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帆-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娘的!一粒粮食也没给咱们留下。那些带不走的草料,也都给烧了。”

    刘法进门之后径直走到桌边一边端起一碗开水喝着,一边朝杨帆抱怨道。

    “这次咱们跳到这里,结果猎物早跑了,看来杨大人提出的这‘蛙跳’战术,已经被敌人看破了。”何灌也跟着道。

    杨帆点点头,道:“西夏的反应很快,以鸣沙城的情况来看,恐怕附近的这些城池都会如此,他们这是要集中兵力,收缩防守腹地城池了。”

    “不错,咱们再向前便兵抵西平、顺州,若这两地被破,就可直接威胁兴庆府。如果我是李乾顺,定会集中兵力布置在这些地方。某敢断言,兴庆府附近的这些城池,兵力不会在三万人以下。”刘法指着刚刚铺好的地图言道。

    “若是如此,咱们跳过去,非但捕不到食物,怕是有被吃掉的可能。”何灌也道。

    “是啊,‘蛙跳’战术是建立在咱们能够迅速破城、并以优势兵力控制住城池的基础之上,若是敌军兵力与我们相当甚或比我们还要多的情况下,咱们跳过去也占不到便宜。何况西夏现在坚壁清野,过去之后别说攻城作战,就是粮草问题,也无法解决。”杨帆道。

    “咱们的粮草还能支撑多长时间?”

    “一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那咱们先在此驻守待援,等种帅、刘帅两路大军赶上之后,再行定夺。”

    刘何部对于朝庭所定目标现已完成,新的军令也未下达,三人对于当前情况的意见又一致,于是下一部的行动就此定住。

    。。。。。。

    大宋宣和元年四月、五月,宋夏边境烽烟四起、战火延绵。

    四月,种师道部攻破银州、夏州,五月,又连下龙州、洪州。而刘仲武部,在拿下盐州之后,又一路清理了萌井、溥乐、耀德等军寨。至此,西夏抵挡宋军进攻的天然屏障——横山地区,全部陷落。

    五月十三日,刘仲武部抵达鸣沙城;二十一日,种师道部亦抵达。大宋三军会合,约十五万兵马,兵锋直指兴庆府。

    秦州府衙。

    这几天童贯心情不错,院子里渐响的蝉鸣也不再觉得烦人。一份份的捷报陆续传来,让他先前还有些忐忑的心终于放到肚子里。接下来只要攻取了兴庆府,那他便是灭国之功,封王之梦,将更近一步!

    唯一的一点烦心事,便是三路大军接下来的补给问题。进军兴庆府,补给线会拉得很长,运输的辅兵、押送的部队都需加派人手。由于开始之时,进攻兴庆府不被看好,刘法也是抱了赴死的态度冒险出兵,所以包括种师道、刘仲武,对于攻取兴庆府的后勤准备并不充分。接到种师道等人请求追加补给的军报,童贯便令河西诸路州府昼夜准备,只是五月正是夏收之时,虽然粮草较易筹集,但各地正值农忙,怕耽误农时,各州府均不愿征集过多的农夫前往战场。当然,童贯是不管这些的,任务压下去,你爱怎么完成怎么完成,完不成我就办你。

    入夜之后,天还是有点燥热,童贯躺在一个软榻之上,两名婢女待立左右,为他打着扇子。正惬意间,平时里跟随他小太监颠颠地跑了进来,小声地禀道:“大人,宫中密旨,加急的!”

    童贯忙起身,接过封筒,去掉封胶,取出密旨,细细地看起来。这期间,他脸上的表情时而惊,时而喜。待看完这道密旨,他便在房中来回踱着,细细地沉吟起来。

    这道密旨的主要内容乃是赵佶询问他对接下来战事的看法。原来,前些天西夏通过辽国,派出使者抵达京城,向大宋求和,条件是西夏割让横山地区,并对宋称臣纳贡。朝中对于是否接受西夏请求,罢兵停战,还是赞同的居多。当然,赵佶、蔡京等人也明白,打下来的东西要比谈下来要实在的多,于是便发旨给童贯,询问他对于接下战事的看法——若是前线宋军接下来有把握攻下兴庆,灭掉西夏,那自然不必理会对方的求和;可若是前线宋军已是强弩之末,那接受对方的求和自然是最好的结果,毕竟西夏给出的条件还是十分诱人的。

    童贯对于当前的形势心中还算有数:宋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占尽优势,现在三路大军合兵鸣沙城,只待粮草筹集完毕,便进攻西夏腹地灵、兴一带。但要说接下来能够成功攻下兴庆府,他是没有把握的。

    这种形势下,他心中的小算盘可是打得十分响亮:若是继续进攻,逼得西夏死战,能胜则好,万一败了,那便前功尽弃,半点功绩没有,甚至还要背下失利的黑锅;而在大胜的情况下,接受西夏求和,那此次伐夏便全是功绩。何况逼得西夏称臣纳贡已经超出了自己最初的期望,双方大战,此时不停,更待何时?而且,那种老儿不听调遣,畏敌如虎,致使在进攻兴庆之事上,未做准备,延误时机,此时不参他一本,更待何时?

    主意打定,童贯忙令人准备纸墨,连夜给赵佶回信去了。

第一百〇四章 暗子() 
鸣沙城,如今实打实地成了一座兵城。十五万大军集结于此,挨山塞海、车马骈阗,城中容不下的部队,便只好在城外扎起营寨,暂时安顿。

    三军将帅之中,种师道为本次伐夏主帅,三军合一,鸣沙城内,他也担负起了主帅的职责,节制三军。种师道用兵极稳,不会轻易冒险,因此,在粮草未足,粮道未稳的情况下,他不会下令大军继续前进。当然,对于本次伐夏过程中,刘法冒险出击,击败察哥、狂飙突进的事迹,种师道还是十分佩服的。见到刘法,他便真心地夸赞一番。不过,当刘法言道,此番功绩当归监军杨大人时,他也着实吃了一惊。当了解了刘何部一路的进军细节之后,他便笑着感叹:“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此等战法吾辈当习之!”

    而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通过杨帆对战局的认识、对下一步作战的谋划,以及现下对军队生活方面的建议,种师道对于这个羽扇纶巾、模仿周瑜(杨帆其实是模仿的诸葛亮,不过此时诸葛亮的形象普及不广、事迹也未经神化,所以种师道以为他模仿的乃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周公瑾)的年轻人更是刮目相看:杨帆并非像童贯之流那样胜骄败馁,轻言进攻或撤退,而是依据实际情况,凡事制定详细计划、准备万全之后,才按部就班的实施。便是前些日子的飙进,看似冒险,实际出兵之前,刘法、何灌、杨帆已经推演多遍,在确保成功机率八成之上,才果断出兵的。对于接下来的进攻计划,杨帆所提策略皆是针对宋军的软肋所在,尤其是火器攻城的详细部署,更是让他大开眼界。

    总之,原本以为攻破兴庆府只是痴人说梦而已的种师道,如今已经信心满满、亲自动员,只待粮草到位,便兵发西夏国都。

    五月二十八,粮草眼见就要备齐,详细严谨的进军计划也已经制定完成。种师道正欲令刘法、何灌的三万大军作为先头部队,即日出发,却不想宦官谭稹,八百里加急,带了赵佶的诏令,来到鸣沙城。。。。。。

    ……

    宣和元年五月,西夏向宋臣服求和,宋诏令罢兵。

    对于这样的结果,鸣沙城中的许多将领自然觉得可惜:如此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不趁机攻取兴庆府,待西夏缓过劲来,怕就没有今日这般容易了。至于“臣服”,对于西夏这种没节操的国家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它向来是打不过人家就向人家“臣服”,但攒足了实力,便会重新与人分庭抗礼。现在的西夏,就像一只被猎人打伤,正在装死求可怜的狡猾狐狸,一旦让它回过气来,它随时可能咬你一口。

    不过,罢兵的诏令已下,此次伐夏便已画上句号,再可惜也终究不能违旨出兵。何况,此次伐夏也是胜果斐然,横山之地如今已全归大宋,这对于西夏来说,近乎城门大开,宋军随时可以大兵压进,灭掉西夏——此次大战之中,见识了火器威力的刘法、何灌等人,坚信只要宋军再多装备一些这样的武器,这点还是不难做到的。

    对于杨帆来说,此次出征,除了帮助大军取得胜利之外,一个更重要的收获便是对北宋西军的战力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北宋军队大多软弱无能,唯西军骁勇善战,这个历史上普遍的观点,经杨帆验证基本属实。当然,这支西军在军纪、意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它不失为一支可战之军。

    可是,就这样一支放眼此时天下,都算得上劲旅的部队,在以后的伐辽与御金之战中,却一败涂地,就此湮没。这绝对不是部队战力的问题,在杨帆看来,拥有这样一支部队,大宋至少守住都城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之所以后来被金军破都灭国,正应了后世的一句话:不作就不会死。

    这点,在杨帆回京之后,已初露端倪。

    大军得胜,班师回朝,朝庭接着便按功升赏、犒劳三军。此次大胜,随军出征的大多数将士皆有升赏,比如童贯、杨帆加赐虚衔;刘法、刘仲武官晋三阶等等。这在世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但细心之人也会发现,此次对于种师道部的升赏颇为玄妙。种师道此前已官至保静军节度使,此次亦如童贯、杨帆一般没有实职性的封赏,但他的副将刘延庆、杨可世此次却以功累迁鄜延路和环庆路总管,这可是能够执掌一路军权的实职,与原先在种师道手下做副职相比,虽然官阶相差不大,但权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看似合理不过的安排,其实稍加用心,便能体会到赵佶或者说童贯的意图:分化种家军,抛开那个不听话的“老种”,将西军纳入自己的瞎指挥之下。

    对于这样的作死行径,以杨帆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也阻止不了什么,他只能祈望这几年童贯的脑子不要抽风才好。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大胜归朝,西夏臣服,汴梁城内一时间诗赞歌庆、欢欣鼓舞,这种情势下,杨帆自然也有许多的应酬要赴,世事暂时升平,他也就且行且乐、赶紧休息一下了。

    岳飞四兄弟归朝途中便回乡探亲去了。算算日子,岳飞媳妇刘氏应该快到分娩的日子,杨帆归朝途中路经河南之地,便让他们兄弟四人回家一趟,报个平安,待岳飞的孩儿出生之后,再回开封报到。临行之前,岳飞便效仿起林冲来,非要让杨帆给自己未出世的孩儿起个名字。杨帆这次倒是应得痛快——这本就是不用动脑子的事情。

    “嗯!就叫‘岳云’吧,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名字都合适。”

    回到京城,听闻岳飞的孩子即将出世,周若英倒是急起来,几次自怨自艾地与杨帆说起自己怎么还不见喜。杨帆只好笑着告诉她,自己是算着日子在刻意地避孕呢,女人要孩子的最佳年龄是在二十三岁,不着急!可是刘若英只当杨帆是在安慰自己,更感愧疚,竟是要杨帆纳起妾来。好吧!小别胜新婚,也为了让妻子放心,这段日子杨帆便每夜里辛勤地耕作起来。。。。。。

    六月的天,骄阳似火,没有一点的风,春来苍翠的隋堤烟柳,也无精打采地垂着,鸟儿停在檐下,小狗趴在阴凉之处伸长舌头喘个不停,只有那树上的知了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叫个不停。

    在这个慵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