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监门卫的六百禁军事关他的身家性命,王恩承轻易是不会交出去的。

    王恩承躬着身提醒道:“启禀殿下,这六百监军使亲卫乃是自左监门卫调出,隶属长安,不在陇右军制之内,殿下恐怕无权调动。”

    李瑁怒道:“父皇敕封本王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之职,但陇右境内军马均有本王一手调动,左监门卫尚在陇右,本王为何不能调动!”

    王恩承见李瑁铁了心要调走他的左监门卫,脸色也难看了起来。

    “殿下,奴婢是早晚都要回宫中的人,难道殿下非要与奴婢为难吗?”

    王恩承若是回宫,必定担任要职,他说这样的话已经有些威胁李瑁的意思了。

    被李瑁拉住手臂的皇甫瑛娘安静地看着李瑁和王恩承,此刻她才知道,原来身份尊贵如李瑁,做起事情来也并非百无禁忌的。

    皇宫中的权力角逐,丝毫不必两军战场厮杀来得温情。

    不过比起王恩承的话,她更期待李瑁的回应,她想看看这个以太阳自喻的皇子会怎样对待冒犯他威严的人。

    李瑁重重地瞪了王恩承一眼,竟回身抽出了皇甫瑛娘腰间的佩剑,李瑁手握利剑,架在了王恩承的脖颈之上。

    “父皇赐本王临阵专断之权,可立即格杀三品及以下官员,王公公官拜三品,不知王公公是否也在此列呢?”李瑁说着,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杀意。

    王恩承看着李瑁散发着寒芒的眼睛,后背突然一凉,他相信李瑁的话绝非玩笑,兴许他真的对自己已经动了杀心。

    王恩承怕死,越是怕死的人越不会硬气,王恩承看着脖子上架着的利剑,感觉自己的汗毛已经竖了起来。

    王恩承膝盖一软,跪在了地上,连连拜道:“奴婢不敢忤逆殿下之意,奴婢这就派遣左监门卫上去守城。”

    李瑁见王恩承终于服软,他也悄悄地送了口气,主帅斩杀监军,这可是为将者的大忌,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迈出那一步。

第134章 危局() 
三千余人由各州府精锐亲卫组成的士卒确实让城防大大地缓了口气,但这也只是一时的缓解,因为吐蕃的攻势源源不断,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停地冲击这城楼,也消耗这大唐士卒的体力。

    过了正午,随着太阳开始渐渐下沉,唐军的士气也被迅速地被消磨,城防已经开始出现松漏。

    西都城下,壮志激扬能过地结松力看着城头上手忙脚乱的大唐士兵,心情大好,自从四年前被李瑁在长安羞辱,他已经许久没有这样开心了。

    他看着源源不断的吐蕃士卒,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李瑁被他生擒的画面,他甚至已经在畅想着该如何处置李瑁,首先一番羞辱是必须的,然后是当场杀了他,还是将他俘虏回吐蕃?

    直接杀了李瑁固然解气,但他毕竟是皇子,他还有更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可以用他为吐蕃向大唐攫取更多的利益。

    对,还有李瑁的妹妹太华公主,那个俏丽可人的唐女。他要逼大唐和亲,抓了李瑁,再娶了他的妹妹,这应该是对他最大的侮辱了吧。

    拿下鄯州之后,大唐的陇右及关中腹地便向吐蕃大开其门,只要吐蕃再休整几年,届时出兵兰州,破秦州,便能直下关中,坐拥那个繁华如梦的长安城,而他自己,也将超过松赞干布,成为吐蕃历史上第一个攻入长安的赞普,扬名万世。

    此战之后,他已经能想象到自己以后的辉煌,而得到这一切,他只需要拿下西都。

    结松力手持马鞭,遥指着西都城的城头,对副将喝令道:“加快进攻,今晚我要在西都城中过夜。西都城的月亮一定比城外更圆,更亮!”

    结松力看着似乎唾手可得的松洲城,眼中露出了自信和贪婪。

    西都城上,困守多日的大唐士卒已经杀红了眼,就连身为皇甫瑛娘都持剑走上了城头。

    李瑁手中拿着一把锋利的横刀,已经不知有多少人死在了他的刀下。

    吐蕃的又一波攻势被击退,吐蕃大军聚集到城下,又准备组织新一轮的进攻。

    这一次,李瑁环顾城头上了个个负伤的大唐士卒,他也不知道西都城还能坚持多久,也许是天黑,也许是一个时辰,也许就是下一波的进攻。

    午后的烈日下,李瑁看着身后沃野千里的陇右大地,心中闪过一个个画面,杨玉环、江采萍、太华公主、咸宜公主、紫竹。还有一直希望他登临帝位的武云娘,他的内心从未如这一刻这般决绝和安宁。

    时也,命也!

    他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他想力挽狂澜,想改变历史,但当他看见眼前这一幕,他终于知道,原来他自己也只是历史滚滚车轮中的一个轴承,终究难逆天命。

    “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

    这句话曾是他勉励马璘之时所言,没想到今日却用在了他自己的身上,但他却丝毫不觉得后悔,至少,他为辉煌的大唐荣耀拼尽了最后一口气。

    李瑁站直身子,指着身后的关陇大地,对城头上的大唐士卒吼道:“兄弟们,你们大部分都是陇右人,我们的身后就是陇右腹地,就是我们的家园所在,吐蕃人想要攻打我们的家园,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吐蕃人想要霸占你们的田亩,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吐蕃人想要屠杀你们的父母,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吐蕃人想要淫杀你们的妻女,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不同意怎么办!”

    “杀!”

    李瑁看着双眼已经赤红的大唐士卒,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高举横刀,嘶哑着吼道:“今日这里没有皇子,没有亲王,也没有将军,只有我大唐儿郎。凡我大唐儿郎,与城同亡,死战不休!”

    李瑁的身后,皇甫瑛娘手中拿着长剑,看着阳光下李瑁地身影,仿佛觉得他的身影竟如山岳般高耸巍峨,叫人仰视。

    抱负,原来这就是他口中的抱负,他要用生命去捍卫的天下万民。

    她甚至生出了这样的念头,此身若为男子,当提三尺剑,随他斩棘披荆,荡尽天下。

    因为她想看到他口中的抱负实现的那一日。

    吐蕃不会给大唐太多喘息的时机,不过片刻,又一轮强势的攻击压了上来,李瑁和这些士卒一样,提起刀,冲了上去。

    对于能否撑过今日,李瑁心中没有底,同样没有底的还有武彦平。武彦平是大唐的将军,但他自己的心里,他更是李瑁的家臣,他关注陇右之战的胜负,但他更加关注李瑁的安危。

    武彦平看着李瑁竭力厮杀的背影,替他清除了他周边的敌人,拿着刀走到了李瑁的护卫孙英的身边。

    “殿下志在天下,身系百姓之安危,西都一战殿下已经做得做够多了,决不能让殿下折在这里。”

    孙英听到身后的声音,见来人竟是武彦平。

    孙英知道武彦平在寿王府的份量,他看了眼不远处的李瑁,低声道:“对,殿下高义,虽有死节报国之心,但我等身为殿下家臣,决不能任由殿下自己的意思来,武都督但请吩咐,只要能保得殿下安危,就算要我孙英这条命也在所不惜。”

    武彦平指着不断攻城的吐蕃士卒道:“按照眼下的态势,西都城守不了多久了,稍后只要吐蕃大军压上,你我便拖着殿下往后退,殿下的坐骑照夜玉狮子乃天下少有的神驹,只要殿下上了马,吐蕃人未必能追上。”

    “好,就按都督说的办。”孙英赞同道。

    随着时间的迅速推移,唐军的伤亡越来越重,攻上城头的吐蕃士卒越来越多,眼看着再过片刻城头便要失守,武彦平朝孙英使了个眼色,孙英会意,带着手下的王府护卫便往李瑁周身拥去。

    “大胆,你们要干什么!”李瑁见武彦平带着人把自己往后拉,高声呵斥道。

    “事不可为,还请殿下速退。”武彦平一边拉着李瑁,一边解释道。

    “本王的军令呢,武彦平,你是要造反吗!”李瑁挣扎着吼道。

    武彦平仿佛没有听到李瑁的话,他从怀中掏出一截绳索,挂在了护卫的手中,吩咐道:“来人,把殿下绑了。”

    接到绳子的护卫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李瑁,又看了看武彦平,一咬牙,真的将李瑁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

    武彦平扛着被捆绑起来的李瑁,将他交到了一旁皇甫瑛娘的手中:“殿下和姑娘的职责已经尽到,剩下的就是我们军人的事情了。皇甫姑娘,你身子轻,功夫好,你立刻带着殿下骑马离开此地。”

    皇甫瑛娘从武彦平肩上接过不断挣扎的李瑁,楞了一下,竟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同意了下来。

    李瑁被皇甫瑛娘拖着往后面走去,一边被拖着,一边扭头大骂武彦平:“武彦平,你敢擅做主张,本王绝不会放过你。”

    武彦平看着气急败坏的李瑁,反倒笑了出来:“彦平若有来世,定当当面聆听殿下教诲。”

    说完,一扭头,带着人去为李瑁殿后了。

第135章 局势翻转() 
“瑛娘,武彦平疯了,难道你也疯了吗?你可知强绑本王是多大的罪过。”李瑁一边被皇甫瑛娘往城下拖着,一边挣扎道。

    皇甫瑛娘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反倒拉着李瑁边走边道:“带殿下走,并非全是武都督的意思,这也是阿爹的意思。阿爹说殿下乃凤子龙孙,身份尊贵,不同于寻常将领,象征着大唐的国体,无论生死都不能受吐蕃人的屈辱。”

    李瑁盯着皇甫瑛娘道:“那你可知临阵脱逃就是本王最大的屈辱,以后你叫本王如何面对天下人!”

    皇甫瑛娘见李瑁始终不肯配合自己于是停下脚步,紧紧地盯着李瑁地眼睛,怒道:“刘邦能受咸阳之耻,方能定鼎中原,终有天下,项羽不忍垓下之败,终才自刎乌江,功亏一篑。殿下既有天下之志,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晓得吗?武都督死守臣节,为难殿下大志甘愿牺牲,殿下何必再辜负他们的一片心意。”

    在武彦平,在孙英,甚至在皇甫瑛娘的眼中,李瑁贵为皇子,他的命自然比这里任何人都要来的金贵,为了救李瑁,他们哪怕都死了,也是人臣之义,分所应当。

    但李瑁来自后世,无论他被如何地同化,在他的骨子里,他依旧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要他舍弃这些跟随他多年的心腹独自逃生,他着实过去心里那个坎。

    李瑁回味着皇甫瑛娘的话,看着武彦平拼死搏杀的背影,一下子有些迷乱了。

    就在李瑁脑海中天人交战的时候,一阵滚雷般的巨响却自远方的河谷中传来,仿佛山岳崩塌,亦似万马奔腾,以可怕的速度往西都城涌来。

    “这是什么?”皇甫瑛娘也听到了这阵巨响,奇怪地问道。

    李瑁听着这阵巨响,不过须臾,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瑛娘快给本王松绑,我们还没输,我们还没输。崔乾佑掘开了湟水,李光弼和马璘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皇甫瑛娘的脸上露出将信将疑之色,不过很快,他便看到了李瑁所说的一幕。

    一丈多高的急流从河谷中咆哮着奔涌而来,仿佛千万匹高原上红了眼的野牦牛,不顾生死地冲向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