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式看了看岸边的徐州军,微微一笑,缓缓走下官船,一一搀扶起上前参拜的将校,他回头吩咐忠武义成两军在城外安营暂歇,然后便随着徐州军众人进了徐州城内。

    两镇军队不进城,徐州军的军心随着王式的坦荡而慢慢稳定下来,一连三日王式都在府内处理府事,派人出城犒赏城外驻军,丝毫没有处罚乱军的意思。城内提心吊胆的人们渐渐放松了警惕,或许朝廷还是会像往常一样,继续保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抱着侥幸心理的人们总是喜欢把事情向美好的方面想象,但事情真实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三日后的清晨,城外西校场,一身戎装的王式站在校场口,身后跟随的是这次倡乱的银刀诸军。

    通过这几日的沟通,近卫七军的这些彪悍的将领对王式也是服服帖帖的,猛人就是猛人,人格魅力果然是无穷的。

    王式领着几位亲军将领进入议事军帐中,近卫七军全部在帐外原地待命。

    今天是要为义成、忠武两镇军队送行,整个银刀诸军上下顿时一阵轻松,这两支外镇队伍在城外驻扎,却形成莫大的武装威慑,让人们如履薄冰。现在好了,这些军队马上就要走了,等他们走了之后,这位王大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再猛也是个被拔了牙的老虎,大不了把他也撵走就是了。

    王式掀开帐帘,快步走了进去,陆续跟随进来的近卫将领们站定后,这才发现帐内竟多了很多持刀军士,而且已经将帐门堵死了。

    ‘大人,您这是?’这些将领们突然心中一紧,一种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

    “都给我拿下!”王式此时阴沉着脸坐在大帐之中,“朝廷待尔等不薄,尔等却逐帅叛乱,来人!”

    义成、忠武军将闪出,“朝廷有密旨于我,着义成、忠武协助本官剿灭乱军,执行去吧。”王式严声令道。

    “领命!”两将肃然领命。

    待两将出帐不久,帐外便突然一阵大乱声传来,顿时骂声、哭闹声、喊杀声响了起来,剑戈相击的金属碰撞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涌入账内,令人闻之不禁作呕。

    帐内被擒下的亲卫将领们各个面如土色,知道王式狠,没想到这么狠,这是要对银刀等军斩尽杀绝啊,诸人绝望地盯着王式,眼中充满了怨毒之意。

    王式看了眼这几个人,心里叹了口气,这些人也都算得上朝廷的彪勇之士,没为国死在沙场之上,却耻辱地以叛军名义被斩首,真可悲啊。

    他摆了摆手,帐内军士立即会意地将嘶吼着求饶的几个将官拉了下去,帐外噗噗噗几声之后,一切都归于平寂了。

    烈阳照在校场之上,此时的校场已没有了早晨的宁和,四周景象如同修罗地狱一般,血污将地面的枯草染的通红,散发出阵阵血腥,断臂残肢散落一地,断刃和枪头残留在尸体之上,数千银刀诸军就这样在毫无防备之下,尽皆被两镇军队给剿灭了。

    王式走出帐外,看着满目的尸体,叹了口气,领着军队向徐州城进发,一场彻底的大清洗即将开始了。

    城中残余的银刀诸军风闻突变后,纷纷逃出城去,王式一面负责缉捕,一面告知自首者不问,关键谁也不敢再信这个王大人了,信他的后果太惨烈了。

    鉴于徐州总是叛乱不已,朝廷决定,将徐州分裂成几部分,徐州划给兖海节度,设立团练使(朱温所属的萧县也随徐州一道划分)、濠州划给淮南道管理,宿州自己设立团练使,兼管泗洲,由中央直辖。

    徐州军只能留下来二千守城,其他军卒分散各地隶属蕃镇,就这样强大的武宁军被肢解了,但这么大的变动,倔强地徐州人心甘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一股暗流正在下面流动着,在某个时机,这股强大的暗流将会猛烈地喷溅出来,如岩浆一般发泄出暴烈的怒火。

    (本章完)

第28章 岭西乱() 
当皇帝也不省心呐,这边徐州银刀军乱平息的奏表刚批完,那边的岭南西道军乱的消息又让唐帝再次头疼不已。

    “蔡京,你到底是怎么搞的?”唐帝揉了揉额头两侧的鬓角,愤怒地低吼道。

    其实这位蔡大人也是很无奈,新官上任,自然想搞出点政绩让领导瞧瞧,可是不久他就悲哀地发现,看来自己对这片边陲之地了解的还是不够深啊。

    古邕州治下境内各民族杂居,大多以蛮荒部族为主,多以采集狩猎为生,传统农户不多,田地耕种非常率低下,因此本道自产粮产匮乏,单靠农耕经常吃不饱肚子,自然要开动脑筋想别的办法,偶尔拦路抢个劫、偷个东西,也是可以理解的,穷山恶水出刁民,邕州现状自然民风彪悍。

    蔡京同志新任岭南西道节度使,其实也是蛮拼的,干劲足,压力也很大,因此有时候心情比较焦躁,做事也难免会偏激些。

    一方面南诏军事力量不停在北方聚集,对邕州的威胁无时无刻不在,保不准啥时候再给邕州来一下,这就要求要尽快完善邕州周边及自身防御体系,比如修建堡垒、修浚城池之类。

    可这些工程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邕州城经过上次被南诏蹂躏之后,城内人员大幅减少,服租庸调的人数不够,因此就需要让当地的部族积极加入到朝廷建设活动中来,但这种吃不饱饭还白干活的工作,显然对当地人吸引力确实不大。

    为此蔡京大人肯定做了强迫当地民族服役之类的事情,导致当地民众对这个苛政民怨沸腾。

    另一方面发展邕州军事重镇,就需要广募兵员,数量想要跟上去,门槛自然会低下来,阿猫阿狗都能进来了,人员素质自然良莠不齐,看似声势壮大,其实军事质量很低下。

    为了尽快打造出一个可以捍边的邕州军,蔡京自然要日以继夜地操练新军,而对于那些不配合的兵卒施以严刑峻法也是必要的,可是这些懒散惯了的军士们不习惯啊,干嘛啊,吃你一碗饭,就要这么玩命的练,太不划算了。

    看来治军方面思想工作太重要了,而蔡京同志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只会一味地下令,根本没有去了解这些军士们的感受,要知道大多军士参军的目的都很纯朴,就是为混口饭吃,没有太大的追求。

    当蔡京将自己的伟大理想寄托在这群没追求的人身上时,通过严刑峻法的手段,最终没有得到想要的铁血军队,反而使得双方的矛盾激化起来,(邕州军乱,逐节度使蔡京。)

    蔡京被赶出城后也充分意识到了后果的严重性,节度使失去了对属下的管控,不管怎么辩解,朝廷的处分是免不了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能否尽快将城池想法收回,或许能减轻罪责。

    这位蔡大人第一时间不是向朝廷汇报军乱的事情,而是迅速跑到了较近的藤州,自己是岭南西道的节度使,节制全部岭南西道军政大权,藤州的军队总是该听自己调遣吧。

    连夜在密林之中穿行,一路上饱受蚊虫叮咬,精疲力尽的蔡京终于赶到了藤州城,可是等其到了藤州一点军,立马气的直冒烟,容州这也太损了,藤州划给了岭南西道,你容管经略使就把原来驻守藤州的军队给撤回了?

    而且还是一个不留!

    没办法,蔡大人只好就地召集些土军乡丁们,勉强凑了凑人数前去平叛,可这临时的行伍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邕州军其实也不行,关键是弱中更有弱中手,比弱,邕州军,你还嫩点儿。

    很快,蔡京带领的杂牌军就被打的一败涂地,好在这位大人跑路能力比较强,这次又没有被活捉。

    孤伶伶的蔡大人彻底绝望了,环顾四周,竟无一人跟随,完了,再也翻不了盘了,怎么办?

    去求求岭南东道的兄弟们帮帮忙吧。

    蔡京立即想到了桂管观察使郑愚,自己与这位兄台曾有一面之缘,而看样子对方是个厚道人。

    当蔡京抵达桂州边境时,桂州全境戒严,理由就是邕州军乱,以备非常。

    在蔡京对城守表明了身份之后,并没有获得相应礼遇和尊敬,更多的是白眼和讽刺,刚上任就分走了人家的垄象二州,对方自然不爽。

    更重要的是观察使郑愚此时并不想见这位蔡大人,你都已经倒霉了,就别再拖累本官了,本来就没啥多深的交情,你一来倒显得咱们多亲密似的,会影响仕途的,要避嫌啊,郑愚果断地拒绝了蔡京入境的要求。

    就这样一个堂堂的朝廷大员,岭南西道节度使,就这样滞留在东西两道边境,沦为了政治难民,风餐露宿,凄惨可怜。

    蔡京的难民身份没有保持太久,朝廷的处分很快就到了,给予蔡京行政处分,降职到底,崖州司户。

    去崖州找找李鄠,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没事一起去海边看看那椰子树,白浪逐沙滩去吧。

    蔡京的反应倒是很奇葩,我不去!也能理解,自己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皇上我冤啊!况且那时候的崖州(三亚)还没发展起来,大多属于蛮荒之地,否则也轮不着贬斥的官员去那里了。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蔡京同志很倔强,我不去崖州,我要回家,差事没干好,大不了,老子辞职不干了!

    他马上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走到了零陵境内,朝廷的使者与之相遇了。

    蔡大人,别闹了,你丢的起脸,朝廷还丢不起这个人呢,喏,赐你一杯毒酒,聊表朝廷的一点心意,此刻的蔡大人也只能被迫接受命运的安排,饮鸩而亡。

    对蔡京来说这是一场悲剧,对大唐来说这是一场闹剧,而对与南诏来说,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时机终于到了,趁着唐廷应对邕州军乱自顾不暇之际,一举拿下安南!

    酋龙举起手中的剑,坚定地指向了沙盘中的安南。

    南诏的大军在薄雾清晨出发,沿着红河谷快速地向交趾进发。

    唐林危急!太平危急!交趾危急!

    安南顿时陷入了巨大危机之中。

    (本章完)

第29章 失陷岭南() 
交趾城外,五万南诏大军将这座飘着大唐旗帜的城池团团围住,而城内却只有数千的唐军依城而守。

    经过蔡袭的修葺和垒筑,交趾城的防御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双方持续了一天的攻防战最终随着残阳的隐没而暂时停歇,南诏军在城下留下数百具尸体,慢慢撤退了下去。

    交趾城的烽火楼上,浓烈的烟火已经逐渐地熄灭了,白天时冲天的狼烟想必邻州的斥候已经看到了吧,五烟齐升,这是大敌侵犯的信号,朝廷一定会来救援的。

    一袭戎装的蔡袭此时站在城墙垛口处,凝望着东面,如果朝廷来军驰援的话,必然会从东面的岭头翻越而来,就像那天自己领兵而来的情景,旌旗猎猎,手提重旅,勒马而立俯视敌酋。

    想到这里他不禁握了握手中变冷的朴刀,城下不远处,南诏军营里篝火点点,人影绰绰,嘈杂无忌的蛮语顺着微风隐隐传来,令人烦心不已。

    南诏,尽管放马过来吧,我一定能守到援军到来的那天。

    邕州方面马上就收到了安南被犯的消息,新任节度使并没有火速救援,而是选择第一时间向朝廷告急,因为单单靠岭南西道的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