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7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外蒙,外蒙王公对于族人的控制力还依旧很大。

    陈汉的打算是在将来的对俄战争中,让外蒙的蒙古部落一点点迁移到西方去,陈鸣要建立一条隔开绿色与中国的‘天堑’,对佛教密宗信仰十分坚定的蒙古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陈汉对于外蒙的蒙古人衣着打扮也没有啥强制性规定。这些人身穿皮袍,手上拎着包袱,兴高采烈的,那包裹里的东西一看就不是他们的东西。

    这几个蒙古汉子刚走到旅馆下,后面一个二十多岁穿着棉袍的汉人青年就追了上来,满口乞求说道:“几位爷行行好,那些包袱都是小人主家的货物,没了这些,小人连家都回不去了。”

    快走几步,伸手就抓住其中一人袍子的下摆,那汉子挣了两下没动弹,立时恼羞成怒,转身一脚把这青年踹翻地上。狠狠地冲着青年呸了一口,“你小子不长眼啊。你店门口贴的封条盖的是边防总队的公章,你的主子现在说不定已经蹲在大牢里吃牢饭呢。警察没把你抓走已经算你积德了。

    这些东西是我们提供线索的奖励,警察没收的比我们拿的更多得多。你要哭找警察去!”

    站在窗户处往外瞧的两个中国商人立刻转回头,回到自己原座位去了。这话他们一听就明白,虽然这个蒙古人说的汉话语调有些古怪。可在满洲里这一片打混的中国商人有几个不知道官府的‘打击走私’行动的?

    最近可是常听到风声的。这可不是好事儿,挨上了都是一个洗不清的黑印。

    “哈哈,你这个蒙古傻子。真以为他是为了他的主家吗?这是为了他自己……”

    “真是大傻子,这点事儿都看不出来。”

    “他是怕回家了没办法跟自己婆娘交差,关主家的屁事……”

    旅店门口传来了汉人的调笑声,那汉人青年也根本不在意自己挨的那一脚,继续上前抱住一个蒙古人的大腿。几个蒙古人看着那涕泪横流的汉人青年大声的笑了起来,然后彼此用蒙古语叽里咕噜的交流了几句,最后满脸的高兴,随手丢了一个小包袱在地上,‘哈哈哈’的走了。

    那年轻汉人抱着这个包袱,坐在地上大哭了一阵,最后才抹着泪起身离开。

    这是为主家哭的,还是为自己哭的呢?有了这样的履历,还有什么商队敢招聘他啊?

    是的,店铺被扫,这年轻人被给警察抓紧去,从一个侧面讲的确是清白的。可真实的情况是什么,谁说得清呢?谁敢说这年轻人不是交代了什么信息,出卖了自己的掌柜、同伴,然后得以脱身的呢?

    这世间清白的人多了,选谁不行,干嘛找一个履历上有‘污点’的人呢?

    这年轻人将来会怎么办说不准,可谁都知道他很难在中俄边贸这一行发展下去了。不仅仅是满洲里,恰克图那儿的买卖城一样不会欢迎他。

    两名商人对年轻人的遭遇感叹了几声,对官府近期来搞得打击走私行动感慨了几句,抿了口茶水,把声音压低了些道:“这官府查的是越来越严了。硫磺、火药全不让过境,还有铁器跟粮食,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做贸易的谁不知道搞走私利润更高?

    当年晋商的老祖宗往蒙古贩运铁器,绝对比纯粹搞茶叶利润更大。而且他们能用铁器换取明王朝这边紧缺的战马,然后卖到国内,一来一回,利润更高。

    可是现在呢?

    官府刚发布的信息,但凡发现走私商队,可以就近举报,或者可以直接搞定。一经查实,就重重有赏。就像这些蒙古汉子手里拎的包裹一样。

    那官府可不管走私商队里的人的死活,打死勿论。一句话来形容走私商,那就是没人权。连被官府抓到的小偷强盗都不如,后者过堂的时候官府还给提供辩护律师呢。

    俩人继续感叹着生意不好做,以此表达着自己对走私商超高利润的羡慕。

    是的,走私商那都是‘通敌之辈’,都不是好东西,都能算是卖国贼了。

    晋商总会年年都会三令五申的要求晋商遵纪守法,要拥护朝廷,要爱国。可就这晋商在全国范围内的名声依旧比较臭,过去老祖宗干下的破事,现在也没有洗清,说起来都让人有点羞耻,但是这点羞耻在金钱面前似乎也不算什么了。他们是商人么。

    突然间外面传来一阵欢呼,两个人停了交谈,好奇的再度向外看去,一名伙计得了掌柜授意,快步向外走去,没多久就是回来,大声和掌柜的禀报。

    “又有旗奴逃回来了,说是这回就编在咱们满洲里了。”什么是旗奴,那就是旗人,跑回来了直接进劳改营的人。旗奴是汉人对他们的蔑称。

    “有多少人?”

    “能编几个营?”

    “老毛子那又在打饥荒吗?”

    “总算是轮到咱们满洲里了,这会要把外头的大路好好地整治整治……”

    “外头的路,有些地段坑坑洼洼,都快不成样儿了……”

    旅店里吃饭说话的客人们瞬间放大了声,大堂里立刻热闹了起来,连二楼都有人跑出来依着栏杆。

第七百一十章 八旗‘抗’俄() 
外蒙边境这里的三四月份还很冷,甚至一夜过后,第二天推开门还能见到一地白雪。不少背阴的地方的积雪还没有化掉,不管是边防军,还是警察,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而要是外出巡哨跋涉的话,皮衣就是这儿的最佳选择了。

    高士达也入乡随俗,他内中穿着薄棉衣,外面罩着一件棕色的熊皮大衣。在几名士兵的簇拥下骑马来到了呼伦贝尔二支队部。

    门前值守的士兵连忙迎上来,一名中士还问候着说:“高大人一路辛苦。这一回下去,大人您一定是大有所获。”

    高士达被寒风吹得都僵硬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个高兴的笑,“怪不得你们支队官让你守大门,老小子你果然机灵。”高士达往来呼伦贝尔和满洲里之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二支队部守门的士兵名字他都快要挨个叫出来了。这个中士据说是一个蒙古人,不过现在他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汉名叫宋筠。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士,可是能写会画,还识得眼色。才见面不几次就吸引了高士达的注意力。让高士达觉得他在这二支队当个小小中士是可惜了,应该到他们国安去,就算只能做个内部的文职,也不枉费了宋筠那一张嘴,一双手了。

    跟在高士达身后的几个士兵昂头挺胸的,这一次高士达带队下去,是捞到大鱼了。而且还连同了暗线接应来了一批南逃的旗奴。

    这都是功劳!

    “我们支队官在里面等着高大人过去。”宋筠笑着说道。他的本名叫玛拉特·松筠,之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蒙古八旗,可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他主动投降,并且有重大立功表现,所以他才能成为呼伦贝尔军营施工队监工中的一员,然后又加入了边防总队。

    虽然他用‘立功表现’近乎逃脱了劳改营的惩罚,但宋筠知道,自己这辈子都别想离开东北这块苦寒之地。

    在成为一名普通的旗兵之前,宋筠是蒙古八旗出身的理藩院笔帖式,还有幸见过永珹,并且被永珹在热河行宫的澹泊敬诚殿里一脚踹个‘五体投地’,脑袋‘咣’一下磕在了地面,鲜血立刻就流了下来。

    而至于这样的一个人是通过这样的‘重大立功’表现而出现在这里的,宋筠不愿去回想,那是他人生的最黑暗最乌黑的一段。

    “你们蒋大人呢?快通知他到会议室一趟。”高士达这次下去抓耗子有了新线索,脸上全是遮不住的高兴劲。

    ……

    就在高士达出现在满洲里地区的同时间,他所牵扯起来的反应已经触动了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

    满洲里的走私线路遭受到破坏,北方本来可以得到的粮食、铁器、火药都没有了,这里可得就有反应作用到俄罗斯人的地盘上——与满洲里一带对应的尼布楚地区安置的旗人出现了大量逃亡者。

    而距离满洲里几百里之遥的尼布楚一带,这一块对于俄罗斯来说很重要的土地,物质丰富,过去这里为中俄贸易中心之一,据说有五十个农民一天捕捉了4000头野羊,当然现在是不可能了。在俄罗斯和满清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以被流放者为主的移民涌入和尼布楚银矿的发现,使之这里成为外贝加尔的主要城镇。而自从尼布楚的白银矿藏被发现之后,储量在俄罗斯就始终名列前茅。据说到了21世纪,这儿也依旧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白银产地。

    历史上西伯利亚铁路的落成,让赤塔取代了尼布楚的地位。但是在这个时代,这里就是俄罗斯滨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是阿穆尔河沿岸总督管辖区的治所所在。

    总督依旧是法拉列耶夫男爵,战争当中他并没有表现的有多么大的失误,但是外贝加尔省的总督阿基莫维奇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被调回了圣彼得堡坐冷板凳。

    作为俄罗斯在外兴安岭以北的中心城市,尼布楚的居民人口突破到了五万人,这在外东北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过去就是整个西伯利亚的俄国人都没有这么多。所以这个数字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旗人,可他们的出现也让尼布楚的畜牧业和矿业开发走上了快车道。

    后者产生的白银并没有运回圣彼得堡,绝大多数而是化作为走私网络的资金。这些白银变现成了他们急需的粮食、火药、布匹和铁器。

    现在一个相貌高冷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尼布楚永珹的驻地,这是一座比较华丽的建筑,被称作京宫。

    福康安大步的向着宫内走去,而跟随着他过来的一队清军士兵们却涌进了旁边的房间里,熊熊燃烧的火堆立刻让这些人由衷的发出一阵舒服的呻吟。

    “还是跟着皇上舒坦,这时候了还有肉汤喝。”看门的清军过来俩人,一人端着一口大锅,另外一人端着一盘子黑面包。

    福康安的侍卫队长接过满满一碗羊肉汤,立刻就喝了一大口,烫的昂着头只呜呜叫,也舍不得把肉汤吐出一滴来。

    京宫的黑面包可没有21世纪的俄罗斯黑面包给人的感觉来的棒。

    后者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道名产,而且被砖家们证实,吃那玩意儿可以预防糖尿病。现在京宫的黑面包却是难吃和填饱肚子的代名词,八旗宁愿吃土豆也不愿意吃这种面包。但是土豆不常有,而黑面包的数量更多。

    用面粉混合了小麦在磨粉过程中被碾下来的皮层、胚芽、糊粉层及少量胚乳等麸皮,用中国的话说,麦糠,那就是麦糠。这面包要是比作馒头的话,那这种加了麦糠的黑面白就是绝对绝对的是穷人才会吃的玩意。否则谁会往里头添加了麦糠啊?而且口味还发酸。

    可是真的肚皮呱呱叫的时候,就是这种黑面包都是宝贵的。福康安的卫队,一人只能分到一碗肉汤的同时,一人得道一片黑面包。

    尼布楚这里是俄罗斯人在滨海地区的畜牧中心,羊肉汤喝到不稀奇,可是距离满洲里很近,而自身的人口数量又大的尼布楚,本身也一样粮食紧缺。

    早在半个月前,这里的所有人就都开始限定口粮了。就连那些天天下矿井挖银坑的旗人,每天也只能得到一斤黑面包,连他们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卫队长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