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声渐大,“哈!这也行?”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到了最后已然是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

    老太太在那儿高声叫好,吓的底下人一激灵。

    心说,什么情况啊?到底写了啥啊?

    “好好好!!”

    武则天依旧沉浸在狂喜之中。

    “不愧是穆子究,智计无双!!”

    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把那只写四字的纸张甩给狄仁杰。

    “阁老且看,此计如何!?”

    狄胖子一脸蛋疼地接过一看:“迁、民!恕、奴!”

    “迁民、恕奴。。。。”

    狄胖子一下就定在那儿,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这。。。。”

    “这”了半天,竟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而武则天那边也不等狄仁杰反应,龙颜大悦,已有定计。

    “就依子究之言吧!”

    “来人!!传朕旨意。”

    “告、黑齿常之、李多祚、魏元忠三部,整肃军部,择日回师!”

    “沿途所过藏部、藏城之民,尽数强迁回朝,落籍靺鞨、川黔两地。”

    “藏地农奴亦与善待,恕奴从良!!!”

    “。。。。。。”

    “。。。。。。”

    “。。。。。。”

    “。。。。。。”

    满朝文武一片默然,鸦雀无声。

    狄胖子此时终于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不由一声苦笑,不愧是吴老九,这绝户计出的,真是损到了极致。

    但是,怎么就那么漂亮呢!?

    这四个字,换了别人可能还得琢磨琢磨,可是以狄仁杰之能,一看便知吴宁是何用意。

    迁民,就是迁徙藏民入周。

    怎么说呢?这招儿不算阴损,但是好处多多。

    首先,吐蕃地广人稀。本来人就少,如果再让大周把人口都迁走了,那无疑是一种大大的削弱。

    其次,武则天纠结着不想撤兵,主要问题还是三路军打的太顺,攻的太远了。

    好不容易打进去那么深,来年再战,可能就冲不到现在的位置了。

    这才是造成两难之局的根本所在。

    可是,一但大周把这一片区域的人都迁走了,那从大周边境到周军现在这个位置,近千里的纵深,可就成了无人区了啊!

    城池皆空,部落皆亡。

    这个几乎是真空的环境,吐蕃不可能在一个冬天的时间里就添补回来。

    那就没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考虑了。

    因为就算现在撤回去,来年再进来的时候,这里还是无人区,不会有任何抵抗。

    狄胖子也是日了狗了,以往都是夷狄蛮邦劫掠中原城池,抢钱抢人,把中原汉人抢到他们那做奴隶。

    可是吴宁这个坏种,把这事儿给反过来了,成了中原汉人去夷狄抢钱抢人。

    他损不损啊!!

    你要说这些迁过来的藏民怎么安置?这要放在以前是个大问题,可是现在,他就不是问题啊!

    别忘了,东北和西南两大块处女地正愁没人去开垦呢,这些人正好扔到两地,直接投入生产。

    至于,后两个字“恕奴”。。。。。。

    狄胖子心说,这两个字才是真正的阴损至极,给吐蕃遗害无穷啊!

    恕奴,顾名思义就是宽恕农奴。用时髦点的词叫:“解放农奴”。

    是不是觉得挺耳熟的?

    嗯,耳熟就对了!

    这里要细说一下,吐蕃,也就是后世的西藏地区的奴隶制,与中原汉人的奴制是两回事儿。

    汉人的奴制,准确地说,应该叫奴仆制,更倾向于契约雇佣关系。

    即使没达到后世的平等雇佣,但是奴仆有基本权利,相对来说人身得到了保障,起码不会把人不当人看。

    这使得汉人的奴仆虽说也是私有财产,可是在基本生存保证和人权上面,不至于太悲惨,这有别于原始的奴隶制度。

    而吐蕃的农奴制,则就是最原始的奴隶制度。而且,这种制度一直保持到了建国初期,我党解放西藏之前。

    他们农奴制就是拿人不当人,奴隶和贵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极尽所能的压榨,使得农奴与牲畜无异。

    可是,人终究是人,人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啊!

    你要是把“解放农奴”这样的观念在农奴之中生根发芽,那那些所谓的贵族,好日子也就到头儿了,吐蕃贵族将永无宁日。

    如果这个时候武则天再使点坏,都不用支持农奴解放什么的,她就招收农奴为兵,专打吐蕃贵族。。。。。。

    呵呵,足够吐蕃喝一壶了。

    坏!

    真他娘的坏!!

    狄胖子心说,吴老九实在太坏了!这种绝户计,他也使得出来?

    不过,使的也确实漂亮!怎么以前就没人想得出来呢?怎么他就想得出来呢?

    狄仁杰感叹啊,如果早就这么干,可能吐蕃八百年前就特么成汉人的了。

    呵呵,这回还真不是吴老九多聪明想出这么个奇招来,实在是。。。。

    实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历史,这个时代的所谓难题,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

    ————————

    武则天。。。

    武则天的心情可谓是相当美丽。

    其实老太太也没想到,这么一个进退两难的难题,让穆子究四个字就给搞定了。

    心中欢喜之余。。。。。。

    “是不是该赏点什么呢?”

    上官小婉一翻白眼,还赏?那家伙可谓是贪得无厌。口头馋是:我像死要钱的人吗?其实骨子里比谁都贪。

    “陛下,要不。。。赏些商行的红利也是不错的。”

    商行是穆子究自己弄出来的,给他点红利,也正合穆子究的想法。

    “红利?”

    武则天本来没往这方面去想,可是经上官婉儿这么一提醒,老太太却是想到了些别的。

    突兀发问:“对了,司马承祯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

    ,

    啦啦啦!

    我还在,活的挺好,腰很坚挺!还可以坚持坚持。

    继续暴肝儿。。。。

    。。

第三九一章 一对神经病() 
武则天问到了司马承祯,上官婉儿不敢怠慢,把司马承祯近日在豫王府的动向,向老太太详细报告了一遍。

    武则天只是静静地听着,却是没有什么指示,连要赏赐吴宁的事儿,亦没有再提。

    可是上官婉儿不知道,武则天一夜未眠,苦思至天明。

    “把这个封装好,给穆子究送去吧!”

    上官婉儿一大早来侍奉老太太之时,武则天塞给她一封御笔亲书的信函。

    “这是”上官小婉迟疑着,不知武则天这是何意。

    只闻老太太道“与他的赏赐。”

    “哦。”

    安心接过,无意间那么一扫,“陛下!!这”

    本来女皇御笔,她就算看见,也要装作没看见。

    可是,纸上写的东西实在太过骇人,让上官婉儿不禁惊叫出声。

    “陛下!”上官婉儿急忙拜倒,“这使不得啊!”

    “哼哼。”武则天高深一笑,“有什么使不得的呢?”

    上官婉儿急道“西部商行乃定爵大计,陛下怎可”

    “怎可给他这么多,对吗?”

    武则天还是笑着,“朕自有用意,你不必多言。”

    对上官婉儿挥手,“拿去发了吧!”

    ————————

    长安。

    吴宁拿到武则天的这份“赏赐”,也是不由得心跳都漏了半拍。

    “两成”

    吴宁茫然若痴,武老太太一出手,就直接给了他两成西部商行的股份。

    “母皇是不是弄错了?”

    太平也不相信老太太会这么赏赐。

    一下就给两成干股,要知道,按照西部商行的设定,一个亲王也只有一分的红利,还是不干股。

    之所以让武则天占股六成,就是让老太太对西部商行有绝对的掌控权。

    只有这样,西部商行以红利代替永业田的做法才能成立。

    现在武则天直接赏出来两成?疯了吗?

    太平紧着眉头,“母皇一定是弄错了吧?”

    吴宁闻言,摇了摇头,砰的一声砸回到椅子上。

    武则天不会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老太太这么做,一定有她的用意。

    可是,到底是什么用意,连吴宁也想不通。

    太平见吴宁摇头,又道“那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赏赐?”

    “呵呵。”

    吴宁一声苦笑,“这哪里是什么赏赐?”

    “不是赏赐?那是什么?”

    “这是要我死啊!要我死啊!还是要我死啊!”

    这两成着实太多了,多到如一颗炸雷,随着可能把吴宁崩的骨头渣子都不剩。

    吴宁心中苦笑,王公贵族因西部商行算是得以解脱,再不与皇权站在对立面。皇帝也不用绞尽脑汁地想多杀几个,收回点爵田。

    可是,他现在拿着这两成股,却成了新的王公贵族,成了皇权新的敌人。

    他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成了那个皇帝随时想干掉,好把股份收回来的人。

    老太太这不是让他死,又是什么?

    但是,话说回来,这老太太到底在想什么?她到底要干什么!?

    这老太太神经病吧?

    小心地把御笔亲书的“赏赐”收了起来。

    太平一看,急了。

    “你干嘛?既知凶险,那赶紧退回去啊!!”

    吴宁抬头,笑了,“老太太既然敢送,那我凭什么不敢收呢?”

    太平“”

    一对儿神经病!

    ————————

    时已入秋,天色渐凉。

    长安城中,落叶随风瑟瑟,平添几分萧条。

    吴宁走在修葺一新的长安街头,不亦感叹,时间的无情。

    这一年,又快过去了。

    去岁入长安之时,仿佛就在眼前。

    可是忙着忙着,一年就没了,让吴宁生出若有所失之感。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年不论吴宁,还是大周朝,都干了不少事,取得了不少成就。

    于吴宁来说,长安城造进展卓著,无论是街容街貌,还是下水系统,都有显著改化。

    王勖此时因宣城一家枯木逢春而干劲儿十足,每天吃住皆在工地,事必躬亲。

    在他的督导之下,旧芙蓉池的污水净化池已经完工,城中新下水亦在铺设。

    前几日,王勖甚至亲自给老太太上了一道折子,报告了长安新造的进度。并上请武则天明年回都长安,可享长安新气象。

    武则天对此自然欢喜,多有褒奖,也因此而拉开了回都长安的朝议。

    吴宁估摸着,这个事儿年前年后当有定论。

    最快的情况下,明年入夏,武则天就会再临长安。

    除此之外,朝中今年也另有几件大事。

    首先,入秋之后,七姓十家从东北、川黔两地传来喜报。

    做为垦荒的第一年,七姓十家引数十万百姓,于两地共开垦新田五万余亩,特报朝廷共庆。

    五万多亩新田,不算是什么大数目,可是毕竟是垦荒的第一年,能有新田增产就已经算是喜报了。

    另一件大事,则就是吐蕃之战了。

    三路大军得女皇诏御回师,不过却裹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