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8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缅采夫相信,三座城市里的火箭弹会好好地教训中国的军队一顿,然后在中国人的视线被转移的时候,他手中握着的第一军和土尔扈特骑兵,就可以趁虚而入尽情的收割中国人的性命了。

    就算中国人意识到不对,再调集军队增援,那也来不及了。

    萨尔特科夫亲自来到了巴尔瑙尔的前线,在图穷匕见之前,巴尔瑙尔一线的俄军骑兵是很需要尽可能的活跃,以引人中**队的视线,尽力掩护西伯利亚军的。

    只是,土尔扈特骑兵和哈萨克骑兵越来越多的聚集在这里。渥巴锡的脸色是阴沉沉的。

    这些日子的扰袭战里,土尔扈特骑兵被打死打伤俘虏了三四百人了。这可是自己人被自己人打杀啊,还有什么比这种悲剧更糟糕的悲剧吗?

    渥巴锡在心底里告诉自己,这些都是为夺取胜利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但他心里就是滴血一样痛。

    伊万·伊万诺维奇·萨尔特科夫对待渥巴锡很友善,这不仅是因为情势所迫,也因为他欣赏渥巴锡的勇敢,上一次俄土战争中他们虽然没有并肩作战过,但渥巴锡肩膀上的上将军衔也不是白给的。战场上的渥巴锡是很勇猛的!

    如今的局势危险,俄军步骑都陷入了劣势,那么有着一个勇猛而又富有责任心的勇士在大反攻中做搭档,萨尔特科夫感觉着是一种幸运。

    是的,渥巴锡脸上因为心疼自己死伤的部族骑兵而产生的阴云,被萨尔特科夫当成了为战局发愁而表现出的沉思。这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我们必须抢回优势,现在还需要把中国人的目光更多地吸引到巴尔瑙尔。”渥巴锡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前浮现了一个个向他索命的冤魂。

    那些部落勇士死的太冤枉了。

    就算四十五岁的渥巴锡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冷酷人物,也有点承受不住这种内心的压力。他现在无比渴望着真像曝光的那一刻,似乎那样他的内心就会变得轻松一些。

    东面传来消息,那在伊尔库茨克城外被‘消灭’的两千多土尔扈特人,现在已经在巴尔瑙尔南部集结待命了,只等着俄罗斯主力部队一头扎进包围圈中,想要真相大白很简单。

    那两千多在中国境内生活了十几个年头的土尔扈特骑兵,每个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一些人还学会了写汉字、算术,学会了兽医和种植技术,还有一个个新鲜出炉的蒙古大夫。

    再笨蛋的人被灌输式教授了十几年后,也能铸造成型,并且是合格的。而这些人在日后就是土尔扈特部更加繁衍壮大的基石。

    ……

    渥巴锡的表演很成功,作为一个资深人士,伪装了十几年都没有被发觉的真影帝,他该苦恼的时候苦恼,敢愤怒的时候愤怒,萨尔特科夫那一双眼睛可看不透渥巴锡的内心。

    他被渥巴锡很彻底的蒙骗了过去。

    后者十多年的演艺经历,已经给自己竖立起了一个光辉的品牌效应,很多很多的俄罗斯人一提起乌拉尔河畔土尔扈特的渥巴锡汗,那第一个反应就是帝国的忠诚子民。有着这一么一层光环环绕,谁能透过外表直视他的内心啊?

    而且在骚扰过程中,渥巴锡真的没有偷懒打混,他最多就是安排一下土尔扈特人要注意安全,这跟‘划水’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然后就不得不说萨尔特科夫真的很有骑兵天赋,在其亲临巴尔瑙尔前线后,由他指挥的俄土骑兵真的给巴尔瑙尔城外的国防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比如说他险些打破了一个国防军的外线防御阵地。

    这让巴尔瑙尔城下的西北军区第11师师帅陈威非常愤怒,这种丢脸的事情竟第一个出现在自己手下。

    “饭桶!一帮饭桶!区区几个骑兵就把你们弄得如此狼狈!你们手中拿的是烧火棍吗?”

    陈威拍着桌子咆哮。

    当年他跟着部队出关,不是没遭遇过大股的骑兵部队,可从来没有吃过亏。甚至于,在西北战场是他还有过带领一个团硬抗五六千清俄骑兵冲锋,反杀五六百人的高光时刻。

    陈威是真正的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将领,他没有上过军校,陈家子弟出身的他就是一个老兵,当年多次英勇负伤,队官都没有当过,就直接拔到营官了。魏秀志当初守无锡的时候,陈威就是其手下的四个营官之一。

    随后在武昌之战的时候,他跟随着高峤堵荆州旗兵和绿营的退路,立下了不小功勋。

    但是作战勇敢,指挥能力欠缺的陈威却在营官升团正的关口上被卡了好几年,一直到陈汉出兵北伐的时候才登上了团正的位置,在大西北打了一仗又一仗,才升任了旅帅。

    立国的时候陈威连授一个流爵的资格都没,但他并不准备认命。陈汉军中这些年里连着历经了两次大淘汰,很多跟陈威同期的人物都离开了带兵的第一线,陈威却是仅存不多的‘远古化石’之一。

    但陈威心里也清楚,这一次战争就是他的最后一次征战了,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表现的好了未尝不能坐上开往美洲的直通车,可要是表现不好,那就只能在老家‘安享富贵’了。

    也因此他对手下部队被俄土骑兵骚扰,继而形成威胁,表示非常的不满。就算吃了苦头的那个营损失不是很大,这也让他暴跳如雷。

    陈威跟前站着几个紧挨在一起的军官,这些是被俄土骑兵袭击的营头和即使赶去支援的营头的军官,他们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连大气也不敢出。

    被袭的营头军官是无颜说话,而赶去支援的营头军官只是解了友军之围,却没能趁机反杀敌人,他们也不敢说话。

    见没有人应话,陈威并没有熄火,将手一抬,指着其中一个右校尉军官的鼻子,喝道:“冯文光,你跟我说。你们营是干什么吃的?是咱们的战士真的打不过老毛子,还是你自己愚蠢无能!?”

    冯文光一脸冷汗。

    陈威虽然是第11师的师帅,但第11师的兵力根本就没有全部来到巴尔瑙尔,第11师是西北军区下辖的三个主力师之一,全师要两万五千人呢。

    巴尔瑙尔城下的国防军顶多有一万五,这还是看在巴尔瑙尔距离俄军太近了,所以多给安排了一个团的兵力。

    陈威指挥部队的时候,眼里就根本没有旅这一级,直接指挥到团级,甚至是营一级。

    冯文光屁话也不敢回,只能埋头挨训,然后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下一次一定要搞个胜仗。

    这次哥萨克袭击来的太快了,选择的时间也是天不亮的黎明前夕,发动攻击干一票就走。可不管怎么说,阵地的守军确实是松懈了,是他自己大意了,这才给其可乘之机。

    一个营损失了一个队,不要说师帅喷他,他们营要是就这么的从阵地上转移到后方,他头上的帽子都不见得保得住。

    冯文光在陈威怒火消散了一些的时候,趁机做下保证。陈威则狠狠地挥手:“不要跟老子废话!你记住自己说的话就行。再出错了,你就给我滚回老家去。”

    陈威对冯文光非常不客气。但谁也不认为这是陈威在打压冯文光,冯文光是冯少华的儿子,冯少华虽然挂着上将军衔退伍了,但老辈儿面子,陈威是不能不卖的。

    冯文光从陈威指挥部出来的时候,额头上尽是汗水,顺着下巴一滴一滴的往地上滴。

第八百三十四章 ‘排枪击毙’时代的逝去……() 
一支骑兵大军正浩浩荡荡的沿着巴尔瑙尔河向南方推进。

    黑色的披风,传统的切尔克斯卡袍,头戴哥萨克的高筒皮帽,脚蹬着黑色的皮靴,与那绿色的大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色盘。

    哥萨克部队所过之处,黄尘漫天,远远望去。犹如一条张牙舞爪的黄龙,滚滚而下,直向南边扑去。

    而在哥萨克骑兵的身后十余里的地方呢,穿着传统蒙古袍子,头戴小圆帽,马撘里塞着弓箭、火枪,腰间挎着蒙古式弯刀的土尔扈特骑兵,正在缓缓慢行。

    萨尔特科夫与渥巴锡做了初步商量,土尔扈特骑兵纷纷撤回,而哥萨克骑兵和鞑靼骑兵出现在巴尔瑙尔周边,做出来一种土尔扈特骑兵被调去别处的假象,这还是在晃点对手。

    鞑靼骑兵虽然跟土尔扈特骑兵有一定的相似处,但一神化的前者和保持着密宗信仰的后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越来越多的俄土骑兵聚集在巴尔瑙尔,人喊马嘶,一片沸腾。

    渥巴锡骑在一匹并不高大,可很精神的白马上,立在那条被马蹄碾出来的小道路边的山丘上,带着自信与傲然,俯视着从面前开过去的那些部队,身边簇拥着他的随从和舍楞、巴木巴尔。

    一名骑兵策马飞驰而来,将一封信报交给渥巴锡的一名随从,然后又拨转马头,策马飞驰而去。

    随从将信报交给渥巴锡。

    “哦,是元帅的命令。汉人的军队已经发现了西伯利亚军的异动。鲁缅采夫命令我们可以结束第一阶段的任务,萨尔特科夫会在接下的时间里带领哥萨克和鞑靼骑兵寻机进攻巴尔瑙尔城外的中**队,对他们施加压力。他已经派出第一军赶来巴尔瑙尔。

    至于我们,也要行动起来。反击战就要开始了~”

    渥巴锡嘴角翘起了喜悦,舍楞也仰头发出畅快的大笑:“真的是很非常不错的作战计划,是不是?我已经渴望看到第一军全军覆没的那一幕了。到时候鲁缅采夫元帅的脸上一定万分精彩。”

    土尔扈特部的高层们虽然在底层不限制仇汉思想的传播,但是他们的高层却被要求人人能说汉语,有人说这是渥巴锡还做着‘*****的美梦的。可事实上这只是为了让他们在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

    舍楞现在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并不是土尔扈特部土生土长的贵族,他是土尔扈特汗和鄂尔勤克叔父的后裔。当年和鄂尔勤克西迁伏尔加河时,舍楞的先辈并没有跟随着一齐走。到舍楞时他居住在伊犁,并成为准噶尔部的台吉。准部被清军覆灭后,舍楞独抗不降,他杀了伊犁都统,逃到库尔苏喀喇塔境内(今薪疆乌苏一带),清军追剿之,他又逃往博罗塔拉(今薪疆博乐一带),不久逃窜于俄国……

    舍楞虽然跟满清有仇,但渥巴锡内心生出东归念头的时候,那时陈汉起兵的消息可还没有传入他们的耳朵中了,舍楞就一直是渥巴锡‘东归决策’的坚定支持者。

    你很难解释舍楞那个时候的心态,或许对回家的渴望在那一刻已经压过了对死亡的恐惧。

    舍楞有一句话,很能表明他的心意:生也天山,死也天山。即使死,一颗头也要抛在伊犁河畔,白杨树旁,抛在生我养我的家乡。”

    但是一个政治人物的内心是不能只看他那张嘴的。你要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样儿的背景。

    乃至于渥巴锡本人产生东归的意图的时候,土尔扈特部又遭遇的是什么样的压榨。俄国人对待那个时候的土尔扈特部可远没有现在这么好。

    如果不是被圣彼得堡频频的调集遣将,一次次的战争让土尔扈特部不堪重负,渥巴锡也不至于要生出东归的念头。就算俄罗斯的文化再难以融合,生存才是这些游牧部族所要考虑的第一要务。

    ——土尔扈特的位置,正好处在带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