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弘义见状,不禁暗自冷笑,都说这个吴九郎是少年俊杰,非同凡响。今日一见,也不过尔尔嘛!

    多半也是趋炎附势之能,才攀上的太平公主,再加上吴长路的背景,才受人追捧的。

    不咸不淡地接过一话:“来了啊。。。。”

    “让王御史挂心了。”对面的吴宁还是满脸笑意,谄媚奉承,“一听御史召见,小的不敢有迟,这就来见呢。”

    “嗯。”这小子态度不错,王弘义也就省了唇舌。

    “陈家那老汉都与你说了?”

    “说了说了。”吴宁还是陪笑,“怪小的考虑不周,那三成份子以御史之尊理所应当。”

    王弘义眼前一亮,“这么说,你愿意给?”

    “愿意。”

    王弘义闻之,大为欣喜,热络起来:“早若如此,岂不甚好?”

    “来来来。”客气地对吴宁歉然,“吴小郎君,且坐。”

    “多谢王御史!”

    吴宁啊,都特么快吐了。

    不动声色地坐下,与王弘义闲聊起来。

    聊的那些东西,都没法听。

    吴老九敢打包票,这辈子肉麻恶心的话,只这么一会儿就都说完了。

    二人从闲话家常开始聊起,一直聊到生意。

    “小弟有一事不明,还望御史赐教。”

    王弘义聊地高兴,与吴宁甚至投缘,市井习气也显露无遗。

    “老弟尽管道来!”

    “这个。。。。”吴宁沉吟了一下,“小弟想不明白,御史是如何神机妙算,算准了小弟会甘心拿出这三成份子呢?”

    “莫非,御史有卜算先机之能?”

    “诶~~!”王弘义一摆手,甚为得意。

    “什么卜算先机?这世上哪有什么卜算先机?不过是细思因果的一点才智罢了。”

    哦操!!

    还特么才智!?

    吴宁这个恶心啊,可是表面上还得装。

    “哦?”拱手一礼,“望御史交我!”

    “也罢!”王弘义早就让吴宁夸的找不着北了。

    命下人去他书房取来一纸书函,推到吴宁面前。

    “老弟看看这个。”

    吴宁小心接过:“这个是。。。。。。”

    “老弟一看便知。”

    王弘义往后靠了靠,“老弟今日若是不来,说不定明日本官就把这奏报送到圣后面前了。”

    这就是王弘义的底气?

    吴宁赶紧打开,确实是一封未发的奏报,标题是:

    《上请复启山南道过税酌情书》

    太平永昌,圣后隆恩。

    臣王弘义有奏。。。。

    。。。。

    山南道南走过税,历年无收,然蜀商多奸,以此为因,多占税目。

    臣请复收过税,以丰国库。。。。。。

    。。。。

    吴宁脸都绿了,瞪着奏折半天没说话。

    王弘义一看吴老九那个样儿,更是得意。

    “怎样?射敌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你那炭窑之所以厚利,不就是仗着南下不收过税吗?”

    “要是让本官把这一本递到朝廷,你那生意还做得下去?”

    “别说三成,一成你都挣不着!”

    “。。。。。。”

    吴宁彻底无语了,抖着那张纸,“这,这就是王御史的妙计?没了?”

    “那你还想要多少?”

    王弘义撇嘴看着吴宁,“老弟啊,你还是太年轻啊,只此一项就够你喝一壶的喽!”

    “我够你姥姥!!”

    吴老九猛的一声咆哮,肺都气炸了。

    “你。。。。”把王弘义吓了一跳,怎么还翻脸了呢?

    只见吴宁那副谦卑相早特么就不知道飞哪去了。

    “特么老子装了半天孙子,你就给我看这个?”

    “。。。。。”

    直接把奏报扔到了王弘义脸上。

    “报去吧,谁特么不报谁是孙子!!”

    说完,吴宁调头就走,留下王弘义在那儿傻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哇呀呀一声大叫:“吴宁小儿!!气煞我也!”

    到现在,他哪看不出来吴老九是在那儿跟他演戏?

    “我让你全家,不得好死!!!”

    把那封奏报撕得粉碎,王弘义又阴沉思索良久。

    最后,取来笔墨,又写了两份。

    一份是写给武则天的,密报吴长路与孙宏德勾结,借用官道合商获利,意图谋反。

    另一份,则是写给时任御史中丞的旧友来俊臣,让他帮忙在京中运作,誓要让吴家满门获罪,万劫不复。

    当然,事成之后,吴家的炭窑产业五五分账。

    写完之后,命人火速送去京城,王弘义坐在那儿越想越气。

    居然让个娃娃给耍了?

    我让你全家不得好死!

    。。。。。。

    ————————

    另一边,吴宁回到家把事情一说,可把太平惊得不轻。

    “你和王弘义彻底翻脸了?”

    “那还特么惯着他?”

    吴宁本来就是带着怒气进的城,还吃了闭门羹,还特么装了半天孙子。

    翻脸?吴老九也就是没孟苍生那两下子,否则当时非宰了那王八蛋不可。

    “不应该啊!”

    太平不无担心,“那种卑鄙小人,你惹他作甚?”

    连太平都知道,这种人最好别惹,后患无穷。

    “还不如当初就听我的,由我出面说合,也不至于闹到这般田地。”

    “你呀。。。。”埋怨地看了吴宁一眼,“我这就给母后写信,防他胡言乱语,让母后生疑。”

    “不用!!”

    吴宁眯着眼睛,“我自己亲手解决了他!”

    “你自己怎么解决?”太平哭笑不得,“都这个时候了,你就别使小性了。”

    又觉好笑,“自身都难保,还解决人家呢!”

    却见吴宁起身,“我还是那句话,连一个王弘义都解决不了,我还混个屁!”

    说着话,吴宁返身回屋,咣的一声,把门砸上,半天都没出来。

    。。。。。。

    ——————————

    临近傍晚,吴宁出屋,谁也没搭理,直接入城。

    “什么!?九郎和王弘义彻底闹掰了?”

    此时,孙宏德一脸震惊。

    “你,你怎么这般冲动啊!?”

    他都不敢和王弘义正面硬刚,特别是王弘义升任御史之后,老孙基本就是绕着走。

    这小子倒好,跑人家里骂娘去了。

    “你现在就去求太平公主,让她从中求情,最好是让圣后把王弘义调离山南道。”

    “否则你我,还有你四伯,都落不得好处。”

    “大令急什么?”吴宁还有几分淡定,不似孙宏德那般慌乱。

    “能不急吗!?”孙宏德瞪了眼,“你可知那王弘义是谁的人?”

    “他是来俊臣的亲信,且关系匪浅!”

    大唐的官谈“来”色变岂是儿戏?让他盯上,还没有人能落得个好下场。

    “大令放心!”吴宁安慰起孙大令。

    “来俊臣咱们动不了,可是一个王弘义。。。。。这次必须死!”

    打从吴宁折回王弘义家里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

    这种人,要么不惹,要么就往死里惹,彻底就摁死,永绝后患。

    “啊?”

    孙宏德有点迷糊。

    “你,你怎么弄死他?”

    只见吴宁从怀中掏出一张纸,“这就是我来找大令的原因,劳烦大令借上本弹劾之机,把这几项王弘义的罪名递到圣后面前。”

    “什么罪名?”

    孙宏德接过一看,气乐了。

    “你傻吧?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告到王弘义?”

    只见纸上只写了二十个字:

    “窥视四邻,枉制纳妾,近戚行商,侵吞民财,勾结僧众。”

    。。。。。。

    。

    ,

第一三四章 两份奏折() 
“窥视四邻、枉制纳妾、近戚行商、勾结僧众、侵吞民财。”

    这二十个字,呵呵,别说拿来给孙宏德让他去整治王弘义,就是把这二十个字给王弘义那种没节操的,让他陷害孙宏德,他也不好意思用这点罪名就把孙宏德弄死啊!

    孙大令都无语了。

    “你。。。。。。你这也太儿戏了吧?”

    何为窥视四邻?

    唐律规定,不得擅窥他人宅院。

    也就是,不能爬人家墙头儿瞎看。王弘义显然没那份闲心去爬墙。

    那就只适用于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私建二楼。

    若二楼可窥望他人庭院,也算窥视四邻,按律是要做牢的。

    可是,这一条有个特例,那就是若四邻同意,就可建这个二楼。

    王弘义是什么人?他要建,街坊四邻敢不同意?

    吴老九编这条倒是个罪名,但是,一来不是大罪,二来也很难定罪。

    。。。。。。

    那枉制纳妾呢?这条干脆就是胡编乱造。

    依律,四品以下官员只能纳三妾。

    王弘义是四品以下官员不假,可人家根本就没有枉制。家里就三个小妾,还死了一个,就算把陈四娘已经纳进府门,也依然是三妾,合理合法。

    至于后面的,近戚行商、勾结僧众、侵吞民财。

    这其实就是一个事儿。

    就是王弘义的侄子开了个翠馨楼,伙同观音庙的和尚借了秦文远的高利贷,想侵吞秦家的财产呗。

    这一项如果坐实,倒是够王弘义忙活一阵子的,可关键是,这事没成。

    特么王弘义压根就没在秦家那里占到便宜,甚至还赔了钱。

    秦家用几间破铺面就抵了债务,反倒是秦文远占了王弘义的便宜。

    反正,这二十个字在孙宏德眼里,极为不靠谱。

    别说都是捕风捉影不着边儿的破事儿,就算这二十个字都坐实了,做为圣后的亲信,最多也就是责罚两句,连实刑都不一定有。

    可是,等王弘义一但缓过劲儿来,那还有他们几个人的好果子吃?

    “九郎,莫要儿戏,这不行!”

    可是,吴宁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大令尽管报上去便是,除非阎王放假,否则神仙都救不了他。”

    “啊?”

    孙宏德有点虚,心说,小子,靠谱吗?

    “那本官就。。。。。。报上去试试?”

    他却不知道,王弘义比吴宁这个狠多了,连谋反的帽子都扣下来了。

    而且,孙宏德还留了个心眼儿,他琢磨着,这个子虚乌有地弹劾状不一定行,怕直行上奏圣后会怪罪于他。

    所以,这货都没直奏武则天,而是走正常程序,送到觐奏院,准备一级一级的往上报。

    结果,这张弹劾状在路上走了十来天,武则天还没看着,就先攥在了最不该看的人手里。

    按照大唐的政府流程,地方官员的奏折,要选送到觐奏院由文吏初步分拣,再按照所奏公务的大小,小事则按种类分捡六部直接处理,只有大事才会酌情上呈武则天圣裁。

    这种不疼不痒的弹劾状,哪用得着武老太太亲自烦心?

    文吏搭眼一瞅,就直接扔到了专管此项的监察院那一堆里。

    可是,监察院谁是老大?

    御史中丞来俊臣啊!

    。。。。。。

    此时,来俊臣手里有三张纸——两封公文奏报、一封私信。

    公文都来自房州,一份是王弘义的。报房州大令孙宏德勾结山南道别驾吴长路,骗税合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