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老夫守的不是关,是一腔热血!”

    “”

    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冯大春觉得,这老头儿就听不懂人话。

    “倒看你守到几时!最后剩的是一腔热血,还是冰冷残尸。”

    说完,甩手而走,显然是有点生气。

    不过,林羽堂最后那句话,还真让冯大春上心了。

    回去之后,躺在炕上,冯大春琢磨了一夜。

    什么特么一腔热血?留在这阳关哪还剩得下什么热血?

    吐蕃蛮子能把你们活撕了,再把血放干,哈哈大笑地看着它慢慢变冷。

    ——————————

    第二天一早,冯大春迷迷糊糊地转醒。

    一睁眼,就见昨天那几个在关里的哨探已经没了人影儿,身边躺着的,是另外几个昨日没在阳关的兄弟。

    冯大春也不意外,他这一伍哨探,本来就是两班倒着来。睡着这几个弟兄昨天出去探查,今天却是换了另外几个出关打探。

    一边登上靴子,一边捅了捅身边的人。

    “唉!唉!!特么回来也不说一声!”

    那兄弟睡的迷迷糊糊,眯眼见是自家伙头,咧嘴一乐,“看冯大哥睡的香甜,就没忍心叫你。”

    “嗯。”冯大春撇了撇嘴,“算你小子懂事儿。说说吧,吐蕃大军到哪儿了?”

    “现在已经在关外150里处,估摸着”那哨卒顿了一下,“后天吧!后天下午必到阳关城下。”

    “后天下午”

    冯大春皱着眉,也就是说,不到三天的光景了。

    不由得想起林羽堂,那个“天真”的老顽固。

    披上袍子出门,就见外面一片热闹。

    罪营的老卒显然一夜未睡,魏大郎领着几百人,往来在甘泉河与城墙之间,只一夜工夫,城墙一角已经被坚冰覆盖。

    冯大春绕过去好好瞅了瞅,还别说,真挺像那么回事儿。

    城墙上下光滑如镜,吐蕃人往上搭梯子都要打滑。想上城,却是不太容易。

    冯大春算计着,如果赶在吐蕃人到来之前把城墙都泼上冰,那光是这面冰墙,就够他们头疼一阵子了。

    从城门绕回来,正撞见十来个老卒推着两大车马草,往关外走。

    冯大春知道,这是林羽堂的那个袭营之计。

    这十个白发苍苍的老卒,要在城外的寒沙里潜伏近三天时间。然后

    唉!!

    看着那几个老卒吃力地推车前行,脸上丝毫没有赴死的不安,冯大春有点动了恻隐之心。

    “胡老二!!”

    扯开嗓子一声吆喝,整个关城里都听得见。

    不但刚刚那个睡的迷糊的哨卒只穿一条单裤就跑了出来,连远处指挥众人整备城防的林羽堂和魏大郎,也都看了过来。

    “头儿,啥事啊?”

    叫胡老二的哨卒冻的直哆嗦,颤巍巍地发问。

    只见冯大春紧了紧敞着的袍子,用下巴指了指正在出关的那十个老卒,“给他们配两匹马拉车!”

    “啊?”胡老二一愣,“咱们的马是探”

    “废特么什么话!?”冯大春大骂,“让你去,你就去!”

    “得嘞。”

    伙头儿的话,胡老二也不能不听,钻进屋里穿衣裳去了。

    冯大春也是一边没事儿人一般地往回走,一边嚷嚷吐槽:

    “他娘的!穷的连匹拉车的弩马都没有,还特么想袭营?”

    “袭个屁!”

    说着话,也钻进屋里,好像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

    林羽堂看着冯大春的房门,露出一丝笑意。

    示意出城的老卒再等会儿,有马拉车,自然更方便些。

    。

第四一四章 胎死腹中() 
两天之后。

    阳关之内,林羽堂与他的老卒们依然在忙碌着。

    吐蕃王师已经离阳关不足三十里,不日便可兵临城下。

    冯大春的十个人都已经都从关外撤了回来,此时关门紧闭,只等吐蕃人一到,他们就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把军情带回玉门关了。

    此时,冯大春和他的人正倚在房门边儿看热闹,看着关中老卒把一包包石灰搬上城楼,一坛坛火油开封备用。

    “头儿,你说这帮老家伙就不怕死吗?”

    “切!”冯大春闻言,不屑地一哼,“谁特么不怕死?”

    瞥了一眼远处的的林羽堂,骂骂咧咧道:“他们这是不想死也得死,由不得他选!”

    问话那哨卒得了回答,也是一撇嘴,“那还折腾个什么劲?洗干净脖子等着就完了呗!”

    冯大春一阵默然,渐渐收起戏谑之心,“许是。。。。不甘心吧!”

    这倒是说的过去,不甘心赴死,临死也拉两个垫背的。

    冯大春觉得,应该就是这样了。

    至于什么一腔热血,当兵宁战死不可辱亡,那一套,反正冯大春是不信的。

    哪来那么多矫情?皇帝老儿把你关在沙州三四十年,还没反过味儿来?到头来还给皇帝老儿卖命?

    不是傻,是什么?

    “嗨~~!”想着想着,冯大春自己都觉得一阵无趣,象征性地抽了自己一个嘴巴,“我他娘的和一个将死之人较什么劲呢?”

    对身边那哨卒道:“待会儿吐蕃王师一到,你就快马回玉门关奏报军情,让李瓘将军早做准备。”

    “就说。。。。”

    冯大春琢磨了一下,“就说快则一日,慢则两天吧!”

    他估摸着,林羽堂那么多花花肠子,要是不管用,那就顷刻城破。要是管用,说不定能守个一天。

    而从阳关到玉门关,急行军的话,一天也就到了。

    那哨卒闻罢,不由一怔,“头儿,你不走?”

    “不急。”冯大春摆手,“我带兄弟们看看热闹,等这帮爷爷兵守不住了,再走不迟。”

    他也是三分好奇,七分和林羽堂赌气。

    冯大春倒要看看,你这老家伙把自己说的跟圣人似的,我们都成了势力小人,那你到底能硬气到几时。

    。。。。。。

    ————————

    吐蕃王师比预料之中来的晚了一些,天近黄昏之时,才见远处沙尘四起,十万大军出现在天际线处。

    “来了!”

    冯大春浑身一震,只觉脚下大地都在隆隆颤抖。

    一边胡乱套上头盔,一边嚷嚷,“快!回去报信儿,吐蕃王师已至阳关!”

    说着话,便冲上城头一观。

    “嚯!!”

    搭眼儿一望,冯大春就是吓的一缩脖子。

    只见吐蕃大军从西南方向斜插而来,十万大军奔腾策应,来势汹汹。

    冯大春下意识四下扫看,只见城头之上,除了石灰、火油,没有一根滚木、一块礌石,甚至重弩、弓箭也未见踪影。

    而城垛子后面站着的,又都是老弱病残。

    这。。。。。。

    这特么的,可怎么守??

    “我说林老帅!”冯大春忍不住出声,“撤吧!实在相差太大,没法守啊!”

    冯大春本是好心,哪成想,平时挺好说话的林羽堂猛的朝他一瞪眼,杀气腾腾道:“乱我军心者。。。。”

    “杀无赦!”

    操!

    这老头儿大战临身,竟然像换了一个人。

    吓的冯大春不由得倒退一步,之后就又恨不得给自己个嘴巴子。

    我特么这不是闲的吗?

    悠哉地往边上一靠,切,老子还不管了呢,好心当成驴肝肺!

    。。。。。。

    另一边。

    在十万身着皮袍毡帽,跨坐在矮马上,挥舞着刀刃喊杀的吐蕃兵卒之中,两匹高头大马承载着一老一少两个珠光宝气的男子,静立沙丘,凝望着眼前的阳关。

    年少的那个不过二十左右岁,乃是吐蕃新王——赤德祖赞。

    而老的那个,则是吐蕃大相,噶尔。赞婆。

    二人一个是吐蕃的赞普,高原的王者。

    另一个,则是吐蕃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此时凝神东望,还真就。。。。

    真就有那么一点王霸之气。

    赤德祖赞对着城头看了一会儿,不由皱眉冷喝:“中原人都死绝了吗?城上怎么都是老弱?”

    可不就都是老弱?放眼望去,阳关城上尽是白发,为首的将领,更是老的不应该出现在战场。

    噶尔。赞婆也向城上看了看,随后道:“看来,哨马所探非虚,汉人已经放弃了阳关,聚守玉门了。”

    “哼!”赤德祖赞年轻气盛,一见阳关之中的守卒如此不堪,更是不屑一顾。

    “传令战士们,即刻攻城,我要在关内宿夜!”

    “王上!”噶尔。赞婆闻言,立时阻止。

    “大军劳累,且天色已暗,不可掉以轻心。臣下之见,还是休整一夜,明日一举破城不迟。”

    赤德祖赞迟疑了片刻,似乎对噶尔。赞婆的建议不甚满意。

    不过,噶尔。赞婆毕竟是大相,而且吐蕃朝政其实这几十年来一直也都掌控在噶尔家族,他这个新王是不好违背大相之意的。

    深深地看了一眼阳关,还有城上的那个白发老将。

    “好吧!全听大相安排!”

    说完,拨马转身,在众兵拱卫之下,退了回去。

    噶尔。赞婆回头,眯眼看了赤德祖赞一会儿。

    这个新王并不满足于噶尔家族的庇护,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可是,噶尔。赞婆也没有工夫多想。

    做为吐蕃王朝百年来最为光耀的贤相,噶尔。赞婆就是吐蕃的定海神针,无论军务还是朝政,无人可出其右,行军打丈亦不例外。

    仔细把阳关之外的地型收于眼下,噶尔。赞婆终有计较。

    “来人,传我相令,大军于城外三里扎营,抓紧休整,待明日破城!”

    。。。。。。

    “操,完了!”一见吐蕃于城外扎营,冯大人不由大骂一声。

    凑到林羽堂身边,“这帮吐蕃人不简单啊!”

    林羽堂也是眉头紧皱,默默无言。

    确实不简单。吐蕃人选择的驻扎之地,致使他的袭营之计,多半要胎死腹中了。

    “呵呵。”

    身后的冯大春咧嘴一乐,带着七分嘲弄、三分惋惜的话语,随即传到林羽堂耳朵里。

    “林帅机关算尽,可惜,吐蕃王师不给你老机会,也是无法啊!”

    。。。。。。

    ,

第四一五章 不甘心() 
噶尔。赞婆却非等闲之辈,他选的这个扎营之地,还真有几分讲究。

    依照原本林羽堂所想,凡攻城之兵,都会在城外十到五里的范围内扎营。

    这样的距离既不会太近,致使兵力运动空间过小而施展不开,也可防止开城冲营等诸多变故。

    当然也不会太远,使得兵源周转吃力,这是兵家常识。

    所以,林羽堂才会让那十个袭营老卒在城外十里埋伏,就是料定吐蕃大营必在这个范围之内。

    可是,因为阳关皆是老弱的缘故,吐蕃大军似乎不太考虑开城冲营的可能,再加上阳关之外地势开阔,没了空间不足的顾虑。

    遂三里扎营,离关城更近。可是,却是离预伏之地更远了。

    其次,噶尔。赞婆所选的地方也是极为讲究,乃是一个处视野极佳的所在。

    似乎噶尔。赞婆就防范着一手顺风烧营之计,所以大营西面,也就是上风口,正好是一处缓坡,放眼望去,里许之内一揽无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