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地说道,“咱们还得议出个方案,如何能够不被唐军发现,将大部人马撤回商州就粮,同时还要显出不是咱们自己愿意回来,情势所迫而已。”

    胡真三十来岁,是朱温的元从都将领,从岭南跟随朱温当队副到现在的亲卫将军,胡真的忠心通过血和伤得到了证明,此刻三人密谈撤军计谋,胡真更多的是在旁倾听谢瞳分析,他憨厚的声音,往往让朱温很是舒坦和放心。

    谢瞳忍者伤痛咬着牙道:“当今邓州局势,杨复光兵广粮足,进退有余,我方亏粮乏食,士气低落,如果现在撤军,敌方骑兵掩杀,我军必然伤亡惨重,不如分兵袭淅川,淅川遇袭,必然向杨复光示警求援,杨复光如救援淅川,我等立刻大军全线增援,摆出要与其决战态势,杨复光知我乏粮,必然不愿与我正面相争,若杨复光趁机偷袭邓州,我等便可全身而退,杨复光一击不中,纵使想追也无能为力了。”

    朱温沉吟了半晌,觉得此计可行,兵者诡道,能带着自己兄弟们逃出邓州,他日重整旗鼓必当复此耻辱。朱温点了点头,说道:“此次撤退,朝廷东南方略受阻,今后情境恐怕更加艰难了,哎,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就这样你们先准备吧,我回头去和监军说,料他也没个反对意见的。”谢瞳与胡真退下商议突袭淅川事宜,朱温仰头看着帐顶,紫红色的流苏垂落在当中,帐外士卒们操练的口号响起,辛苦打下的邓州,这么容易就要转手送给唐军,朱温心里难受异常却也无可奈何,他深深叹了口气,走出帐外停顿了片刻转身迈开步向监军帐内走去。

    (本章完)

第168章 归途() 
战事进行的与谢瞳策划的基本吻合,当杨复光领着大队人马进行围魏救赵的时候,轻易地打开了邓州城门,这时才发现城中已无半个齐国军卒,城头插满旗帜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虚张声势罢了。当淅川驰报传来齐军快速撤退消息时,杨复光顿时明白中计,后悔不已。

    此时的齐军已经翻过白土山进入了商州境界,大军的粮草已经不多,军卒已经开始一天一餐,将领们也跟着减食,军中抱怨之语慢慢流散开来。又走了两日,商州城的旗幌已在眼底,朱温催促大军疾行,残阳如血,太阳还未落山,朱温的前队已经抵达,宋岩吃惊之余,赶紧率领阖州官吏于城外迎候。戌时才过,只见大队兵卒手持火把向商州城而来,当先正是朱温,一身白底金丝缠藤雪浪衫子,外面穿了一层黝黑色的锁子甲,头戴深黑色皮盔,一脸疲倦,他骑着马走到城门口侧着头看了看宋岩,一撂腿下了马,早有隶卒过来牵马,宋岩当即倒头纳拜,一番寒暄后,殷勤地将朱温引入城内,自是细心伺候不敢怠慢。

    一早起来,朱温和宋岩,谢瞳,阎宝同去查看商州军备,商州城池虽然没有邓州城高池深,但箭楼,城垛一应俱全,城内驻军五千,虽然上次运给邓州五万石粮食,但城内存粮尚能维持一段时间。朱温准备利用商州粮食还算充沛,同时离长安较近的优势,依托此地反击杨复光,伺机收复邓州。他在离开邓州之时已经将此次撤退据表呈奏长安,同时派遣心腹之人走间道将另一份内容相同的密信带去太尉府,嘱咐务须亲自交递到尚太尉手中,希望太尉能在朝廷方面为自己周旋一二。

    几人正在营外查看,只见一个中年长随匆匆赶到众人面前,气喘吁吁地拜倒在地,喘息说道:“禀刺史大人,朝廷派了内侍前来,刚抵达商州,此刻正在府内等候,上面说有旨意给刺史、邓州朱虞侯和监军大人。”三人一听不敢怠慢,旁边随从早已牵过三匹马来,几位一路不停打马赶回刺史府。

    三人径直走入刺史府中堂,一进门就看见一位身着浅黄色绣衫的小黄门翘腿坐在当中包锡镂枝黄花梨木交椅上,正等的不耐烦。

    众人见礼毕,待宋岩摆出香案,众人齐齐跪下,内侍上前打开圣旨宣谕:“朕闻邓州之变,深为震悼,未料忠武叛逆,猖獗如斯,东南精兵,深负朕望,然兵戈之事本无万全,攻守之势变换瞬息,东南之地乃根本之门,断不可长失于唐军之手,可着商州刺史宋岩兼东南处置使,把截金商二州军政要事,秣马厉兵,伺机徐徐图之。”宋岩得此重任,深感吃惊,本来皇上放自己在商州不过是为了以后回朝廷打个铺垫,现在如此安排,倒是让自己长久攻掠东南之意,可自己无带兵经验,能否胜任也还未知,是以宋岩即感恩又是惶恐,连连叩首谢恩。

    内侍一笑:“驸马爷,咱家还没有宣完旨意,待宣完再谢恩不迟。”接着开口道:“东南先锋使马步军都虞侯朱温,元从宏业,恪尽忠贞,本寄予汝殷殷厚望,未料东南之局变换如斯,邓州要地始得终弃,虽粮草不及,然克敌攘土恐未尝无失措之当,着降朱温为长安西面游弈使,暂留诸卫大将军之职,他职一概停落,即日领本部人马回京协防驻守。监军督军不利,着随军回京面君处置。”

    朱温、阎宝互相对视一眼,都闪了一丝怨怼之情,众人叩首接旨,宋岩志得满满,不由得喜于颜色。朱温、阎宝二人站立一旁,默不作声。只见小黄门将圣旨送到宋岩手中后,清了清嗓音:“有口谕,请朱大人,阎大人听宣,其他人等暂退。”二人一听圣旨后面还有口谕,而且如此机密,唬得赶紧跪下,宋岩虽然好奇,但也无可奈何只能移步向外,吩咐众人撤远,自己在偏堂坐下歇息,一边吩咐准备宴席款待圣侍,想到皇上对自己前段时间还雷霆训斥,如今如此器重,一时感叹天威难测,一时不禁飘飘然起来。

    小黄门看了眼地下跪着的两位大人,阎宝说起来在内侍监属于高品太监,平时连说句话都难,未出来之前在宫内碰见,自己都是低头立在一旁,大气不敢喘,没想到现在自己这么威风,想着自己代天宣谕,就不由得中气十足,脸上却浮现出亲切的笑容:“二位大人,圣上让两位免礼听宣,”二人谢恩躬身侧立,小黄门接着说道:“口谕,长安初定,民情未稳,邓州残师璩入长安之境,恐人情物议与国不利,故着邓州军暂屯东渭桥,严令军中不得外泄邓州之事,违者重责。沿途可奏得胜归,破阵曲,须宣称东南大捷之军回驰长安,以安民心军心。”朱温心内一凛,不想长安之势如此紧张,此时东南败退与朝局影响必然巨大,自己回到长安命运如何还是未知,心下一顿惆怅。

    次日,朱温已将军令严令诸军,入长安境内,驻扎东渭桥,任何人不得私回长安,不得擅传邓州失利,对外口风一概是东南大捷,邓州军回驰长安。大军辰时开拔,离了商州浩浩荡荡向蓝田关而去。

    “将军心事憧憧,可有难解之事?”谢瞳与朱温并骑而行,在朱温身旁注意了许久,出了商州,一路上军卒们敲敲打打高奏凯乐,而朱温面无表情,不时轻声叹息,谢瞳忍不住开口相问。

    “子明,你听这吹吹打打,让人听了不仅烦心,还有股子泛恶心,明明败了还要装成得胜凯旋,别人知道了还指不定怎么说我这个厚颜将军呢,哎。”朱温叹了声。

    “我看将军忧心不止在此吧,”谢瞳斜觑了朱温一眼,缓缓说道:“东南溃败之势,朝廷早已知晓,之所以让将军做个样子,只不过不想让东南一隅坏了整个京畿大局,如今之势,诸侯反侧,原来投降的藩镇多叛归唐庭,周边唐军环侧,形成巨压之势,当此之时大齐国内部更不能乱,一旦东南败退传来,京畿上下定然震吓,一些侧顾之人就会离心,内部一乱,大齐国就是想支撑也撑不下去了,所以将军这个戏要演,而且要演好,如果演不好,砸了皇帝的台子,他可会翻脸将这个讳败冒功的罪名都扣到你头上,到时候你想说也说不清了,这也是为什么皇上不在圣旨里写明,而要密传口谕的原因了。”

    (本章完)

第169章 孟楷() 
朱温一个机灵,仿佛打了个冷战,他深深吸了口气,笑道:“未想这场戏有如此重要,我若还这个颓废模样,恐怕会坏了大事,只是没想到长安局势如此艰危,刚出长安之时,可是一统在望,真没想到风云变幻,如此迅疾。”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胜在唐帝出逃,群龙无首,我军克唐国都,外间皆以为大齐国一统在望,是以藩镇投诚归顺如草随风,而今唐帝在成都得以喘息,传檄四面藩镇,敌酋未除,个个藩镇自然首鼠两端,坐观成败,加之龙尾陂一败,人心思动,长安之势现在就是如此,周边藩镇看着都是反齐,如果能集中兵力再次大败唐军,吓破这群墙头草,局面或许又会是一个样子。”谢瞳轻策着马,娓娓地分析道。

    “哎,我是戴罪之人,此次邓州失利回京,天意如何,尚不得知,只求无过自保还怎敢贪功请战呢?一旦小有不如意,恐怕朝廷新旧帐一起清算,说不定就有人会请斩温之首以悬国门喽,呵呵。”朱温苦涩地笑了下。

    “我却不这么看,皇帝此次将你召回京畿,必要更加倚重于将军。”

    “哦,子明,这却是怎么说呢?”朱温在马上斜侧过身子来。

    “邓州失利,东南若图恢复,必然需有得力武臣,将军熟稔邓州之事,况此次撤离也是乏粮无奈之举,若留将军带罪效命,情理合当,然此次却急调将军入长安驻防,明里是撤职待命,实则长安也是缺乏乏可用之将,否则也不会让宋岩这样裙带之臣守卫东南,可见朝廷现下已无暇顾及东南之略。”谢瞳停顿了下,看了看朱温,接着说道“龙尾陂战之后尚太尉便被褫夺兵权,散置在府中,以前旧部也大多投闲置散,将军从黄王起兵,可谓嫡系亲信之人,此次调入京师随驻防灞桥,但却授予西面防御之职,可见驻扎东渭桥也只是权宜罢了,真正却是要将军抵御西面唐军的压力,也是寄希望将军能够击败唐军,一挽大齐军中颓废的士气。”

    朱温心里像过了一道闪电,五脏六腑都明朗舒畅起来,谢瞳还不知道他和尚让的关系,他在马上伸了把懒腰:“哎,子明你这些话说得透彻,这几天心中郁堵得难受,若得皇上如此看重,温何惜此躯敢不尽力协忠,报效朝廷。”

    谢瞳不再言语,他放缓马缰手挡凉棚,向前望去,山形料峭,灞水水势变得湍急起来,不远处的蓝田关如同一道长岭横亘在眼前,离京都长安已经不远了。

    过了蓝桥不久便到了清泥驿,驿丞早已在外迎候,驿丞叫杜葆民,五十来岁,微胖的身躯,一把山羊胡显得很是和善。朱温东下邓州时曾经路过清泥驿,见过此人。只见杜驿丞三两步跑上前,给朱温行礼,朱温在马上一颔首,不准备在此停顿,照这个行军速度,天黑前赶到灞桥应该不成问题。杜葆民一看朱温继续策马向前,堆上一脸笑容道:“将军得胜归来,一路上鞍马劳顿,何不再次稍作歇息,让小站为将士们续些茶水,进进心意。”同时靠近朱温坐骑,低声说道:“朝廷天使在驿站等候,请将军移步暂歇。”朱温眉毛一挑,欣赏地看了他一眼,错鞍下马大声道:“既然如此,倒不便拂了你的美意。”他回头看了胡真一眼,吩咐道:“军士们都乏了,传我的令,停军歇息。”胡真得令后,将令传下,部队很快整齐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