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昊武大帝-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隐传来商贩甚有韵味吆喝声,偶尔有人骑着马穿过闹市,人们也都习惯的躲闪着。

    孙策缓缓的走着,感受这千年古都的魅力,这座被无数诗人所描写所赞美的城市,这座文人雅士所向往的京都,这座历经千百年战争洗礼的要塞。

    几度繁华昌盛,几度沦为废墟,如今繁华喧嚣的背后,却不知隐藏了多少的危机。孙策叹了口气,天下大势还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常理,自己现在只希望苟且于乱世,何求闻达于诸侯。

    孙策摇了摇头,似乎不太喜欢这种吵闹的感觉,随后向旁边的小道走去。陆三看到孙策的行动也不言语只是在后面紧紧跟随着。

    孙策不知道路怎么走,只是凭感觉胡乱的走着,不过离那闹市是倒是越来越远了。陆三正思索着怎么出言阻止,孙策突然停下了。

    孙策自言自语道:“此处曲径通幽,绿草如茵,想不到洛阳城中还有这等世外桃源。”

    “公子,此地家奴也未曾到过,恐是哪位王侯静修之地,还望公子随我速回陆府”陆三低头劝道。

    “王侯将相,能有如此雅气,怕也不是那种小气之人,今日拜访一下也未尝不可,况且时日尚早,回陆府也不急于一时。”孙策笑了笑,便抬步向前走去。

    陆三也无可奈何,只有跟上孙策的脚步。

    穿过一段弯曲的小路,前方却是有一处宅子,孙策加快了脚步,走到门前朝那门匾上看去,只见上面用苍劲的小篆写着“贾谊祠”三个字。孙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旁边的陆三却不解的说道:“此地怎么会有贾谊祠呢,洛阳城外,明明有一座贾谊祠的。”

    如此一来孙策对眼前的祠庙更好奇了,也不回答陆三,径直的向院里走去。院里野草芳香,花团锦簇,青石板铺成的台阶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一种诗意和雅意充斥在庭院中,孙策看到这些也不免感到耳目一新。

    走进大堂中,正前方乃是一人像,只见此像头戴官帽身袭白衣左手拿着诗卷,双眼目视前方,此人像形神皆备,那贾谊竟似活了一般。人像面前,设有一长桌,上面摆着水果贡品,旁边一个精致的香炉上正香烟缭绕。

    孙策缓慢的向前走去,定在贾谊像前,看着那一番傲骨轻轻吟出李商隐的那首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语罢孙策眼角竟稍稍湿润了,而这时旁边有一帘子掀了起来,一人闻声走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你这是从哪里抄来的诗词,只见一女子好奇的问道。这女子年龄看起来还小,可一头波浪般的长发微微飞舞,新月般美丽的秀眉,一双星眸流盼妩媚,挺秀的瑶鼻,香腮嫣红,点绛般的樱唇,如雪的脸颊甚是美艳,晶莹剔透胜雪般的肌肤如酥似雪,身形纤弱,道不尽的清新脱俗。

    孙策迎着声音看去,不禁有些呆了,而那女子看到转身的孙策内心也是一惊。孙策在吴郡根本没与女的打过交道,而女子久在京都,见到的男子虽都是达官贵人,却没有一个赶得上孙策。孙策本来长的便秀气,自习武之后,又添了几分刚毅。如此一来孙策既有才子的优雅,还有武生的雄伟。

    这两人就这样呆了许久,孙策率先回过神来,看到眼前的女子也看着自己发呆便微微低头道:“此句并非抄袭,乃是小生看见贾太傅有感而作,拙作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倒是让佳人笑话了。”

    那女子听到孙策的回答,才从刚才的吃惊中醒来,想起刚自己刚才的样子,脸上也微微泛红了。随后女子又向孙策这边走了几步,半信半疑的道:“此句似从天来,真的是你想的?”

    孙策笑了笑:“佳人说的不错,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诗句也是我一时幸运而得吧。”

    “看起来你年龄小小却是个小才子,你是谁家的公子,我在京城怎么没听说你。”那女子看着孙策调皮的问道,倒是忘了自己年龄比起孙策也大不了多少。

    孙策看着面前可爱的女子,心中甚是喜爱,所以不急不慢的回答道:“佳人有所不知,我并非京都之人,我本扬州吴郡人氏,这次随叔父到此学习。”孙策却是毫不隐瞒,托盘而出。

    那女子点了点头,又朝贾谊像看去有些感伤道:“公子,你也喜欢贾太傅?”

    “嗯,我幼时曾经跟随父亲去过长沙,也到过那里的贾谊祠,那里香火虽胜,倒是世俗了些,完全没有这里的雅意。”孙策回忆道。

    那女子很有节奏的点头回道:“是的,洛阳城外的贾太傅祠也不乏有达官贵人去,可又有几个了解贾太傅呢,大都是附庸风雅罢了,倒是这里的祠庙有种别样的韵味。”

    两个人聊得甚是投机,偶尔听到女子的爽朗的笑声,孙策也笑的开怀。

    “我看你年龄也不大,怎么会知道的如此之多。”女子对于孙策的年龄尤为好奇。

    “我嘛,才堪堪六岁,项橐生七岁便为孔子师,说起来却是自惭形秽”孙策谦虚的回答着。

    女子有些吃惊,便又看了几眼孙策,有些不快的哼道:“你竟比我小这么多,那要按你的说法我更是没脸见人了。”

    孙策也不知道怎么接话下去,那女子看着孙策那无奈的样子,咯咯的笑了起来。女子的笑容如春风一般,让孙策多少都有点恍惚。那女子笑了好久才停下来,看着眼前还有些恍惚的孙策道:“好啦,不逗你玩了,我名字叫何蔓,小弟怎么称呼。”

    孙策无奈的挠了挠头正要回道,就听见外面有人喊道:“何蔓,你快出来,我买了你爱吃的糕点。”

    听到这里何蔓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随后有些慌张的对孙策说道:“坏了,我要先走了,你千万别说看见了我,改天有时间再来我家里玩吧。”说罢何曼飞了似的向旁边的房子跑去,只留下一头雾水的孙策还傻傻的站在原地。

    “改天有时间,我上哪找你去啊。”孙策自言自语道。

    不一会一个男子走进房中,此人面如冠玉,真个俊秀儒雅。那男子看到孙策有些诧异,随后向两边房间走去,找寻了一圈却是没有结果,正想找刚才那人询问。

    然而孙策早已经和门前候着的陆三出了贾谊祠,真奔陆府去了。

    夜深了,孙策却还没有睡下,孙策将手中的书简放在一旁,躺在床上想着何蔓的身影,想着远在家乡的亲人,想着脚下陌生的洛阳。是否也会疯狂,是否要会迷茫,是否也会期待着远方。孙策笑的很美,睡得很美,真希望这世界能一直这么美。

第7章 孙周相遇 共论史籍() 
与周瑜相友,推结分好,义同断金。

    ――华夏春秋?武帝纪

    瑜长壮有姿貌,七岁受业太学,瑜与太祖同年,独相友善,常与太祖共论史籍,见解颇多。

    ――华夏春秋?周瑜传

    孙策来到洛阳十几天了,可还是没有去太学,只是整天跟着陆三见一些人。陆三每次都像展示收藏一样介绍孙策,还时常让孙策作诗助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孙策如玩偶一样,成了陆三身边的招牌。

    孙策心里无奈叹道,世道艰辛,没想道自己利用陆胜来洛阳进入太学结交朋友,陆胜也利用着自己的文采为其增光添彩。自己在吴郡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真心喜爱自己,而在这里却是真的尔虞我诈,不经世事的孙策终于懂得了什么是人心所异。

    “既然你已经熟悉了洛阳的生活起居,那么明日我便将你送入太学,希望你能勤加勉励自己,不负我和你父亲的期望。”这一次孙策却是有些冤枉陆胜了,陆胜虽然有拿孙策装牌面的意思,但也希望孙策能熟悉一下洛阳的情况,所以当孙策向陆胜提到要去太学的时候陆胜如此说道。

    孙策完全没有想道陆胜会答应的如此干脆,自己想的许多话却是没了用处,于是只有点头承诺道:“我一定会在太学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一定不会忘了陆叔的栽培。”陆胜听到孙策的话欣慰的笑了笑。

    次日,陆胜便带孙策来到太学,当孙策看到早已布置好的房间,孙策才发觉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孙策内心暗自羞愧,礼数上更是不敢怠慢了。

    就这样,孙策正式进入太学,成为了一名太学生,开始正式接受东汉的教育。

    孙策身穿太学服,独自走在连廊,连廊连通着数个亭子,有的是几个聚在一起激烈讨论,也有的是说说笑笑吟诗作对,更有认真刻苦的还在埋头苦读。孙策虽然也拿了一本书,却不去读,只是倚在连廊的扶手上感受太学的氛围。

    “你看走廊上的那个人,看起来好小的样子。”只见一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的太学生指着走廊上的孙策向同伴说道。

    那同伴放下手中的书朝孙策的方向望去,随后笑了笑道:“要说小,谁还能有前不久刚入学的周瑜小呀,就是不知道此人有没有周瑜那般文采了。”

    那清秀的太学生叹道:“小小年龄就入得太学,仅此一点便远非我们能比的了,至于文采嘛我想怕是和那周瑜不相上下。”

    就在两人议论之际,从一亭子里走出一少年,只见此少年身穿太学服,左手持一纸扇,剑眉星目,玉树临风,真乃俊逸绝尘。少年身材有些瘦弱,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稚气。这少年便是刚才两人所提到的周瑜,而周瑜前进的方向正是孙策所在的走廊。

    孙策此时正在沉思,突然见一身穿太学服,长得比自己瘦小的少年走了过来,不禁打起了兴趣。

    “同学,在此好惬意呀。”周瑜看到孙策也有些好奇,倒是先孙策一步开口。

    孙策感受到周瑜善意的眼神,便急忙回到:“偷得浮生半日闲罢了,倒不如同学你过得充实。”

    周瑜也不知自己为何对面前的孙策有如此好感,或许是因为两人相差不多的年龄,或许是因为两人都有让人羡慕的长相,或许是因为两人手中拿着同一本书。是一见如故也是相见恨晚,两人就在这长廊上愉快的交谈着。

    谁也没想到名垂千古的圣君贤臣,会以这种方式相遇。在历史的河流中,从来不缺少偶然,从来不缺少你想象不到的事,缺少的只是你看不到的那双眼睛。

    “还不知道怎么称呼同学。”孙策路遇一知己,也是兴奋便不想仅仅萍水相逢。

    周瑜也惺惺相惜道:“我是周瑜,前不久才来这太学,想不到这太学果然卧虎藏龙,有阁下这等英才。”

    孙策听到周瑜的话不禁愣住了,即便孙策前世对三国一知半解,但是周瑜的大名却是深深的存在于孙策脑海里,尤其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直是孙策前世烂熟于心的一首诗。

    这是孙策见到了除孙坚外的第一位三国名将,此时的孙策又怎么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呢?我想每个穿越者,在面对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时,更多的应该是敬畏吧。

    孙策看着周瑜,孙策不知道那个时空发生了什么了,孙策只知道这个时空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孙策开始庆幸没有读过关于三国的一切书,如果这一切自己都知道的话,还有继续下去的意义嘛?

    如果每个人都是被策划好的,那自己和读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