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宣宗对此予以认可。

    成德军节度使王绍鼎去世后,军队推举其弟弟王绍懿为留后,唐宣宗便以昭王李汭为镇州大都督、成德军节度副使,都知兵马使、检校右散骑常侍、镇府左司马、知府事、兼御史中丞,王绍懿本官充成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仍赐紫金鱼袋。寻正授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累加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太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又加检校司空。

    成德军节度使王绍懿对成德镇的治理简单而宽大,军民对他都很满意,因此这一时期成德军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咸通七年,成德军节度使王绍懿染病,逐渐不起。

    临终前,王绍懿召来王绍鼎的嫡长子王景崇,沉声对他说:“我兄长认为你年轻,所以把军队的指挥权和成德镇的管辖权都交给我。绍鼎,你现在成年了,如今我要把权力交还给你。你要努力工作,忠于朝廷,和邻镇和睦相处,别毁了兄长的遗产,这就是你的功劳了。”说完王绍懿就死了。

    成德军监军当时就在旁边,其向皇帝上奏,皇帝允许了,就任命王景崇为忠武将军、守左金吾卫将军同正、检校右散骑常侍,成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不久,王景崇正式任成德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咸通十年王景崇因为平定庞勋叛乱,进爵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封赵国公。

    乾符五年王景崇进封常山王、检校太傅。

    中和三年王景崇逝世,享年三十七岁,赠太傅,谥为“忠穆”,其子王镕继位为成德军节度使。

    成德军进入了王镕掌控之下,年幼的王镕此刻还不知道,天下的大势正在悄然变换着,虽然成德军镇承平日久,但在这纷争的天下,成德军也再所难免地卷入争乱之中。

    王镕,其先回鹘阿布思之遗种,曰没诺干,为镇州王武俊骑将,武俊录以为子,遂冒姓王氏。没诺干子曰末垣活,末垣活子曰升,升子曰廷凑,廷凑子曰元达,元达子曰绍鼎、绍懿,绍鼎子曰景崇。自升以上三世,常为镇州骑将,自景崇以上四世五人,皆为成德军节度使。景崇官至守太尉,封常山郡王,唐中和二年卒。子镕立,年十岁。是时,晋新有太原,李匡威据幽州,王处存据中山,赫连铎据大同,孟方立据邢台,四面豪杰并起而交争。镕介于其间,而承祖父百年之业,士马强而畜积富,为唐累世籓臣。故镕年虽少,藉其世家以取重,四方诸镇废立承继,有请于唐者,皆因镕以闻。

    王镕继位为成德军节度使,年仅十岁。

    王镕继位之初,正是诸镇割据称雄的时候,李克用割据河东,李全忠割据幽州,王处存割据易定,赫连铎割据大同,孟方立割据邢台。诸镇军阀连年征战,互相兼并。其中,以河东李克用和幽州李全忠势力最强。

    王镕年幼继位,河东晋王李克用对成德镇早已虎视眈眈,只是李克用正对孟方立用兵,暂时没有进犯成德。

    (本章完)

第455章 幽州节度使() 
    李克用没顾得上对成德出手,不代表王镕猜不出李克用一旦拿下昭义军的孟方立之后,其下一个小目标就是河朔三镇,王镕虽然年岁不大,但军镇内的老叔、老伯们眼睛可都是雪亮的,河朔三镇都是从战火、动乱、军变的血腥中历练出来的,谁还看不出来个大概,李克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摆出来后,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就都明白了。

    怎么办?这个问题让这些河朔三镇节度使们感到有些难以抉择,自己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待的好好的,说起来也算得上是大哥级的人物,就算是朝廷的脸色,自己也用不着看,特别是黄巢作乱后,朝廷的能力衰落,政令不出长安,对魏博、成德、幽州这些偏远军镇无力约束,这让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感到了一阵惬意和愉悦,土皇帝的感觉也无外如此吧。

    正当大家都感觉良好的时候,西面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突然冷不丁地来了一句,别睡了,醒醒跟着俺当小弟吧。

    太伤自尊,这也太伤自尊了,明明自己这百余年的腕儿,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你李克用就敢这样侮辱人?但这些节度使们再仔细掂量了之后,纷纷泄气了,人家李克用确实有这个资本,单凭那数万的塞外骑兵就足以让这些河朔节度使们胆寒,加之这个李克用又拉拢到了义武节度使王处存的投靠,这让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特别是成德节度使王镕、幽州节度使李可举感到了异常的压抑。

    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对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进逼,选择了支持孟方立,在昭义军孟方立后方进行大力支援,从物资到兵员全方位的支持,希望能够借助昭义军来打造自己的坚固屏障,无力去和成德节度使王镕一起对付义武军的问题,王镕只能将目光转向了北面,与自己有着唇亡齿寒的盟友,幽州节度使,李可举。

    提起幽州节度使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是作为影响了整个朝代的节度使,幽州节度使绝对是处于第一位的,有一位幽州节度使曾经深刻地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和走向,他的名字叫做安禄山。

    幽州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安史之乱的策源地。

    唐玄宗先天二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范阳郡),初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九州。

    大唐天宝元年,改幽州节度使为范阳节度使。

    天宝三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平卢军使等。

    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

    安禄山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其便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

    开元初年,安禄山跟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逃离了突厥,安道买的第二个儿子安贞节任岚州别驾,便把他们两个人抓回来了。

    安禄山年纪到了十多岁之后,其便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

    后来,安禄山同安思顺等人约定结为兄弟,从此就定为姓安。

    逆境中的人,往往迸发出惊人的潜力,安禄山长大成人后,其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又称牙人、牙郎、牙侩、牙子、牙纪、市牙,现在的这个职业又叫中介,以后跟其一起造反的另一位大佬——史思明,其也是这个行业里的人才。

    开元二十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便拷问他,然后准备乱棍打死,安禄山高声大喊叫道:“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心中不由地一动,于是就放了他。

    张守珪命令安禄山跟其同乡史思明为捉生将,让他俩一起去抓活俘虏,安禄山他们两人能力确实很强,只要他们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果然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看到这两位这么牛,张守珪很高兴,于是他就把安禄山破格提拔为偏将。

    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禄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

    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

    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他秉性机灵聪慧,人们大多称赞他。后来朝廷授予安禄山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安禄山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请求求众人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在一片歌颂阿谀声中,年老的唐玄宗很欣慰又多了一名能臣干臣,加上其对唐帝的尊崇,唐玄宗便更加信任喜爱安禄山。

    天宝元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此后安禄山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唐玄宗更加宠信他。

    天宝三载,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一一照旧。采访使张利贞经常接受他的贿赂;几年之后,黜陟使席建侯又说他公正无私;裴宽又因安禄山接替而离职,至于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大家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将安禄山打造成了大唐第一好臣子的模样,这几位都是唐玄宗信赖的朝臣,因此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了。

    后来在安禄山的强烈请求之下,其当了杨贵妃的养子,此后安禄山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望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杨銛以下的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天宝六载,安禄山被朝廷提拔为大夫,他经常委派刘骆谷进宫禀奏政务。

    安禄山和殿中监王鉷都是大夫,李林甫担任宰相,朝臣中没有谁敢违背宫廷礼仪,安禄山仗着深得唐玄宗宠爱,进宫朝见唐玄宗不大弯腰。

    祝大家新年越快,阖家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本章完)

第456章 最著名的幽州节度使() 
    对你有好感不代表可以惯着你,李林甫虽然收了安禄山的孝敬,但不代表就万事会迁就着安禄山,看安禄山这么嚣张,李林甫也看不下去了。

    在一次朝会之上,李林甫当着安禄山的面故意找茬,其大声地命令王鉷要好好礼拜,王鉷被斥责后,赶紧快步上前弯腰作揖,神态恭敬得很,安禄山这才吓得直喘粗气,腰也渐渐地弯下去了。

    李林甫虽然名声不佳,但作为宰相,其气场确实震慑住了这位后来的枭雄,安禄山。因为每当安禄山同李林甫交谈时,李林甫总提前摸准了安禄山的心思并先说了出来,安禄山认为李林甫简直就像神仙一样无所不知,旁人能够清楚地洞悉自己的心理,这简直太可怕了。

    因此,慑于对李林甫的恐惧,安禄山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气也惶恐得汗流浃背。

    李林甫用温和的语言接待他,带领他到中书厅就座,用自己的披袍盖在他的身上,安禄山欣然接受,没有顾忌,亲昵地称李林甫为十郎。

    刘骆谷每次从宫廷回来向安禄山汇报情况,安禄山必然会先问他:“此次十郎说了些什么?”若是有好话,安禄山就喜得蹦跳,如果只是说“大夫必须好好地查核一下。”,安禄山就会反手撑着床,忧虑地叹说道:“哎呀,哎呀,这下我可死定了!”李龟年曾经模仿表演了这般情景,唐玄宗经常拿这事逗笑取乐。

    安禄山晚年更加肥胖,肚子都快掉到了膝头下边,体重三百三十斤,每当走路只有用两个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动脚。

    而当安禄山奉命在唐玄宗面前跳胡旋舞,动作却快得像旋风一样,他建造的住宅,宏伟华丽到了极点,用金银做笼子筐子筲箕等物,虽然僭越,但地方的官员却无人敢向上举报。

    当朝廷宣召安禄山进京之后,唐玄宗便会将其召来到勤政楼上,御座位左边竖立一块用金鸡羽毛做装饰的大屏风,而屏风左边则摆放张木榻让安禄山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