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帆-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情况,除了那伤亡人数肯定有所虚报之外,杨帆倒是觉得基本属实。接下来便是赵佶象征性地为他那些死去的子民哀悼几句;些许的大臣为那些死难者家属的抚恤呼吁一番;再之后,便是对如何弥补爆炸造成的损失进行讨论。

    至于此次事故的责任问题,从头到尾竟无人提起。

    眼见这个议题即将结束,接下来的后续处理也议定为由将作监重建作坊,杨帆培训工匠,尽快恢复生产。如今的那些熟练工已经罹难,新的工匠怕是连制作新式火药的基本常识都不曾具备,如此情况下,殿中君臣自然想到了这火药制作的鼻祖——杨帆。

    就在待赵佶将要对于此事下发谕旨之时,杨帆却出列道:“启禀皇上,对于此事,臣还有本要奏!”

    “噢?”赵佶惊奇地看了他一眼,满朝文武也投来了疑惑的目光。自从有资格参加大朝会以来,杨帆一直充当着看客的身份,今天还是他第一次在群臣面前向赵佶进奏事情。

    “爱卿有何见解?快快道来。”赵佶欣然道。杨帆已经不止一次给他带来过惊喜,对于这次爆炸之事,他或许会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赵佶如此想着。

第一一九章 公道(下)() 
“臣启皇上,那火药作坊乃是臣一手组建,臣深知制作那些火药的危险性。因此,作坊组建之后,臣便为坊内一众工匠拟定了操作章程,并由专人监督工匠们按章操作,为得便是防止发生爆炸这样的事故。那章程中明文规定,作坊之内一定要杜绝火源,可如今怎敢有人在那里生火取暖?”

    “这么说,杨大人是怀疑有人蓄意纵火?”聂山惊道,如果此事是有人故意为之,那么这件事情的性质就要严重上许多,很可能会被定性为国人谋逆,或者是敌国袭击,这两点无论哪点,都会让开封府背负上巨大的压力。

    “那倒不是。”杨帆的回答让聂山松了一口气,“只是,臣所定的章程,被新任的监作废除,臣任命的专司安全的典事,也被罢免回家。据这位被罢免的典事所言,前些日子火药局工坊为了赶工生产,将一应安全防控措施省略,而且新调入的工匠杂役,也未曾告诫他们要注意的诸多事宜,便让他们直接进入工坊干活。正如开封府调查的一般,这次爆炸是因某个工匠生火取暖而招至,如此低级的错误,若非是没有经人指导,怎会发生?因此,臣认为:此次爆炸事故的罪魁祸首,应是那个对业务一窍不通,对工作的工坊监作!臣请皇上下旨查办此人,还那些可怜的死难者一个公道!”

    杨帆话音刚落,殿内便发出切切嚓嚓的议论声。许多大臣禁不住地互相打听,那个新任的火器局工坊监作究竟是谁。而一些知道冯全与王黼关系的王党大臣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杨帆今日的话锋已经隐隐指向自己一党。个别机警的王党大臣已经开始思索着如何将杨帆的这番话驳斥回去。

    “杨大人此话有失偏颇!”御史中丞凌千秋闻言出列道,“杨大人也曾提到,火药局工坊是为了赶制火药而省略了一些防控措施。朝庭北伐在即,朝堂上下无不废寝忘食、啬己奉公、励兵秣马。火药局工坊监作此时督促工匠赶工制作火药,亦是在为北伐绸缪,怎可言之‘玩忽职守’?虽然此次事故,那监作有失教之过,但其心可鉴,其情可恕,臣以为责其上司对其训诫即可,断不可下旨查办,寒了这朝堂上下的一片拳拳之心!”

    这凌千秋突然跳出来说了如此一番话,殿内大臣便基本明白,那火药局的监作定是王黼一党的人。

    原来这凌千秋乃是王黼的亲信。作为王黼铲除政敌的一把利刃,担任御史中丞的凌千秋,曾不止一次用构陷、攀污等肮脏手段,将弹劾过王黼的大臣逐出京城,这其中还包括唐恪、陈过庭等朝堂大员。

    凌千秋站出之后,便有几个同党出列应和。而另一边,一直以来与王黼对擂的太子系官员,此时也是眼睛发亮。原本他们以为,这样的爆炸事故,责任当然由那犯下致命失误、且已经死去的工匠来承担,不想经杨帆一番分析,责任还确实应该向上追究。更令他们窃喜的是,从凌千秋的表现来看,那作坊的监作无疑便是王黼一党之人,若是皇帝真的下旨查办,说不得便会查出许多事情来——王黼的贪腐几乎算得上是路人皆知的。

    对于凌千秋之言,还未等杨帆开口驳斥,便有太子系的官员出列,指责凌千秋等人急功近利、枉顾人命、不仁不义。一时间,双方你来我往,围绕是否应该查办火药局工坊监作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弄得杨帆倒一时插不进嘴去。

    既然已经引发了这场辩论,杨帆也就不急于继续抖出自己所查之事,而是任由双方用一个个的论据将自己的观点坐实清楚,尤其是看到凌千秋等人逐渐将那工坊监伯塑造成一个不顾危险、大公无私的能吏之时。

    双方争辩了一刻钟的时间,自然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此时赵佶便咳嗽一声,示意双方安静下来。

    “众位爱卿谁能告诉朕,那个火药局工坊的监作,姓甚名谁,前日可曾幸免于难?”

    刚才还在辩论的一些大臣这才面面相觑,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此时杨帆又重新出列道:“回皇上,那监作名唤冯全,前日爆炸之时,他并未在作坊之内,所以侥幸活了下来。不过,刚才凌大人他们说,这冯全不顾章程、令工匠赶工,是为了朝庭北伐。这点臣不敢苟同。此次北伐所需火药,枢密院已经核定,数量并没有超过火药作坊正常的生产能力,完全没有必要赶工。而冯全之所以急着生产如此多的火药,据臣了解所知,他是为了将多出的部分,卖与京中的各家私炮坊,谋取私利!”

    杨帆此话一出,殿内又是一阵骚动。不过此次骚动之人,多是刚才驳斥凌千秋等人的太子系大臣。至于凌千秋等人懊悔无及、进退两难,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杨帆刚才的话无疑就像一顿耳光,啪啪地打了他们的脸。刚才他们已将那冯全架到了一个一心为公的高度,希望能凭这点减轻冯全乃至他背后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罪责。然而,架得越高,往往摔得更惨,冯全的形象此时一落千丈,刚才所有的说辞便形如放屁,若再强辩,还真当皇帝似三岁的小孩那般好骗?

    “证据呢?没有证据怎么能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只有几个王党大臣小声嘟囔着,声音估计也就只有他们自己听得见——便是他们自己,也绝不相信王黼的管家会真如自己刚才所说的那般高尚。

    赵佶看看殿内稍微混乱的场面,然后便闭目不语。等到下面的议论声渐渐小下去,他才开口道:“杨卿,你这些话可有实证?”

    赵佶此刻心里其实已经清楚,杨帆所言应该属实,只是看下面的情形,那冯全定是王黼亲信,王黼贪财,这点他也清楚,只是此人做事甚合自己心意,而且是牵制太子一系、维持朝局平衡堂堂宰相,自己怎么也须给他一些面子。

    “回皇上,只要请开封府将那冯全和京中的几个私炮坊主缉拿归案,然后严加审问,便知有无此事。”杨帆答道。

    “噢!”赵佶不置可否。

    见赵佶神情犹豫,杨帆继续道:“还有,臣请皇上下旨,务必将流入到民间的火药追缉回来。此次火药局工坊爆炸,坊内所产火药的威力已经展示在世人面前,若是那些流入到民间的火药,为谋逆之徒或是辽夏间谍获得,则皇上龙体之安危,我大宋边关城池之安危,实在堪虞。而且据臣的幕僚所探,已经有些自称来自南方的商人,也买得来不少的作坊火药,而这些人的身份,却无法探明。”

    “噢?”赵佶的眼睛突然睁大。

    “臣启皇上!”还未等赵佶开口,王黼便出列道,“臣以为,杨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赵佶一愣,旋即开心道:“好!好!好!其他臣工还有什么意见?”

    “臣等附议!”太子一系的大臣,本就希望朝庭彻查此事,而王黼站出亮出了姿态,他这一系的大臣自然不会再有什么意见。

    杨帆见王黼在自己并没有取得实际证据情况下,竟然自己要求查办冯全,心下不禁暗道:这王黼确实会体察圣意,难怪会爬到如此高的位置。自己刚才的话,将那倒卖火药之害,拔高到赵佶、大宋的安危之上,即便你再得宠,也不可能让赵佶爱你胜过爱自己。事涉自身安全,工坊爆炸、火药流失之事,赵佶是必会下旨彻查的,在赵佶开口之前,自己先跳出来表明自己的支持彻查的态度,既可博得皇帝欢心,又可不落人口实,以便将所有罪责推到别人身上,真是一举两得。只是,那冯全——怕是命不久矣!

    众位大臣既然没有什么意见,赵佶当下便令开封府彻查杨帆所奏之事。之后众人又进奏了一些诸如腊八庆典、高人祈雪之类的事情,杨帆对这些无聊的事情并不感兴趣,便又恢复了他在大朝会上一惯的看客身份。

    朝会直到巳时将尽方才散去。走出紫宸殿此,杨帆便觉得有众多包含了特殊意味的目光向自己投来。这里面有童贯、高俅责备的的目光;有耿南仲、聂山等人欣喜的目光;当然感受最明显得还是凌千秋他们那仇视的目光。倒是遇到王黼时,他只是微微一笑,神色平和地道:“不曾想到家奴如此大胆,多亏杨大人及时提醒,某在此谢过。”

    “王太宰言重,下官亦是职责所在!”杨帆拱手道。

    “哈哈哈!”两人相视一笑,便错身而过。杨帆知道,王黼此人乃是睚眦必报之辈。他这一笑的背后,不知暗藏了多少明枪暗箭,以后的日子,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戒备。

第一二〇章 第一场雪() 
杨帆的判断自然不无道理。

    散朝之后,王黼回到东府政事堂,正看着各地的奏报之际,张邦昌敲门而入。待王黼伸手示意他入座之后,张邦昌道:“今日杨帆那小子着实可笑,难道他不知凭其所奏之小事,根本不可能伤太宰之分毫?”

    “年轻人行事急躁!”王黼笑笑,也不抬眼,仍看着手中的奏章,“那军器监是本相从他手中夺走,这杨子航自然心有不甘。他若是好言好语地来求本相,本相说不得要分他一杯羹汤。可他却妄想利用中伤我等不胜其任,从而重掌军器监……呵呵,如此下策,止增笑耳!”

    “那要不要让凌千秋他们搜集一些关于这杨帆损公肥私的事情,进奏皇上?”张邦昌问道。

    “不用!”王黼将手中书有“两浙路提刑司奏愚民食菜事魔事”的折子扔在桌上道,“北伐在即,军中所需的火药所剩无几,皇上还有童贯他们正指望着这杨帆来备齐那些所需的火药呢。你现在参他,除了显得本相气度不够之外,又有何用?”

    “太宰说得对,可这面子上……”

    “呵呵!”王黼望望桌上的奏章,“杀人的刀有许多把,为什么要用皇上最不喜欢看到的那把呢?”

    张邦昌并不明白王黼此言何意,但看得出王黼已经有了对付杨帆的法子,便略过此节道:“看得出皇上对于此次火药局的火药被卖入民间,甚为担心。那冯全若被揖拿入开封府后,会不会胡言乱语?这聂山与太宰不和已久,会不会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