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冯大春的哨卒今天不到,李瓘永远也不会知道,阳关之下,在这八天里竟发生了如此壮举。

    “林羽堂。。。。”

    此时,李瓘茫然出神。

    他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左威卫大将军。

    想起十余天前,从沙州城下路过时,城池上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迈身影。

    想到,从哨探口中得知的,那个坐在火灶前与众人诉说的那“一腔热血”。

    低头看。。。。

    两封染血的家书,刺目耀眼。

    “娃儿,爹是战死的。。。。可抬头做人!”

    “抬头做人!!”

    李瓘默念着,最后又咬牙切齿地重复着最后那四字:“抬、头、做、人!”

    “是可以抬头做人了!”

    “八百老卒,阻十万敌寇于国门之外整整八个日夜,此壮举,足可万古常存。”

    “可是。。。。可是老子怎么办?”

    “他娘的玉门关数万将士,还有我李瓘,被八百罪卒挡在了前面,让我如何。。。抬头做人!?”

    李瓘双目充血,浑身颤抖。

    林羽堂那所谓的传承,所谓的一腔热血,冯大春和那些哨卒可能听不懂,可能只是听个热闹。但是,李瓘他是李唐宗室,李千里之子,从小兵书典籍耳濡目染,又怎会不懂?

    更让李瓘无法容忍的是,冯大春!那个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都与林羽堂一道献出了一腔热血?抬头做人了?!!

    可这一切,让他李瓘没办法抬头做人啊!

    “抬头做人!”

    这四个字如千斤重锤,一下一下重重地敲打着李瓘的内心。

    “来。。。。人!”

    沉默良久,李瓘终是坐不住了,“传令我将令,三军集结!”

    “李帅!不可!!”身边的原玉门关守将刘达大惊失色。

    他与李瓘相交多年,知之甚详。只观其神态,便知李瓘要干什么。

    他要出兵!

    急声劝慰:“女皇明旨大军退守玉门,罪营于沙州固守。”

    “如今罪营擅入阳关,已经是违背旨意。李帅切不可义气用事,忤逆皇权啊!”

    “忤逆皇权?”李瓘愣在那里。

    刘达说的对啊,武老太太是明摆着让罪营去死。他若违抗圣意,事了必受雷霆之怒。

    可是,李瓘看着刘达,“刘兄,林羽堂说的也对啊!”

    “而且,他不但说的对,他还在打咱们的脸!”

    李瓘瞪着眼珠子,“林老帅举的那几个例子,刘兄听不出来吗?”

    “汉章帝初登帝位,立足未稳,也要派兵万里驰援耿恭。”

    “万里驰援啊!章帝明明知道,他在汉都洛阳下达持援之令的时候,可能万里之外的耿恭早已被敌寇攻克,尸骨无存了。”

    “可是,不管来不来得及,也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得保住汉家儿郎的那一口气!”

    “再说陈汤。陈汤和咱们的情形一样。可是陈汤没那么多考虑,胡儿犯我,我必诛之,就这么简单!”

    “所以,他不但抗旨出兵,而且还假传圣旨,骗得兵权出战。”

    “这才有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千古志气!”

    “咱们呢!?”李瓘摇指阳关的方向,“咱们离阳关只有百里之途,却他妈的还要遵圣意,见死不救?”

    李瓘越说越激动,拍着自己的面颊啪啪作响。

    “这是在打我李瓘的脸啊!!”

    “可是。。。”刘达苦着脸,“李大哥说的都对。可是陛下的心意,咱们也不得不考虑啊!”

    “况且,阳关战事未明,咱们冒然驰援,万一守之不住,让吐蕃人进来,那。。。。那可怎么办?”

    “!!!”

    把李瓘气的啊,还守不住?

    林羽堂领着八百个爷爷兵都守得住,咱们凭啥守不住?

    守不住,就直接拿刀抹脖子算了。

    看着刘达,恨不得一脚踹死他算了。可是转念一想,其实刘达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出兵阳关,等于是抗旨,他李瓘还真不太怕。

    他是吴王府的背景,老子是镇守幽州的成王李千里,一众兄弟都是朝中重臣。

    就算抗旨,只要不出大乱子,武老太太大不了把他一撸到底,性命却是没什么威胁。

    但是刘达不一样,他是一点点靠自己爬到今天这个位置,出了事儿,那就万事皆休了。

    “唉!”暗叹一声,也不与刘达计较。

    “算了,我独领万人驰援阳关,你带余部镇守玉门。”

    说完,再不予刘达说话的机会,转身而走。

    心中却是还在恨恨而语:去特么的圣意,去特么的朝廷!

    他早就看那个朝廷不顺眼了,整天就知道争来斗去,哪有把忠勇之士置之死地的朝廷!?

    。。。。。。

    一刻钟之后,李瓘一身明光战甲登上了城头,下面是六万余玉门关守军。

    李瓘也不废话:“儿郎们!今有八百壮士死守阳关,阻敌寇十万于关外不得寸进!。”

    “其帅林氏羽堂有言名志:纵有一死,亦不能让后人再面危局之时,只能遥望秦汉先辈,而在当下找不到一丝慰藉。”

    “此言忠勇悲烈,气吞当世,瓘于此言之下,唯惭愧尔!”

    “遂!!“李瓘歘的一声,抽出腰间配刀,斜指苍穹。

    “遂瓘欲抗旨驰援,助我英魂!”

    “不为别的,只为不让千百年之后,后人评说之时,只剩心寒!”

    “儿郎们!!”

    李瓘嘶声大喝:“可有壮士,愿与我李瓘同往?守我华夏一腔热血!!”

    哐!!!

    下面六万儿郎猛然一肃,刀兵高举:

    “杀!”

    “杀!”

    “杀!”

    。。。。。。

    ,

第四二二章 援军——夕阳下的希望() 
其实,李瓘也好,林羽堂也罢,只不过是这个时代,有识之士的一个缩影。

    是自汉唐以来,华夏儿女荡平四方,横扫的精、气、神的写照。

    这就是汉唐之勇!

    用一句陕西话,来表达这个时代的心气儿,那就是:

    “吶地,呐地!都司吶地!!”(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正是这种舍我其谁,四海皆夷的气势,成就了汉唐的万里疆域,成就了纵使千百年后,亦无法超越的盛世之威。

    别说吐蕃人想踏入国境一步,我中华儿郎不答应,没把你的祖宗地变成老子的,那已经是记性不好,忘了去拿了。

    这就是为什么,林羽堂敢以八百老卒守阳关,李瓘宁违抗圣意,也要驰援的根源所在。

    正如林羽堂所说,这是华夏儿郎最最宝贵的财富。

    守住难,得用人命去填!

    丢掉却是容易,只君王将相的一念之间。

    ————————

    阳关。

    随着夕阳渐落,第八日,也终于要熬到了头。

    可是,罪营老卒们来不及庆幸他们又守了一天。

    因为,城外的吐蕃王赤德祖赞早就已经气急败坏了。

    他这两年可谓是流年不顺,去年被大周打到了王都之下,要不是冬天到来,可能吐蕃王朝就灭在他手里了。

    可是,大周退兵了,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

    禽兽啊!土匪啊!?

    你撤兵就撤兵,怎么还抢人呢?

    只去年那一遭,吐蕃千里边境,连根毛都没剩下。大周简直就是活土匪,禽兽不如,全都给带走了。

    这赤德祖赞哪忍得了?誓报此报,不死不休。

    于是,就有了这次奔袭数千里,翻越大雪山的声东击西之战。

    本来呢,噶尔赞婆给赤德祖赞出主意,“咱们不急着打。”

    现在大周主力三十万大军都在河州一带,阳关这边呢,虽然只有几万守兵,可是真打起来,也不太容易攻进去。

    再说了,就算入了阳关,也打掉了玉门关,还是没什么油水。

    因为前面还有甘州、凉州,过了这两关,才是中原腹地,才可以抢钱抢粮抢女人。

    好吧,噶尔赞婆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之前也说过。进犯西北两关,只不过是吐蕃人引兵来援的计谋。

    他们就是慢慢打,等着河州的大周主力来援。如此一来,河州、松州等吐蕃东南边境必然空虚。

    到时候,赤德祖赞调转马头,再从河州等地侵入。

    那多好,只要能打进去,一路都是肥肉,随便他抢。

    但是

    但是,赤祖祖赞也是要面子的啊,刚到阳关城下,就被烧了营寨,之后又被一帮老爷爷给拦住了。

    把赤德祖赞气的啊,这几天也算是摸清楚了,阳关之内,就那么几百个老头儿。

    可偏偏就是这几百个老头儿,他就是攻不进去。

    如今,已经八天过去了,眼见城上老卒已然是强弩之末。

    “打!!”

    “给我打!!”

    “连夜攻城!”

    “累也累死他们!”

    阳关城上。

    冯大春看着太阳都落了,还不肯退去的吐蕃人马,差点没哭一鼻子。

    “完了!”

    这个老兵油子看向林羽堂,“我特么怎么有点后悔了呢?”

    脸色一苦,“现在能跑吗?”

    “哈哈哈哈!”林羽堂放声大笑,知道这个冯大春是在说笑。

    “晚了,想跑都没力气了!”

    今日守城,虽说伤亡不大,可是罪营毕竟都是老弱,光是一连数日体力透支,已经让很多人都撑不住了。

    别说跑路,如今还有力气站在城上的,已经不足两百。

    “唉!”冯大春认命的一叹,紧了紧手中的大盾,防着吐蕃人的飞矢送他去见了阎王。

    “林帅,我仔细想了想了,你那套歪理,也特么就忽悠忽悠我这个傻子。”

    “现在的人越来越精了,没人信那一套了。”

    林羽堂:“”

    这一回林羽堂没说话,他坚信有人会和他一样,而且这样的人永远都会有。

    只是

    只是,冯大春话糙理不糙,现在的人真的是越来越精了。

    老帅年近八十了,是从太宗朝一路看过来的人。

    贞观年间,像老帅说的那些话,干的这件事,是不用用嘴去说,特意去看的。

    因为,满腔热血、忠勇无双的好儿郎,遍地皆是。

    那个时候,太宗一声召唤,男儿争着去当兵,嗷嗷叫的往前冲。

    说打高句丽,就是爬冰卧雪。

    说打突厥,就是万里黄沙征万里。

    那时候的吐蕃敢打阳关?放个屁他都要小心翼翼。

    大唐雄师所向披靡,人人都是林羽堂,人人都是一腔热血。

    可是,越来越多的朝堂争斗,越来越多的尔虞我诈,把华夏儿郎的那股子热血一点一点的放凉了。

    现在,有血性的儿郎,却是越来越少了。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朝堂上的皇子皇孙、宰相群臣继续这么争下去,以后,还有多少人能记住这一腔热血呢?

    老帅不知道,老帅也说不清。

    看着发疯一般冲到城下的吐蕃人,老帅林羽堂突然生出一种莫明的孤独。

    那可能是人之将死之时的悲凉。

    被冯大春说的,老帅有点怕了。

    不是怕死,而是怕死的没有意义,怕华夏再无忠勇之士。

    冯大春此时似乎也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