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裹儿一声兴奋的尖叫,高兴的快要蹦起来了。

    吴宁心里咯噔一声,“坏了!!”

    “宁。。。。。”

    当李裹儿喊出第一个“宁”字的时候,吴老九神一般的反应,飞身扑了出去,一把按住了李裹儿的嘴。

    李裹儿站立不稳,整个人都歪在了吴宁怀里,一双大眼睛惊慌地看着吴宁。

    “别叫!!”吴老九形象全无,装逼失败。

    “想害死我啊!?”

    威胁似的看着李裹儿,“不许叫!”

    缓缓松开手掌。

    “宁哥哥!!”

    啪!

    吴宁又堵了回去。

    一脸被李裹儿打败的模样,“我现在是叛党,不能叫我的名字。”

    李裹儿眼珠儿转了两圈,算是刚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不停地点头,算是被吴宁说服了。

    吴宁这才敢松开手掌。

    “宁哥哥!!”

    李裹儿还是没忍住,兴奋地叫出了声儿。

    不过还好,有所收敛,是从喉咙里低吼而出的。一把抱住吴宁的手臂就不松开了。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不会死!!”

    李裹儿实在控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高兴地抱着吴宁的手臂蹦蹦跳跳。

    可苦了楼下的侍卫和王掌柜的,什么情况啊?怎么公主殿下进了那个雅间,楼板都跟着颤呢?

    侍卫想上去一探究竟,可是又了解自家主子的心性,这要是没她同意就敢上去打扰,非扒了他们的皮不可。

    只得在楼下怯生生地嚷嚷,“殿下。。。。没事儿吧!”

    “我们。。。。我们可上去了。”

    “。。。。。。”

    楼板动静停了,随之而来,是微不可闻,隐隐传来的抽泣。

    “没事。。。。你们不准上来!”

    。。。。。。

    ————————

    雅间里,李裹儿抱着吴宁的手臂在哭泣,在诉说着八年来的苦闷。

    “他们对裹儿不好。”

    李裹儿把头埋在吴宁的手臂里,“宁哥哥走了,姑姑走了,他们又像以前一样对裹儿不好。”

    “裹儿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再也没人对裹儿好了。”

    “。。。。。。”

    “。。。。。。”

    “。。。。。。”

    吴宁沉默了。

    吴家惨案一出,武则天把罪责归结到吴家和贺兰敏之谋反之上。

    大义灭亲之举保住了朝堂,却让李显又回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里,李裹儿的日子又怎会好过?

    “好了,别哭了。”

    吴宁轻轻拂着她的长发,安慰着李裹儿。

    “这不是又见着了吗?”

    一旁的吴启看的直咧嘴,调侃地嘟囔了一句,“这都多大了,咋还让人哄呢?”

    李裹儿白了他一眼,“我乐意,你管不着!”

    “是是是!”吴启仿佛也回到了八年前,回到了那个李裹儿和巧儿两个小丫头,天天黏着他们撒娇的年代。

    “我管不着,行了吧?”

    “不过。。。。”话锋一转,“咱们是不是该换个地方?那个武崇训可是快回来了。”

    。。。。。。

    ————————

    一刻钟之后。

    武崇训屁颠屁颠的拎着一个巴掌小坛子回到邀月楼。

    一进来,没见着李裹儿。。。。

    “人呢?”

    两个侍卫答道:“走了啊。”

    “走了?”武崇训不干了,特么溜傻小子呢啊?让本公子去买酸奶,自己却跑了??

    可是再一想,不对啊。

    看着两个侍卫好奇道:“她走了,你们还在这儿干什么?”

    “等公子你啊。”

    “等我干嘛?”

    “让您别跟着啊!”

    “不是。。。。”武崇训越来越觉得不对,“她去哪了?还特意让你们嘱咐我别跟着啊?”

    “这。。。。。”两个侍卫相视一笑,“这就不能说了。”

    “殿下不让说。”

    武崇训一翻白眼,登时心领神会。探手入怀,摸出两块分量不小的金豆子。

    一把塞在侍卫手里,“拿去,贪死你们两个杀才!”

    “嘿嘿嘿嘿!”侍卫挨了骂也不害怕,武二公子那是出了名的好说话,不然二人也不敢敲这个竹竿。

    不过既然收了钱,那自然要把职责尽到。

    侍卫一边分了金豆子,一边认真的对武崇训道:“二公子,说实话可不许动怒哈。”

    “说!”武崇训笑骂一声,“再有半句废话,本公子撕了你的臭嘴。”

    “您啊。。。”侍卫撇着嘴,“危险了。”

    “怕是做不成我家驸马了。。。”

    “什么?”武崇训吓了一跳,“说清楚点!什么情况?”

    。。。。。。

    。

    ,

第二二三章 武则天尬聊() 
“您啊。。。”侍卫撇着嘴,揶揄着武崇训“危险了,怕是做不成我家驸马了。”

    什么情况?

    武崇训有点懵,“到底怎么回事儿。”

    “也没怎么回事儿。”

    收了武二公子的赏钱,两个侍卫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把刚才所见,一五一十地告与武崇训,吧啦吧啦说了一大通。

    。。。。。。

    “谁能想到楼上还有几个胆大的客人没走呢?”

    。。。。。。

    “也不是胆大。”另一个侍卫插话,“我看那人不是一般人,光他身边那个胖子就不是庸手!”

    。。。。。。

    “对对对!”前一个侍卫不住点头,“你看那气度,咱们殿下进去才多大一会儿,就性情大变,成了。。。成了小鸟依人的小公主了。”

    。。。。。

    “可不可不,那出来的时候,咱们殿下一门要扒着人家的手臂不放。人家还不乐意呢,一个劲儿躲!”

    “。。。。。。”

    这两位也是极品,整个就是八婆附身。说着说着,就开始绘声绘色地八卦起来,全然没有注意到,咱们的武二公子此时脸都绿了。

    整个人僵在那里,满脑子就一个念头:“这特么又是哪儿蹦出来的一个。”

    暗叫,不妙啊!

    说实话,多个情敌武崇训一点都不意外,就李裹儿那个倾世容颜,武崇训最不缺的就是情敌。

    连当今陛下第一次见到裹儿的时候,都夸赞她是自太宗以前,大唐皇城之中的第一美人,何况他们这些年轻公子?

    只不过,还没这种情况啊?

    一般都是公子哥围着裹儿转,还没见哪个公子哥能让裹儿围着他转的呢!

    “完了完了。”

    武崇训一拍大腿,“此番算是遇上大敌了。”

    猛一转头,瞪向两个侍卫,“快说,这人长相如何?”

    “长相?”侍卫好好回味了一下,“好像不怎么样啊!披头散发,跟个疯子似的。”

    “。。。。。。”

    武崇训更纳闷儿了,长的不怎么样,裹儿怎么就让人迷走了呢?

    急忙再问,“那。。。可有什么特别。”

    “当然有!”侍卫忙不迭地点头,“不然殿下怎么会跟他走了?”

    “什么特别?”

    “文采好像不错。”

    “文采?何以见得?”

    “他临走之时吟了一首诗,好像是不错,殿下听完就跟他说了。”

    “什么诗?”

    “小的想想哈。”侍卫低头使劲回忆,还真让他想起来了。

    “好说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武崇训听完,猛的心神一颤,好诗啊,难怪裹儿会被其迷住了。

    回过神来,扬手就给了侍卫一个暴栗敲在脑门儿上,“下回先说重点!”

    骂完,武崇训又摸出几颗金豆子扔给二人,转身出了邀月楼。

    一边走,还一边念叨着:“原来裹儿喜欢文采好的,不行。。。本公子要回去读书了。”

    “。。。。。。”

    “。。。。。。”

    两个侍卫一阵无语,“唉。。。。”长叹一声,“崇训公子真是好脾气。”

    “可不可不,这要是换了别人,还不和那个人拼命?”

    。。。。。。

    ——————————

    另一边,李裹儿像个布袋熊一样几乎是挂在吴宁身上,和他一起回了怀仁坊的李宅。

    。。。。。。

    “什么!?”

    一番细谈之后,李裹儿终于明白了她的宁哥哥为什么消失八年,又为什么进京。

    “你现在叫穆子究?要还下山坳乡亲们一个清白?”

    “嗯。”吴宁点头。

    “所以,宁要求殿下帮我保守秘密,以后在别的场合见到我,只能把我当做是穆子究,而不是吴宁。”

    “好啊好啊!”

    李裹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暗自一握拳,嘟囔了一句:“好刺激啊。。。”

    “。。。。。。”

    “。。。。。。”

    吴宁、吴启皆是无语。

    吴启心中甚至有几分担心,他总感觉吴老九这回是在玩火,这个少女心性的小丫头不知深浅,早晚要坏事。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吴宁已经走了第一步,却是没法回头了。

    。。。。。。

    就在李裹儿与吴宁相认,不足三日的光景。

    洛阳城中,就有一首新诗流传开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人爱诗,有若宋人爱词,连寻常百姓若听得好诗佳句,也会苦心背颂,以增谈资。

    这样一首情意绵绵的好诗出世,自然引得城中百姓无不探究一二。

    事逢大比之年,百姓们还以为是哪个新科举子佳句偶得呢,也只有少数的上流人物方知这首最先是从武三思的二公子,武崇训嘴里传出来的。

    话说几天前,武二公子回到府中,不停地念叨着这首诗。

    偶然之间,被其父武三思听了去,还以为是自家儿郎所作,甚是高兴。

    这可是扬名的好机会,武三思怎能放过?自然推波助澜,使得此诗在京中传开。

    传播之广,连宫中的大周天子都有所耳闻。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如今的武则天已然是七十四岁高龄,虽也是操劳国事,可是人老子性情也就慵懒了起来,三五不时,却是也喜欢品诗赏舞之类的雅娱之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呵呵呵。”老太太摇头苦笑,“崇训这孩子怕是痴了心智,这种诗也作得出来,却是难为他了。”

    “不过,确是好诗。”

    笑着看向上官婉儿,“看来,倒是是长进了。”

    上官婉儿附和一笑,“可不是吗,这样的好诗臣妾都要自叹不如呢。”

    “哦?”武则天意外地一疑,“婉儿真这么想?”

    要知道,上官小婉别看在她面前毕恭毕敬,可是这丫头却是有真本事的,号称是大唐第一才女,诗书文章还从没见她服过谁。

    今日能说出这种话来,却是不容易的。

    “回禀陛下!”上官婉儿恭敬作答,“却非虚言,说此诗位列千古亦不为过,婉儿自问是作不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