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远重重地摆了摆袍袖,坚持道:“是否矫诏,待殿下回城我自当与殿下分说,与旁人无干。此时正是关键战机,左金吾非用不可,房大人只是随军书记,并无调兵之权,房大人还是不要越权得好。”

    许远日后为守睢阳,巩固东南大局敢杀民为粮,骨子里本就不是一个软弱和迂腐之人,又怎会被房渭几句话就吓地知难而退。

    许远一边将责任大包大揽了下来,一边明言警告房渭,希望他不要在阻拦自己调军守城。

    不过房渭心里早已打定了注意,岂会在意许远的警告,他摇了摇头,一脸正色道:“许大人,房某除了随军书记一职外,还是我大唐的监察御史,自有分察百僚、巡按郡县之责。许大人所为不法,房某既在其位,又岂能不闻不问呢?”

    房渭的话一出,原本准备调兵的葛神英心里也打了鼓,房渭是谁的人,他也是清楚地很,葛神英担心得罪了太子党,于是也停在了原地。

    许远顿时升起了一阵怒气,握拳道:“事关大唐安危,房大人难道一定要阻止我吗?”

    房渭无视了许远的愤怒,点了点头:“只要房某在此,谁都别想调动左金吾一兵一卒。”

    房渭无论心里如何龌龊,脸上却是一副正义凛然,不畏权贵的样子。无论调动左金吾是不是李瑁的意思,反正许远没有李瑁的手书,只要不符合调兵的规定,就算事后李瑁怪罪下来,他有太子的庇护,李瑁也拿他无可奈何。

    房渭内外不一的嘴脸许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松洲城已然万分危急,许远咬了咬牙,心中一横,顿有杀人之心,把手悄悄别到了身后,摸上了配剑的剑柄,准备就地格杀房渭。

    就在许远将要拔剑的时候,一道如鹤鸣般清亮的声音却突然从帐门处传来:“有你房大人在此,连本王也调动不得吗?”

    紧接着,话音方落,李瑁大步走了进来。

    “殿下!”许远和葛神英一见李瑁出现,同时叫了出来。

    李瑁点头应了一下,走到葛神英的身边,问道:“葛将军,许司马的寿王金印确实是本王所授,难道连本王也叫不动你了吗?”

    寿王金印本就是李瑁之物,自然是他怎么说就怎么算了。

    葛神英连忙告罪道:“末将不敢。”

    李瑁重重地瞪了他一眼:“既然不敢还不快按照许司马的意思,带军守城!。”

    “诺!”葛神英连忙应了下来,快步出去安排了。

    “房大人好大威风,本王不在这左金吾恐怕就是你的私军了吧,连本王的金印都叫不动。”李瑁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冷声道。

    “下官。。。”房渭张了张嘴,却又一下子顿住了。

    房渭自然李瑁进帐便察觉到了事情有变,但心里多少还存有一丝侥幸,但当他看到亦步亦趋地跟在李瑁身后的董承宴时,顿时明白了过来,一下子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力气,险些当场摊在地上。

    “彦平,拿下。”李瑁不屑地瞥了房渭一眼,命武彦平将他捉了起来。

    “诺。”武彦平拱手一拜,将一旁的房渭扣了起来。

    许远见左金吾之事已解,终于松了口气:“多亏殿下来的及时,否则松洲城就危险了。”

    李瑁却不接许远的话茬儿,只是瞥了眼许远手中的寿王金印,拍了拍他的肩膀,靠在他耳边说道:“你胆子倒是不小,连本王的金印都敢盗用。吐蕃攻城紧急,今日暂且如此,这笔账本王改日再和你算。”

第63章 吐蕃兵败() 
夤夜,子时,皎白的月光透过层层漆黑色的天幕,均匀地撒在西南高原之上,朦胧中照亮了整片宽阔的大地,渗出一丝令人发寒的惨白。

    月亮,仿佛一位高高在上的天神,冷眼注视着蝼蚁们的厮杀,面色岿然不动,没有丝毫的情感。

    此时,松州城上的战斗还在继续,原本整齐规整的松州城头已成一片修罗战场。双方近三十万人,两台大型的战争机器在此进行着生死的争夺,贪婪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为的只是这座已经残破不堪的城墙。

    主帅亲自冲锋陷阵,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士卒的斗志,尤其是像李瑁这样尊贵异常的皇子。

    堂堂皇帝十八子,寿王李瑁都不怕死,我们怕什么?于是乎,当敌后烧粮的李瑁亲率三千左金吾登城的一刹那,整个城楼都沸腾了。

    “兄弟们,你知道我们身后是什么吗?”左金吾登城,迅速打退了吐蕃的一轮进攻后,李瑁指着身后的城池,高声地吼道。

    “是松州。”

    “是蜀中。”

    “是剑南。”

    将士们一齐回着,说出了好几个答案。

    不过李瑁看了看他们,全都摇了摇头:“不!那不是松州,不是蜀中,也不是剑南,我们的身后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爹娘,是我们的妻儿。三寸鸟雀尚知舐犊护家,况乎我大唐男儿乎?今日之战不仅关乎大唐安危,更关乎家族的存续。兄弟们,城在家在,城亡家毁。与吐蕃死战到底。”

    说着,李瑁的情绪越加地激动,几乎是在声音嘶哑地怒吼着。

    松洲的士兵多为剑南子弟,他的城池的背后本就是家园所在,李瑁的话瞬间将他们感染引燃,齐声振臂:“城在家在,死战到底。”

    章仇兼琼看着城墙上高涨的士气,微笑着点了点头,满意地叹道:“军心可用。”

    李瑁虽然经验不足,临阵指挥差了些,但这鼓动人心的手段确实很有一套,倒也难怪皇帝颇为看重他,而太子则对他深为忌惮。

    士气本就是此消彼长的东西,大唐士兵背靠故土,保卫家园,士气自然高涨。但吐蕃却是千里为战,为的是大唐的财富和土地,久而久之,再加上死伤惨重,士气也就越发的低沉。

    唐军击退了吐蕃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再到后面几乎就是吐蕃的军官拿到逼着士兵往城墙上攀登了。

    莽布支骑马立于松洲城外,看着眼前的一幕,又看了看城头上李瑁时而出现的身影,恨不得立刻亲自登上城楼,将他斩杀于刀下。

    “大将军,兵无斗志,这仗已经打不下去了,再打只是白白地送死,还是下令收兵吧。”攻城的场景副帅科尔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咬了咬牙,又到莽布支身边说了一边。

    这一次莽布支终于没有再坚持之前的观点,抬头看了眼已经漆黑的夜色,点了点头:“传令:三万云如镇兵马随本将先撤,剩下的兵马留下断后。”

    说完,面无表情地瞥了眼犹在攻城的吐蕃士兵,扭头便走。

    此时,还在为了莽布支拼死搏杀的吐蕃士兵还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莽布支的弃子,成为了他保存实力的筹码。

    随莽布支离去的三万云如兵马都是久随莽布支的老兵,是他最为倚重的军队,也将是他以后在吐蕃赖以立足的根本。

    而三万这个数字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二十万大军精简为三万,原本只够他们吃三日的口粮现在足够他们吃上半个月,而半个月的时间勉强够他们从松洲逃回吐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莽布支也许不曾听过这句中原老话,但他的做法却是和这句话说的一点不差。

    有数万吐蕃军在正面战场吸引唐军的注意,莽布支带着三万云如镇兵马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撤离了松洲。等到唐军缓过劲来,注意到吐蕃军后方的动向,莽布支已经走了许久。

    “殿下,吐蕃军的后方似乎已经乱套了,就连帅旗都不见了。”武彦平目力极佳,乘着月色望去,发现吐蕃军后方乱糟糟的一片,向李瑁说道。

    李瑁点了点头:“吐蕃军粮草已断,无以为继,想必是趁着方才的乱象撤离了。”

    “弃车保帅,这莽布支果真是一个狠角色,那我们怎么办,要追吗?”武彦平接着问道。

    李瑁看着城下漫山遍野的吐蕃军,摇了摇头:“我们能胜吐蕃完全是靠着城池,若是贸然与他们在野外交战恐怕于我军不利,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处理这些吐蕃散军,然后再图其他。”

    莽布支已经带着众多将将领逃走,剩下的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鱼小虾,如无头苍蝇般四处逃窜的吐蕃军很快就被唐军俘虏了许多。

    除去跟随莽布支撤走的、战死的、还有四散逃跑的,剩下的三万左右的吐蕃军全都被卸去了兵器,老老实实地跪在了唐军的面前。

    打胜仗本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身着铁甲的李瑁站在高处,看着这三万余人却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哪是三万俘虏,分明就是三万张等着吃饭的嘴啊。

    唐军自己的粮草本就不足,最多还够再支撑五日之需,哪还有余粮养这些人?可是杀俘不祥,有伤天和,恐怕朝中那些大臣也不会同意。

    一旁的许远听到了李瑁地叹息,上前问道:“吐蕃已败,松洲之危已解,不知殿下何事叹息?”

    李瑁指着这群吐蕃俘虏,摆了摆手:“还不是粮草的问题,这些杀又杀不得,放又不能放,光长了一张吃饭的嘴,本王如何能不愁。”

    许远笑了笑,努了努嘴:“殿下莫急,我们的粮草兴许还要落在这些人的身上。”

    许远话音一落,李瑁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历史上的许远可是个狠人,他为了守住睢阳,可是干过吃人为粮的勾当的,难道因为自己的原因,这些事情要提前上演了?

    李瑁看着眼前这些吐蕃降军,一下子想起那些吃人的恶心画面,腹中一顿作呕,连忙摇头拒绝道:“不可,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岂能干出吃人这种事情,不可,万万不可。”

    “吃人?下官何曾说过要吃人?”李瑁的话说的许远脸上一愣,好奇地问道。

    “不是?那你指着这些人是什么意思?”李瑁回头看着许远,不解地问道。

    许远一本正经地回道:“下官是意思是可以派他们去疏通九龙山的山水,加速清理运粮的官道。一来可以让他们当地就食,不必耗费松洲的粮草;二来也可以省下许多民工,减少我大唐百姓的赋役;三来,送走这些吐蕃降军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占据安戎城,完成陛下交代的旨意。”

    原来不是吃人,李瑁听了许远的话放下了心。

    李瑁拍了拍手笑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左右是些俘虏,只需清汤寡水地吊着,能干活便是,耗费不了多少粮食。本王明日派董承宴率五千士卒押送他们前往,监督他们清理官道。”

第64章 再入安戎城() 
莽布支紧急撤军,本就走的匆忙,再加上自己的粮草都不丰裕,自然不会给安戎城布置充足的防守兵力和粮草。

    李瑁和章仇兼琼率着大军围城一日,接着逼着一万吐蕃降军做前锋,只用了不到半日的时间就拿下了安戎城。

    安戎城的城头上,李瑁一身雪亮的明光铠立于正中,在他的两侧,章仇兼琼、许远、马璘、武彦平四人立于左右。

    李瑁看着不远处的岷江,重重地拍打着安戎城的城墙,感慨道:“多少年了,我大唐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终于拿下了安戎城。”

    作为此次出征的副帅,章仇兼琼听了李瑁的感慨,也激动道:“殿下英武,轻骑烧粮,以少胜多,此战堪比曹袁之官渡,经此一役后殿下当名扬四海,声传朝野。”

    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