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帆-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虚礼之后,负责京城治安的开封府尹聂山面带沉痛地道:“杨大人想必已经知道,当朝太宰王黼王大人于昨夜在城南别苑被人刺杀身亡,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樊楼的红牌歌女欧阳倩儿”

    杨帆知道聂山与王黼素来不和,此刻王黼死于非命他心中估计乐开了花,但看到他一脸“沉痛”的模样,杨帆也照着葫芦画瓢,满脸“悲伤”地回道:“本官今早已经听说,唉!堂堂地当朝太宰聂大人,昨晚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大人身边的护卫在京中可是出名地强大,怎么会让人钻了空子?”

    聂山摇头叹道:“又是一件无头之案具体的情形无人知道,沈青!你给杨大人说一下今天现场勘察的情况。”

    沈青向杨帆施了一礼,道:“从现场的情况看,王大人和樊楼的欧阳倩儿,皆是被人割喉而死。可奇怪的是,他们两人皆没有发出任何的声响,直到王大人的护卫‘修罗刀’柳红叶,在发现了刺客的行踪、进入王大人屋内探视之时,才发现他们已经裸死于床上”

    杨帆佯作大惊道:“什么!何方刺客竟然如此神勇,竟能不声不响地潜入王大人的房中?噢!对了,既然发现了他的行踪,可曾将其擒获?”

    沈青摇摇头道:“没有!现在还不知刺客究竟为何方神圣,只是从那柳红叶的口中得知,刺客身法极快、武功怪异,追上去的三个弟兄全被他给干掉,皆是一剑封喉。若不是她回去探看王大人的安危,怕是也会遭到毒手。”

    杨帆装出一副不敢置信地表情,望向聂山。聂山无奈地点点头:“真是碰见鬼了,王太宰那么多的护卫,居然没有拦住他,让他杀死了三个高手之后,轻松逃脱。”

    沈青也苦笑道:“可不就是见鬼了,据那柳红叶讲,那个刺客还真带了一个鬼脸面具”

    杨帆轻“啊”一声,叹道:“唉!今儿个回去,本官先到那御拳馆再找几个武功好的师傅去。以后的日子真他娘的让人害怕!”

    聂山众人听杨帆担心起自己安危,不禁莞尔。杨帆见众人一副不以为然地表情,郑重道:“这可不是本官危言耸听,几位大人也加强一下身边的防卫吧。唉!侠以武乱禁,这京中出了如此一个厉害的刺客,怎能不叫人担心。”

    众人皆点头称是。杨帆却又话题一转:“对了,既然案情如此清楚,聂大人叫本官前来有什么可商量的?”

    聂山瞧瞧一边的蔡懋,冷笑道:“蔡大人和于捕头认为,樊楼的欧阳姑娘,也有重大嫌疑在身!”

第二八八章 无头之案(下)() 
    “蔡大人和于捕头认为,樊楼的欧阳姑娘,也有重大嫌疑在身!”

    杨帆闻言,皱皱眉头,露出一副不悦的表情道:“欧阳倩儿不也被杀了吗?她有什么嫌疑?”

    护短是这个年代每一位官员都有的毛病,否则聂山、蔡懋也不会将他请至这儿。蔡懋见杨帆脸色阴沉下来,便干笑道:“杨大人莫怪,我们也只是根据案情推测于捕头,你且将你的看法,说与杨大人听听!”

    刑部的提刑捕头于洪,看了蔡懋一眼,上前躬身道:“是!这桩案子的确是让人费解,表面上正如沈捕头所说,是由那位武功入化的鬼面人所为。可是属下不相信这天下会有如此厉害的高手,除非他真的是鬼。”

    那边的沈青却不以为然:“于兄此话有失偏颇。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等武功不济,却不可小看了这天下英高手!”

    他本想是说“不可小看天下英雄”,不过想起这“英雄”却是刺杀王黼的凶手,是自己的“对头”,为了不让自己的“赞赏”情绪表露的太过,故而及时换了一个词语。

    不过,那于洪却是不在乎这点,摇头道:“于某怎敢小看天下英雄若说武功出神入化的,在下也曾见过几个,像先前神霄宫的灵素先生、御拳馆的周侗周老爷子,他们当真是可以以一敌十可即便如此,几位大人,还有沈兄会相信他们能够瞒过几十名的高手,不声不响地潜入王大人房中,然后悄无声息的杀死两人,再从容淡定地离开宅子?沈兄也听过王大人那些侍卫说过的防卫策略,你真的认为天下有这样的人?”

    这些事情沈青自然是想过,只是基于聂山“和稀泥”的态度,才对这些破绽视而不见,此刻听于洪说出这些疑问,他也无言反驳。

    杨帆则继续纠缠道:“那于捕头的意思是,凶手不是那武功高强的鬼面人,而是樊楼那位可怜的歌女?”

    于洪咬咬牙,拱手道:“小人只是推断,欧阳倩儿嫌疑重大,当然,后来进入屋内探查王大人安危的柳红叶也有可能是凶手。只有她们两人才有机会在不惊动屋外护卫的情况下无声无息地杀人。”

    杨帆冷哼道:“推断?那就是没有证据了?于捕头不会想仅凭你的推断,便将谋害王太宰的罪名推到一个死去的女子身上吧?何况,那女子不也被杀了吗?难道是她自己杀死了自己?”

    “小人不敢!只是王大人树敌颇多,难保不会有死士对他下手。”于洪慢慢地道,“所以还请杨大人允许我等前去樊楼探查这欧阳倩儿的来历还有平日里的生活细节”

    “啪!于捕头,你什么意思?你在怀疑本官指使那歌女暗害王太宰?”杨帆一掌拍在桌上,怒道。

    “杨大人息怒!杨大人息怒!”蔡懋见杨帆欲翻脸,忙解释道,“于捕头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是为了排除那欧阳倩儿的嫌疑。”

    杨帆自然不信这个说法,若是让他们找到欧阳倩儿的破绽,即便他们奈何不了自己,可自己又怎能堵住其他人的悠悠之口呢?不过,他们去樊楼找证据,却也是异想天开,凭霍红凌的精干多谋,岂会给你们留下证据?

    至于这个年代各个罪案的证据,其实无非就是“人证”和“物证”两样。“人证”自然是指目击者或参与者,而此案显然没有目击者,而“参与者”欧阳倩儿已经身亡,刑部自然也不能通过审问来取得口供。而物证,无非便是凶手留下的凶器,可是欧阳倩儿那枚极小的刀片,此时已经在她的胃里,在这个不允许解剖尸体的年代,谁又能找得到这“凶器”?

    在没有人证物证的情况下,这就是一个无头案。也正是基于这点,杨帆才同意这样的行动,因为他早已发现,后世那些什么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之类的古代侦探片,都是骗人的,没有现代化的仪器、没有先进的刑侦技术,那“推理”便只能是“猜测”,算不得证据。

    “好吧!本官允许于捕头前去樊楼调查那死去的歌女。不过,此事毕竟敏感,于捕头千万要注意影响。”

    蔡懋见杨帆同意刑部前去自己的地盘调查,心中有些失望。他倒是更希望杨帆严词拒绝刑部的要求,那样反倒会生出许多流言,所谓“三人成虎”,说不定哪天流言传到皇上的耳朵里,便会让杨帆摔上一跤。而此时杨帆如此痛快地允许刑部去查欧阳倩儿,那很可能是杨帆笃定这欧阳倩儿没有问题或是根本不会让人查出问题。

    那于洪倒是十分喜悦,说些感谢杨帆的话,便告退离去。

    此后也没有什么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杨帆几人说上几句不相干的话,便各自回去处理各自的事情。

    临别之时,聂山趁蔡懋离去之机,还特意提醒杨帆要提防刑部,莫要让他们给泼上赃水。杨帆笑着谢过,然后道:“此案可是惊天大案,皇上怕是会责令聂兄限时破案,聂兄也要打起精神才是。”

    聂山无奈地苦笑道:“这就是一出无头案,哪里能破得了唉,皇上若是下旨让我限期破案,那我也只好从那柳红叶的身上做些文章了”

    杨帆知道聂山这是打了找替罪羊的主意,如此正合他意,两人心照不宣地笑笑,便拱手告辞。

    第二日的朝会之上,赵佶果然大发脾气,下旨令开封府务必将凶手捉拿归案。而在朝会之后,高俅则是通知杨帆,先前说好的兵马枪炮已为他备好,他可以随时带兵出发。

    王黼被杀的事情其实也无须再去费心,一来这案子难破,二来王黼此人树敌极多,官场之中恨其不死者甚众,开封府与刑部便是真想查,过程之中的掣肘也会极多,根本不会有查到杨帆这一层次的可能。

    所以这日的下午,杨帆便点齐兵马,准备第二日一早便启程奔赴燕北战场。

第二八九章 燕北的乱局() 
    八月初二,便在王黼被刺后的第三天,杨帆率领一千神机营将士兵出京城。

    而有关王黼的案子,也有了新的“进展”:王黼的贴身护卫翟欢、柳红叶夫妇拒捕潜逃。这也在情理之中,据说这对夫妇本就是江湖悍匪,后被王黼重金收入府中,才渐渐漂白。

    可此时王黼被刺身亡,他们身为护卫本身就有失职之罪,更何况凶手已不见踪影,在开封府要拿柳红叶问话之时,他们便明白自己可能要被当成“替罪羊”。不过,像他们这样的江湖狠人,又岂会束手待毙?在开封府捕快传唤他们的路上,两人突施袭击,打倒四名捕快逃之夭夭。

    他们这样一逃,开封府便将罪名直接安在他们的头上。刑部那边在樊楼没有查到丝毫有用线索的情况下,也只好将精力转到柳红叶这条线上。而且,王黼与一名歌女裸死于别苑,这本身就是件丑闻,王黼的家人还有朝庭皆是对外宣扬王黼乃是因病暴毙。开封府与刑部也是极少的人参与调查此事,并且压力极大。杨帆相信过不了多久,这桩案子便会以凶手畏罪潜逃、官府正在全力缉拿为由,搁置调查。

    如此一来,杨帆再无后顾之忧,他在陈桥镇与梁山军校的众位学员会合后,便马不停蹄奔赴燕北。

    八月的燕云大地,狼烟时起时熄。

    自从北辽萧干、耶律大石率军在白沟河一带给了来犯的宋军一个迎头痛击,进而乘胜追击兵围雄州,可惜因新立皇帝耶律淳病逝不得不撤军燕京之后,燕北之地经历了一段短暂时期的对峙局面。这段时期,萧干、耶律大石等人立耶律淳的独子耶律定为新皇,可是耶律定早先已被金人俘虏,如今尚在金国的俘虏营中,又哪里有回来当皇帝的福分。

    可是耶律淳除了耶律定之外再无子嗣,按规制这皇帝还不能让别人当,为此,萧干等一众大臣先是册封耶律淳之妻德妃为太后,临时主持朝政,然后派人与阿骨打谈判,希望用金银地盘换回耶律。

    这显然是有些痴心妄想了。阿骨打对辽国是恨之入骨,打内心深处是想灭之而后快,哪里会容得再有个什么“北辽”存于世上?

    另一方面,萧太后、萧干为了保存实力,赢得喘息之机,也向宋朝讲和,希望两国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可此时童贯已经大军压境,虽然出师不利,连吃两场败仗,可大宋的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童贯收复燕云的决心并无半点动摇,所以北辽的这一举动同样也是碰了钉子。

    非但如此,童贯眼见耶律淳已死,萧太后主政之后,北辽也有些人心浮动,便以为到了收取燕云的最佳时机。于是他立即再次派杨可世率兵出击。可是北辽此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机,上下其实是同心同力。所谓哀兵必胜,便在宋军刚刚渡过白沟之时,萧干再次率军将对方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