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慆的爷爷杜佑曾任德、顺、宪三朝宰辅大员,乃朝廷重臣,家族受其余荫,子孙们也是仕途坦荡,朝廷对这个家族也算得上恩泽深厚。

    到了杜慆这一代出了三个牛人,一个就是杜慆的亲哥哥杜悰,这个我们曾经在讲南诏时曾简单提及过。这个哥们儿最牛的地方在于他娶了唐宪宗的闺女,论辈分是宣宗的连襟,如今皇帝的姨夫,官途自然坦荡,历任多地节度使和朝廷宰辅。

    另一个更加知名,他就是杜慆的表兄弟杜牧。这位杜牧大人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其大名无人不晓,晚唐时的小李杜之一,比较有意思的是李商隐和杜慆他们也是表兄弟的关系,唐代的门第真是缕不清啊!

    还有就是这位杜慆杜大人,他用最抗打击的姿态,使得泗州城硬是顶住了叛军日夜不停的攻击,使大唐的旗帜始终在泗州城头飘扬着,最终成为了庞勋等人的梦魇。

    此时杜慆长叹了一口气,说出了令人动容的一番话。

    明知不可违而为之,身在其位,死于其职,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杜慆称得上是大唐好公务员!

    有时候古白话比现代白话更能震撼人心,在此,我恭谨地抄下杜慆的原话,也算是表达对这位杜大人的崇敬之意。

    “安平享其禄位,危难弃其城池,吾不为也。且人各有家,谁不爱之?我独求生,何以安众!誓与将士共死此城耳!”

    一个好的领导,在危难之际能够与下属同舟共济,而不是喊着弟兄们,给我顶住!自己却抹脚开溜。在这样的领导治下,其下属们也必然会为之效死,如此的人格魅力,自然会感染很多人为之奋进。

    先前劝其离开的友人不再言语,他静静地看着杜慆,站起身,深深地一躬身。

    为国,为民,为苍生!请受我一拜,公能如是,仆与公同死!

    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大义当前,为了抵挡叛军,你愿意拼死抵抗,作为朋友,我能做的就是与你共同分担,同生共死。

    好朋友当如是,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位杜大人的挚友名叫辛谠,也不是等闲之人,而且他的祖辈更加彪悍。

    辛谠的曾祖父辛云京是肃、代、德三朝重臣,被封金城郡王。这可是立过大军功的大臣,有过平定安史之乱的履历,常年镇守河东等地,外抗回鹖,内镇河朔,治军严明,硬是逼得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以恒、赵、深、定、易五州投降朝廷。

    这样的先辈自然是家族后人们敬仰的楷模,而其年轻时的一个特点,更是让作为曾孙的辛谠十分膜拜,那就是武艺绝伦,每次征战擒俘杀伤都是冠绝全军。

    曾爷爷这么光辉的过往事迹,让处于将门之家的辛谠在儿时就有一个武侠梦。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刻的辛谠被杜慆的舍身抉择所感动,他决定回趟广陵家中,与亲族诀别,然后返回与泗州与之同生共死。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辛谠的这个决定,才使得泗州能够在最脆弱的时候,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没有被绝望给击溃,希望的灯塔依旧继续照亮着前进的方向。

    辛谠起身告别了杜慆,走出了泗州城。

    猎猎的寒风吹拂着东逝的淮水,泗州城如同一颗黑色的丘陵在淮泗口处突兀耸立着,城头来来往往的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加固着城墙,城外的沟壑也被役夫们疏浚挖深着。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泗州城,大战即将来临。

    杜慆站在城楼之上,看着辛谠渐渐远去的背影,拱手作别。

    我会一直等着你回来,因为我知道,不管如何艰难,你一定会信守你的言。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一辈子,一个真心知己,可以共赴患难,可以生死相依,足矣足矣。

    (本章完)

第49章 战泗州() 
都是一块南下,只是刘行及行军的距离稍近罢了,还没到达泗州的李圆在途中便听到了濠州兵不血刃就归降的消息,看来庞勋大人真是天命所归啊,兵锋所到之处,尽皆归附,想必泗州也应该会如此懂事吧。

    他能这样想,看来临走时庞勋压根就没告诉李圆,这个杜慆不好惹!

    李圆派出了一百多精兵作为前锋,前去泗州接收城池,封存府库,然后再轮到自己率领大军,接受泗州刺史的跪拜归顺,这种亮相的感觉太爽了,想想就风光无限啊!李圆的梦做的挺好,但是梦总是会醒的,而这次是被吓醒的。

    这一百多士兵就这样毫无压力地走到了泗州城附近,刺史杜慆早就派人在城外迎候,这些小吏们平日里溜须拍马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左一句可把你们盼来了,右一句等你们等的好苦啊,一番恭维把这群士兵粗汉们拍的飘飘然起来,真把自己当成王者之师了,连最后的一丝警惕全都抛到了脑后。

    这群士兵们就这样和众人欢声笑语地走入了城内,刚入城,才走一会儿就发现不对劲,只见刚才迎接自己的那几个小吏们一个箭步就拉开了和自己这群人们的距离,一溜烟跑出老远。

    糟了,中计了!惊慌失措的人们赶紧转身想逃出城去,当然,城门早就被关上了,而且城头、巷口纷纷闪现出一排排手持锐箭的兵士们,箭矢的寒芒冰冷刺眼。

    杀戮!死亡!

    一阵凌乱地箭雨过后,这一百多名叛军全部倒在了地上,也许他们大多数人不久前才被父母、妻子送入队伍之中,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进身发财的良机,却没想到最终将亲人们送入了死地。

    杜慆的计谋成功了,前锋被全部诱杀的消息传回了李圆那里,愤怒的李圆急令大军前行,再也顾不上风度的李大将军这次是真的上火了,肉没啃着,牙倒被绊掉了一颗,疼!

    李圆这边疾速行军,而南面的运河之上有一个人也在火速北上,沿途逃亡的百姓扶老携幼南奔、北去的商贾货船也开始纷纷掉头南下,只有这个人依然北上而行,他就是辛谠。

    有好心的父老担忧其不知道北面兵乱的事情,劝诫他,快停下吧,人人都向南逃,你却一直向北,为何要去白白送死呢?

    辛谠摇了摇头,没有理会。

    一路向北,那里有我的朋友,那里有我的承诺。

    在危机来临之时,在茫茫的人海中,当大家哭喊着躲避、逃亡之时,总有一个或一群身影,为了拯救危难,决绝地逆流而行,虽然沉默无声,但却义无反顾,这就是英雄。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白衣猎猎,神色萧然,他背负着长剑,在人群中逆流北行,此去生死不论,只为了挚诚的友谊,只为了天下苍生、国家安宁。

    壮哉!辛谠,不负尔祖之威名!

    比辛谠稍早,李圆的军队到达城下之后,很快就对泗州城发起了进攻。而杜慆这次更加热情,用箭矢、擂木、巨石招待着这群远道而来的兵士们,一天下来,城池完好,而李圆这边却死伤惨重,冷静下来,李圆分析了一下才发现,自己和庞勋都太乐观了,这点兵力根本搞不定泗州城。

    老大,赶紧增援吧!李圆一面派人回去找庞勋要援兵,一面退后将泗州围困起来,先把它困起来,等援兵来了,百道进攻,不信攻不下来。

    而此刻,数日风尘仆仆赶路之后,辛谠终于到达了泗州城下。

    站在运河之上遥望泗州,城池比前些日子多了几分憔悴,箭痕、烟火灼烧、石击的痕迹很是显眼,河面之上不时还漂过来几具泡发胀的尸首,大战已经开始了。

    李圆虽然将泗州城围了起来,但水路之上,寨门拦江都还没有设好,要是真遇见个不要命的主儿,驾舟硬闯,倒也不好阻拦得住。

    而辛谠恰恰就是个不要命的主儿,冒着挨几箭的风险,辛谠急速划船冲过了李圆的包围圈,城头上的人们都看到了这个场景,一位老者,单身独舟,从李圆包围圈中冲将出来,引起了沿河两岸叛军们的骚动,他们纷纷搭弓射箭,因为隔河太远,却最终赶不及老者的船只,只得跳脚大骂。

    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哪怕城外围困着百万雄兵,因为你是辛谠,我杜慆的好朋友。

    杜慆站在城头看着渐渐靠近城下水门的辛谠,他一面令人打开水门,一面对着辛谠微笑着,辛谠自然也看到了城头上穿着刺目红色官服的杜慆,相视一笑,生死相依,自然无需客套,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知彼此心意。

    真挚的友谊,这个渐行渐远的东西,在古代却如此奢华,生死相依,令人动容。

    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虽平旷,而冈垄盘结,山水朝拱,风气凝翠,形胜之区也。

    对于这块江淮要地,庞勋志在必得,为了拿下泗州,大量的叛军被陆续投放进了泗州城争夺战之中,城外的叛军已经多达万余之众。

    日夜不息的鏖战使得泗州城内的守军疲乏不堪,都押牙李雅率领着亲军刚刚击退了爬上城东城墙的敌军,盔甲布袍之上沾满了一层厚厚的血浆,还未凝结的血液顺着长刀嘀嗒落下,他回头看看跟着自己拼杀的袍泽们,数量又少了一些,心头不禁黯然。

    城头之上正在忙碌地收拾着兵士们的尸首,若遇到叛军的尸体就直接扔下去,间或砸到城下还未咽气的兵士身上,发出那一声声凄厉的嘶吼,让已经麻木了的兵士们心中也是一揪。

    鸣金收军,夜色渐浓之际,李圆这边终于下达了收军的军令,这几日在李圆的严令之下,叛军发动了数次猛烈进攻,让杜慆等人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李圆这边也是损伤惨重,数千兵卒毙命于城下,密密麻麻的尸首撂在城池之下,令人作呕的血腥味漂浮在两军上空,吸引了无数前来啄食的夜鸦。

    杜慆肃立在城头之上,新月如眉,四处散布的敌营之中,篝火点点。南面依然没有任何消息,朝廷利益攸关,两镇唇亡齿寒,淮南的令狐大人一定会来援助的,对于南面的救援杜慆是深信不疑的,我一定会坚守下去,哪怕战至一兵一卒,庞勋,你一定吃不掉这个泗州城的!

    (本章完)

第50章 朝廷的态度() 
泗州的得失还不是庞勋此刻最大的心事,朝廷的态度才是其最为关注的。

    自占领徐泗之地后,庞勋就立即草表上奏朝廷求取节钺,后来恰逢高品宦官康道伟来徐抚慰,庞勋拉着这位朝廷领导,一方面大阅徐州兵马秀肌肉,一方面好吃好喝招待着,临走时又送了一大堆金银黄白的“土特产”,希望能替自己在朝廷内美言几句。

    盼星星盼月亮地等待中,日子是过得是相当煎熬的,庞勋一方面做着拥戴朝廷的样子,(国忌犹行香,飨士卒必先西向拜谢。)一方面却屡屡派兵攻破附近它镇州县,一时间宣武、淄青阖境大严,要道险塞尽皆布防。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越等心里越没底,自己毕竟是借军乱上台,不是由朝廷指派,用既成事实来要挟朝廷,还得看朝廷愿不愿意,这是个很不确定的事。

    在自卑和恐惧的策动下,为了自保,只有不断地增强实力,扩充财货,才能给自己寻找到一丝丝的安全感。

    朝廷的勅使来的很快,让庞勋欣喜的同时不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