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诏的旗帜在播州城上空飘扬了仅仅十数日,唐军的兵锋便回扫了过来,大战即将开始。

    一切都那么顺风顺水,赶在唐帝祭天之前,唐军收复了播州,南诏军象征性地抵抗了一番便全线向西退回。

    安南节度使李鄠向唐帝献上了最好的礼物,失地复归,江山无缺。

    一切都仿佛那么的顺利,唐帝在接到捷报之后喜悦不已,其在遥远的长安城内,正惬意地和群臣们大谈着自己的咸通梦。

    没有人注意到一个明显的问题,南诏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而且都拔出了利剑,难道就这么容易被一击即溃,还认怂了?

    不要忘了,这次攻击播州的是南诏的拓东节度,治所善阐府更是号称东都,兵力自然不弱。

    记得金庸大师笔下《天龙八部》中的善阐侯高升泰出场击退叶二娘的情节,那位身手高强,翩翩潇洒的高侯爷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南诏方面之所以如此轻易地放弃了吃进嘴里的肉,那是因为他们的攻击目标根本就不是播州,而是南面的安南。

    此时南诏真正的利刃已经悄然拔出,只等着最后揭开帷幕的那双黑手,向其发出进攻的信号。

    此时大军在外,防御空虚的交趾,却对即将到来的突变还一无所知。

    很快,交趾城的黑手——杜守澄的族人部落登场了,他们早已向南诏约定好了进攻的路线和时间,安南土蛮联合南诏的精兵合计三万多人陡然进击交趾,在内外夹击之下,防御本就薄弱的城池迅速陷落了。

    城内喊杀声震天动地,都护府内的李鄠和监军一看形势不对,立即选择了弃城逃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他们带着残余的部属拼死杀出城外,一路狂奔,一直逃到了东面临海的武州。

    李鄠这个人应该来说还是比较机敏的,他并不是一个无能的官员,在到达武州之后,其一方面迅速召集当地土军(民兵预备役),另一方面派人潜回城内打探情况。

    在审时度势之后,他决定在南诏还未在交趾站稳,率军返回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群从交趾城中仓皇奔出的将士们,在其都护的激励之下,再次踏上了北归的路途,交趾,我们要回来了!

    于此同时朝廷在得知交趾失陷的消息之后,也紧急发兵,邕、管以及岭南诸府共同援救安南,相信此刻老家被人抄了的柔远军也是心急如焚地正往家赶呢。

    很快李鄠带领着收集武州的土军,联合岭南诸府的兵力将南诏军从交趾城内赶了出去,再次收复了安南治所。

    看似交趾城失而复得,本来应该是皆大欢喜,然而安南都护李鄠的前程也到此结束了,朝廷的旨意随后即到,李鄠被贬为儋州司户,长流崖州。

    这可属于一撸到底了,坦白地说李鄠没有做错什么,朝廷责怪的失守安南也不能全怪这位李大人,而朝廷贬斥李鄠的另一个目的——安抚杜氏族人,要是王式知道了的话,估计要气的跳起来,姑息不是安抚,战争时期对顽固敌人的姑息就是在养患。

    面对着明旨的李鄠无奈地跪下谢恩,看了眼这片鉴证自己辉煌与暗淡的茂岭河山,自此踏上了茫茫的流放之途。

    再见了,李将军!朱崖云梦三千里,欲别俱为恸哭时。

    从这场战役结果来看,南诏对突袭安南也没有做好准备,在占领安南之后没有能迅速控制住既得地盘,白忙活了一趟,对于这次安南数日游,年轻的酋龙自然很不甘心。

    一下子没吃下安南,那么我们就稳扎稳打地来吧,南诏下一个进犯的目标是邕州(现在的南宁),这个位于岭南道西侧与安南互为犄角的军事要地,其任务就是拱卫岭南和安南的安全,然而当南诏的兵锋一到,这个朝廷精心布置的军事重镇竟然瞬间土崩瓦解了,在没有经历守城的环节就直接失陷了。

    一个州郡再不济也不能脆弱到这种程度吧?更何况还是朝廷重点关注的防御州,战力如此之差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您还别奇怪,当时邕州的战力就是这么差,因为整个邕州就没什么兵员,估计上次救援安南时邕州方面压根就没来人。

    怎么会这样?这个问题估计当时朝野上下都会不由地发问,原因其实很简单,腐败!

    随着邕州的迅速失陷,晚唐西南一场离奇的贪腐大案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涉案人段文楚、李蒙、李弘源。

    (本章完)

第23章 邕州贪腐案() 
平心而论,段文楚在这场边疆腐败案中并没有贪蠹,而且他的所作所为也是从帝国利益角度出发的,但事情发展的最后走向却偏离了其原先的设计轨道。

    对于后来那么严重的结果,朝廷御史们用始作俑者来弹劾这位段大人也勉强说得过去。

    让我们来先翻阅一下段文楚的档案,这位段大人的身份相当特殊,那可是相当的根红苗正,忠良之后,烈士家属,而且整个唐室君臣一直都对这名烈士非常敬重。

    这名烈士的名字叫段秀实,是段文楚的祖父,他跟高仙芝、郭子仪等名将都相共事过,讨伐安史之乱也出过大力,这些其实还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位段秀实大人在朱泚叛乱之际,满朝文武怯懦不言之时,毅然奋起挺身,白首孤身,大骂国&。贼,用笏板击伤贼寇,而自己则当场壮烈殉国。

    壮哉!段秀实。

    面对死亡的威胁,当周围所有人都选择了忍辱屈服,却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他们拒绝诱惑,轻漠生死,始终坚守道义,不惜燃烧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与邪恶势力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这些人就是烈士,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我们都应该对其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因为他们是道义的殉道者,而我们更多选择的是做一个道义的旁观者。

    段秀实殉国之后,朝廷给予其及家族极大的褒奖,让其配享德宗朝庙,子孙则超阶赐官。

    有唐一朝,段氏的子孙都很受朝廷的照顾,段文楚就是在这样的和风细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当时南诏与大唐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双方边境还算平和,应该说当初朝廷让这位段大人远赴西南出任邕管经略使,更多地是为了让其镀镀金,将来为朝堂之内晋升捞点政治资本。

    要镀金自然要搞些明显的政绩出来,邕州这地方密林峻岭,人烟稀少,税收少,地方GDP很低,没有资金投入,经济建设自然也很难搞上去,从民生方面难有政治作为。但段文楚很快发现了另一个突破点,那就是军队方面,他发现这里面很有问题。

    邕管境内地广人稀,早先与南诏关系紧张的时候,为了防御南诏入侵,广、桂、容三道官军联合在此驻防,三年一替代。

    这些客军在邕州驻扎,吃穿用都是朝廷拨付,不隶属邕管经略府管辖,军区也是别的地方编制。

    编制不在这里,工资也不是你发,来这里纯粹帮忙,这就造成了本地官管不了本地将,久而久之,滋生出很多麻烦。

    而这些客军们远离故土家人,内心对驻防是有抵触心理的,这又不是我的家,我为什么要去拼命,一有个风吹草动,临阵脱逃的现象也是有的,战斗力堪忧。

    基于此现状,段文楚提出了一项驻军改革,那就是我这里驻军问题以后由我自己解决,就不劳兄弟单位了。

    具体方案为朝廷依然拨付以前的钱粮军衣,而邕管则用其来雇佣本地土军,用以代替三道驻军。

    土军优势很大,土生土长,熟悉地形,打仗也愿意为保卫家乡效死,最重要是土军招募的成本低,因此可以招集更多的军伍,壮大防御力量。

    方案报上去了,朝廷方面看了看觉得这项改革不错,看来小段下去是真用心了。其他三道方面因为免去了派兵驻勤的麻烦,也很乐意,很快朝廷就批复了意见,准。

    朝廷的资金到位很快,段文楚立即开始了募兵,谁知才刚进行不久,朝廷的旨意又下来了。

    段文楚调回中央另有任用,没办法,朝廷要照顾你,升职也快的无法预料。

    段文楚和新来的经略使李蒙做了一番简短交接,重点嘱咐了一定要把募兵大事做好,然后心情愉悦地踏上了归京途中,他觉得至少自己为朝廷做了一件有益的事。

    可他哪里会想到,人心险恶呐,再好的改革如果执行者用贪婪的目光来看,那就是一条发财之道。

    李蒙用自己后来的实际行动给段文楚的锦绣前程,涂抹了一个大大的涂鸦。

    鉴于段文楚的初心,以及烈士家属的身份,朝廷对其的判决如下:决定对段文楚进行行政降职处理,降为邕管经略使,令其重返邕州,负责善后工作,自己惹的祸还得自己去顶缸,处理完毕后继续降职回京任威武将分司下属职员。

    另一位案犯李蒙,是本案的主犯,此时已经不能将其缉拿归案了,因为就在案发前不久这个大贪官竟然因病死掉了,难道是天诛?真不知道其是命好还是命坏,总之他逃脱了人间的法律制裁。

    然而其劣迹却在史书上永远难以抹去,让我们看看段文楚走后,这位李蒙大人到底是如何贪腐的。

    李蒙送走了段文楚之后,照例他清点了下前任留下的府库,顿时吃了一惊,三千人的军费自然是个很大的数目,大到让人心里不由地打起了如意算盘。

    李蒙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已经招募了五百人,反正南诏方面一直也没大动作,应该也不会过来骚扰邕州,要那么多兵干嘛?

    于是他就向上报个虚数,已招募三千余土军,这样就省下了两千五百人的军费,这些钱来的多容易啊。

    李蒙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很快其他三道驻军陆续撤离,整个邕州竟只剩下了区区五百新募的土军,防御形同虚设。

    有时候人就是想不开,拼了命的赚钱,为啥,为了享受,但前提是你先得有命来享受啊。有科学的数据显示,贪官群体们的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用命换钱,也算是个高危职业。

    总之,李蒙到任不久,就病逝了,可是这最后一捞,却捞出一个大坑,把其前任和继任经略使都坑惨了。

    新任经略使李弘源,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竟然碰到个这么坑的前任,刚到任总要熟悉下工作环境吧,和下属官吏们搞一搞联欢酒会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要命的是还没等这哥们儿了解前任留下这么大的窟窿时候,南诏军来了。

    敌方大军压境,等自己需要军队时候才知道邕州其实只有区区五百土军,而且大都已经派出城外左右江布防,此时城内根本没有可以抵御的士兵。

    我想此时李弘源的心情绝对是极度抓狂的,老天,你是在玩我的吧。

    城门都被攻破了,怎么办?跑吧,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什么了,李弘源与监军跑的很快,跑出城后待了好几天才回去。

    等他们回去之后才发现,先前不算富裕的邕州,此时已经如同炼狱一般,南诏军队并不想占领这里,他们的掠夺和杀戮将这座边陲的小城完全摧毁了(城邑居人什不存一)。

    李蒙已经死掉了,李弘源这个倒霉蛋,也只能把这口黑锅背到了自己的身上,朝廷顺势的判决如下,对其行政降职处罚,贬为建州司户,也是一撸到底,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