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帆-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定了黄如海,杨帆便人将胡学状的罪行以公告的形式在这段运河之上传播开来。此时因为胡学状被抓,关卡上下已聚焦了比平日更多的船只,船上很多的商旅、船夫听说税吏头目因私扣粮船要被就地正法,皆跑上岸来围观。看样子这些行船之人平日里没少受这些税吏的盘剥,他们踮脚眺望刑场时,脸上明显带着笑意。

    码头之上,杨帆的仪仗已经打出。既然要让自己立威,自然需要亮明身份,而且这身份越明显越响亮才好。覆盖着黄色帷幕的狗头大铡已经抬到了码头之上。既是御赐铡刀,便如那尚方宝剑一般代表了皇帝的权威。因此,掀去帷幕之时,杨帆、黄如海皆躬身施礼,如皇帝亲临一般。

    而对于围观的百姓,他们此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刑具,好奇之余免不了互相打问一番。这些常年跑船之人,有些消息灵通之士对这狗头铡的来历能够知晓一二,见有人问起,他们便摆出一副世事皆晓的姿态,再对询问者指点三四。

    当然,这些普通百姓对于狗头铡之事总归所知有限,真正让他们知道这刑具之来龙去脉的,还是杨帆安排到人群之中的托儿。既然有托儿,那这铡刀还有杨帆自然是被演义成了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奇特的斩首刑具,外加对它话本故事般的渲染,人们对那三口铡刀以及杨帆禁不住敬畏有加。可斩官员、能斩皇亲,对于受惯这些特权阶层欺压,有时却状告无门的众多百姓来说,就是一种希望。

    行刑的过程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论是用铡刀铡头,还是用大刀斩首,都是一副血淋淋的场面。然而,今天码头之上的这场行刑,却因为杨帆这颇具艺术气息的创意,将残酷与血腥的事实掩盖了起来。

    场下百姓兴高采烈的议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对一黄如海来说,可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在他的心里,胡学状私扣赈灾之粮,若在平时根本不可能获得死罪,更何况他是受命于人,便是追究责任,他最多也不过是个最不起眼的从犯。可是这就是党争,莫说是一个小小的税吏,便是身为知州的自己,面对上层高位者的争斗,若是不睁大了眼睛,也随时会丢官甚至送命的危险。

    算不上是兔死狐悲,只是有点身陷党争的无力感,黄如海在行刑完毕之后,虚留杨帆几句,见杨帆并无意在楚州停留,便也送瘟神似的差人帮助杨帆装粮拉船,送离楚州。

    约在午时初刻,一切收拾停当的杨帆船队还有运送赈灾粮食的船只,一同驶离楚州税卡,向江南方向行去。

    初秋的天空白云朵朵,天空之下杨帆的船队彩旗飘飘。已经暴露了行踪的杨帆船队无需再隐匿行迹,故而他们亮出旗帜,鸣笛开路,嚣张地行驶在运河之上。

    站在船头之上的杨帆,心情却并非如这秋天的天气一般爽朗。之所以让赵佶赐他三口铡刀,便是早料到此去江南必于一些小人从中作梗,阻挠自己完成此行任务。可是他没想到这铡刀会这么早便要用到,更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赤裸裸地置朝庭利益和王法国纪于不顾,去暗算自己。

    杨帆知道,今日这个小小的税吏只是一个无知无惧的卒子,真正的始作俑者,现在仍立于朝堂的最高端。

    仅仅是为了自己一条贪腐的利益链条被截断,便要不顾百姓生死,不顾国家利益,去暗算一个纯粹为了国计民生的政敌,有这样一个身居国之宰辅的蛀虫,大宋怎么可能敌得住外族的铁蹄?

    在后世的时候,杨帆也曾多次见到、听到很多人对宋朝被灭原因的分析,说北宋重文轻武者有之,说敌人强大者有之,原因不一而足。可是此时杨帆明白过来,造成北宋灭亡的最大原因,其实就是——腐败,赤裸裸地腐败。

    对于斩杀今日那名税吏头目,杨帆内心仍多少有些愧疚,就大宋此时的官场情况来看,那胡学状当真罪不致死。可是对于杨帆来说,他又不得不死。杨帆如此麻利地斩了他,更像是一种宣战,向朝堂之上自己的政敌宣战。

    自来到宋朝以来,杨帆一直在韬光养晦,遇有别人针对自己之时,也多是暗中化解、寻机报复。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当时实力不足,可如今自己已非当时那个吴下阿蒙,无论官位、财力、私兵,他都已是大宋最顶尖的人物之一。此时对于政敌的挑衅,若再不干脆利落地反击,那便是懦弱了。

    “这只是个开始,这次江南之行,怕是只有通过杀人,才能完成任务!既然这样,那就杀出个黎明来吧!”杨帆心道。

    ……

    离开楚州,杨帆的船队继续南下。这期间,后面运送赈灾之粮的船队船夫曾经过来感谢杨帆的救命之恩。这支船队的主事是对兄弟,唤作童威、童猛。这对兄弟身体结实,一看便是练家子。两人皆是船夫出身,自家有六艘货船,十几个弟兄,做着为人运贷的营生。

    看两人有些武功在身,杨帆便起了招揽之意。此次他在江南布局,无论朝庭而是神工集团,都有大量的物资需要通过运河南来北往。而通过楚州的事情,杨帆认识到若没有一支实力强大、凝聚成绳的船队,在这运河之上难保诸多的意外发生。

    组建漕帮,一统运河之上的零散势力,将这支南北交通的命脉掌握在手,是杨帆心中拟定的一个计划。这童威、童猛看样子是有潜力成为漕帮老大的,故而杨帆打起他们的主意。

    然而令杨帆意外的是,童氏兄弟却拒绝了他的提议。两人所给是的原因,也明显有着推脱之意。心想大约是自己不懂得如何与这些江湖之人打交道,杨帆便令鲁智深再去与他们谈谈。

    鲁智深去后回来,却仍是未能说动那兄弟两人。不过对于两人不愿为杨帆效力的真正原因,鲁智深却是打问了出来。

    原来这童威、童猛兄弟,是梁山李俊的小弟。他们本想前去投奔李俊,却不想梁山被破,李俊也下落不明。而攻破梁山的江湖人人知道便是这枢密副使杨帆。童威、童猛乃是恩怨分明之人,作为李俊的小弟,他们岂会为大哥的“仇人”卖命?

    既然知道了原因,杨帆倒是放下心来——不必再去招揽了,令人给李俊传个信,叫他速速安排自己的小弟来投便是。

    此事放下,船队加速向南行驶,八月初八这天,他们抵达东南重镇——杨州。

第一二三章 大宋娱乐界的一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扬州这座城市,在他的妙笔之下,素以繁华旖旎而为世人所称道。

    当然,在杜牧的笔下,扬州的繁华旖旎,多表现在青楼之上。唐时如此,宋时亦然,如今的杨州更是处处青楼夜夜歌。

    杨帆一行来到扬州,按照计划需要停留一晚。目的除了进行船队补给之外,还有一个任务,便是李师师要去樊楼的扬州分楼进行巡演。

    作为淮左名都、烟花胜地,樊楼自然是要在扬州开分店的。先期抵达的企划人员早已在这儿购置了地方,雇用了人员,让樊楼开始试营运。

    正式的开业便定在八月初八这天,而这天最令人期待的噱头,无疑便是晚上李师师在樊楼的表演。

    在如今大宋的娱乐圈,如果要给李师师定个位的话,那大抵便相当后世歌坛中那些天后级的人物。当然,李师师有些绯闻,可这反而有利于她声名的传播。而加入了樊楼之后,杨帆又刻意对她进行包装宣传,她若是再坐不上大宋娱乐界一姐这把交椅才是奇怪。

    当然,李师师亦是资质过人之辈,她人长得漂亮,又会交际,对音乐舞蹈的掌握更是有大家风范。尤其是在明教刺杀赵佶失败,因受牵连而断了与赵佶的关系之后,李师师更是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乐曲的创作与歌女的培养上。

    或是受了杨帆传授的几首后世歌典的启发,再加李师师身边不乏有像周邦彦这样的大词人,她加入樊楼之后,便不断有新的词曲出世。这些词曲已经初具后世歌曲旋律的优美及此时歌词的典雅的特点,一经演出便广受推崇。当然,这样的创新也只有像李师师这样公认的清唱大家,才会被人接受,若是其他不知名的歌女唱出这样的曲子,恐怕便会被会攻击为靡靡之音了。

    李师师凭借能唱歌、能谱曲,还能作词的才华,声名俞显。在京城之时,但凡有她演出的晚上,樊楼必定是千金难求一座。

    八月初八,扬州。关于李师师今晚樊楼献艺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城。从早上樊楼正式开业的仪式结束之后,楼内所有座位便被占满,这些座位其实昨日之前便被定出,而且所订之人皆是包座一天。于是便出现这样的情况:爆满的樊楼从上午之时便无人离座,便是外出方便也要嘱咐同伴切要替为看也自己的座位,末要让不相干人等占去。这期间,更是有人为了抢占位置而起了冲突,幸得樊楼保安力量充足,才将楼上秩序维持得井井有条。

    夜幕降临,扬州城内灯火渐次亮起,远远望去一片繁华。不过若是行走在这灯火通明的街道之上,便会发现今晚的行人稀落了很多,街边那些招揽客人的老鸨也显得无精打采,全无平日里那种风骚劲儿。

    樊楼所在的大街自然是例外的。

    当大堂的钟表指针指向8点,悠长的报时声结束之时,众人期待了一天的表演终于开始。

    至于李师师,自然不会这么早便出场。樊楼走的是高端路线,有自己的歌妓经纪公司、有专门的演艺组织团队和乐师团队,这些歌妓皆是樊楼经纪公司从各地高薪挖来的花魁,素质皆为上乘,再加上演艺团队的编导及乐师团队的配合,即便是李师师未出场,樊楼所呈现出来节目,也是其他酒楼妓馆无法企及的。

    这些节目的编排,自然是为李师师的的出场作铺垫,以营造出一种众星捧月的氛围。然则这些“星星”亦是闪亮璀璨,令堂下观众大呼过瘾。精彩的节目一路排来,甚至有些观众忘记了还未出场的李师师,直呼今日那大把的银子花得真值。偶有想起今日主角还未出场的,便会感叹百鸟尚且如此引人,一会的凤凰出场该又是怎么的精彩呢!

    在这种享受而又期待的气氛中,时钟的短针终于指向了9点。这时舞台之上的灯光突然暗下来,影影绰绰间有人在上面布置着什么。众宾客已然猜到接下来今晚的主角要上场了,他们便伸直腰杆、正身端坐,准备一睹京中名妓的绝世风采。

    灯光再次亮起的时候,舞台中央已然多了一个女子。但见她一身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青丝上。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这等风情万种的女子,不是李师师还能是谁?

    李师师轻轻向众人福下身子,坐到了一台瑶琴之前。她伸出手,十指在那琴弦上来回拨动,美妙的声音瞬间倾泻而出。以此为起引,布置在舞台后侧的乐队也随之奏出整齐的合音。美妙的伴奏既起,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