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别人可能就看一个热闹,但是岑长倩,他可不是看热闹,而是越看越觉得这事儿蹊跷。

    你想啊,老爷子是去过北方的。

    而且,他亲眼看见长路镖局的人和契丹王称兄道弟。

    所以,这不应该啊?

    现在民间的争论,多集中在拓边不安全。

    可是根本不用到这一步,以长路镖局与契丹的关系,应该早早地就向女皇禀报了。

    那老太太完全可以将之公诸于众,来稳定民心。

    在岑长倩看来,根本就到不了现在这么热闹。

    武则天要是早说,民情早就平了。

    可是,老太太为什么没说呢?为什么任由民间这么闹下去呢?

    岑长倩有点想不明白。

    所以,老爷子今天没在家呆着,而是进了宫,准备与武则天深谈此事,以解心中疑惑。

    然而岑老爷子刚进皇城,还没到宫城,就遇上这么一出——

    联名上书?

    “你们这是琢磨什么呢?”

    岑老爷子见大伙儿都聚到了卢嵩之的职房,也就凑过来看看。

    结果不看不要紧啊,特么的卢嵩之鼓动大伙上书?

    那这里面的事儿,肯定就更复杂了。

    要知道,卢嵩之是拓边主力,他上的哪门子书?

    而且,老爷子现在更加笃定,武则天明知契丹可用却密而不发,定有深意。

    。。。。。。

    而大伙儿一看岑长倩来了,立时招呼:

    “来来来,岑公来的正好!与我等一道,上书请事!”

    “呵呵。”岑老爷子干笑一声,“自,自无不可。”

    好吧,岑长倩也不能忤逆众意不是?

    可是嘴上这么说,老爷子眼见豆卢钦望“彪呼呼”地要在联名奏折上属名,赶紧道:

    “诸位先行,老夫来找豆卢公有些私事,暂避片刻,去去就来。”

    说着话,拉起豆卢钦望就走。

    豆卢钦望还挺奇怪,被岑长倩掳出了门儿,还挺不高兴。

    “什么事儿啊?这么急?”

    心说,我这笔都拿起来了,印信都掏出来了,怎么急于这一时?

    岑长倩瞪了他一眼,“急?老夫是救你!再晚一步,你就掉坑里去了!”

    “走走走!去我府上,咱们小酌几杯!”

    “。。。。。。”

    豆卢钦望有点懵。

    “什么就掉坑里了?”

    “哼!”岑老爷子冷哼,“陛下设下的大坑!”

    现在他也明白了,这事儿还是不参与为妙,问都不要问,他还是回家接着休养吧!

    。。。。。。

    而另一边,卢嵩之组织大伙儿闹哄的联名上书。。!

    见最后一人已然在奏折上属名,卢嵩之根本不给大伙儿反应的时机,哗啦一声,收起联名奏折。

    “好啦!!事已至此,老夫这就去面圣,将诸君之意面呈陛下!”

    说着话,大步出了职房。

    大伙却没主意,特么有一头算一头,除了岑长倩和豆卢钦望,那联名奏折上却是还少一个名字。

    正是这个拱火的卢嵩之!!

    。。。。。。

    ——————————

    其实,这个局如果跳出全局来看,就不难看出,这是一场误判。

    武承嗣、武三思、李贤等人,包括众朝臣,误以为他们可以在拓边之事上分一杯羹。

    而岑长倩误以为,卢嵩之和穆子究是和老太太一气的,必然会把契丹的情况如实禀报。

    而事实上,吴老九根本就没和武则天说。

    他处心积虑,又是隐瞒,又是让司马承真去做局,要的就是这种微妙之势,要的就是武则天和朝臣的错误估计。

    而显然,他的目的是达到了的,老太太现在也误判了当前形势。

    说白了,李谌牵头,朝臣联名上书。

    这一计重拳,还真就打在了武则天的痛处。

    。。。。。。

    咱们不妨从头来捋一遍这个局。

    首先,吴老九画了一张天大的饼给老太太,就是三大粮仓的同步开发。

    这是一个千秋大业,其功绩,甚至让老太太执政数十年做下的所有政绩都黯然失色。

    而且,这个张大饼虽然是画出来的,可是就在嘴边上,张嘴就能碰到。

    因为吴宁已经把所有的计划都帮老太太想好了,武则天只要依计实施,就能“躺赢”。

    这使得武老太太一下就被这张大饼砸晕了,略微有些失了方寸。

    且吴宁选择说这个事儿的时机非常微妙,是在世家伏法,已经押解至京,马上就面临审判的当口儿,临门一脚,

    这让武则天连反应,或者细细斟酌的时间都没有,必须马上做决定。

    否则世家一死,她也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使得武则天多多少少在吴宁没有给出的策略方面,有些欠考虑。

    说白了,吴宁教会了武则天怎么开拓,却没有告诉老太太应该用谁去开拓。

    老太太自然而然地认为此事大有可为,成功就在眼前,却忽略了用谁去开拓同样重要。

    而这个时候,恰好太平公主出现了。

    太平早就知道吴宁要开发三地,她是必然要争一争的。

    可是武三思、武承嗣他们不知道,使得太平在这件事上占尽先机。

    当别人都把资源投入到山东的时候,她却手握资源去找老太太。

    再加上之前的“仓促”,使得武则天并没有考虑太多,就轻易地把拓边之利给了太平。

    其实,这里武则天还是有一点点思考的,那就是——制衡。

    朝中几位争夺最弱的是太平,她也是有意在扶持太平,来达到敲打另外几个的目的。

    但是,考虑不周就是考虑不周。

    武则天没有想到,众皇子,包括朝臣,对这件事的反应这么大。

    更没想到,民间的议论会达到这个地步。

    所以,当李谌和群臣上书送到老太太面前的时候,武则天其实是非常被动的。

    她甚至有些后悔之前的草率。

    。。。。。。。

    ,

第二七八章 真香() 
为君者,机谋政术、铁腕弄权,这只是手段。更新最快

    真正的帝王之术在于——平衡。

    一位合格的皇帝,在制衡朝臣,平横人心上的付出,要远比他考虑政策来的更多。

    说白了,在穷人与富人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文臣与武将之间,派系与朋党之间,寻求平衡点,这才是为君之道。

    而武则天这一次,显然是没有做好。

    太平一家独赢,让她彻底置身一个被动之地,进退两难。

    。。。。。。

    以李谌为首的联名上书,言之凿凿,武则天也无力反驳。

    说白了,理性、克制、时刻保持中正,这是老太太应该做的。

    不让百姓涉险,也是应当应分。

    李谌在奏折里写的很明白:报国之心当有,却不可一味放任,否则就是盲目之大。

    任其滋生,必生祸端!

    不自大亡国,也是穷兵黩武的自耗国力。

    如今,靺鞨、西域之局未定,蛮夷当道,妄言拓疆,必有隐患。

    然,坊间莽撞之民四起,朝中不得不防,不得不治,不得不警。

    当暂缓拓边之心,稳固民意,教化百姓理性、克制方属正途。

    听听,特么李谌一个大老粗,头一回把文章写的这么好,却是连老太太也无力反驳。

    而一众文武跟着这么一闹,皆举大义之旗,携民情之愤,联名向老太太发难。

    纵使是武则天之狠,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怎么办?

    这是个难题!

    之前说过无数次,老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打座这个朝堂实属不易。

    所谓不进则退,骨子里的不能认输的意志,让老太太不敢轻易服软。

    诚然,这么一次示弱,倒还不至于让武则天的统治产生松动。

    凡事有一就有二,不到万不得已,武老太太是不想就这么认输的。

    只是,不认输又能怎样?

    群臣和民意这一次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强如武则天,也不能逆势而为。

    而且不认输,不纠正错误,群臣的攻势只会越来越猛。

    再发展下去,必然招来更大的非议。

    而事实上,也正是这么发展的。

    。。。。。。

    “本宫可是得到消息。。。。”

    太平满面愁容,“今日朝议,有更多的官员会加入到声讨之中。可谓举朝反对,母皇那边估计要顶不住了。”

    斜眼看了一眼吴宁,“你真的。。。。真的沉得住气?还不把底牌亮出来吗?”

    对面的吴宁依旧淡笑,悠然地替太平满上一杯清茶。

    “尝尝,这是用炒制之法做出的新茶,看看喜不喜欢?”

    太平哪有心思喝茶?

    “喂喂!朝上都快吵成一锅粥了,你怎么还是这么吊儿郎当的?”

    见吴老九不答,还是在那鼓捣什么新茶,使得太平火气更大。

    “你到底听没听本宫在说话?”

    吴宁还是不接,反问一话,“既然这么大的场面,殿下怎么不去凑个热闹?”

    太平一翻白眼,“本宫去干什么?去被他们围而攻之?”

    现在那帮人中嘴上说什么理智,其实还不就是冲着她来的?

    气恼道:“要去你去啊?本宫才不去触这个霉头!”

    “好啊!”

    吴老九的回答让太平甚是意外,“那一会儿,我可真去了啊。”

    “。。。。。。”

    什么意思?

    吴老九想去凑个热闹?

    好吧,在另一边的朝堂,吴宁的话正在应验。

    。。。。。。

    武则天居于高位,此时正头疼不己。

    拖,不是个办法。

    毕竟是七十余岁的高龄,武则天也许真的老了。。。。。。

    犹豫不决,倔强地不想向群臣示弱,并没有给老太太带来什么好处。

    相反,时间拖得越久,就有越多的朝臣跳出来,声援李谌的言论。

    哪怕老太太已经把“病重”的狄仁杰再一次抬上了大殿,可是依旧无法震慑群臣。

    “陛下!!!”

    李谌哪受过这等待遇?文武百官全站在他这一边,隐隐以之为首。

    这让李谌分外亢奋,“陛下!!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纵使现在回转心意有损朝廷形象,陛下天颜。可是,有些事不能听之任之啊!”

    “臣下还是那句话,大周上下应齐心协力,理智而为,不失为强国之策、立朝之本!”

    “唯有如此,方能保大周千秋万代,昌隆永世!!”

    。。。。。。

    “臣等附议!!”

    李谌话音刚落,群臣已然出班附和,齐齐拜倒。

    虽还是礼让君王,可是任谁都看得出,这是在逼老太太就范。

    直到此时,岑长倩和豆卢钦望都有点心中打鼓。

    老太太到底有没有后招啊??

    都到这个地步了,怎么还不亮出来呢?

    齐齐看向半死不活的狄仁杰,更是吐槽:把你都请出来了,你倒是说句话啊?

    连武承嗣也迷糊了。

    这。。。。。。

    这装鹌鹑,任由朝臣闹下去的计策,到底对不对啊?

    看样子,好像也不如穆子究提醒的那般凶险啊?

    可别让朝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