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用度还算宽裕,崔大人说出的数字本王绝不二话。”

    寿王府豪富,这些年靠着庞大的益州商会和寿王府本有在诸多产业更是日进斗金,以寿王府的家业,莫说是一个公孙含光,就算是买下整个平康坊的乐籍女子也并非难事。

    不过公孙含光对崔家的价值也绝非简单的银钱可以衡量,崔琳干笑了两声,委婉地回绝道:“公孙姑娘对我崔家很是重要,不是些许银钱所能替代,这样吧,若是殿下当真需要找寻得力的护卫,下官可以帮忙殿下留意,这公孙姑娘实在恕下官不能相赠。”

    李瑁虽然贵为皇子,但崔琳态度坚决,崔家也不是寻常人家,想要强夺公孙含光恐怕也说不过去。

    公孙含光站在李瑁的身后,看着崔琳的样子,心里已经有些没底,有些慌乱了。

    李瑁见崔琳始终拒绝自己,心里也早已不悦,问道:“怎么,崔大人一定不肯给本王这个面子吗?”

    崔琳端起茶碗,轻轻啜了一口,依旧恭敬道:“公孙姑娘对崔家意义非常,请恕下官不能割爱。”

    “好。”

    李瑁重重一拍桌案,站起身子,问道:“崔大人若是不肯给本王这个面子,倒也无碍,本王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自然不会强求。不过本王若是在回去王府的路上在此遇到了刺客,崔大人能负的起这个责任吗?”

    崔琳不知李瑁所言何意,不解地问道:“京中治安乃由金吾卫负责,殿下若是遇刺和下官有什么关系?”

    李瑁嘴角轻佻起一丝笑意,望着崔琳道:“若是在行刺的现场发现几件崔家的信物呢?”

    李瑁的话传入崔琳的耳朵,崔琳喝茶的动作一下子顿住了,险些不自觉地咳嗽出来。

    陷害。而且还是当面的陷害。

    如今李林甫正仗着李瑁遇刺案大杀四方,崔琳几番斡旋之下才能勉强自保,若是这个时候崔家再卷入了李瑁遇刺的案件,那就等于是将毁掉崔家的把柄交到李林甫的手中啊,虽然这个把柄是李瑁捏造的。

    崔琳强自镇定地说道:“难道殿下觉得这样的说法能叫人信服吗?”

    李瑁回道:“本王自有办法能将叫人信服,关键是看崔大人怎么选择了,是将公孙姑娘赠与本王,还是为了她搭上整个崔家?”

    “殿下都这么说了,下官还有的选吗?”崔琳的脸上露出满满的苦色,无奈地叹道。

    李瑁这样的栽赃,若是放在往日崔琳绝不畏惧,但眼下情况特殊,崔琳绝不会为了一个公孙含光拿整个崔家去冒险。

    李瑁听着崔琳的话,知道他已经做出了自己想要的选择。

    李瑁走到崔琳的耳边,小声地说道:“崔大人,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如今太子处境已如此尴尬,难道崔大人当真想带着崔家跟着太子一条道走到黑吗?有些时候崔大人不妨四处多看看,兴许你我也能有话说呢?”

第152章 李适之罢相()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吞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左相李适之好酒,每有嘉宾来至可日饮一斗,与,酒量极佳,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七人并称饮中八仙,闻名当时。

    李适之爵封清河县公,亦是宗室子弟,乃唐初建成太子的后人。

    李适之一身官运可谓亨通,神龙年间出任左卫郎,历官通州刺史,擢秦州都督,转陕州刺史。又官河南尹,拜御史大夫,官至刑部尚书,最后至开元二十九年,四十七岁的李适之终于代牛仙客为任左相,登至人臣顶峰,其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官场上的亨通也养成了李适之豪爽直率的性格,仗着李隆基的信任,李适之对人向不设防,包括一直视他为眼中钉的李林甫。

    李适之一向与韦坚和皇甫惟明亲近,他二人出事,李适之也时常惴惴不安,不可终日。

    就在李适之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工部却有人想他提了一个建议。

    华山山脉中有一座金矿,储量极大,若是能将其开采,可抵大唐数年税赋。

    此事李隆基尚且不知,若是李适之能在李林甫之前将此事禀告皇帝,必能博得李隆基的欢喜,可保相位不失。

    近年来,大唐连年征战,各节度使财政又相对独立,大唐无论是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状况比起开元年间都多有不如。

    再加上李隆基和杨玉瑶越发奢靡,每年所耗钱财甚巨,若是此时能开挖出华山金矿,必定可以大大缓解中央财政的压力,也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适之性格粗疏,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便上书呈报给了李隆基。

    大唐近年来财政支出剧增,户部和内库的压力极大,有了这个金矿的支持,压力会小上许多。

    果然,李隆基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龙心大悦,立刻下旨褒奖了李适之,还命令工部和户部即刻联手开采。

    可是下旨开采的圣旨还没发到李适之的手中,便被门下省拦了下来。

    李林甫拿着圣旨火急火燎地进了宫,当着皇帝的面大肆斥责献策之人用心不良。

    华山金矿只是李林甫早已知之,但因华山乃李隆基本命,大唐龙气所在,所以不可穿凿,一直没有上奏。

    李隆基一听,登时大怒,下旨严词斥责李适之,言语中更提及皇甫惟明和韦坚之事。

    李适之万万没想到自己竟能弄巧成拙,惊惧万分,生怕自己被此次的风波牵连,祸及家小,于是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趁着酒醉上书,自觉才能不足,请辞左相之位,但求一闲散之职。

    李隆基正在气头上,当即便应允了下来,撤去李适之左相及兵部尚书之职,转为闲职太子少师。

    至此,给李林甫添堵四年的李适之终于被罢相太子党如霜打的茄子般一蹶不振,相党权倾朝野。

    

    长安城东北角,兴宁坊距离亲王聚居的入苑坊不过一街之隔。

    兴宁坊地段极佳,又距离宫城不远,多为外戚权贵所居,地价之高可谓寸土寸金,若非权势人家,就算是手捧着真金白银也难以在此购置一处宅院。

    在兴宁坊的北侧,坐落着一处格局雅致的别院,别院的门口虽未悬挂门匾,但在这权贵云集的兴宁坊,也没有谁敢对此处有丝毫的冒犯,因为众人都清楚这个院子背后的主人是谁。

    自打五年前,李瑁托人购置了此处别苑,便一直闲置在此,近日突然住进了人,而且李瑁的坐骑照夜玉狮子也时常来此,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得出来,这处别苑里住的女人必定是李瑁蓄养的外宅。

    李瑁此时也尝尝被拿来被人私下调笑,堂堂寿王,大唐官面上数一数二的人物,竟然惧内至此,连纳个妾都不敢带回王府,只能养在府外。

    不过他们这样说,着实是冤枉李瑁了。

    李瑁也曾和公孙含光提过,要将她带回寿王府,纳为侧妃,只是公孙含光自己不愿,无奈之下,李瑁只能将她暂且安置在距离入苑坊极近的别苑中。

    此处的别苑已经根据公孙含光的喜好做了修整,夷去了一处偏厅和西北角的跨院,专门修建了一处剑场,留给公孙含光平日习武练剑,打发时间所用。

    别苑的剑场上,一个三旬上下的男子手持银枪,正与拿剑的公孙大娘打得难解难分。公孙大娘武艺极高,当时难觅敌手,这男子能与公孙大娘战成平局,自然也是武艺了得了。

    这白衣银枪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由张巡举荐,昨日方才进京的南霁云。

    南霁云枪箭双绝,为人忠义,相貌也颇为端正,李瑁深为喜之,南霁云方一入府,便被李瑁拜为从五品上的帐内府副典军,每日跟在李瑁身后,掌管李瑁近卫。

    剑场中,南霁云枪法纯熟,枪影如落梨花,刺向公孙含光周身,而公孙含光剑艺精绝,剑势走如龙蛇,一时间倒是与南霁云打了个旗鼓相当。

    “啪啪啪。”

    李瑁看着场中激斗的二人,不由地拍了拍手,由衷赞道:“南八武艺果然了得,含光乃剑道大家,整个长安城中难觅敌手,你与她相斗竟能不落下风,实在是了得。”

    南霁云和公孙含光也缓缓收住了自己的攻势,停了下来。

    南霁云走到李瑁地身边,躬身谦道:“殿下过奖了,公孙大家的大名末将早有耳闻,今日有幸一试已是末将的荣幸。”

    公孙含光收起长剑,摆手道:“将军武艺胜我多矣,将军的银枪是马上兵器,尚能在平地上与我打作平手,若是在战场上,我绝非将军之敌。以后有将军护卫殿下左右,我也能安心了。”

    战场之上讲就大开大合,所向披靡,公孙含光的剑术却是不适合在马上作战,自然在马上也就不是南霁云的对手,更何况南霁云还有一手百步穿杨的绝佳射术。

    李瑁笑道:“南八武艺高强,枪箭俱佳,颇有三国赵子龙之风,岂能久居护卫之职,南八跟在本王身后好生效力,将来未尝就输给了武彦平。”

    现归德大将军,秦州都督,文山侯武彦平便是李瑁的护卫出身,而今已经成为名动大唐的人物,南霁云见李瑁拿自己和武彦平比较,知他有意栽培自己。

    李瑁又与南霁云闲聊了几句,看守别苑的门子走了进来。

    “殿下,门外送来一封请柬,约殿下午后望云楼相见。”

    李瑁从门子手中接过请柬看了一眼,请柬的底部赫然署着李林甫的大名。

第153章 左相()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与人傍晚相约本该是件惬意之事,但李瑁却丝毫不觉得舒心,因为与他相约的不是什么美女佳人,而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近来先是陇右大胜,官场亨通,而后又情场得意,纳得娇人,老夫在此道贺了。”方一入雅间,李林甫便朝李瑁拱着手笑道。

    李林甫其人口蜜腹剑,就算是李瑁也不愿与他生隙,李瑁见李林甫入内,也亲自起身迎了上去。

    “本王能从崔府要人,也是乘着李相的东风,还是李相虎威摄人,崔琳老儿不得不服。”

    李林甫与崔琳也一向不和,听着李瑁的话,也笑道:“崔琳这些山东世家子,一向心高气傲,私底下连咱们李唐宗室都敢轻视,早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李林甫也是宗室子弟,对崔琳这些一向自视甚高的世家子弟早有不满,倒也不全是因为与太子不和的缘故。

    主宾落座,李林甫拍了拍手,酒楼的伙计端着菜碟纷纷呈了上来。

    望云楼是长安数一数二的酒楼,菜品自然不凡,但李瑁和李林甫都是见惯了场面的人,宫中的珍馐佳肴也不知吃了多少,对这些菜品自然也不甚在意。

    李林甫指了指空荡荡的房间,对李瑁道:“老夫早知王妃极善歌舞,想必殿下的眼界也是极高的,故而没有另外安排声乐,殿下不会见怪吧。”

    李瑁摆了摆手道:“李相说的哪里话,本王来此是为了与李相商讨正事的,岂会在意有无声乐。”

    李林甫抚掌笑道:“殿下说得好,堂堂男儿岂能为享乐所累。既然殿下这么说,老夫就开门见山了。”

    李瑁拱手道:“李相但请之言。”

    李林甫脸色一正道:“老夫午间得到消息,皇甫惟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