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大官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省事的,娘,这段时日景气好,我再去求东家再多拨点活给我,这两天再熬夜多纺两尺绢,就可以多赚几文钱,下个月节省点还能够勉强熬过去,等五郎好起来咱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小倩’虽然脸上带着笑容,但范铭明显的能够感觉到她的声音中充满着疲惫。

    听到这里范铭的心也随之彻底颤动了起来,他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躺在这么破旧的环境当中,也明白了自己就是这个多灾多难的穷苦家庭的支柱。

    他被这种人间最纯朴的人间真情所感动了,如果在不醒来的话那简直就是一种罪恶。

    “呃。。。嗷!”范铭努力的发出声来,却发现喉咙仿佛被什么卡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很久没有说话的原因,从头到尾只发出了一声声的干嚎。

    “五郎,五郎你怎么了!”哐当一声少妇手中的粗瓷碗,掉到了地上,老妇人也随之紧张的了起来,那只粗糙的手不断的婆娑着范铭的脸颊,眼中泪水又止不住的涌了出来,关切之情显露无遗。

    “五郎,你醒了!”少妇明显的感觉到了范铭的状况是朝好的一方面发展,眼中同样的含着泪,热切的盯着他,惊喜得模样让范铭的心中暖乎乎的。

    看着眼前的两个‘亲人’,范铭眼睛同样的有点发酸,吞了吞口水,适应了下身体状况,“我醒过来了,你。。。你们不要再为我担心了。”

    那个‘娘’字在口中转了又转,始终没有说出口来,为了显示自己是真的‘醒’过来,范铭强忍着全身的无力撑坐了起来。

    “好,醒过来就好,醒过来就好!”也许是这段时间压抑地太久,儿子终于省人事这件事让她仿佛突然间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号啕大哭了起来。

    站在边上的少妇此时眼中也渗满了泪水,紧紧的咬住下唇,强忍着没有哭出声来,但那柔弱的肩膀却忍不住的抽搐了起来。

    纵是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范铭见到这种情形也忍不住心理堵得慌,强支着身体下了床。

    少妇赶忙跑过来用她那柔弱的手过来扶住了范铭的颤乎乎的身体,他这才发现他此刻还只不过是一个正在第二次发育当中的少年,他的个头也刚刚和身旁的嫂子平头,估计也就在十四、五岁左右。

    在两人的搀扶下,走出这间斑驳而又阴暗的茅草屋,来到凹凸不平的场院外,范铭不由的一声苦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原始的农耕村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一眼望去这个村落还算比较大,起码到处炊烟袅袅。

    对着天空,范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自己说道:“从今天开始,这里就是我的家了。”

第3章 无奈的现状() 
既然已经接受了事实,范铭就没有再呆在床上,每天开始身体的恢复训练,由于很久时间没有下床,再加上营养跟不上,范铭的身体弱的像根稻草,甚至被风一刮就左右摇摆。

    不过好像这具身体的底子还不错,再加上鸡汤的滋补,大约过了半个月的时间范铭就可以行走自如了。

    也借着这段时间他也搞清楚了自己所处的朝代和地理环境,在这纯朴的山村中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反而是这具身体的盲眼母亲仿佛知道不少,现在正是处在大宋熙宁元年,东京王相公正得官家的赏识。

    明白这点让范铭放心了不少,因为他有幸来到了这个科技、文化、经济呈井喷式的年代,也就是说他来到了这个最具活力的一个盛世。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京东西路应天府楚丘县下辖的一个村庄,按照后世的说法应该是京东西省、应天市、楚丘县、清河乡清河村,应天府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但在这个时代属于河北一带,京东西路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半个河北省。

    再到他转生的这个家庭,却是有几分神秘的味道,从老妇人的絮絮叨叨之中范铭听出不少的东西,他们三人搬来清河村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是他们范家荒弃许久的祖地,原本家中也是个殷实小户,家中除了过早夭折二哥之外,他还有两个已经嫁人的姐姐和一个哥哥,也算得上是人丁兴旺。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袭来,父亲被卷入一场官场倾轧之中。

    就是在这两年前的短时间之内发生了许多的变故,他的父亲入狱,而四哥暴毙,原本一个殷实的家庭瞬间破败了下来,至于具体的原因他没敢仔细去追问,相信该说的自然会说出来。

    他当下要面对这个羸弱家庭的残酷现状,尽管他的身体还只有十五岁不到。

    听老妇人说原本被抄家之时凭借嫂嫂从娘家带来的嫁妆维持了一段生活,还勉勉强强的过得去,但由于他的突然发病,一下将家中剩下不多的家产全部典卖完,一下变得窘迫了起来。

    穷困,极度的穷困,家中有一台简陋的老式织布机,是租镇上织造东家的,没有佃田,也没有劳力,这是用来维持这个家的唯一手段,家中唯一的收入就是嫂嫂去镇上的织造场帮佣和盲眼的老妇人在家纺线赚取一些工钱。

    范铭偷偷的盘查了整个房屋中的‘家产’,唯一值钱的恐怕就算那口铁锅了,另外还存有糙麦、黍子一石,大概也就是一百斤多点,没有多少油水这也只是够三口人一个多月的口粮,也就是说现实的状况是家中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下去。

    弄清楚现状之后范铭生出了一股浓烈的危机感,范铭在心中盘算了几天,该如何来将这个破败到极致的家庭拯救出来。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看能不能找点生意来做,这毕竟是他的老本行,在印象中宋朝的这个时代商品经济已经非常的发达,甚至超过了唐朝鼎盛时期的数倍余,但一想又随之摇头,没有本钱,再加上不熟悉情况和交通不便,这一切都是空话。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弄明白了这一切之后,范铭打算先熟悉下周围的环境,盲眼的老妇人道:“娘,我想去县城,顺便瞧瞧有没啥活!”这么多天下来,虽然叫娘还有点不习惯,但已经勉强能够顺畅的说出口了。

    第二天一早,在老妇人泛着欣慰的笑容中范铭踏上了去县城的道路,临行前老妇人摸索着从床底抠出一只玉镯子和二十文铜钱塞到了他的手中,范铭心中掠过一丝感动,他知道这已经是这个家中的全部家当了。

    清河村离县城不算太远,翻过两座山大概二十里的路程,当然,他也没有计划做什么,只是想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了解下这个时代的具体民生,这样才能够迅速的融入现在的社会当中。

    二十里的距离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不到一上午的时间范铭就来到了所谓的县城当中,谈不上失望,但一丝丝的不忿还是有的,这个应天府下属畿县远没有想象当中的繁华,但总体还算有个县城的模样,各行各业仿佛都很齐全,街道上也是人来人往。

    范铭衡量了下自身,心中不断划算这自己到底该从哪里开始起步,任何一个事业起步都非常的重要,有时候人的起步就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然而,他发现自己严重的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年龄。

    十四岁多的年纪虽然已经不算小了,但对于应征一些好职位的话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虽然勉强会写毛笔字,但账房、文书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位是轮不到他来染指的。

    能够适应他的职业只能是学徒、跑堂之类的职位了,但仔细考量了一下学徒和跑堂的工作状况和收入,范铭立即否认了这种想法,与其赚这么少的钱在这里耗费时间,还不如去买苦力,反倒钱多点,还可以补贴一下家中环境。

    在城门口的面摊上,范铭花三文钱要了一碗削面,揉了揉发酸了膝盖,滋溜溜的喝着热汤将一碗面下了肚,他以前就从来没发现一碗清汤面能够这么好吃。

    吃完之后又在城内徘徊了一阵,确定了没有再发现什么机会的他失望透顶的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在社会上打磨了这么久的他从来就不会相信什么事情是可以随便得来的,只有先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底子打好,才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有所建树。

    望了望天色倒是还早,沿途上范铭反倒不像早上那么的急了,沿途一路打量,倒也见识了不少那个时代没有的植物和动物,还有一些风土人情,这倒让他看出一些弯弯道道的来。

    他发现这个时代的由于交通的不发达,所谓的商品经济完全就是围绕着衣食住行这四个大的方面来进行。

    而行的这方面却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如果将来有了一些资本,开一家运输行倒是一本万利的行当,但眼下这些都只是一个想法而已,要实行起来的话难度应该不下于造一枚火箭,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

    一路不紧不慢的往前赶着,在快要接近家中的时候,范铭特意绕道去清河乡所转了转,他意外的发现这个小镇还颇有几分繁华的味道。

    在靠近乡所周围有几个小型的陶瓷作坊,还几个织造作坊,虽然他不能够到里面真的去看到什么,但他还是远远的看到了一些做工时的情形,想来他的那个小嫂子也是在这里其中的一个作坊中做活。

    在不远处他还看到了一个村学,里面传来抑扬顿挫的读书时,让范铭心中不由的一动。大宋正是一个文人崛起的时代,没有学问在这个时代是寸步难行,这个学问当然指的是孔孟黄老之道,这恰恰是自己的薄弱之处,而村学就是自己必经的一道桥梁,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来这里的作坊做工,顺便听听课,长点学问。

第4章 曹府()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站在村学门前的那棵大树下,听着内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范铭仿佛进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境界。

    浮躁的心在这一刻也随之平静了下来,嗤然一笑,这些似熟而生的文言文在这一刻看来却是那么的亲切,但真正的要自己应用起来还是力有不逮。

    或许应该要重新将这五经四书好好的回炉一遍了。

    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真的像史料上记载的一样,商人的地位普遍得到了提升和承认,如果比想象中的低的话那就要重新的考虑将来的路。

    一声清脆的钟响,范铭蓦然抬头,发现天色已经是接近暮色。

    一路想着心事,迎着天边那血红的残阳迈开步子往自家的那两间茅草房走去,拐过几条泥泞的黄泥道,范铭终于远远的看到了笼罩在暮色中的那间简陋茅草屋。

    走近一点,范铭蓦然发现在那间破落的茅草屋前矗立着一个单薄的身影,倚在门前的柴垛旁不时的倾斜着耳朵,仿佛在努力的接收着什么,那道身影在那落寞的夜色中显得格外的凄凉,风中摇曳着。

    范铭顿时停住了脚步,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深深触动了一下,霎时间被这充满温情的画面所感动,心中也不由的浮现起“倚门盼儿归”的场景来。

    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亲情的浓烈,这一刻他突然间明悟了,这种母亲对儿子的深情是人世间不论在什么年代都存在的至情。

    “娘,我回来了!”范铭这一刻是发自内心的叫了出来,没有一丝的生涩和勉强。

    “儿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