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间大乱,受影响最深的是地方的占领军。战争是一个十分耗费金钱的事情,如果占领区内没人再去缴纳赋税,那绝对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情。如果战争中的军队在补给、军饷各方面不能得到充裕的满足,这些占领军会去乖乖的喝西北风吗?当然是不会了。那么自然而然的‘抢掠’这一现象就出现了。当初的复汉军都免不了的一些事情,暹罗人处于对缅甸的痛恨,那更不可能完全禁止了。于是乎,一个恶性循环就出现了。

    正是考虑到这一方面,中暹联军才没有在占领初期就进行清洗活动。那怕这样一来会在地方上留下许许多多的忠缅派。可为了地方城镇的安定,他们也只能如此了。当然了,基本的、必要的清洗还是需要做的。比方说那些生命差劲的、祸害一方的家伙们。暹罗军队乐意铲除了这些家族,好给自己的金库多增加一份资粮。再有就是平反一些冤假错案,一些民意较大的冤假错案很快就的到了纠正。如此一来中暹联军在缅甸民间的声誉多少就会获得一些,再添上联军相对的严守军纪,很少有扰民之举。所以仰光、勃固这些城市中的缅甸人反抗情绪已经在削弱了。

    人,始终是要生存下去的。不论在怎样一个环境下。三角洲的孟族人在经受了二十来年前的亡国之痛后,现在再经历了第二次,这感觉可要比第一次轻得多。

    而且在另一方面看,只要联军能够在战场纵横披靡,赢的一场接着又一场的胜利,让这些人看到改朝换代的希望,那么他们最终会倒向胜利者的,这将是必然的。

    这个世界上还没出现过全民族面对外来者侵略都宁死不屈的人。在敌人强大的不可比拟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跪下自己的膝盖。

    但是想要在缅甸战场上赢的一次次的胜利,又要尽可能的减少战争支出,单靠联军的力量明显是不够的,他们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所以招募伪军就是在所难免的。

    缅甸的南方是孟族的传统聚集地,仰光、勃固、勃生,整个三角洲地区都居住着大批的孟族人。前文中也有介绍,缅甸的历史就是缅族和掸族、孟族的争斗史,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自己的文明和国家。

    中国的隋唐时代,孟族在缅甸南部建立了直通、堕和罗、弥臣、昆仑、土瓦、丹老等国,其中最著名的是“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几百年后的宋仁宗时代,缅族蒲甘王朝(缅甸第一统一政权)国王阿努律陀统一了缅甸全国。他以直通国拒借上座部【缅甸佛教传承】“三藏佛经”并出言侮辱为由,出兵南下消灭了直通国,活捉孟国王“马努哈”为蒲甘佛塔奴。后来这个王朝为蒙古忽必烈所灭。当时孟族就以勃固城为中心,复兴了“汉达瓦底”勃固王朝。明朝中晚期,“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再次被缅族的东吁王朝(缅甸第二统一政权)莽应龙征服。随后只要有机会,“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又东山再起。如此一直到孟族反过来灭了东吁王朝,却最终一了百了的被雍籍牙永远消灭了——从此孟族就成了亡国奴。

    现在时间才过去了二十来年,孟族对比联军的抗拒那明显是弱于缅族的。

    缅甸的三大民族对于联军,更准确地说是对于中国,那真是三族三个态度。掸族是主体支持,孟族就是大体中立吧,当然反抗者肯定是少不了的,最坚定的反对者是缅族。

    在缅甸陷入危险境地之中时,贡榜王朝可以把整个缅族暂时的团结在自己的身边,可对于孟族就很难保证他们的想法了。

    有中国的帮衬,联军的安民措施很是的力。孟族与缅族的世仇,外加军队里丰厚的待遇,这使得三角洲东部一带的招兵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以仰光来说,迄今为止已经有一千新兵已经走进训练营了。

    按联军总指挥部的计划,他们要尽快的招募到五千人以上的新兵,如此分成五十个地方守备队,分守地方,必然能极大地减少联军的压力。同时尽最大的努力来收编被俘的缅甸士兵,把这些反正的缅甸士兵将被直接编入地方守备队。

    仰光,原孟莽的指挥部,现在成为了联军的军部的驻地。

    “朱濆老弟,这小一万缅甸俘虏光养着可不是一个事啊?咱们要尽快的那处解决方案来。”俘虏里头要投降的人不是一丁半点,但是对这些俘虏如何的‘规范行为’,那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儿了。必须把他们跟新兵部队杂编、混编,要真的招募俘虏的话,后者的忠诚可不如那些新兵。

    朱濆苦笑一声,抱拳对郑信求饶道:“大王你也看到了,俘虏当中虽然有不少人叫着要投降,但从咱们埋下的细作反馈的消息看,这还是有很多人心存抗拒的。可以说这些俘虏人心还不稳定,总部【南洋水师】的意见是要再熬一阵子。”

    “再熬一阵子?”郑信不同意了。“这些人中明明很多人已经愿意服软了,我们把愿意跟我们干的人都召集起来,中间就算有跑的,那也跑了就是嘛。”郑信对于中国方面力求做到最好这一点很不以为然。跑了就跑了,要在民间搞事,再抓起来的时候不就能下狠手了?

    当然这些缅甸人被打的军气全无,斗志低落,现在就是捏合起来了也是战力匮乏。不经过大力整顿却不能编入地方守备队的。

    不是所有的战俘都是兔子当年的‘解放兵’的。现在这些被俘虏的缅兵很多人打仗都贪生怕死,可私下斗殴,逞凶斗狠却是拿手好戏。很难说他们中的那一部分人会乖乖接受整编。

    不好生的熬上一阵子,给足了下马威,让他们吃足了苦头之后,事情就不好办。

    眼下可不是原始的冷兵器时代,这年头不仅有火枪,还有线膛枪,隔着好几百米都能置人于死地的。为了安全考虑,必须要慎重。

    “除非大王有办法收住这些俘虏的心。那朱谋立刻就能在军令上署名。”联军的一些事儿,不是单纯的朱濆本人签字或郑信本人签字就能结束的。

    郑信沉吟一会,脸上掠过一丝厉容。沉声道:“治军莫若严。从联军中选出五百人充任地方守备队的基层军官。再用些副职圈来一批顺服的,分裂俘虏内部。至于不服从、带头闹事的,全都杀无赦,以慑其心。”郑信看了看一脸苦思的朱濆说道。“不能直接把他们放到地方,要先带着他们打几仗。只要带着他们打上几仗,肯定能稳定军心。”然后再分配到地方上去。这还可以根据他们在战争中的功勋来决定他们即将被分配去的地方,以此激励着他们在作战时表现英勇。

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收编() 
“郑信的这个法子不妥。”南京皇宫里,陈鸣想了半响儿,并不赞同这个意见。“从严治军固然是没有错,但难免没有怀恨在心却又藏而不露之辈隐于军中。这类人心思阴沉,打仗杀敌或许不行,煽风点火却很有天赋,以后极可能会闹乱子。不论大小,都不可取。”那是典型的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

    缅甸战场再度传来急报,也就是郑信的法子——在战俘营里举行一场大招募。言明择其中忠诚者升任中下级军官(班、排、队)。如此一来即足以服众——因为人家忠心,也能尽收其心。郑信的脑子灵活,想出了一个看似不错的注意。可就是无法保证那些’忠心者’真正的忠诚。

    南洋水师总部听了却心中大乐,对郑信想出的办法很为赞赏。这让他们能够尽快的甩掉一个包袱。

    “陛下,这个法子最妙的地方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分裂俘虏。既然做了俘虏,那这一万多缅甸士兵里就多是些贪生怕死之辈。对缅甸心怀死忠之意的或许有但绝不会太多。地方守备队的待遇还要高于过去的缅甸军队。以在缅甸招募的新兵来说,这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金银引诱之下有愿意投效的未尝不多?再加上公开选拔,那就更有吸引力了。而这样一来,愿意投降的和不愿意归顺的缅甸战俘之间必然会出现不可弥合的裂痕。至少这样可以进一步的筛选出谁是真正的‘缅甸人’。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愿意投效的战俘里是孟族人居多,那就更可以光明正大的离间孟族和缅族了……”

    这应该也是南洋水师总部同意郑信计划的最大原因。

    陈鸣知道自己不下令制止的话,是阻挡不住郑信在招募战俘的。因为这封信传到他手上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天。现在他在阅读这份急报的时候,郑信保不准已经开始在那啥了。

    现在他固然能阻止郑信的动作,可这样一来对于郑信威望的打击就太大了。这个风险陈鸣可不能冒。所以啊,他现在就只好看着郑信和朱濆联手行动了。但愿那后果是好的。

    缅甸俘虏整编的事在郑信的一力坚持之下,被朱濆联名送到了南洋水师总部,而得到了总部认同的恢复后朱濆也不再坚持了。两人的几句话间就定下定了接下来的规则,他们调集了整整一个团的兵力进入俘虏营,连同看守战俘营的一个加强营汇合,并且郑信又增加了一支他所统帅的骑兵营前去压阵。并通知战俘营所有战俘,愿意归降中暹联军的,可以现在就向看守人员报名。

    当天看守部队还催着一队战俘忙碌了一下午,在战俘营前清出一块大操场,又搭起一座木台。

    而且不说外面的反应,单说战俘营内的情况,那个可说是翻了天了。战俘营,看似一个“营”可实际上确实大大小小扎了十个营寨。近万名战俘分散在十个小的营寨中。第二天战俘营没再关他们,一万战俘自觉的聚集在那个刚被整出来的大操场中。

    按着平日里的亲近关系,这近万战俘少的三五个一群、六七个一堆,多的四五十人也不稀奇。还有几个大片的,人数不下二三百人,围坐在一起。整个操场上议论、商讨的全都是投降募兵的事儿。

    正应了郑信所想。这个注意确实是使得战俘彻底分离成了两个群体:支持或者反对。这件事上这里不存在中立。

    操场四周都布满了重兵,但是被围在中间的战俘们没有太大压力,因为只要你喊一声“我要投降”,你马上就可以走进另一个实施相当好(相对)的营寨。或者大喊一声“我归顺了”,你也可以走进那座设施相对要好的应在。最后剩下的只有那顽固不化的一批人!

    一边是苦难的战俘生涯,另一边是……

    整个招募过程顺利的超乎南京城的陈鸣想象,只是一天的时间,除了最后的两千来人被塞进了一个平日里只关押了不足千余人的小营寨外。

    ——这里是真正的战俘营。他们今后的日子是一天两顿。早上干的,晚上稀。因为早上他们要做工,而晚上嘛……,床是磨盘。

    另外的四千多战俘住的还是原先的老地方。地方倒是宽敞了少许,优待立刻来到,那就是伙食——时隔一个月,他们终于见肉了,一人一条咸鱼。他们选择了归顺,可是名次靠后一些,所以他们成了后备。只有最先的三千来人,占总人数三分之一的人口,他们住的是原先看守军队住的地方,伙食更好。他们现在可以说就是地方守备队的人了。

    以后的三天。战俘营周边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几拨人。这些人的待遇更好,他们单独扎了营寨。这些人就是主动参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