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你要明白一点,在大唐,特别是在咱们房州地界,县君虽大,可也有人压在他上头,而且还不是一个!”

    “呵呵。”说着说着吴长路自己都笑了,倒觉得刚刚骂吴宁的话有些重了。

    毕竟吴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年在坳子里窝着,这些人情事理,没人和他说,他又能明白几分?

    缓下语气,“你觉得县君就是咱房州最大的官了,是吧?”

    “是啊。”吴宁老实做答。

    “错了,我的傻孩子!你也不想想,在房州谁的手眼最是通天?”

    “是那庐陵王府的长史王弘义!”

    “。。。。。。”

    吴宁怔住了,经吴长路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了。

    王弘义虽然只是王府长史,真论起级别还有手中实权,可能不如房州大令,可是,他这个长史之职却是颇有玄机的。

    说白了,一个前废帝,外放的李氏王爵,武后能放心吗?他府里的长史又怎会是一般人?

    不用深究,猜就能猜到,必是武后信任之人方可胜任。

    只听吴长路继续道:“王弘义别看官不大,但那是能上达天听的人物,京中人脉、地位更不是一个房州大令可比。”

    “他就是房州的土皇帝,不但王府事务尽归他手,连州县各事,他也要插手。孙伯安的老子别说插手,他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哦。。。。”

    吴宁点着头,这么说来,县君似乎也没有后世小说、电视里说的那么可怕嘛。

    “那四伯与那王弘义有交情?”

    吴宁猜的,不然为什么吴长路一副浑不在意的样子。

    可得到的回答却是出人意料:“没有!”

    “那等势利小人,你四伯我还不屑与之相交。”

    “啊?”吴宁的心又悬起来了。

    “哈哈哈!”吴长路大笑,“怎么,不明白了吧?”

    “告诉你,之所以不怕,不是因为结识王弘义,更不因为大令无权,而是。。。。”

    “而是因为在县君之上,还有一个人是他动不了,也不敢招惹的。”

    “谁啊?”

    只见吴长路一指自己的鼻子,“我啊!”

    “你四伯我是房陵四县的府兵统领,堂堂的折冲校尉,还怕他一个县君不成?”

    “不是,等会儿。”

    吴宁有点没闹明白,“统军。。。。比县君还大?”

    意思就是说,你一个武装部长还能骑在县长头上?

    “当然比县君大!”吴长路瞪着眼珠子。

    “我大唐以武勋立国,兵镇四方,什么时候武人不大了?”

    “他孙宏德虽名义上是掌管一方税赋,治一方水土,可老子手里有两万府兵,是老子在保一方安泰,他孙宏德的儿子敢动我的侄子试试,老子砸烂他的府衙!”

    吴长路越说声越大,最后干脆站了起来。满脸的大胡子仿佛也要立起来,圆瞪的眸子杀气腾腾。

    吴宁听得目瞪口呆,看着吴长路,心中竟生起一丝别样的明悟:

    这就是大唐的军人啊——彪悍、无畏、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

    他现在终于有点明白,大唐为何能横扫八荒,打下那么大的江山了。

    即使大唐立国已经七十年,武人日微,可是在吴长路这种老兵心中,荣耀犹在,悍勇依旧,是为武魂。

    。。。。。。

    “四伯。。。。。。”吴宁缓着语气,“就是两个年青人拌几句嘴,还不至于砸人家的府衙吧?”

    “怎么不至于!?”吴长路瞪着眼,“欺负到咱坳子头上了,真当我吴长路好欺负不成!?”

    越说越气,越想越拱火,“奶奶的!老子明日就去他府衙理论一番。怎地?还敢骂我侄子是村汉?”

    “往上数三辈,他孙宏德也是村汉!”

    “消消气,消消气!”

    吴宁急忘上前,怎么气性这么大呢?

    “多大个事儿啊?咱也没吃亏不是?”

    “也就是没吃亏!”吴长路撇着嘴,“否则老子现在就杀上府衙。”

    “咦。。。。”

    吴长路一下愣住了,看了看吴宁,“怎么成了你劝我了?”

    绕来绕去,让这小兔崽子绕进去了。

    。。。。。。

    ————————

    这还真不是吴宁绕他,实在是打从一听是孙伯安开始,吴长路潜意识里就憋着一股劲儿

    ——武人,不能被欺负!

    他是上过战场的人,是在死人堆里爬回来的老兵。

    他深深地知道,大唐是武人用命抢回来的大唐。要是武人没了,谁还为大唐拼命?

    这次受朝廷委派戍卫京中要员,对吴长路的触动很大。

    虽然房州四县有在册府兵两万余,可是,仅仅是这次募集戍卫之卒,就让他很难满意。

    朝廷授他募兵两千,可仅仅两千,吴长路也是费尽了力气在四县跑了整整一个多月,才勉强凑齐。

    现在的大唐,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唐了,肯当兵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即使用命拼回来了军功,也换不来田地了。

    各州的勋田已经被当官的,还有富户们占光了,再也没有富余给他们这些厮杀汉。

    而老兵户们。。。。。。

    有钱的,不想让儿孙再去送命;没钱的,又置办不起刀甲、伙费。

    吴长路觉得,若是再不为兵户争一争,怕是再也没有人守护大唐了。

    。。。。。。

    ,

第二十七章 四伯的诗句() 
不知道为什么,吴宁在吴长路的眼里看出一丝悲壮。

    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有着老兵的伤感,亦有着武人的胸襟。

    吴宁和吴长路最亲,喜欢和他聊天的一个原因就是,吴宁总觉得四伯有种诗人的气质。

    虽然他没见过真正的诗人,可是应该就是四伯这个样子的吧!

    他总是笑,总是豁达无惧,可是和诗人一样,在普通的外表之下,往往隐藏着一股力量,正如刚刚那句“砸烂府衙”的话一般。

    一但爆发,即使不让人颤栗,也能振聋发聩。

    唯一不同的是,诗人的句子,在笔墨之间只能振聋发聩,而四伯的诗句,是刀剑为笔,沙场为墨,必定使人颤栗。

    只不过,这个老兵已经远离沙场,再也没法写诗了。

    。。。。。。

    ——————————

    “四伯,你发没发现,你特像诗人?”

    由感而发,但更多的是为缓和气氛。

    “诗人?”吴长路果然被吴宁带跑偏了。

    “写酸句子那种?”

    “对。”

    “瞎扯淡!”

    吴长路瞪着他那牛铃一般的眼珠子,扭曲着锅底一般的黑脸,抖动着杂草一般的长须。

    “你看你四伯哪像个诗人?”

    “哪都像。”

    “滚蛋!”吴长路大乐。

    “行了,一堆事儿呢,我走了。”

    一边往院外走,一边道:”孙伯安的事不用放在心上,他就算想找你麻烦也不敢现在。”

    “为什么?”

    “哼!孙宏德让他儿子读书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考一个功名吗?”

    “如今武氏兄弟,外加一个太平公主,齐聚房州,连带着全大唐的文人都往房州聚,为什么?”

    “不用四伯再教你了吧?”

    “不用。”吴宁瞬间了然。

    这么一想,孙伯安还真不敢。因为大唐想考功名,和后面的宋明清可不一样。

    从北宋开始,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只要有真本事,其它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但是,大唐不行。

    大唐的科举属于初兴,有本事还真不一定行,你得有好人脉。

    什么样的人脉呢?

    王候将相勉勉强强;皇亲贵胄基本及格。

    科举确实给了平民百姓晋升的机会,可是,一来不靠关系的寒门士子毕竟还是少数,出来那么一个,那都得是当作宣传素材写进史书里的。

    二来,其实科举的初衷并不是给百姓晋升的通道,打一出来,它就是有它特定的历史使命,有特定的政治意义的,这是皇权为了打击魏晋世家对政治的垄断而生的。

    大名鼎鼎的七姓十家,从唐太宗开始就不断打压,可是直到现在,也依旧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那么为了削弱世家的影响,又为了避免科举选出来的人材不落入世家集团,皇权的唯一出路,就是在科举上作弊呗。

    明面上的说法就是,“举荐”。

    士子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脉去举荐你,你才有可能考中,才有可能进入朝堂。

    于是乎,“拜谒”也就成了这个时代文人,在读书之外最最重要的考前活动了。

    李白书没读几年,可是考前拉关系拉了几十年;

    白居易命好,入京就找对了门子,不但明经稳过,而且进士也是手到擒来。

    太平公主最牛的时候,不但她举荐的人一定能考中,而且连三甲都是她来安排。

    而孟浩然就倒霉了些,拜谒了一辈子,也没找对门路。所以,即使诗名天下,可终其一生也没当上官。

    在当下,举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读好书更重要。

    而能够举荐的皇亲贵胄,正好有三位分量最重的出了京,而且马上就到房州,这也无怪乎大唐的文人都往房州聚了。

    而孙伯安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夹起尾巴装乖宝宝还来不及,哪还敢节外生枝,来找吴宁的麻烦呢?

    “四伯早这么说,我不就安心了嘛!”

    吴宁立时心下大定,“别走了,咱给四伯弄点好的,让您好好喝上几碗,还有事要和四伯商量呢。”

    “喝个屁!”吴长中一撇嘴,“地里的萝卜还没收呢,哪有心思吃酒?”

    吴宁听完一翻白眼,呵呵,房州的二号人物连萝卜的事也得自己操心?

    “那就更别走了,要说的是就是夏收的事。”

    “嗯?”

    吴长路一拧眉头,“夏收啥事?”

    “跟你说啊,好好守着你这客店。”

    四下扫看,还真没想到这小院弄的还端是雅致,“其它的事儿不用你们操心!”

    “不操心也不行啊。”吴宁玩笑道,“不然就算收回来,那四伯还自己上街售卖不成?”

    “呃。”吴长路尴尬了。

    房州二号人物上街卖萝卜。。。。。。画面有点不敢想。

    往年夏秋收获,其实吴长路也没啥时间,都是五弟,还有吴宁他们这帮小辈帮着收成,帮着售卖。

    可是今年不行了,吴宁这有了自己的营生,五伯和祖君那边的炭窑今夏也是事多。那一地的大萝卜,吴长路还真有点犯怵。

    “怎地?你有销路。”

    吴宁点头,“有点想法,正想和四伯、五伯,还有祖君商量呢。”

    “。。。。。。”

    犹豫了一下,吴长路最终还是点头,“行吧,那就吃你一顿好的!”

    。。。。。。

    “得嘞!”

    吴宁应着声,招呼吴黎,还有吴启他们下厨房。

    食材都是现成的,一会儿工夫就置办了一大桌子好吃食。

    让虎子去窑上把祖君和五伯叫回来吃饭,又让吴黎把六伯和七哥、老十一他们也叫了过来。

    没一会儿,一帮人就围着一大桌子好食推杯换盏了。

    。。。。。。

    唯独祖君有些不高兴,又要教训吴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