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的公孙大娘比昨日少了几分浓妆艳抹,彩衣华服的光鲜亮丽,却多了几分美人出浴,芙蓉带水的淡雅清新。

    成熟与清新,似乎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李瑁脸上的赞赏的神情自然也落到了公孙大娘的眼中。

    “殿下虽贵为亲王,但奴家却不是府上的奴婢,殿下这般作为是为何意?”

    公孙大娘美目如钩,面带羞怨,直直地盯着李瑁,虽未明言怪罪,但已带了些薄怒。

    李瑁连忙解释道:“本王此来是来拜师的,绝无恶意。”

    “拜师?”公孙大娘的脸上一阵错愕。

    李瑁竟然管方才的行为叫拜师?

    李瑁也看见公孙大娘的表情,继续解释道:“本王方才听到屋里有动静,便以为是进了蟊贼,这才进去一探究竟,的确没有丝毫冒犯的意思。”

    “殿下手中的承影乃商天子三剑之首,天下名器,你竟用它来驱赶蟊贼?”公孙大娘听了李瑁地解释,竟忍不住笑了出来。

    “本王手中没有其他趁手的东西,总好过空着手进去吧。”李瑁一本正经地回道。

    公孙大娘看着李瑁一脸的诚恳,终于隐约信了几分。

    今日她的确是因为身体不适提前许久结了课,李瑁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公孙大娘犹疑了片刻,问道:“殿下乃亲王之尊,什么样的师父找不到,何故要拜我奴家一个女子为师?”

    李瑁回道:“长安习武之人虽多,但公孙大家家学渊源,能与公孙大家比肩的并无几人,本王对大家仰慕已久,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若是放在往日,李瑁说自己对公孙大娘仰慕已久,公孙大娘也许不会多想,但刚刚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公孙大娘听李瑁说出这四个字便难免有了些其他的想法。

    公孙大娘婉言回绝道:“奴家家传剑法乃女子所练,过于阴柔,恐怕不适合殿下吧。”

    李瑁自然也听出了公孙大娘的话中之意,但还是接着道:“久闻公孙大家曾拜师河东裴将军,裴将军乃大唐剑术第一人,公孙大家想必对男子剑法也颇有心得。”

    公孙大娘面露难色:“裴将军确实教过奴家剑法,但奴家未经裴将军许可却不宜外授。殿下看这样如何,过些日子奴家正好要去一趟河东,届时奴家替殿下询问裴将军,若是裴将军许可了,奴家再教殿下不迟。”

    李瑁乃大唐皇子,他要学习剑法裴旻理当不会拒绝,李瑁左右也不急于一时,想了想便同意了下来。

    “如此便劳烦公孙大家了。”李瑁道了声谢,也不便在留在这里,匆匆离去了。

第38章 急报入京()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一匹来自剑南边关的快马,一封千里加急的战报,惊破了李瑁在长安的安稳岁月,也给了他等待许久的机会。

    这一日,李瑁正如往常一样,陪着杨玉环在承香殿中闲坐。

    当年李隆基诏杨玉环入宫本就是受了李琦的蛊惑,而如今李隆基的心思已经被杨玉瑶全部拴在了身上,李隆基自然也就没了当年的想法,李瑁也敢带着杨玉环进宫了。

    承香殿的内室中,茶香袅袅。

    贵妃杨玉瑶正手握着一颗鸡蛋大小的淡金色东珠来回把玩,显然是喜爱已极。

    “小妹平时在王府中也收过不少东珠,许多颜色大小的都曾见过,但三姐手中的这颗东珠却是与众不同,无论是颜色还是大小俱是万里挑一。”杨玉环看着杨玉瑶手中的东珠,不由赞道。

    近两年,寿王府名下的所有田庄店铺虽然仍旧由武云娘打点,但寿王府中的内库已经交到了杨玉环的手中,杨玉环见的珍宝多了,这些见识还是有的。

    杨玉瑶听着杨玉环的夸赞,脸上也隐约露出得意的神色,寿王妃虽也尊贵,但比起她这个贵妃娘娘还是多有不如。

    李瑁也看着杨玉瑶手中的淡金色东珠,心里却想到了别的东西。

    “东珠盛产于辽东粟末水,质地圆润,色泽晶莹,乃渤海靺鞨部独有,关中鲜少能遇。可如今既非四夷朝贡的日子,又非辽商南下的时节,三姐手中的这枚东珠又从何而来?”李瑁剑眉微促,若有所思地问道。

    杨玉瑶神秘地笑了笑,回道:“妹夫不妨猜猜看。”

    李瑁淡淡道:“在这个时候能得到这等上品东珠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毗邻辽东的河北,河北军镇不过有二,范阳节度使王斛斯性格迂腐,断不会主动结交内廷。如此看来就只能是新晋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了。三姐,不知我猜的可对?”

    李瑁说完后,杨玉环也期待地看向杨玉瑶,她很想知道爱郎猜的对不对。

    “啪啪啪。”

    杨玉瑶轻轻抚了抚掌,赞道:“妹夫见识果然了得,这东珠的确是安禄山重金从渤海购得,然后遣人送来的。这安禄山虽是胡人,倒也颇识礼数,也不枉春宴上对他的提拔了。”

    杨玉环见爱郎猜中,不由乐了起来,但李瑁心里却越发忧心。

    杨玉瑶居然说安禄山识礼数?李瑁心里默默的感叹了一声。

    安禄山模样憨厚,又善于伪装,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被他欺瞒了过去,就连精明如李林甫,都未能及时察觉他的反心。

    李瑁对安禄山始终有着防范之心,于是劝道:“安禄山其人,貌似敦厚忠实,忠君爱国,实则狼子野心,胆大包天。安禄山所图不小,三姐可千万别被他的外表所蒙蔽了。”

    不过杨玉瑶哪里能听的进李瑁的劝告,她的心里现在只有皇后之位。

    安禄山贵为一镇节度,乃地方大员,对她立后的助力不可小觑,杨玉瑶岂会因为李瑁的几句话就对安禄山故意疏远。

    杨玉瑶眼神揶揄地看了眼李瑁,掩嘴一笑。

    若论胆大包天,目无君上谁能比得上他李瑁?他敢在皇宫之中与贵妃暗合,光是这一点安禄山就远远及不上。

    杨玉瑶只当李瑁是在吃她的醋,生怕自己会因为安禄山的缘故疏远了他。

    于是杨玉瑶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安禄山只是外人,我和妹妹,妹夫才是一家人,其中亲疏我自然分的清楚,妹夫就不必再说了。”

    杨玉环知道杨玉瑶固执的性子,杨玉瑶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变更。

    杨玉环不愿看爱郎和三姐闹出矛盾,便连忙劝道:“今日是家人小聚,提那些外人做什么。”

    说着,踢了踢李瑁的腿,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李瑁见杨玉瑶听不进自己的话,也懒得自讨没趣,点了点头,聊起了别的事情。

    三人又聊了一会,忽然一个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小太监快步走到了门口。

    “奴婢拜见贵妃娘娘,寿王殿下,寿王妃。”

    “平身吧,匆匆忙忙地所为何事?”杨玉瑶抬了抬手,问道。

    “启禀娘娘,奴婢是奉皇上之命,传寿王去紫宸殿议事。”小太监恭敬地回道。

    “父皇除了本王外,还请传了谁?”李瑁问道。

    小太监如实回道:“除了殿下,皇上还传了几位宰相,六部堂官,和各院寺的要员。”

    听了小太监的回答,李瑁心里升起了一丝狐疑:他虽是亲王,但挂的却是剑南节度使一职,为何会传他和诸位朝中要员一同议事?

    莫非?

    李瑁心里想着,心跳忽然快了一拍。

    李隆基突然招他议事,难道是剑南出事了?

    李瑁连忙问道:“你可知父皇传召所为何事?”

    小太监想了想,回道:“奴婢也不知何事,只知道剑南来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急报,皇上便下了旨意。”

    李瑁的心中顿时明朗,如此看来,必然是剑南的战报了。

    想到这里,李瑁的内心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三年了,他等了整整三年了,李泌口中破局的机会终于来了。

    各部院的办公府衙都在大明宫宫南面,距离紫宸殿较近,等李瑁赶到紫宸殿时朝中大臣已经聚地差不多了。

    太子李亨,右相李林甫,庆王李琮,兵部尚书陈希烈,户部尚书李尚隐。。。。。。朝中一众要员俱都在列。

    李隆基清癯威严的脸上怒气浮现,面色铁青,扬了扬手中的边报,开门见山地说道:“剑南急报,吐蕃狼子野心,遣大将莽布支统兵二十万叩边,先锋乞力部两万兵马已至松州城下,众卿以为该当如何?”

    近年来,大唐兵锋威服四海,边关已承安数年。吐蕃入侵的消息如平地惊雷,瞬间挑起了所有人怒火。

    “吐蕃贼寇狼子野心,竟敢擅动刀兵。”

    “区区蛮夷胆敢冒犯天国,请陛下下诏剿之。”

    “吐蕃贼人自取死路,当杀之灭之。”

    听到这个消息,朝中众臣们纷纷出言,原本安静的大殿顿时喧哗了起来。

    众人中有愤怒的,有不屑的,有请命的,也有进谏的,众说纷纭,但无论大家怎么吵闹,核心的思想只有一个。

    那就是,战!

    自太宗李世民北伐突厥以来,大唐何曾向任何异族低过头?突厥如是,薛延陀如是,高丽如是,他吐蕃也绝不能例外。

    泱泱大唐的尊严与骄傲其实区区一个吐蕃所能挑衅和践踏的?

    大唐乃天下正中,国力昌盛,拥兵百万,岂会允许一只蚍蜉妄图撼动自己?

    这一刻,无论他们平日里政见如何不同,党派如何不同,利益如何不同,他们的想法都是相同的。

    吐蕃蛮夷,杀之便是!

    备注:

    1。粟末水:松花江的古称,因为靺鞨粟末部在此驻扎故而得名。

第39章 请战() 
开元年间,大唐还未经过安史之乱的荼毒内耗,国力尤昌,兵锋尤盛,上至皇帝宰相,下至贩夫走卒,最不怕的就是异族的入侵。

    朝中上下,不管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不管是希望战争的,还是希望和平的,眼下的策略都是一样的——先打了再说。

    开元年间大唐外战胜多负少,无论主战还是主和都得等到击退了吐蕃的进攻再争,大唐绝不在别国的威胁下谈判。

    “诚如诸卿所言,吐蕃贼人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对我大唐剑南、陇右早有觊觎,朕早欲遣兵而击之。只是三军既出,不可无帅,众卿以为何人可以挂帅?”待到众臣争论了片刻,李隆基终于压了压手,提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唐人尚武,皇帝李隆基又极重边功,锐意进取,所以朝堂之中宿将无数,能够挂帅之人自然不在少数。

    不过可以挂帅之人虽多,但朝中也是党派林立,泾渭分明,想要找出一个叫各方都满意的人选却是难上加难。

    兵部主掌兵事,对朝堂内外的将帅也最为熟悉,兵部侍郎卢焕当先建言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剑南节度副使章仇兼琼尝为剑南防御使,熟悉剑南军务,性情沉稳,颇有军略,可以为帅。”

    章仇兼琼本是京官,曾为尚书省主客员外郎,与卢焕相交莫逆,开元年间外调剑南为官,说起举荐主帅,卢焕自然就想起了旧识好友。

    更何况章仇兼琼乃武臣出身,自幼习读军略,熟知攻战之策,挂帅出征却是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章仇兼琼在朝中根基浅薄,又无靠山依靠,挂帅立功这等好事又怎么会落到他的身上。

    庆王党羽,太常少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