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某也不多言什么抱歉的话。”坦然一笑,“如果各位觉得拍卖场上因为我李某人而高价买了地,那么现在,你们可以原价卖给我!”

    生怕众人不信,李客双加了一句,“李某甚至可以加价!怎么样?有人要卖吗?”

    “切!!!”

    萧家人一撇嘴,“卖给你?你买得起吗?”

    “我们这里加起来起码百亩之数,你倒是买一个给我看看?”

    李客一笑,“百亩?不过四五百万贯。李某一个人吃不下,可是叫上几个朋友,却是不算什么大事。”

    嘶!!!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操得嘞,都说这个李客是巴蜀首富,果然非虚,就这么有钱?

    “行了。”吴宁适时打断李客,“你这个商场老手,就别欺负他们了。”

    对众人道“千万别卖!”

    “听我的,盖成商铺,有赚无赔。”

    长孙延他们还没反应过来,李客却是哈哈大笑,无须人让,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直到此时,众人才发现,李客手里还提着一只锦盒。

    只见他把锦盒放在桌上。“子究先生叫老夫来此,老夫也是怕诸位还记恨在心,才有此一言,诸位别与我这粗人一般见识。”

    缓缓打开锦盒,“其实”笑看众人,“要是买地亏钱,那我李客才是亏的最多的之一。”

    说着话,李客从锦盒里,掏出

    掏出一摞地契。

    “!!!!”

    长孙延他们都看傻眼了,起码十几张的地契。

    “这这都是拍来的?”

    “怎么?”李客看着长孙延,“不信?”

    “一看便知。”

    说着话,把地契递给了长孙延,让他一辨真伪。

    “行了。”吴宁见李客已经把众人摆平的差不多了,“他们不相信西部商行能赚钱,你来给他们说说,这个西部商行到底怎么赚钱吧!”

    李客一愣,“怎么赚钱?”

    一脸呆滞地问了一句“子究没跟他们说,咱们要抢胡人的生意吗?”

    吴宁摇头,“还没来得及说。”

    “哦。”李客全明白了。

    深吸口气,“这么说吧。”

    “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经过西域的沙海雪山,再过波斯国,一直到大食、大秦帝国(东罗马)的地上之海”

    “这一条路,用子究先生给起的名字,叫作”

    “丝绸之路!”

    。(加更二)

第三七九章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其实在华夏历史之中,一直没有这个名字。

    直到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书中第一次提到了“丝绸之路”的名字。

    而这条贯穿欧亚大路的商路,最开始也不是以丝绸见长的。

    怎么说呢?

    丝绸之路起点自中原,也是汉人开辟出来的,起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各国而成。

    但是,一直以来,也没被当做是一条商路使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商贸意义。

    说白了,中原王朝不需要什么生意,需要的是万国来朝的昌隆盛世。

    在那个时期,这条路上往来的,也大多是各邦来朝贡的使臣。

    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也就是吴宁所生活的这个时期,丝绸之路才有了一点商路的样子。

    但是,在汉人眼中,它也称不上丝绸之路,更像是玉石之路。

    因为中原汉人需要的是西域的玉石产出,所以,在这条路上走的汉人,不是玉石商人,就是流放犯。

    真正把中原的丝绸带到西亚和欧洲的,其实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得益于大唐的开放与强盛,西亚的波斯帝国,还有犹太商人,经过丝绸之路,来到了长安,并把中原的丝绸和瓷器带到了西方,赚取着巨额的利润。

    所以,后世的学者其实是把丝绸之路分为两段:

    东段,也就是从长安到西域各国这一段距离,是由汉人掌控的,主要以玉石贸易为主。

    西段,也就是从西域一直延伸到地中海这一路,则是由阿拉伯、犹太商人为主,主要是丝绸和瓷器贸易。

    再回头来说吴宁的这个“西部商行”,知道当初他想找到利益点来代替永业田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是什么吗?

    是十七世纪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这个皇家授权纵横四海近三百年,以对外贸易和侵略殖民为增长点的战争机器!

    也正是这个以股份制为主建立起来的庞然大物,把荷兰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推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

    东印度公司!!

    我能不能在七世纪的武周时期,建立起汉人的“东印度公司”呢?

    “”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但某一个想法在心中滋长,那就一发不可收拾。

    那个念头会时时刻刻的缠绕着你,让你欲罢不能。

    吴宁就是如此,这个想法一但产生了,吴老九这要是不把它弄出来,就浑身难受。

    可是,问题来了,可行吗?

    一个被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原文明,能允许这么超前的东西吗?

    然后呢?如何保持增长点,如今海洋贸易已经有了一大批的既得利益者,吴宁很难在短期之内,把贵族集团植入其中。可是除了海洋贸易从哪弄那么大的盈利来支撑这个大家伙呢?

    皇权之外,还允许另一个像东印度公司这样,带武装的官方强盗集团存在吗?

    思索良久,吴宁得出一个结论

    也许还真的可行!

    首先,也许在别的朝代,这样一个股份制的集团不会被儒家所接受。但是在大唐时期,还真没问题。

    因为这是汉人最开明、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包括儒家也没后世那么刻板。

    现在的长安就是个最现实的例子,这就是个国际化的大都会。

    甚至后世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城市能像长安一样,既到处有各色人种,且完全没有歧视。(当然,奴隶除外。)

    在这里,唐人欢迎一切外来的人、外来的事物,中原文明就像一块海绵,疯狂的吸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给养。

    新鲜的事物每天都有,这一个股份制公司,可能还不是最新鲜的。

    其次,当下的时局,也就是武则天与门阀贵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急需要一个突破口来打破这种因为土地而带来的僵局。

    正因为要转移这些矛盾,也就有了股份制公司滋生的土壤。

    再加上,让武则天占大股,这就不算是皇权之外的力量集团了吧?最多只能算是军队之外的商业武装。

    最后就是,如何来用庞大的利润来支撑这个体系?

    这也不是问题。

    摆在眼前的就是一条光明大道!也就是李客口中所说的——丝绸之路!!

    在吴宁眼里,在这条商路上,只贩卖玉石完全就是暴谴天物。

    我干嘛只在丝绸之路东段晃悠?我干嘛不把西段也占下?

    我干嘛让胡商独享天大的利润?老子把这一路都吃下来,还养活不了一个股份公司?

    于是,西部商行就此诞生了。

    这是一个以武则天的皇权为保障,借助贵族势力和力量建立起来的商业公司。

    以资本之力代替分封制,既解决了皇权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又可以借用这两股力量,创造无限的财富。

    到时候,皇帝也别抠抠嗖嗖的,封个爵都跟割肉似的,赏个食邑都得琢磨半天。

    想封谁就封谁,谁有功就封谁。

    也不用赏地来和自己过不去,直接给红利。

    西部商行的红利,老太太那六成占股就是干这个用的。

    第一批,也是长安门阀这些人放过血,算他们抄上了,不但保住了永业田,还有股份。

    之后的爵贵,那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只有分红,没有股份。

    到时候,这个“红利权”是世袭,还是死后就收回,全在皇帝一人做主。

    每年分多分少,也不用考虑永业田够不够用的问题,多挣就多分,少挣就少分。

    从财物的角度还能及时调控,预留意外支出,多好?

    至于为什么找李客来与各家说这个事儿?原因很简单,李客是吴宁选中的西部商行的大执事。

    因为丝绸之路这条线,李客比谁都熟。他是少数走过丝绸之路西段,且从中挣了大钱的汉人。

    没错,李客虽说是巴蜀首富,可是却鲜有人知,李客不是在蜀地出生,而是在碎叶。也就是后世的吉尔吉斯斯坦的位置,正处丝绸之路东西两段交汇之处。

    且李客,发迹于碎叶城。

    “诸位可知,长安的丝绸运到碎叶是卖什么价吗?可知运到大秦的罗马城,又是什么价吗?”

    李客眯起眼睛,“如果西部商行的丝绸和瓷器卖到了大秦,那李某别的大话不敢多说,但是大伙儿一年的红利,绝对抵得上诸位在长安买一块一等大地!”

    “真的假的?”长孙延他们听的有点懵。

    从来不知道,往西域运货这么挣钱,也难怪那些胡商大手大脚的了。

    长孙延思量了起来:

    这回买地,可是把长孙家家底都掏空了,要不要试试这个西部商行呢

    也不想想,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

第三八零章 咱还是一伙的吗() 
其实到现在,长孙延他们心中更多的是拿不准。

    拿不准武则天让穆子究来这么一下,到底是蜜里调油,还是闷头一棍。

    更拿不准,把永业田交出来到底是好是坏。

    不过,李客说的这个丝绸之路确实很有搞头,穆子究五年之内可以退股的承诺,也着实打消了一部分顾虑。

    但是,到底入还是不入呢?

    特么这要是个坑,那可就什么都没了啊!

    “子究先生啊!”长孙延一脸的纠结。

    “停!”

    吴宁抬头就把长孙延的话给堵回去了,“我看啊,你们还是等一年吧。”

    他就纳了闷儿了,这么好个事儿,换在后世,那还不得抢着来?怎么老子现在弄出来就这么费劲呢?

    “你们还是观望一年算了。实在不行,两年也行。”

    吴宁一边说,一边起身,“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明年入股,可就不是双倍了。”

    “别别别!!”长孙延一看穆子究要走,赶紧拦住,“这么大的事儿,子究先生总要给我们些时日考虑一二嘛。”

    “行啊。”吴宁无所谓的应着。

    “三天!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

    说完,带着李客出了包厢。

    只不过,吴宁没有就此离开,而是拐了个弯转进了另一个包厢。

    一进去,就见太平公主、宣城长公主、上官婉儿、吴启等人尽数在座,包括没在那边包厢出现的程处弼和唐家七叔也在这里。

    “怎么样?”太平见吴宁进来,挑眉问话,“他们同意还是不同意?”

    “呵呵。”吴宁轻松一笑,“说是要考虑一二。”

    上官婉儿则道:“那到底有几分把握?”

    吴宁还是无所谓的样子,道:“这谁说的准呢?”

    “不过,肯定有想入的,也肯定有不想入的,由他们去吧!”

    吴老九还真无所谓,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前拍卖,他连蒙带唬的,那是因为拍卖确实有点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