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起传-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这一点,军官们无人说话,只紧紧看着他,等着李永仲说出第三个法子。他慢慢地竖起第三根手指,眼睛发亮,一字一句地开口道:“三么趁里头的人不防备,咱们等到天黑,派一支奇兵绕到山头,从上面垂根绳子滑进白撒所里去!然后正面佯攻配合,然后趁机抢了城门!”

    他斩钉截铁地说完,话音还在回荡不休,军官们面面相觑,不久就起了几分骚动。冯宝群皱着眉毛直摇头,一点也不掩饰他对第三个办法的全然不看好:“这是弄险!千总也说了,就算咱们现在回去,顶天就是不功不过!但若是照着千总所说,咱们甚么攻城器械都没有,还要在夜色里正面佯攻!这且不说,那从山头上垂绳进去的奇兵,少了不成,至少也要一两百号人才好成事,但这却是将兄弟们的性命当儿戏!”

    “咱们辛苦走这一遭,然后就落得那几句话,两手空空地回去!?”周谦想也不想地出声反驳,他向着军官们大声道:“兄弟们,咱们这一路吃了不少苦头,眼看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难道你们甘心回去?!我先说,我周大炮是绝不甘心的!白撒所我亲眼去看了,破败之处甚多!千总说得没错,只要好生行事,一定能打里头的人一个措手不及!”

    “你闭嘴!”冯宝群一时叫周谦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喝了一声道:“周大炮,你甚么时候能改一改这个鲁莽的性子!?建功立业?!那是拿命来搏的!若是现下晓得内里情形,不用千总说,我老冯第一个带着队伍上!但现在里头是个甚么情形?有多少人马?军器如何?一样样的全不知晓!若是里头有埋伏又该怎么办?甚么都不晓得,张着一张嘴就是打打打!你周谦死了不打紧,却没得连累这许多无辜兄弟!”(。)

第一百五十章 白撒所(完)() 
杏花沾衣风欲醉,正是踏青时节。

    阳光暖得不像样,新叶在光线下单薄得透明。流云缱绻,映衬着清浅的蔚蓝天空,鸣鸟的尾翼划破天际须臾便消失踪迹,田野新绿一派青葱,就连农人的忙碌也多了几分舒缓的味道。

    宅院的后宅角门吱呀打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左右望望,然后抱着一只硕大纸鸢,青衣短褙的垂髫小童轻手轻脚的探出来。

    “去哪儿啊?”清亮的,不徐不疾的少年声音不知道打哪儿冒出来。

    小童猛地站住,手一扎煞,纸鸢晃晃悠悠落了地。

    “大兄”他转过来,果然看见午饭后该去小憩的自家大哥披了披风懒洋洋地站在院子里。

    “十篇大字写了吗?”好整以暇地看着弟弟,少年点点头,“看来是没有。”

    “大兄”谄媚的,软糯童音拖得长长的。

    “也没什么。”少年的嘴角绽开一朵笑,猛一看,竟比温软斜风中的枝头杏花更要清丽几分。“不过母亲说阿爷晚间便回来,必要查看功课。阿苇,我记着你尚有五小板记在账上。”少年的笑容愈深,“满目春色皆入画,想必再来五个小板也是不碍的。”

    阿苇的肩膀一下耷拉下来。

    “此刻末中,你还有两个时辰,唔,上回书背到哪儿了?”

    “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

    少年点点头,“阿爷临走时说回来要查至君子不器。”他戏谑地看着幼弟大惊失色的脸,“是谁前儿白日里和母亲说必会用功学业?嗯?”被阿苇称作大兄的少年笑眯眯地说,“无事,阿苇自去玩耍,为兄这回却是算错了,书没背好,怕不仅五个板子。”再加五个差不多。

    被幼弟眼泪汪汪地盯着看,少年也一派悠然,衬着春光,要把院子里的花树比下去。

    “阿苇,阿苇知错大兄别跟阿爷说板子怕人”阿苇红了眼圈,磨磨蹭蹭地往兄长身边靠,“别告诉阿爷”

    少年叹口气,摸摸弟弟的脑袋,蹲下身拉着阿苇的手认真道:“阿苇想去玩耍,不是坏事,可因贪玩便忘了分内之事,这便是错了。”

    “阿苇,阿苇知错了。”幼弟眼巴巴地望着他,好像小动物一样黑黝黝湿漉漉的眼睛一眨不眨,“大兄别告诉阿爷。”

    少年失笑,却故意板起脸,“那我不告诉父亲,阿苇要怎么做?”

    小弟立刻机灵地说:“我这就去书房。”他依依不舍地把纸鸢往兄长手上放,“大兄明天带我去放纸鸢吧”

    “那你得先过了今晚阿爷的考校”

    将幼弟送至书房,少年掩上房门稍站了站,听到书声渐起方才满意地点点头,就着这一派春光踩着木屐施施然朝廊上走。

    “大郎。”迎面撞上个淄帽青衣的少年仆役,扎手束脚行礼说:“主母请大郎去。”

    他整整衣服,披风怎么也理不好,索性脱了交到仆役手上,“吾这就去。”

    穿过月亮门,转过几丛开得热闹的花树,母亲的贴身婢女笑盈盈地等在门口,见了少年穿了靛蓝的薄袄,束了发髻光着头,怀中不见手炉,先行了礼,起身不由嗔道:“大郎,虽说日头渐暖,也不当如此贪凉。”然后杏眼朝大郎身后仆役一竖,喝道:“好没眼色的狗杀才!竟由着你家主子任性!”

    小仆役吓得一抖,“霓裳姐姐!”膝盖就是一软死活站住,也不抬头,“大郎主意正

    少年在旁边似笑非笑地斜睨他一眼,仆役便嗫嚅着不敢开口。

    霓裳自这小仆役手中取来披风,亲自为少年密密严严地围上,方才开口:“大郎不爱惜身体,主母晓得了,不知多伤心。”

    少年这才肃容道:“是我的不是。”眉眼弯弯,便如坚冰破开,春水初溅,“委实热得狠了,也刚脱下不大会儿。”

    正说着,竹帘被一双素手打起,白玉圆盘似的俏脸上不动亦带三分笑:“门口好热闹。”

    霓裳忙行了个福礼,“五彩姐姐。”

    五彩回了个礼,又向少年敛衽道:“大郎。”

    少年点点头,“五彩姐姐少见了。”

    “主母问了两回,道怎还不见大郎。大郎先进去罢。”她为少年打起门帘引他进屋,待少年走远,圆脸上的笑意便收敛得干干净净。

    “霓裳,休要使那些。”五彩心平气和地直视霓裳故作平静的脸,“不过因你阿爷在郎君前些些得用,你便肖想些不该有的。”

    霓裳咬咬牙,道:“姐姐这话我便不懂了,如何是有,如何是不该有?霓裳可只知道当差服侍,”她瞥了眼五彩,似笑非笑道:“不敢想姐姐这份体面。”

    五彩并不动怒,只点点头,“若真这般便是最好。大郎虽是庶出,他生母却是良妾,又加生育有功,郎君长子,在主母眼前养了十来年,不容那起子小人给坏了根性。”这话说罢五彩转身回房,再不看面皮红涨的霓裳。

    穿过小花厅,便是正房有容居东厢,谢家主母镇日里打发时间的去处。少年至门前,道声:“羽衣姐姐,烦扰向母亲通报一声。”

    等候多时的羽衣笑说:“总算来了呢!”引了他进去,道:“主母,大郎来了。”

    “小孩子家家,哪里学来的诸般客气。”正中着福寿大红遍地金褙子的女子假嗔道:“便是恭敬,也不到这个份上儿。”

    少年只是笑,躬身道:“见过母亲。”

    谢主母忙叫他坐了,脱了大衣裳,又让左右上饮子茶点。因春日尚短,还在料峭时候,又是家中未长成的儿郎,下人并不敢上茶水,而是掺了果子熬煮的甜汤。

    诸般忙乱一通,谢家主母李氏屏退奴婢,止留羽衣一个,母子俩方才得了清净。一时寂然无话,只听得些微瓷器声响。半刻李氏开口:“听闻苇儿贪玩,好在有知缺你。”她叹道:“你阿爷托人带话,道晚间便到,他如此不知上进,必然引得郎君恼怒。”

    谢家大郎知缺笑道:“苇弟孩子心性,但于课业上不敢半分松懈。”轻轻带过,并不接李氏的话。

    李氏道:“若如此这般便甚好。”她朝羽衣抬抬下巴,“去将郎君为大郎捎回的包裹取来。”她端详着谢知缺恭谨微笑的脸,道:“你阿爷在信中说,你兄弟二人必不可偷懒,他回来要查看课业。”又说:“他给你捎回几刀澄心堂的纸并几只笔,还有一方砚台。一会儿记得带回去,你阿爷便愿意看到我谢家儿郎百般上进。”

    “知缺谢过阿爷,母亲。不过儿子那里还余下许多,这些不如给苇弟。”

    “哪里用得着你给他!郎君给他带了鹤归斋新出的纸墨,余庆堂空怀先生手制的新砚,不然那猴儿哪里肯依?”李氏笑得拿帕子掩了口,须臾放下,轻咳两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时候不早啦,大郎先回房读书,晚间上母亲这儿用饭罢。”

    谢知缺顺势站起行礼,道:“不打扰母亲清静,儿子告退。”少年仪容清雅,姿态端方,片刻后连青色的衣摆也看不到半角。

    李氏挂在脸上的笑容一下敛得干干净净。她把越窑的青瓷茶碗丢在桌上,那青绿的碗盏滴溜溜打了个转。谢家主母凝神想了半刻,“羽衣。”她皱眉唤道,“你看大郎如何?”

    羽衣示意小婢上前收拾,自己一步向前,恭恭敬敬地将李氏搀起来,“是个老成懂事的。”她是李氏的贴身心腹,自与一般奴婢不同,“待二郎也算赤诚,在娘子跟前更是恭敬。”

    由着羽衣搀扶,李氏走了两步,忽地叹口气,“我也是这般想。虽未托生在我肚皮里,到底看顾养大,不过这情分二字,说难也易,说易也难,怕就怕这孩子生出些不该有的想头,搅了阖家清净。”

    羽衣替她打起门帘,轻言细语道:“毕竟是娘子一手养大,再论到根上,那何姨娘,”她声音压得低切,“毕竟与贱户小门里出身的女子不同。”

    李氏漫不经心看了她一眼,羽衣额上立时生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她去了多年,何苦再扰亡人清净?”她拨弄着腕上青白昆仑玉的玉镯,“再不济,也是大郎生母,容不得人口舌。”

    羽衣不敢多说,只低头回道:“是。”

    “你素来是个好的。”李氏拍拍婢女搀扶她的手,感叹道:“可这家里,惯爱嚼舌根,传小话的不知凡几。也是郎君宽宏,并不爱计较。现下小郎们渐大,便如大郎,小时围着我膝盖亲亲热热叫娘亲,如今见面恭敬有余,亲近不足,哪里会不晓事呢”说着,李氏的声音便渐低了去。

    “这样也好。大郎是个懂事的孩子,对我,对郎君,心存孺慕,若不是受出身拖累”她摇摇头,头上钗环一阵轻响,“罢了,晚间告诉厨下,多加几个菜罢,郎君出门许久,难得阖家团聚。”

    前年春天,因着谢知缺长大,李氏将他从主院中挪了出来,安排在东边的小院子里,据说多年前还是他们的父亲,谢郎君待客款友的客院,内里并东西两厢,前后两进,最是清爽便利不过。院中几株花树,山石荷塘俱全,景致虽不比野趣自然,也别有一派精巧意味。

    现下正是花开时分,谢知缺在院中略站站,眼中不乏欣赏之意。

    “晚间上母亲院子用饭,记得折一支花带上,”他随口吩咐贴身仆役墨管,“不用开得太盛,选那将放未放的,好让母亲多看几天。”

    墨管应了,又殷殷道:“大郎,还是先进屋的好,这时节还凉着,不要贪春冻坏了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