫起了疑心病,“喂,现在这山上,没什么匪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