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7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些人被释放的也很少,除了少数一些有身份的人之外,很多人还是在劳动改造。因为中西之间还没有缔结停战协约的么。

    而之后的时间里,陆陆续续的就有一些人死去了。他们有的是真的累死、病死和出了危险事故,有的却是被死亡的,比如几个在马尼拉家族存在源远流长的人,还有一些是女人。后者的去向是很耻于被说出口的。

    但是被从南洋继续致使到南明州的西班牙人还真是不多。

    煤矿劳改营的人也更多是荷兰人。

    比如当初的西班牙人,荷兰人要乖觉很多。整个东印度的荷兰人更多是‘商人的追求’,而西班牙人则多少还具有几分‘贵族的尊严’。

    而且荷兰人已经有了前车之签,西班牙人被俘后的教训摆在前头,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吸取呢?

    不要说是干苦力,到种植园去劳动,就是去掏粪,他们也会忍着恶心去做的。再低贱至极的工作能让他们保住自己的小命,那就是上帝的祝福。

    西班牙人用一条条生命证明了一个真实无比的理论只要被俘,只要进了中国人的劳改营,那就要有做俘虏的觉悟。不管你之前是高高在上的老爷,还是低贱的无赖乞丐,在这里都要遵循一条至高守则:无条件服从‘监工’的命令。

    对着‘监工’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下场是很可怕的。当初就有很多的西班牙人应为搞不清楚‘劳改营’的状况,而丢掉了自己的小命。这是很不划算的。

    这些‘监工’有南洋范围里最早投效中国人的苏禄人,还有一些是亲华的马来人、吕宋人,以及被中国兼并的朝鲜人,和中国手下的恶犬日本人,很多人都是非一般的恶劣。

    中国人的走狗们很清楚如何来讨他们主人的欢心,欺下媚上是他们的本性,狐假虎威是他们的深入灵魂的天赋,凶恶残暴则是他们自己原本就有的嘴脸。

    但接替原先的负责人,现在自己来主持整个南极镇建设工作的秦友梓则清楚,在南极镇这个刚刚开辟的居民点内,他正需要这些‘狠人’来管理未来会越来越多的劳改犯们,可不仅仅是煤矿上,港口码头、采石场等都需要这些凶恶的‘监工’。

    因为整个南极岛的开发工程,显然是一个浩大的计划,未来这里的规模或许不会比墨鹄差多少。越来越多的移民和劳改犯会来到这里,很快这儿的‘人口’就会超过两千大关,然后是三千、四千。

    三五年后,这儿的正式居民超过一万人,秦友梓也不奇怪。而劳改犯们的数量这会更数倍于此,否则他堂堂的一个河仙镇知府突然被调派到南极镇来,这就太开玩笑了。

    虽然后缀里头同样有一个‘镇’,但居民数十万的河仙镇是南极镇能比的吗?

    给南极镇一百年,人口也不见得能比得上现在的河仙镇,那么原因只有一个这里的战略重要性。

    就比如最初的新加坡一样。

    默默无闻的那几年里,新加坡市的级别却是跟鸿基港一直是一个档次的。

    被派遣到这里的劳改队都属于重犯,里头的人是没有人权的。他们只有等中西、中荷签署停战协议,而在此之前,他们就是毫无人生基本权利保障的‘两脚羊’,管理他们的队长、营长对其有着绝对的生杀大权。

    当然,每月这个‘死亡名额’也是有限制的。

    以煤矿为例,劳改犯还不到五百人,‘监工’和保卫力量大约有六十多人,统一由营长管辖。除此外还有一个班的宪兵,那是营长也要慎重对待的对象。事实上不仅仅是煤矿,包括南极镇里,宪兵队也是公署都不敢轻易招惹的。

    煤矿区的一角,一大片菜地里,五六个带着脚镣的白人正一人拎着一粪桶,一手拿着一个带着长柄的瓢,从粪桶里将积粪浇撒到田地里。

    这是煤矿区内所有人新鲜蔬菜的来源,一共有两大一小三块,就近的便是一块小的,还有两块大的在外头。

    菜田里的气味很难闻,一次施肥后,好些天气味都不会消散。

    对于田地里的白人们来说,这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噩梦。可是在中国人的枪口下,被选中的人都屈服了。

    一次屈服后,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当习惯成了自然,这些白人们不知道连他们自己身上都已经沾染了那让人恶心的气味。

    虽然被扔到南明州的劳改营都是‘罪孽’最深重的劳改营,里头的人要么是渣滓恶棍,要么就是拼死抵抗过的士兵,这些人面对着更凶恶的‘监工’和安保,却乖乖的收起了自己的个性。

    没有办法。恶人自有恶人磨,再凶狠的人,面对着一群人人都有过月薪被扣光经历的‘监工’时,那也要噤若寒蝉。

    在劳改队里,‘监工’的薪水被彻底扣光那只能有一个原因,自己手下劳工死伤太多。

    如果是一个有着危险性的地方,劳改营里是有死亡名额的。

    比如说一个队里允许有两人死亡/月,或者是有三人死亡/月,而要是死亡数字超过了2/3,或者是打伤、打残了劳工,那么他的薪水就要被扣掉一定额度。

    “监工”们的薪水并不算低,每个人都有被扣光薪水的经历,这里的监工都算得上是凶神恶煞了。

    恶人是有一股味道的,他们或许可以短时间里表现的温文尔雅,就像一个性格良好的好人一样。但时间一长绝对是会暴漏的。

    毕竟‘监工’的工作也是高危险高压力职业,再好脾气的人来干这活儿,时间一长也是会变得易爆易怒的。

    当一群被绑着双手双脚的恶人面对着拿刀拎枪的恶人的时候,前者也只能服软。

    南极镇,乃至整个南明州,都是不准说‘god’的,任何人说这个词汇被发现都要接受惩罚。佛道两家已经开始进入,并且用事物和好一点的生存条件诱惑着劳改营的西方人改变信仰,但效果并不大,比之他们在吕宋和东印度的效果,可差得远了。

    就像现在荒芜的南明州和物产富饶的南洋的差距。

第七百九十三章 看不到圣光普照的希望() 
承天九年,六月里。

    一艘从欧洲返航的飞剪艏炮船停靠在了上海码头,刚靠港,一群穿着短袖工作服的码头工人就忙不迭地围了上去,扶船板的扶船板,扯缆绳的扯缆绳,一架架大型的蒸汽滑轮吊机也在几十名工人的呼号下缓缓推到相应的位置。

    很高的规格是不是?

    一般的船只抵到上海码头后还真没有这样的待遇,可谁让这是一艘从欧洲返回来的飞剪艏炮船呢?

    这是当初伴随着高彦明出使欧洲时的一艘,承天四年的时候回来过一次,然后就一直到现在。一走就是四五个年头了。

    当初去的使团中人,很多人已经回来了,换了新人去欧洲,但也有人一去七八年,这才重新回归。

    高类思牵着法兰西爱妻凯瑟琳·卡伦站在船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故乡的空气。

    南京就是他的故乡,他的父母已经从北京迁往南京多年,一别故国多年,这南京在他的心目中也变得无比的亲切。

    新加坡的港口环境已经很好了,上海码头的空气比新加坡港还要更好,除了自然的海腥味,高类思感觉这儿就像一个偏僻无人烟的海滩一般清新。而要是拿现在的上海港来对比欧洲的那些大港口,比如这些年里他去过的马赛、波尔多、伦敦、曼彻斯特、汉堡、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热那亚、直布罗陀、哥德堡、巴塞罗那、圣彼得堡等,几乎欧洲所有有名的港口他都去过,但那里的海风和味道,综合起来的气味就像置身于腐烂变质的海鱼、垃圾堆里一样,上海的空气比之就像是天堂。

    虽然高类思知道上海港口区的卫生管理很严格,但是有了对比,才有更高的评价。

    船只在靖海停靠的时候还不显,那里明显还是一个小海港,新加坡就已经有点味道了,上海就是一个大惊喜。

    穿着一身中士女服的凯瑟琳·卡伦手里本来拿的还有一个手帕,可是现在的她,明显是用不到的。

    整个上海市,连港口区在内,主要道路全是水泥铺就的平坦地面,雪白的线条画分出一格格的港口工作片区,不远处是整齐的码头仓库,一条条轨道彼此交错,一辆辆有轨马车在上面驰骋,若干草坪、树木绿化带,包括漆成雪白色的,上面挂着漂亮的防风油灯的路灯,都错落有致。

    一个个穿着港区工作制服的工人或推车或扛着货,来回穿梭,两人一组的警察腰间挂着警棍、手铳,悠闲的打量着船只。还有手臂上带着红袖套的清洁工人。

    顺着宽敞的街道朝西看去,上海市那如棋盘般分布的市区掩映在绿树葱茸之中,但站在船舷上至少能看清楚港口区的分布,把大半个港口区尽收眼底。作为中国新城区建设的标本,上海的城市建筑、分布十分具有几何感,那一条条道路和绿化带就是分割线条,不是横平竖直,就是优美的曲线。

    被港口区的建筑和树木遮挡的上海市区显得很神秘,被眼前的港口区映衬的更加拥有吸引力和高档了起来。

    这么长时间没有返回国内了,如今上海港口区的景象和远处上海市的变化,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高类思仍然暗暗惊讶。

    很显然,这跟他记忆深处里的北京城完全不一样,也跟他熟悉的欧洲城市完全不一样。

    作为中国新城市的一个模板,上海市的模板就是一座园林城市,绿色城市。

    卡伦惊讶的长大了嘴巴,靖海和新加坡已经让她震惊了,但上海更让她出乎意料的欣喜。怪不得她总听从中国返回去的法国商人用羡慕的语气对她说,她会爱上中国的。生活在上海和南京的人,是幸福的。

    而平日里她从自己的丈夫那里也听到了一些东方的‘传统文化’,感受得出自己丈夫语气中那隐隐含着的优越感,生活中也越来越习惯大量来自这个国度的商品、物质,虽然整个生活方式还是西式的居多,可现在,眼前的这座漂亮清新的城市给了凯瑟琳·卡伦极大的惊喜。

    这儿只是上海,不是南京。他们今后要生活的地方会是南京吧,除非高类思再被外派到上海。

    而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南京比之上海应该更漂亮的。就像巴黎比之马赛要强一样,伦敦比之曼彻斯特要好一样。

    “这儿的花真多,还有草地和绿树,我喜欢这个地方。父亲,我们的家会跟这儿一样美丽吗?”忽然的,一个孩子幼稚的声音响起,是高类思的宝贝女儿,还只有四五岁大。

    很聪明的一个孩子,看着漂亮的上海港口就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家了。

    “当然,亲爱的宝贝,千古秦淮的风光比这儿更好。”

    “我早已经委托家人帮我们建起一座别墅,参照着上海的这种新世建筑和欧洲风格,由可怜的皮埃尔先生作为参赞,肯定会在布置摆设上融入法兰西的风格。亲爱的,你们母女会喜欢上的。”高类思对着娇妻爱女说道着,看着杨德望出现在码头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杨德望要比高类思回来的早,他承天五年的时候就回国了,然后一直在上海的外交部办事处工作。

    好几年没见,却并没有影响杨德望和高类思的感情,在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