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昊武大帝-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荥阳大败,听说洛阳的那些贱民借钱都要吃顿好的,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要在吃饭的时候有没有谢谢孝儒你呢。”董卓的声音并不响亮可是李儒听到耳中却恍如惊雷。

    “儒知错了,还请董相责罚。”李儒的头如同不是自己的一般拼命的朝着地上猛磕,这让本来就快要不行的李儒还没磕几下却是晕了过去。

    不过下一刻一碗热茶浇在了李儒的头上,“你以为晕倒这里孤就不计较了,别在这里给我来这一套。”

    董卓话音刚落,李儒强拧着眉头又重新跪了起来,而额头上那快红印还在不停的流血。“儒不敢,董相恩同父母,这条命是董相的儒哪里敢去自寻短路。”李儒强忍着额头的剧痛回道。

    “你可知昨日孤收到了长安的来信,马老贼和韩老鬼这两个背信弃义的家伙竟然敢写信威胁我。”董卓瞬间勃然大怒道,这一下却是吓得李儒紧紧的趴在地上。

    “这两人趁火打劫实在是无情无义,只不过董相只能安抚万万不可与之相对。”李儒苦苦的劝道。

    “这两个老贼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实在是让人不齿。”董卓叹了一口气,“不过孤又何尝不知道这两个老贼想的什么,若换做孤怕此时已经将长安据为己有了。”

    李儒眨了眨眼睛轻声回道:“董相切勿养虎为患,这马腾韩遂野心和实力不可小觑,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两人再待在长安。”

    “换作你会轻易罢手?”董卓没有好脸色的反问道。

    李儒吞吞吐吐的回道:“这两人若是有董相的气魄怕是早在边章之乱的时候便已经雄踞洛阳了。虽然小恩小惠请不走,可若是报着破财免灾的想法这两位瘟神还是能送得走的。”

    “此话当真?”

    “纵然无法说服两人攻打孙策,也足以让其退回西凉了,毕竟有羌人的惦记两人也不敢破釜沉舟。”李儒连忙点头回道。

    董卓一脸不悦的看向李儒:“请神容易送神难,怕是他们这一次要狮子大开口,没想到竟然让他们占了个大便宜。”

    “董相这一点倒不用担心,竟然这洛阳的贱民都有钱吃肉那么自然有粮食交给董相送人。”李儒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只不过这笑怎么看都没那么舒服,当然李儒或许早已忘了当初是谁想方设法的将马腾韩遂请为援军了。

    “这件事就交给你做了,若是不将两人送走,就不要怪我不念旧情了。”董卓轻描淡写的说道。

    而李儒听到这句话却是如获新生的磕头谢恩,李儒心里知道只要自己还有用处那么即使再惨也能活下去。若有一天董卓用不到自己了,那么李儒就是磕死在董卓面前恐怕都董卓都不会皱半下眉。无情总是帝王家,此时的董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份无情倒显得合情合理。

    不过这万人之上的位置却没那么好坐,这送走两座瘟神不过才是一小步。如今的董卓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又岂是送走马腾韩遂就能解决的,当然若不是有这些问题恐怕李儒早就可以自行了断了。

    “这洛阳的几个老家伙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隔靴搔痒,顶多会费孤一些手段而已。”董卓的目光突然变得复杂起来,“可是荥阳的战局若再出了差错,那就不好办了。”

    “好办好办。”李儒知道事情绝不好办可是依旧说出了口,这一来是李儒对于荥阳的事难逃其责,这二来李儒若是说再说难办怕是结果更惨。对于李儒来说,荥阳的胜败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命运,可若现在不表态却是走不出这高大的董相府。

    毫无疑问,李儒在饮鸩止渴,至于西凉军和董卓一个都逃不掉。……365284+cqsqc+272……》

第273章 一天一奏 董卓计划() 
李儒和董卓谋划了一夜,等到天亮回府的时候李儒十口气已去了八口,不过从李儒那张惨白的面庞上则不难看出这一招铤而走险还是值得。别的不说,李儒至少保住了命也保住了官职,至于荥阳接下来的战局李儒则是能拖多久便拖多久。

    董卓终究是没有想着动用自己剩下的两支联军,甚至这段煨和牛辅不但不前进反而又退了一些。这一招显然是给马腾韩遂看的,这长安董卓可万万丢不得,若马腾和韩遂得了便宜还不卖乖,董卓宁愿扔了这洛阳也得抢过长安。

    至于荥阳前线董卓也是心知肚明,这局势能拖住就不错了哪里还指望着反败为胜。不过马腾和韩遂只要一刻不退出长安,那么荥阳绝不能崩,也正因为如此董卓不得不调兵遣将稳住所有人的心。

    既然自己的嫡系军队不能用,那么董卓自然要铤而走险将洛阳接收的军队派了出去。不过虽然董卓支援了军队,却没有派出一个像样的将领。其实董卓很清楚荥阳的局势,本来就不多的统领经过先前一战只剩下徐荣和奄奄一息的樊稠了。可是董卓更清楚如今的荥阳已经不是哪一位猛将能够挽救回来的,荥阳已成死局。

    军队的出征倒是没有耽搁太久,第二天一大早便由西凉军中的一位名声不高的校尉率军前往荥阳援助。这荥阳什么情况尚不得知,可是这洛阳却即将迎来一场风暴。

    首先便是李儒在家中操控下人以各种名义征收钱财,不过洛阳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更何况这洛阳中的财产半数集中在皇宫,三分又集中在官宦手中,剩下的这两分就是收干又能怎么样。

    渐渐的李儒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洛阳的商户不少,可是要说钱财却并不多。这些人虽然财大气粗,可是这钱半数都在京城之外。再说漠北贩马的,冀州的大地主,西蜀锦绣的领头人,富饶江南的大族都不是泛泛之辈。

    这些人以前在天子脚下看脸色就已经趋利避害的将许多财产化整为零,等到董卓入京之后,这些人也没少帮忙。如今董卓想卸磨杀驴却没那么简单,且不说这些人重利轻命,就是真将这些人处死,怕是要得罪全国的商人了。

    这些人死了就死了,可是经商在外的那些兄弟伙伴哪里会忍气吞声,若是这些人一起资助联盟军的话,怕是董卓以洛阳长安之财也耗不过。

    这些商人大族的主意不能打,那些贫苦百姓就是拼了命的压榨又能吐出几滴油。想明白这些李儒便是将目光转移到了另外的八分上面,这皇家的财产自然不用多少,哪个物件拿出去不能说无价之宝也算得上价值连城了。

    不过如今的皇家哪里还是刘家的皇家?

    要说皇家财产不能动可不是因为李儒怕了那个小娃娃,只因为这皇家财产早已经是董卓的私人财产。李儒胆子再大也不敢再董卓的身上割肉,如此一来只能怪剩下的人倒霉了。

    清廉之官能有几人,更何况即使有的话也被前些年权势滔天的十常侍或杀或逐了。至于董卓入京后拿了皇家的财产,动了商家的财路,却没有指染到这些官宦。董卓本是要乱天下的,可是当董卓发现这个天下已经是自己的时候却不得不去让这个天下再稳定下来。

    西凉军乱天下自然无人可比,可是这些人哪里是治理国家的材料。所以董卓入京后非但没有动官宦的心思反而拼命的拉拢,等到拉拢过来这些八面玲珑的官宦一个个孝敬也不少这让董卓更灭了抄家的念头。

    可是那是不缺钱的时候,如今缺钱财送走马腾韩遂,李儒自然只有捡软柿子捏了。于是在董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李儒频频出手。接下来李儒每天朝堂上必有一奏,而所奏之人不是那些墙头草便是一些不安分的人。

    这早上弹劾,中午抄家的人便一定出现在府中,至于晚上便已经清点完毕准备明天的奏章。不过李儒还是挺厚道的,这钱财既然入了库,这人无论什么罪名也不再追究。这些官员有苦难言,只能灰溜溜的离开朝堂一落千丈的贬为平民,不过能够从董卓手下活着逃出来已经是万幸了。

    李儒的这般行径在朝堂众人看来则是与那喊了“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山贼无异。而这一天一奏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众人自然也极为清楚,如此一来洛阳的这些官宦家中有钱财的倒是整天提心吊胆反而那些家中不宽裕的谈笑自若。

    这一天一奏搞得整个朝廷人心惶惶,而董卓对此置若罔闻仿佛不仅要凑出送走马腾韩遂的钱而且自己也要小富一把。更何况经过这一天一奏后董卓发现原来那些趾高气扬的士大夫竟然一个个向自己献好,更有一些墙头草不顾着遗臭万年的脸面终于臣服在董卓的淫威下。

    董卓感觉到朝廷的局势经过这一天一奏发生了一个明朗的变化,本来董卓在朝廷中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只不过这个平衡的话语权在自己手里。不过如今经过李儒的这一天一奏,整个平衡被彻底大乱,董卓在朝廷中终于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兵权而占据上风,因为许多官宦已经投入到自己手下。

    如此一来董卓心中的那个蓄谋已久的计划也可以提前实施了,就在一天一奏冠冕堂皇的出现在朝堂时,董卓也在准备着接下来的行动。

    董卓先命人在洛阳散布各自消息,随后又请来几位德高望重的术士商谈,最后更是在朝堂上多次向众人谈及长安的富饶。

    很明显让废立皇帝都云淡风轻的董卓如此小心翼翼做的事必然不是一般小事。而事实上董卓做的这件事实在不比废立皇帝轻松,从董卓的所作所为以及京中流传的歌谣来看这一次董卓是想要一劳永逸。

    “东方不亮西方亮,长治久安还长安。”这一次董卓是要铁了心的迁都长安,……365284+cqsqc+273……》

第274章 袁绍之才 敖仓虎牢() 
就在董卓在洛阳准备迁都计划的时候,联盟军已经摩拳擦掌的准备拿敖仓和虎牢关开刀。经过两日的准备后,无论是曹操还是公孙瓒都有了必胜的把握,的确若是在荥阳大战前,便是两军合并也难以攻下一城,可如今西凉军损兵折将根本不能与之前相比了。

    孙策大营中孙策军虽然只负责情报方面的工作,不过此时孙策军的统领并没有闲着。这一战可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战,即使曹操公孙瓒有必胜的自信,孙策还是蓄势待发准备随时应对变化。

    而自从上次会议后,袁绍并没有急着回原武反而在孙策大营中住下了。这一来是这接下来的几日战况紧急,袁绍在此容易调度众人,二来袁绍身为联盟军盟主,在这种情况下坐镇前线总能起到一些激励将士的作用。

    孙策和袁绍整天在一起接触也逐渐改变了对袁绍的一些偏见。之前两人虽然在原武也待过一段时间,不过在孙策的记忆中袁绍几乎没有关心过任何关于前线的事情,甚至白马义从全歼这样重要的消息还是从孙策那里得知的。

    袁绍在原武的所作所为孙策看到眼里恨到心里,整日花天酒地吟诗作赋的袁绍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反而还将孙策困在原武。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孙策对这个头顶四世三公的世家嫡长子充满了偏见,甚至程昱多次劝说孙策都完全的听不下去。

    可是此时身在孙策大营的袁绍哪里还是那个只知喝酒投壶的败家子。袁绍一旦到达前线后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不仅迅速的决定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而且还在曹操公孙瓒各自离去的时候各自留下了一个锦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