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帆-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明天便叫人通知老爷子,让他下月回京,过完年再回去。”杨帆继续说道。

    周若英轻声应了一下,平抚下心情,道:“先前大人不是说待到春暖花开之时便娶了奴家吗,怎么突然这么急呢?”

    “是啊!”杨帆叹道,“原先觉得春日里摆席,亲友便少挨些冻。可是如今有的人觊觎你家相公,若要耽搁得久了,被人抢去就不好了。”

    周若英莞尔,旋即明白过来:必是哪家达官贵人见杨帆未婚,托人说媒来了。

    “谁家这么好的眼光,觊觎大人您哪?奴家帮你参谋一下。”周若英笑着道。

    杨帆仰仰头,双手拉住周若英的手道:“是魏王府。”

    周若英一时沉默,心道:难怪大人急着成婚,皇家要嫁女儿,哪容得你拒绝,说不定一纸诏书便将事情定下。念及此点,心里也不由得大为感动。

    “若是真拒绝不得,奴家到时做妾便是,只要大人不扔了奴家就好。”周若英俯俯身子,抱住杨帆,幽幽地道。

    “吃醋了?”

    “没有,奴家这是真心话。”

    杨帆点点头,稍加力气握握周若英的玉手道:“不会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咱这辈子是分不开了。”

    周若英眼圈通红,将头靠在杨帆在肩上,不再作声。

    “若英,要是有一天,大宋山河破碎,咱们需要过颠沛流离、四处杀伐的日子,你会不会后悔嫁给我啊?”想到一辈子的事情,杨帆总免不了担心历史上已经注定的大宋命运,而那时,自己决不会偏安江南,北方的战场,恐怕就是自己的家。

    “不会,奴家只要跟着大人,什么日子都愿意过。”周若英摇摇头,秀发拨弄在杨帆脸上,有些痒。

    杨帆嗯一声,侧过脸来,努努嘴,亲在周若英的腮上。

    这样的举动依然让周若英有些害羞,她便抬起头,轻声道:“我再给大人揉揉肩吧。”

    杨帆笑笑,每次与周若英亲热,她这种害羞的样子,便如一朵欲开还闭的莲花,惹人怜爱。他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好。。。。。。”

第八十四章 与子偕老() 
进入腊月,眼见着便到年关,朝堂之上的事情渐渐少起来。科学院进入假期,离京较远的学子,早早地便踏上了回乡过年的路。这年代的假期,对于很多学子来说,基本是在路上度过的。

    潘训班没有假期,不过学员交与了河西房,由河西房安排前去宋夏边境实习。当然,他们也带了刺探西夏军情的任务,童贯还是希望那边能有些自己的眼睛,他虽为枢密使,但西军之中,多数将领还是唯种家种师道马首是瞻,童贯想要得到真实的军情,从西军那里未必能得得到。

    对杨帆来说,公事少了许多,不过私事也增加不少。一来年关将近,神工楼年终汇账、来年规划等事务,杨帆自然需要亲自过问一番。二来与周若英的婚期便定在腊月二十二,这之前倒是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

    而魏王欲招杨帆为郡马一事,在腊月初的时候也摆到了杨帆的面前。魏王乃赵佶的亲兄弟,招个郡马自然不需要托谁作为媒人前去撮合,他要看中了谁,只需跑到赵佶面前说一声,若是赵佶满意,下诏赐婚便是。于是,一个常朝之后,赵佶便宣杨帆单独谨见,询问他对于这门亲事看法——当然,在他看来,杨帆是没有理由不同意的。

    所以当杨帆跪拜婉拒之时,赵佶的表情着实有些意外,不过却绝非不快。听到杨帆已有婚约并且马上便要成婚之后,赵佶也没有强求杨帆去做退婚或纳之为妾之类的事情,而是点头思索一会,便以一句“此事以后再说”将这事给压了下去。杨帆本来欲以大义相挟、誓死拒婚的想法,却是没有半点的用武之地。

    轻松过了赵佶这关之后,杨帆也暗自揣测,之所以赵佶对魏王欲纳他为郡马之事,有些犹豫甚至是不赞同,恐怕也是忌惮魏王得了杨帆,便会掌握火器制造之法,这正是他的逆鳞所在,所以打他本心里乐得看到杨帆拒绝此事。

    这段小插曲很快结束,障碍全无,杨帆与周若英的婚事便急速提上日程。

    此时成婚,较之后世,程序上严谨许多,大体有纳采、纳吉、纳征、迎亲四个程序。所谓的“纳采”、“纳吉”、“纳征”,大抵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订婚”、“下聘”,这些程序杨帆虽然没做,但也无需去补,他与周若英在这世上,真正的亲人全无,一些礼仪环节,本就无法进行,更何况,杨帆来自千年之后,对这些本就完全没有概念,而周若英随周侗流落江湖,江湖儿女,便是在关老爷像前拜一拜,就算成婚,哪来得那么多规矩?

    当然,结婚么,也不能太冷清,“迎亲”这个最隆重的程序还是需要好好热闹热闹。周若英本就住在杨府,总不能从这屋迎到那屋,若是这样,倒显得像是纳妾了。因此,临近婚期的几天,周若英便搬到了神工楼居住,她名义上乃是神工楼的主人,住在那儿,也是名正言顺。

    腊月二十二这日,杨府大门挂起了红喜灯笼,院内扎起了彩棚,从前几天开始,上门送礼的同僚、亲友就络绎不绝。今天是婚礼之日,受了邀请,上门来参加婚宴的人们陆陆续续的都来了。

    杨帆在这个世上没有亲人,为了准备婚礼,他便找了专业组织婚礼的商家,此时的服务业相当发达,类似后世婚庆公司的宝庆楼、连理社之类的商家在开封比比皆是。这些商家组织官宦人家婚礼的经验丰富,而且一条龙服务,主持、坐席、衣帽、马轿等一应俱全。有了他们打理,再加上曹蒙、梅执礼、邓之纲等人的帮忙,婚礼诸多事务被安排的井然有序,杨帆也乐得清闲,只做些迎来送往礼节性工作。

    夕阳开始落下,迎亲的时间到了。

    杨帆换上婚礼服,跨上枣红俊马,领了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向神工楼而去。

    神工楼这边,陪着周若英等在那里的,除了樱桃、秋霜等几个丫鬟之外,还有楼里几个年长的掌柜的妇人,她们呆在那儿,主要还是教授周若英一些礼仪性的东西。

    而礼仪性的东西,周若英这边能用到的也不多。父母不在,一些东西当然要从简。没费多少工夫,周若英便盖了盖头在几个妇人的引领下上了轿子,一队人马,又向杨府进发。

    回到杨府之时,宾客已经到齐,按照仪式,周若英进门之后,先到洞房稍坐,然后便由杨帆用红绸带编成的同心结牵着出来拜天地、喝合卺酒。这之后两人再回到洞房换上行动更加便利的吉服。在礼官的带领下,出去敬在座的亲朋好友三杯酒,敬完酒后,新娘子周若英便回到洞房等待,而杨帆则还需应付一下客人。

    今日的宾客多为街坊邻居、知己好友,杨帆相熟的高官,却均是差人送了礼金,这等露天的席面是不会来坐的。而此时正值三九天气,晚上的院子里冷得紧,菜很快便凉下来,众人胡乱吃几口凉菜,喝几杯冷酒,嬉闹一番,便知趣地起身告辞。送走众人之后,自有杨府下人及婚庆商家,将院内收拾干净。

    洞房之内,红烛高照、鸳鸯帐暖,这对私定终身的杨帆与周若英来说,既感觉新鲜,也感觉不是那么新鲜。两人拥在被里说了一会话,等前院安静下来,才吹熄了蜡烛,去享那春宵一刻。冬夜风寒,罗衾春暖,一夜贪欢,自不必多言。

    。。。。。。

    腊月二十三,也即小年之后,朝堂上的事情更加少起来,各部门基本上是每天留下几人值守,其他官吏便回家准备年货。而与官场相反,商家却是越临近年关,越是忙碌。神工楼当然也不例外,自进入腊月以来,琳琅满目的奢华商品便摆满了货架,而楼内每天要到子时方会打烊。

    年节之前特忙,这在各个商家已是常态,京城里各店铺的伙计自然没有什么新奇。不过,腊月二十五之后,有件事情却成为他们俩议论的焦点:神工楼选出部分表现良好的伙计和工人,邀请他们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前去樊楼参加什么“年会”,据说在“年会”之上,被评为“优秀”的员工,会有现场奖励,而且“年会”过程中,还有歌舞曲艺表演,表演者均是各青楼瓦肆的当红台柱,李师师、唐盼兮、李元奴、温奴哥。。。。。。

    此时在店铺、作坊做工的伙计、工人,地位极低,收入更是微薄,樊楼的酒菜、名角的曲艺,对他们来说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说是未了的愿望,至于亲临尝玩,那是断无身份和财力的。而神工楼的伙计、工人却有这等机会一举实现两个他们恐怕永生不得尝的愿望,如何不叫人羡慕?

    神工楼举办这样的年会,自然是杨帆的主意。

    由于杨帆婚礼,像东平的杜百川等外地掌柜都抽出了时间前来随礼祝贺。婚礼之后,趁着这些掌柜还未离京,杨帆便将他们连同在京的部门经理集合起来开了两天的会。会议主要的议程是总结本年的运营情况,制定明年的产销计划。这些事情具体操作起来,杨帆并不专业,所以他只是提出了大体方向,细节问题便由这些掌柜经理们商议拟定。此时已临近年关,杨帆便借鉴后世的经验,策划了这个年会。

    当然,这样高大上的东西,实在有些铺张,单是樊楼的包场便要上千两的银子,而能邀到李师师等人前来献艺,花销更是不菲——这还得是看杨大人的面子,否则再多的钱也请不到。这些在外人看来,大抵都认为是神工楼向世人炫富,至于这年会的宣传以及鼓励团队士气、增加团队竞争力的作用,以此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恐怕是很少有人去考虑的。

    而这样的方案在神工楼公布之后,楼内伙计、工人的情绪也是冰火两重天。未被选中参会的,懊悔之中夹杂着各种羡慕嫉妒恨;有幸参会的,则在谦恭之中难掩自得的心情。于是神工楼内这些天里便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嗨!金水哥,听说你后日便可去樊楼参加咱们楼里的年会,哈,恭喜恭喜。。。。。。”某个未能参会的伙计见着被选参会的伙计,便拱手道贺,只是言语之中总有些酸酸的感觉。

    “哪里,哪里,都是经理们抬爱。。。。。。”这个叫做金水的伙计,则尽量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态,只是那明显上扬的嘴角,说明他兴奋得不得了。

    “哈哈。。。。。。那咱们再会。。。。。。”先前的伙计干笑两声,本欲找个别的话题再寒暄两句,可想来想去,整个脑子就是绕不开这个事情,便只好道别而去。等走开一段距离,才摇摇头,心里恨道:切!销售成绩不就比我好那么一点点么,明年看我不甩你一条街。。。。。。

    腊月二十八日,上午巳时,神工楼的年会在樊楼的大厅堂中正式开幕。

第八十五章 神工楼的年会() 
王金水,今年二十四岁,开封人,小的时候读过几年的书,无奈天分有限,家里又穷,从十六岁开始便在城里的店铺给人当伙计。半年前,他本在一家粮店干活,可是这家粮店的老板有一个本家子弟,如今已到了能打工的年龄,便取代他的位置。当他正在懊恼发愁之时,在街上看到了神工楼招工的告示。于是他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参加了神工楼的“面试”,没想到不用熟人推荐,不用走门路托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