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仔细搜索,才让高骈免于殉难。

    一肚子臭骚的高骈狼狈地出来了,满腔怒火的他准备对这些突将们实施最严厉的报复。

    然而监军却当起了调停人,安抚好叛军之后,又将高骈情绪抚平,这才使得双方勉强在一起维护。

    高骈一辈子也没这么经历过,恐惧、惊慌、耻辱,使得高骈咬牙切齿不已,我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

    你们这些叛军们,好好等着吧。

    (本章完)

第87章 离乱() 
随着高骈对西川的营建日益完固,大唐与南诏的战事也终于告一段落,有晚唐第一名将的震慑和守卫边陲,南诏方面终于放弃了东进的幻想,双方重新回到了对峙和防御局面,

    长年的袭扰和战争使得双方都是倍加疲惫,南诏国力弱小,在这场刺激的战争游戏中,差点把自己玩残,整个国力已经明显衰退;而作为老大哥的大唐也被这个小弟弄得精疲力尽,元气大伤。

    连年的战争使得朝廷不得不调发大量的军队前往西南驻守,粮草、劳役方面也因此都向军事方面倾斜,人民的苛捐杂税、劳役庸调非常沉重。

    有研究表明,晚唐时期的帝国气候正处于一个寒冷转变期,期间的极端天气频发,水旱灾害也异于之前,北方农耕区的作物往往颗粒无收,广大农民群众只能靠野菜、草籽渡日,然而这些挣扎徘徊在生存线上的人们还要面对朝廷的劳役和赋税。

    连饭都没的吃了,哪里还有余钱来交赋税呢?但官吏们可不管这些。我不管,上面派下来的指标任务,你必须给我想办法,不然我也交不了差,就只能跟你耗,堵你家门、烧你家房子,或者将你们家人都抓起来,看你还有没有钱了。

    当生存的权力都被无情的剥夺之后,死就变得不是那么可怕恐惧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逼之。

    乾符元年末,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于长垣,被逼走投无路的人们纷纷投奔而去,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生存。

    当时的动静还不算大,朝廷也没将其当回事,可是后来的发展却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仙芝等人轻轻地一捅,结果发现这座看似坚固的帝国,竟然如此轻易地被一下子捅坏了。

    “嗖”一只马球顺着球杆被击入了球门,看台上的宫眷们兴奋地大声叫喊,唐帝满意地笑着,用汗巾擦拭了把脸庞的汗水,随后便将其抛给了不远处的小宦侍。

    “再来”唐帝骑在驴上兴奋地说道,因为唐帝尚且年幼不习马术,因此唐人痴好的马球此刻降级为驴球,一般仕女、宫眷们多喜驴球,稳当安全,皇帝乃万金之躯,此刻的唐帝也只能听从母后、大臣们的劝诫,通过打驴球来娱乐自我,聊胜于无。

    这几日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来,堆得大明宫的殿内几案上面满积如山,让年少的唐帝都看得头皮发懵。

    五月,南方,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因赏罚不公叛乱,劫库兵作乱,行收党众近万人,攻陷苏、常,乘舟往来,泛江入海,转掠二浙,南及福建。

    六月,中原,王仙芝及其党尚君长攻陷濮州、曹州,众至数万,天平节度使薛崇出兵击之,为仙芝所败。

    同月,冤句人黄巢亦聚众数千人应仙芝。

    卢龙节度使张公素被属下将领推翻,狼狈地逃回京师,帝国东北开始震荡不安。

    九月,昭义军乱,大将刘广逐节度使高湜。

    乱事四面八方地不停涌出,让皇帝都感到很无语,看着整日在堂上与宰辅们商讨政务方略的田令孜,此刻也忙的团团转,顾不上对自己多方劝诫和上书,总算可以放肆地玩一把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仙芝等人的袭扰变得难以控制的地步,黄河流域、江南淮南都收到波及的军报,整个河南、北成为了重灾区,富户、高管们正纷纷筹法子,尽力逃离战乱地区。

    此刻徐州萧县城外,郊外低矮的房屋内正上演这一场离别,既然生活不下去了,那就放手一搏,搞不好还能像上次一样得了不少好处回来。

    朱存不理会妻子的哀嚎,拉起了三弟朱温,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门外。

    大哥,家里就拜托你了,这几日看着黄巢的军队就要来了,我们选择和他们一起发财,这样家里就会有盼头了。

    生活充满了无奈和苦楚,同时其又充满了离奇和戏剧。当朱存再次拉着兄弟参加叛军的时候,他也许不知道,历史的车轮在此刻开始偏转了。

    (本章完)

第88章 大唐第一落榜生() 
科举制度作为帝国的抡才大典,在漫长的时期内,为朝廷选拔了众多的人才志士,也成为了所有寒门子弟入仕晋身的希望。

    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成为了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十载寒窗,读破书卷,一朝高中固是令人欣喜不已,然而期间又有多少人痛苦地徘徊在榜单之外,纵使穷首皓发也还是名落孙山。

    若论大唐最著名的落榜生,黄巢必然可以排在第一位,因为这次落榜的后果相当严重,其直接导致了一个王朝走向覆亡。

    曾经的黄巢也曾意气风发过,也曾希望能够中榜之后光宗耀祖,进入仕途为报效国家出份薄力。

    然而一次次地落榜却让黄巢彻底放弃了科考,黄巢感觉自己写的也挺不错,既没跑题也没有偏离,为什么每次都会名落孙山,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黄巢就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朝廷腐败!暗箱操作了,断了咱们寒门子弟的晋身机会,让一些人们产生了愤怒和怨恨,黄巢无疑是这里面最愤怒的一个人。

    长安城外,斜阳西坠,巍峨的城墙随着光线的偏移,投下了深浓巨大的墙影。

    城外一个孤寂的身影向东而去,屡次的科举失败让这位大唐落榜生断绝了复读的念头,进不去那个系统,除了努力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毁了它,我自己来制定规则。

    不就是一个官吗,我苦苦哀求你不给我,那么就让我来将其打破了吧。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透阵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失落地回到了家中,他并不是一个穷人,所以回到家中反而比在外面惬意多了,黄巢家家准确的说应该是属于富得流油的那种。

    这与其另一个身份息息相关——盐贩子,这个职业在晚唐很常见,属于一个上不去台面的灰色职业,之前我们曾聊过唐朝私盐的问题,每一个大盐贩子必然是一个武装头目,带头大哥。

    唐庭设立有专门稽查私盐的机构、人员,一旦发现有人贩卖私盐既可以将其逮捕,在唐代走私私盐的处罚相当严重,如同现在贩卖毒品的处罚一样,基本就是一个死。

    在朝廷缉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私盐贩子们为了保住姓名,也随之进行了武装筹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掌控武器、兵马的盐贩子们,慢慢地形成了一股流动着的武装势力。

    这种武装势力本身就属于一种极不安定因素,其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就有可能爆发出来,而另一位农民军首领王仙芝本身也是这个角色,最终其领着这群拿着大刀片子的人们,冲向了唐朝的东部,很快整个王朝为之震动了。

    越是已经得到了巨大财富的盐贩子们,越是想要尽快洗白自己,这样就可以平静安宁地活在明面上来。

    不排除黄巢的考试动机,应该也有想洗白自己的那一方面,曾经对朝廷无限憧憬的黄巢,此刻已经厌倦了唐朝的腐败和堕落

    ,既然你不行那就让我来试试吧。

    很快,数千的人马就汇集在了一起,黄巢此刻并没有宣扬自己,他躲在王仙芝的义军首领光环的名义之下,没有过早地暴露,在下面默默地发展着。

    四方的人们汇集到了黄巢的旗下,而大家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活不下去了。大家都是老乡自然亲切近人,黄巢依靠这些人们寻速将势力扩展到了数万人之多,一时间告急的文书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了长安城内,朝廷开始不得不对其重视起来,他们记住了这个名字,黄巢。

    而也就是此时此刻,黄巢第一次遇见了朱温,这个看起来很是年轻的男人,此刻正露出了一丝腼腆之意,躲在父兄的身边。

    那天的天气真不错,黄巢感叹道,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从没有见过他。

    (本章完)

第89章 王仙芝() 
一说起唐末农民起义,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黄巢,名气响,诗也做得好,当然最后事儿也闹得挺大。

    然而作为唐末起义的带头大哥,首推却是王仙芝,这个和黄巢一样的盐贩子,用实际行动揭开了唐末动荡不堪的序幕。

    仔细数来,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农民起义,其倡导之人竟都不属于农民,他们或是落魄的小吏、被排挤的官僚、混迹江湖的盐贩子、失意科举的书生等等,却唯独没有农民阶级参与。

    这其实与民性相关,中国的农民本性柔顺,就算被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想能忍再继续忍一下。

    而此刻的人们已经如同一堆干柴,就差个点火的人了,而这个点火人,往往是那些有头脑、有目的的人们。

    他们或是为了谋利、谋官或者是谋取那身明黄色的龙袍。这些人有头脑,有手段,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在古代而能够被借助的最可靠、最庞大的力量只能是广大农民。

    就这样农民们被拉了上去,在无数次战争中艰难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行。

    农民群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卑微的生命,来完成首倡者的意愿,历史赋予他们推动社会改良的使命,当上层利益阶级已经固化了之后,之后的寒门子弟们,只能通过重新洗牌,才能够实现晋升的可能。

    王仙芝没有黄巢的文采,整日里的反抗、走私使其早就放弃了通过科举洗白的途径,他的目的倒是很明确,闹大了好跟朝廷谈判一下,换个大官当当,这样来的快,还不用刻苦读书,多好。

    王仙芝带领的军队在游荡中不停地袭扰城池、村镇,他更像是在不停地秀着自己肌肉,向朝廷表达自己的不容易和强悍的一面。

    对于内乱,特别是自下而上的那种模式,唐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特别是唐懿宗时期,平定裘甫、灭掉庞勋,屡次胜利的同时没人会仔细研究,大家对内部叛乱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剿灭。

    朝廷的速度很快,迅速拨发各镇军队出发。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军的战士们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南下打击敌军,光有兵马可不行,还需要一个指挥攻防专家,否则四镇军卒们熙熙攘攘,没个个主心骨,必然会被轻易击退。

    此番上阵对敌的是宋威,从平庞勋、到在西南抵抗南诏的屡次进攻,这位将军也开始变得成熟起来,朝廷的注意力也聚焦于此,一个将星正冉冉升起。

    微风吹拂过中原大地上,历史上,这片区域的土地曾饱经了战火离乱之苦,放眼望去,倒塌的房屋、死去的孩童,痛哭的女人,这片充满了战乱疮痍土地之上,马上要迎来一场更为动荡的时代。

    乾符三年三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彦昭罢为太子太傅。以左仆射王鐸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这个唐帝初期的三驾马车终于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