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这座已经被更名为巴克镇的港口小镇已经生活了上千来自八闽的移民,因西班牙人被驱除而废弃的小船坞和修理厂重新开张,并且正在扩大当中。港口的‘门面’大换,不习惯欧式建筑和样式的华人移民正在积极发挥着自己的手艺和想象力,在不破坏房屋整体坚固的大前提下,将之模样尽量的向他们习惯的东方式方向休正。

    而且现在正是吕宋群岛的旱季,是移民登陆之后忙活的最重要时间。

    每天都有勤劳的身影在开垦土地,在修缮房屋,在打鱼捉虾。他们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即便是女人和孩子,也在为新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下刀子也不能停的港口扩建和灯塔的修建外,木材厂,镇外的砖窑厂,也都纷纷拔地而起。这地儿并不缺少石灰岩,但是土水泥的制造方法依旧处于保密状态,后者不可能在一个还只有千人的小镇设点建厂,那都需要从外面运进,所以码头仓库的扩建也不能停下。

    现在虽然是旱季,可鬼知道什么时候一场大雨就又来临了。

    这些从八闽过来的移民,在修养了很短时间后,现在已经开始被组织起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了。他们白天在各处工地干活,晚上还要上夜校被统一教授一些国语正音,在所有的移民之地里,推行的汉话都将是以国语正音为标准的陈汉版普通话。南京官话牛掰了!

    而那什么闽南话、客家话、粤语啥的,都可以洗洗歇着了。其内容则主要是卫生常识、热带生活注意事项,以及政府律令。

    这样的集体学习生活可能将伴随他们最长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直到这个居民点彻底的能够达到政府要求,并且可以自行满足的运转起来。这个在政治级别上仅仅是一个镇的小镇,才能结束如此的生活。而负责教导和指导他们的教员,就是这个镇政府和港口关口的政府人员,以及未来镇上学校的老师。

    南洋移民不仅是国人的一次大迁移大扩张,也是一次大规范,大整顿。

    推行官话,推广国语正音,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陈鼎的宝船停靠在了码头,不是因为缺少食物、水源了,而是天下雨了,还刮起了大风。

    陈鼎在护卫的拥簇下,不紧不慢地走在一件砖厂厂房内。此时时间已近中午,但外头已经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保不准海上又掀起了风暴了。

    但这并没有将这座储备砖坯的厂房怎么着了,后者之前是一座大仓库,西班牙人建造的仓库,储备着一定的粮食、物质,本就建在了地势较高处,周围排水设施也一应俱全,倒也不虞担心厂房遭到雨水浸泡倒塌,也不用担心里头的砖坯受到积水的浸泡。

    厂房是砖石结构,部分承重墙体或柱子由大块的石头垒成,顶上还铺满了防水油布和茅草。四周的墙体上也开了很多小窗,做通气通风用。外头连连的大雨并没有阻碍砖窑的工作。

    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窗上,声音大作,只感觉要把玻璃打碎了一样。厂房内很多地方都洒了石灰,这自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潮气。雨季就是这么讨厌,空气湿度极大,对铁木结构的蓄力传送机也没好处。

    整个窑厂并没有占用多少移民,满打满算就五十来人,这还连着运输砖头的车队。可出产的砖头,却供应着整个小镇使用。

    这是每个移民点都必须的,不同于最初的木头房,高脚楼,规模化的中国移民更向往砖房,哪怕是没有被火烧过的泥坯筑的房子呢。

    陈鼎并不能看出这个移民点的建设合不合理,他观察的只是这里人的表情。移民外表透漏出的情绪是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期望最真实的展现。

    这个刚刚进入运作的移民点,移民们的情绪还不错。

    至少这个厂房中的气氛并不凝固、低沉,大雨大风带来的不便当然让很多移民苦恼,但给他们显然对未来还充斥着信心。

    洒在各个角落的生石灰很多都受潮反应掉了。空气实在太潮湿了,就连厂房内部的墙壁都湿漉漉的迷起了水雾。可天上的乌云依然没有一丝要消散的意思。

    陈鼎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胆小的人,当他也不敢这种天气里起航,万一倒霉遇到了风暴,宝船沉底了他还不要亏死啊。

    这个时代,坐船远洋出事的可能性可比坐马车出车祸的可能性高出太多了,也危险太多了。

    陈鼎至今还记得自己亲娘在自己即将离开南京的时候,那一脸的担忧。

    在距离这座窑厂七八里的地方,那一片椰树林的附近,一个三十户、一两百人的小村庄这几日里从无到有的出现在那里。砖窑还没有造好,移民们住的房子都是简单的草房,现在则是好几个连在一起的大帐篷,支撑在大雨大风之中。

    所有的人都挤在这几顶帐篷下,即使帐篷是大型帐篷,一二百人堆在一块的滋味也是令移民们终身难忘的,他们就是坐船来巴岛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苦呢。

    这里的小村庄就是巴克镇的五个农业村庄之一,除了照看椰林,采摘椰仁,耕种是他们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每家每户每人都分配着土地,以人均四到六口来计算,那就是有着二十亩地到三十亩地,整个村落本就有上千亩地,再加上每个人额外租种的十亩地,只要耕种得当,丰收的话,只这里一个村庄的粮食产量就足够整个小镇居民全年的食用了。

    老百姓是最讲究实际的,他们可能不懂华夷大防,不懂忠君爱国,却绝对懂得饭都吃不上了的后果。懂得是谁让自己吃饱了饭,穿暖了衣,有房子住,有田地耕,是谁给自己希望。

    政府的权威和统治在移民当中是十分牢固和深厚的。这些移民到南洋的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能够依赖和信任的只有朝廷。搞移民竟然让老百姓变得更加依赖政府和信任朝廷了,这可以说是陈汉搞移民搞出来的一项额外福利,是意外之喜。

    风雨停了,太阳重新占据了天空。陈鼎离开了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码头上停靠的大船在某个清晨,迎着刚刚出现的阳光消失在了碧波大海上。

    他轻轻地来,也轻轻地走。没有给巴克镇带来一丁点的改变,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样看待着移民们如何艰难的渡过风雨。他没有留下食物美酒,也没有让受着风雨折磨的移民们登上自己乘坐的宝船。

    陈鼎的出现就仿佛一朵云,不能给巴克镇带来任何的不同。未来的一切还都需要巴克镇的移民们自己动手,开启未来崭新的生活!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太皇太后() 
承天八年的正月是一个热闹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刚过,黄氏一族就陆陆续续有重要人物进攻哭告太皇太后,陈鸣顶着很大的压力晋江浙监察御史刘文蔚为监察院副都御使,出行雲南,彻查粮库亏空案。

    作为西南军事重镇,雲南境内的储粮历来都是很丰盛的,但是年前突然爆出了粮库亏空,也就是说雲南的粮库系统在运作当中亏钱了,而且不是一丁半点。

    国家粮食系统一直有担负稳定国内粮价的职责,早在千百年前,中国的皇朝在地方上就设有常平仓,为国家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的设置。简而言之,主要是运用市场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市场的供球,充分发挥稳定粮食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就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汉的国家粮仓体系,也就是遍布全国的粮食局,也一样负有这样的职责。

    只是中国之前‘谷贱伤农’的大势太难以挽回了,那需要太大太大的投入。

    随意,在陈汉的政策当中,粮库亏空的合理存在。但一次亏损的太多就不合理了。

    粮库里的粮食在存储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售卖、清空、转换的环节,也就是把之前的陈粮旧米转为新产的粮食。而这个环节是多长并没有具体的限制,所以一旦粮库亏空被查到,最好的搪塞办法就是粮库转换中(老的卖掉新的未进),就算包公再世,也无法查出其真象。究其原因,虽然粮库转换是由中央粮食总局直抓的,但中央粮食总局或者说是内阁抓的只是大指标方向,只划下了一条红线,也就是要求的是存在‘量’。而其他的三个环节(售卖、清空、转换)还是由地方自已来操纵,或者说都是由地方粮食系统和政府一起在操纵,中央很难一竿子插到底的,那代价太大。就算是上头突击检查,粮食系统也有应对的预案,搞个假的粮山并不很难,置于后世电视剧上的“火烧连营”的现象,倒是还没有发生。

    陈汉刚刚立国,对官员贪污受贿打击严厉,吏治还算清明,些许蛀虫就是混在粮食堆里,也不敢大口大口的吞吃。而真要是出现‘火烧连营’的一幕,只能说明蛀虫们压根儿就想不到中央会突然的公开地突击检查,同时也说明粮食系统平时监管的缺失,害得这些蛀虫连一点风险意识都没有,更不用说蒙混过关的预案啦。

    如此的‘头一个螃蟹’,他们不敢吃,也不想吃。

    只不过雲南亏损的过多一些,地理位置也特殊一些,这里是边防重地,南面还正在进行着战争,突然爆出的粮库亏空又太大,大的让中央刚有听闻都不相信。而不是单纯的因为雲南巡抚是黄氏的女婿。

    雲南巡抚梁都是黄氏的女婿,是黄氏一系中拔尖的重要人物,早年随扈中央,迁都南京之后历任监察院御史,书处主任、秘书长、中原省监察御史、监察院副都御史、代理右副都御史、财政部侍郎。成天七年四月,地方巡抚正式被提升做二品的时候,转为雲南巡抚。

    从亲缘上说,陈鸣还要喊他一声姨夫,在中央时候,虽然不出类拔萃,但也没出什么岔子,很用心。陈鸣也没料到他到了雲南后,这么短时间内,几乎可以说是前脚刚刚到任,后脚就会出了这么大的篓子。

    正月下旬,刘武再奉命出京。二月上旬,刘文蔚先呈上来的初步的调查结论显示,雲南巡抚梁都在雲南国库储粮的调换过程当中处置失当,虽还不确定他是否有收受贿赂之事,可梁家绝对有利用陈粮售卖之机会谋取利益的现象,所以刘文蔚建议中央暂且免了梁都雲南巡抚之职。这下可就捅了黄家的马蜂窝了。而最让黄家人惊悸的是陈鸣竟然批准了这一提议,这也就代表着陈鸣很信任刘文蔚。

    而随后刘武也送来了最新的调查报告,梁都在粮食问题上不仅存在纵容子弟从中牟利的现象,更具有重大的失职表现,里头还有黄氏子弟的身影在出现。

    如果说之前黄氏只是在跳脚卖乖,现在就真的急了。所以他们找上了黄家的大神——太皇太后。

    陈鸣的御驾抵达延寿宫——长秋宫,这里也属于延寿宫,延寿宫从来就不是孤单单的一座宫殿,而是整个宫殿群的名字,就好比盛唐的大明宫一样。这长秋宫位在延寿宫的最南方,占地面积比老太太之前在皇宫时候的宫殿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