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帆-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手下应道。

    “东家,先去哪儿?”鲁智深朝身前的杨帆道。

    “自然是去找皇帝那舅子。听说今天京城不远之处发现了‘金人’的踪迹,他便在睿思殿那边下榻,以方便时接收最新军报。我带人先去那儿,你马上接应其他宫门处的人马进宫,给我将整个皇宫牢牢控制起来。”

    “得令!”鲁智深答应一声,挥手道:“兄弟们,按计划进攻,但有拒降者,格杀勿论!”

    ……

    启明星渐亮,天色却更显模糊。模糊中,睿思殿外正在打盹的值守太监看到一队人影正向这边疾速行来,他揉抒眼睛,基本看出来人皆是禁军打扮,看情形应是正在巡逻的士兵走错了地方。

    “什么人这么大胆子,不想活了!”太监低声嘟囔一句,拍着嘴打着哈欠,迎了上去。而躲在暗处的两名大内高手则警惕地多,他们闪身出来,跟在太监的身后,手按刀柄,准备时拔刀斩杀。

    两伙人迅速拉近。太监提高声音朝对面质问道:“你们是哪部分的禁军,不知道皇宫禁地之内,不能到处乱走?去别处巡逻,再敢上前可是闯宫的死罪!”

    “刘公公。”禁军队伍中闪出一人,“我此来便是要闯宫见皇上,有敢阻拦者也是——死!”

    “你是……你是驸马爷,你要……”太监认出拉下斗篷帽子的杨帆。

    “本驸马奉太上皇之命前来清君侧!有敢阻拦者格杀勿论!”

    “啊?啊!”疑惑间这名太监惨叫一声,被杨帆横身踢飞。

    “唰!”拔刀之声响起,两名大内高手见杨帆抬出太上皇的名头,却也不敢贸然出手,他们疾退两步拦在路上,喝道:“你们这是造反!”

    “杀!”

    噼啪之声响起,几支弩箭近距离地射向两人,两人挥刀格挡,却仍是身中几箭,跪倒在地。几名“禁军”即上前补刀,失去战力的两名大内待卫,稍有反抗便被来人用火枪之上的刺刀刺杀。

    也在这时,尖锐的口哨之声响起,睿思殿的角落里十几名高手闪出身来,他们各持兵刃,拦在通向殿内的路上。

    “速战速决!”杨帆令道。

    一排士兵向前,待离那些待卫五丈之时蹲身射击,然后是第二排……

    ……

    睿思殿里,赵桓被一阵炮仗之声惊醒过来。侍候在门外的老太监也正好跑了进来。

    “不好了!皇上,有人造反,杀过来了。待卫们正在拼死抵挡。”

    “什么?”赵桓大惊,“何人造反?”

    “是一群禁军,已有待卫去其他宫里调兵去了,只要咱们这边能支撑一会,救兵便可抵达。”

    “何灌是怎么清理的,为何还有心怀不规的士兵留在宫中?”

    “不清楚,他们人人拿有火枪,应该是神机营的旧部……”

    “混帐东西,他们都该死,朕……朕要诛他们的九族!”赵桓怒骂道着。

    而在此时咔嚓的破门之声传来,沉闷的枪响之后,脚步之声由远而近。

    “皇上快走,那些待卫怕是抵挡不住了。”老太监尖叫道。

    “啊?”赵桓一阵慌张,“走……走……朕的衣服,快给朕拿衣服。”

    老太监一阵无奈,只得拣起榻上的龙袍,带赵桓向门外跑去。然而刚跑出内殿的大门,迎面撞见的却是那群造反的“禁军”。

    ……

    天际第一丝亮光绽裂出来。太尉府,何灌也被一阵阵的鞭炮之声惊了起来。他巡查城墙直到子时将尽,此刻睡意正浓。

    “今天怎么回事,京中人家为何燃放鞭炮?之前也是这样?”何灌虽为京城人氏却是连年在外征战,故而对于京中习俗不是很懂。

    仆人一面为他整理衣服,一面答道:“大概因为今日乃中元节的缘故罢。不过之前这天里虽有人会燃放爆竹,却从未有今年这般普遍,老仆也觉得奇怪呢。”

    何灌皱皱眉:“事出反常必有妖,叫人备马,老夫要再到城墙之上看看。”

    事觉奇怪,何灌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京城的防卫。

第三七五章 政变(中)() 
辞岁一般的鞭炮之声很快平息下来,靖康元年的最后时刻来临。

    “是你,怎么会是你?深夜持械进宫,你,你这是造反!”

    睿思殿里,想要逃出殿外的赵桓却被杨帆堵了回来。

    “说得对,我这是造反,不过也可以解释为‘政变’。国难当头,我们不要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所以——你必须退位。”杨帆冷笑道。

    赵桓摇头道:“你以为胁持了朕便可为所欲为?很快这儿便会为宫内待卫包围,到时你该怎么处理?朕理解你的冲动,有些事情总是可以商量的,只要你放下武器,朕便不计较你今日这大逆不道的行动。”

    “这个——恐怕你要失望了。你听听,外面的动静小下来了,这宫中的待卫已被清理干净。现在宫中是我说了算。”

    赵桓侧耳倾听片刻,叫道:“不可能,你的神机营早已被调防到了京城之外,京内你还有多少指挥得动的禁军,敢说能将整个皇宫控制住?”

    “为什么非要动禁军?你难道忘了,我神工集团在京城的人马可不少。唉,其实我将他们调进城内,原本是为了抵抗金人的进攻,可是你们太让我失望了,所以我要把你们这些猪队友踢开自己干,否则大宋早晚会亡在你们手中。”

    “神工集团,原来你早有预谋!前些天有御史弹劾你把太多的保镖安排进京,恐有不规之心,朕还不信,以为你是为了保护所捐朝庭财产的安全。你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哈哈!哈哈!”杨帆失望地冷笑两声,“失望,你也配说‘失望’两字。金人就要打过来了,你却只知卖国求和、打压异己,到底是谁叫人失望了?罢了,我也不跟你废话。今日你要么退位,要么——死!”

    杨帆说着,将一纸空白诏书和一瓶明显是毒药的药物放在赵桓的面前。

    赵桓终于慌张起来:“是朕的错,朕不该为了与金人和谈而打茂德帝姬的主意。朕向你保证,朕会下旨叫停与金人的和谈,朕会全力抗金,你看好不好?”

    “不好,已经晚了。把位子还给太上皇吧,之后我会送你去江南巡幸。我数十下,要么你写还位太上皇的诏书,要么便会得怪病驾崩。路你自己选……一……二……”

    杨帆数着数,将手一挥,身边两位孔武的黑衣武士上向夹在了赵桓的身侧,以便随时喂他吃药。

    “七……八……”催命的音符继续响着。

    赵桓头上豆大的汗珠滴下,他已看出,杨帆这决绝的姿态,绝非是在吓唬他。

    “罢了!朕退位,朕退位,朕当时就不想接个操心的皇位,现在正好还给太上皇。朕写诏书……”面对生死,赵桓顿悟似的叹道。

    ……

    龙德宫,天色微明。

    太上皇赵佶与服侍的老太监瑟瑟地缩在一个角落里。不久之前,皇宫之中显然出了乱子。老太监出门打探到的消息却是:有大批的贼人攻进皇宫,宫中的禁军、待卫根本无力抵挡,那些贼人见人就杀,宫中之人真是大难临头了……

    赵佶听完怕得要死,他被软禁于此,连个贴心的待卫都没有,哪里敢向外逃走,只得悄悄躲起来,祈祷上天保佑自己。

    敲门之声响起,赵佶闭上眼睛,屏住呼息。

    “禀太上皇,驸马爷请求觐见。”门外传来小黄门尖尖的通报之声。

    赵佶睁开眼睛,朝老太监道:“你听见了没有,是驸马来了,不是贼人。”

    老太监点点头。门外的小太监又提高嗓音叫了一次。

    “快,快,去开门。”赵佶激动地令道。老太监忙跑到门前将门打开。

    “臣杨帆参见太上皇。”踏入门内,杨帆冲着衣衫不整的赵佶拜道。

    赵佶顾不得形象,迎到杨帆跟前,问道:“贤婿快快平身,外边是怎么回事,这么早你怎么进宫来了?”

    杨帆却不起身:“臣有一事,请太上皇答应下来,臣才敢起身。”

    赵佶奇道:“何事这么重要,快快说来。”

    “请太皇上重归皇位,主持大局。”

    赵佶闻言吓了一跳,他看看杨帆似乎明白了什么:“刚刚是怎么回事,不会是你谋反了吧?”

    “臣不敢,臣只是想太上皇重掌朝庭大权,好拨乱反正,还臣,还大宋百姓一个公道。”

    赵佶似是有点乱,他沉思一会,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

    天边露出一道鱼肚白。汴京城门酸枣门之上,何灌望着遥无人影的北方,说不清是放心还是担心。直觉告诉他,今日可能会有不妙之事发生,可这不妙之事会是什么呢?

    斥候并未再次传来有关金人骑兵向京城突袭的消息,之前的担心想来是有些杯弓蛇影之嫌。可那些炮仗之声是怎么回事?何灌总觉得奇怪。

    城头一阵清风吹来,何灌吸一口凉爽的空气,一拍脑袋自语道:“怎么糊涂了,差人去问问城中百姓不就是了。”

    安排了手下前去城中询问,何灌也就先行回府休息。

    ……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朕收复的燕云之地丢掉也就罢了,再割给金人几座城池最多算是败家,可拿自家的亲人去讨好异族,就是丢我赵家列祖列宗的脸!皇帝他怎么会如此糊涂,是不是那帮书呆子大臣又在蛊惑皇帝?”

    赵佶听完杨帆对于赵桓为与金人和谈而做出一系列荒唐举动的控诉,也是气愤异常——他虽不是个好皇帝,但还算是个称职的父亲。

    “自然有这部分的因素,这些主和派大臣,之所以不愿与金人交战,打的便是争取时间将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主意。而当下大部分军队仍是太上皇的嫡系,他们为了彻底架空太上皇,不惜拿大宋的江山来冒险,实在令人不齿!”

    赵佶被软禁于龙德宫的这些天里,早已对赵桓还有一些大臣急欲夺权的行为恨之入骨,杨帆话里再一火上浇油,他的怒气自然喷发而出:“这帮误国的奸臣,都该发配到岭南去!传我旨意……将他们先下天牢……”

    赵佶习惯性地发号旨意,不过他旋即意识到自己如今只是没有半点实权的太上皇,自己的话怕是无人会听。

    “唉!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他不会听朕的话。”

    杨帆再次施礼道:“所以才请太上皇重回皇位,好拨乱反正,救我大宋于危难之间。”

    赵佶摇头道:“京中的军政力量皆在皇帝手中,你虽然奇袭皇宫逼退他,让朕重掌朝堂,可那些大臣岂会容朕坐稳皇位?按规制,即便是皇位退位,即位之人也应该是太子……”

    杨帆继续劝道:“所谓特事特办,眼下形势严峻,大宋正在生死存亡之际,哪能让一个毫无经验的孩子做皇帝?臣之所以如此行险请太上皇出山,不正是因为太上皇恩威隆盛,只要您号令一发,则天下莫敢不从。哪里会像现在,各地被命前来勤王的将领,皆怕来京之后被剥夺军权,故而推诿拖延,迟迟不肯发兵……至于京中那点禁军,臣还是有把握对付的,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

    赵佶点点头,稍显得意地道:“朕这些年来一直对他们恩赏有加,朕的话他们还是会听的。”

    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