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了天,唐庭曾经呼风唤雨的宦官们也变得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作为唐帝国的依附,皇室已经抛却了他们,这些人只能拼命地巴结讨好新的主人,来换取自己生存的权利。

    黄巢惬意地将脚伸出,早有守候的小宦官爬过来将其靴子褪了下去,双手扶着其脚踝将其轻放至软榻之上。

    “如何?当皇后的滋味还不错吧。”黄巢看着斜坐在一旁的皇后曹氏,调笑着问道。

    曹氏随着黄巢入宫,其算是一个见惯杀伐的女人,场面上自然不会犯怵,但一想到自己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就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顿时陡增在肩头,一颦一笑都感到不自然了起来,此刻黄巢问她,曹氏绷着的脸才泛出一丝笑意。

    “感觉还不如在外面,挺累。”曹氏实话实说。

    黄巢喜欢的就是她这种性格,“是啊,累,可干什么都会很累,当了皇帝才发现,登到最高处,高处不胜寒呐!满朝文武都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马虎不得啊!”

    黄巢将头枕在臂弯之间感慨道。

    “后宫里的那些人们今天我去看了,”曹氏转了个话题,“都是哭哭啼啼地怕的要命,依我看这些都是苦命人儿,唐朝皇帝抛弃了她们,咱们要再斩灭诛杀,这些人的怨气怕要冲天,于新朝不祥。”

    黄巢知道这是曹氏看不过自己过于杀戮,便点点头,“也罢,明儿寻个日子,将他们都放出宫吧。”

    宫烛暗灭,侍立在一旁的宦官们小心翼翼地关上了殿门,黄巢在疲惫中渡过了大明宫中的第一夜。

    此刻,东南的田令孜府邸中却是灯火通明,黄巢入宫之后,这里便赏赐给了尚让,作为大齐国的太尉,尚让掌管着齐国的大部分军权,负责对外的战争。

    前院里,前来迎贺自己的将官们络绎不绝,都是自己曾经的下属,来者都被留了下来,参加尚让的晚宴。

    酒意阑珊后,尚让托辞醉酒出了房门,一个人在后院散步。

    这些年,尚让随着黄巢南北行军,几次差点丢了性命,残酷的战争也使得其对新立的齐国分外珍惜。

    可如今大齐国虽然建立了,名义上已经革灭了唐国,但是唐帝还躲在遥远的蜀地,昭令着天下藩镇入京勤王,京畿四面的藩镇也都还未表达立场,中原的藩镇们回信也都未收到。

    大齐国如同一条细长的丝带,只有东西二都及其夹峙中的陕虢、同华数州,甚至比不上一个中型的节镇,势力实在是太窘迫了。

    希望黄王登基后,天下人也能绝了向唐之心,那样的话,大齐国才能真正地站稳脚。

    尚让倚坐在后园水潭边的亭中,潭水表面结了一层薄冰,满天繁星映射在其上面,泛出了一层柔和的光莹,夜色中,亭内许久传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

    (本章完)

第143章 周遭的藩镇们() 
随着黄巢的登基改元,一个崭新的王朝建立起来了,它向天下的藩镇宣告,现在你们可以有另外一个的选择。

    与以往征伐夺得天下不同,黄巢军对官军其实并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它更像是一场斩首行动,趁着关中的虚弱横剑直往,而一路上各藩镇的底线也确实令人大跌眼镜,在一群坑货们合力放水和默许下,黄巢顺风顺水地来到了长安,猛地一刀,砍下了唐庭这个巨人的头颅。

    就算黄巢建立了大齐国,然而其实际掌控的地方也相当有限,名分和招牌自己是立起来了,然而周边藩镇们的态度才是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存活的关键。

    藩镇的独立性使得其有着很自由的话语权,想跟着哪位大哥混自己也做的了主。

    就像一群小弟们正围着大哥在玩耍,突然一个小孩儿闯了进来,把大哥按在地上揍了一顿,疼痛难忍的大哥看附近没人帮自己,寒心之下只好开溜,边跑还边喊着,你丫给我等着。

    这群小弟们看着闯进来的这位自称要当大哥的小孩儿,瞅着这位其实也不怎么地的大哥,大家将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拒绝吧,可怎么跟先前的大哥交代,确实是自己看着大哥挨揍,自己也没上去帮把手。

    接受吧,心里也难受,说实在的,这家伙还不如我呢!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藩镇开始分化,大家选择站队和阵营。

    中原藩镇中出奇一致地选择了归顺,忠武军周岌毕竟跟朝廷不熟,也能理解,但天平、徐泗、泰宁、淄青,这些东面的节度使依次投降,那可就带着打酱油的意思了,这些人恐怕都抱着先糊弄一番再说,只要不来找我麻烦,名分上跟谁不是跟?

    而京畿四周的藩镇也都很统一,敷坊、泾原、甚至凤翔也都选择了归降大齐,这些藩镇归降更多的是忽悠性质。

    黄巢的使者来了,拿出一个赦书,亲们来吧,签个字吧,签完你们就是我们的同志了。

    投降后,节镇内的官员更替、任命一概不需要变更,一如既往,这种名义上的归降,其实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任何保障和信用,然而看着拥有数量庞大军队的黄巢军,谁都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单个藩镇去抵抗,只能先委屈求全,暗地里再聚势准备反击。

    还有一种态度就是根本不鸟你,黄巢派出的使者刚踏入了河朔三镇,魏博的节度使韩简的反应很爽快,他二话不说,直接就把这个倒霉蛋给咔嚓祭刀了。

    就你黄巢还想当老大,老子对之前的老大都不放在眼里,还能归顺于你?洗洗睡吧。

    韩简这个人相当不简单,河南道的诸藩镇本来想用投降换来个平安,却没想到身边的这个韩简也有想法,他在观察和准备着,谁当天子不是当,他黄巢做得,我就做不得了吗?

    黄巢最为忌惮的其实是两个人,王重荣和诸葛爽,河中地势险要,与长安东北门户蒲坂隔河相对,时刻威胁着长安的安全,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确实也比较特别,这位也是作乱上位的,知道朝廷也是一直隐忍自己,才答应自己做这个节度使的要求。

    王重荣接见了黄巢的使者,与之前预想的一样,王重荣答应的很痛快,相比唐庭,这个大哥应该是比较靠谱的,最起码应该能自己当成自己人吧。

    王重荣后来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真的想错了,黄巢那是根本不把自己当外人啊,伸手拿钱、要粮、要兵士们,要要要要要要,要你命三千啊!

    黄巢要面对的另一个难对付的是诸葛爽。

    诸葛爽率领着河东、代北的人马南下,他的势力也不比黄巢差太多,盘踞在河阳之地,随时都有可能给洛阳来一下子。

    怎么办,此刻诸葛爽带兵来到了长安西北处的栎阳,看着已经失陷了的长安城发呆。

    他的意思其实和李琢的想法很一致,那就是等黄巢攻击潼关时候在其背后来一下子,打的他找不着北。

    然而朝廷的表现也太水了,潼关天险竟然旦夕就被攻破,搞得诸葛爽领着众军最后日夜追赶才到了长安城外。

    如今皇帝也跑了,长安城已被黄巢占领,怎么办?长安城的唐旗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城的白色旌旗。

    在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境,诸葛爽遇到了前来防御自己的朱温,这是年轻的朱温第一次单独面对如此庞大的唐军,诸葛爽在代北抗击沙陀的事迹自己也有所耳闻。

    两军对垒,朱温策马出阵,对面的诸葛将军,可否临阵一谈,说罢当先几步,诸葛爽看着朱温洒脱的模样,不禁感到了一阵失落,自己确实老了,不复当年的驰勇无畏了。

    朱温看着失落的诸葛爽,策马近前,说道“长安已然失落,将军就算有再大的本事,恐怕也难以回天。”

    诸葛爽看着朱温,感觉到了其话里没有讥讽的意味,他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那么,温请为将军谋局,如何?”

    “且听你一谈!”诸葛爽突然来了点兴趣。

    “将军千里勤王,然则最终未能挽大厦忽倾,将军以为唐庭应该如何看此事?”

    “此事本将一力承担,再者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毕竟皇帝尚在,我等就誓死宁为唐臣,绝不屈膝。”诸葛爽说的很硬气,其实他和朱温曾经都在庞勋手下当过拆,最后才投奔朝廷,也不算第一次变节了。

    “既然将军不愿归附大齐,那么请回河阳去吧,请将军看着我王最后的一统。”朱温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不一定每个认怂的人都都会信必须是输。

    “那待我王一统寰宇,届时将军再归附也不迟。”

    朱温退了一步,诸葛爽看着朱温,牢牢地将其记在心头。

    诸葛爽看着朱温,好吧,既然你说自己能搞定。那我就等着你吧,看看你黄巢军是否真的能统一天下,诸葛爽眯着眼睛看着朱温,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自信。

    河阳军调转方向,缓缓地向着关外的方向退却了,朱温立在马上,浑身的汗湿透了。

    风一吹过,全身冰凉至极。

    (本章完)

第144章 三个书生() 
在每个大时代变革的背景之下,总有无数的小人物被时代的浪潮所波及,他们无奈、困苦、压抑,却又顽强地挣扎着、适应着、寻觅着、生存着,其中的一些人还被浪潮所涌推着达到了之前难以希冀的高度。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诚然也。

    黄巢军迅速地占领了长安城,使得城内的人们来不及选择出逃便被堵在了里面,这一年正巧是朝廷一年一度的抡才大典举行之时,一些考试结束了的学子们尚未离京便被堵在了里面,出去不得。

    这些人或躲在京内的亲戚家中,或滞留在旅店馆驿之内,外面兵荒马乱,黄巢军又戒严京城严禁随便出入,这些人困在这座江山易主的长安城内,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

    黄巢不知道他们,达官贵人们更不屑理会这些白衣,这群小人物如同蝼蚁般寂静无声地苟存在这座城市中,无人知晓,谁都不会知道,这次被困在长安的人群中,会走出三位极品谋士,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在后来的日子里,点亮了那段历史的天空。

    这三个人就是:敬翔、韦庄和罗隐。

    敬翔是同州人,对长安比较熟悉,今年科举考试的结果令敬翔很上火,题目也不偏,自己发挥的也很不错,结果竟然连个末榜都没排上,也太搞笑了吧。

    敬翔将其归结为有内幕,暗箱操作,愤慨不已的敬翔正在大叹伤不起的时候,黄巢军突入了长安,这就给敬翔摆出了一条仕途道路。

    改朝换代了,新朝广招青年才俊,敬翔旁边的一些书友、同伴都去朝廷那里要求效忠新朝,换取一个官职。

    敬翔看着这些兴奋不已的人们,无奈地摇了摇头,大齐国还未立稳跟脚,现在就冒险下注,太孟浪了吧,再说敬翔也不看好黄巢等人,因此他没去掺和这个热闹,长安以后必然成为战场,为了不卷入这场血腥之中,敬翔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寻机会离开长安,他选择了去汴州投靠同乡王发,王发在那边混的还不错,如果有机会将自己推荐到宣武军作幕僚,也就不用靠这坑人的科举晋身了。

    敬翔没有想到,自己正谋划着一条灿烂的道路,自己将来会遇到一位铁血霸主,而那位霸主此刻其实也在长安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