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八十门。真的是七八十门。我亲眼看到了。分做三个炮群。就在那摆着呢。是我亲眼所见啊。”出了一头急汗的舒裕德连声解释道。在来这边的时候他确实经过了一处炮兵阵地,而他也知道大炮是从三个地方打过来的,那么一个地方就有二三十门炮,三个地方可不就是实打实的七八十门了。

    “七八十门?”宋伟峰低声叨念着这个数字。“呵呵……哈哈哈,哈哈哈……”一连串的寒笑,笑的在场所有的人——人人从心底发毛。可看着如若疯狂的宋伟峰,他们心中又都是心有同感。

    “完了,全完了。”高固仰天长叹。道:“七八十门火炮。这还只是他们的先头部队,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缅甸的道路那么难行,国防军竟然只先头部队就携带了七八十门大炮,那该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才做得到啊。现在的国防军比当初的复汉军更加强大了。

    在场之人每一个都是跟陈汉打过交道的人,所有人都清楚陈汉对于后勤是多么的重视,而且后者的后勤保障又是多么的到位。陈汉打仗很在乎‘庙算’,没有一定的把握他们是不会冒大风险的。特别是现在人家已经是天下之主了,缅甸的情报更不可能对陈汉绝对保密,所以这一战陈汉不可能重蹈当初明瑞的覆辙。这样一来,甭管这一战的最终结果究竟如何,锡高山是一定要完蛋了。

    丰阿登软软的瘫坐在石头上,心中已经想到了自己不日后的下场,但他心里没有半点要对国防军服软的想法:“本官今儿本不想杀你。杀了你谁去跟逆匪传话呢。可是你舒裕德先背叛了朝廷,枉顾多年圣恩,饶了你我对不起大清在天的诸位英灵。你想怎么死呢?见血的,还是不见血的?看在你之前多年为扎拉丰尽职尽责的份上,爷今儿就给你一个恩典。”说道这里丰阿登的声音小多了,但是语气反是极为肯定。“本官生是大清之臣,死为大清之鬼!是绝不会叛国投敌的,大好头颅就在此放着,有本事就让山下的逆贼杀上来取吧。反正是用不着你再回去报信。”

    “……来人啊!给我拖下去,斩为肉泥!”既然舒裕德到现在都还没决定自己的死法,丰阿登就先一步给他决定了。

    舒裕德是断无侥幸之理了。不可他一点教训,丰阿登怎么能甘心呢?这狗东西那就是叛国投敌,给陈汉做起说客来了。要不是器具不被,那就应该千刀万剐了他。

    “大人饶命啊!……饶命啊大人……”舒裕德一呆之下,就是连声求饶道。

    “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大人饶命啊。”

    “大清已经完了。大人可比顽固不化,愚忠到底呢?有一条活路比什么都好啊……”

第六百九十二章 天兵煊赫,天数已定【今天两更】() 
一脸惨白的舒裕德颤颤巍巍的走下了锡高山。身后还偶尔能听到枪声和厮杀声,沿途也不时的看到些残肢断尸。血腥的场面让他几乎压不住心中的呕意,不时的停下吐出些酸水。

    等到他下山的之后,立刻就跟一团前沿阵地的士兵接上了头,同时护卫他走下山的十名清兵也乖乖的交出了刀枪,变成了俘虏。

    山上的厮杀声依旧,丰阿登部是被突然倒戈的宋伟峰、高固给打垮了,但是山顶上还有都丰额亲自带领的五六百人马,等到宋伟峰和高固的人马赶着败兵冲击山头的时候,赵尔欢部的队伍也几乎要给打垮了。

    “王将军,小的……小的幸不辱使命。已经说服了宋伟峰、高固二人来降。听那山上也响起了厮杀声,想必是赵尔欢也临阵倒戈了。小的恭贺大人,再立新功。”舒裕德一脸谄笑向王连说道。

    “那高固、宋伟峰可有什么条件?”王连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一战轻松了,清兵自己打了起来,舒裕德这个白胖子还是有两分用途的。

    “没。没任何条件。”舒裕德肥大的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连忙道:“王将军,那二人没有一点条件,没一点条件。天兵煊赫,天数已定,我等逃入缅甸之辈心中早有定论,现在求的只是一条活路,岂敢还有他念?他们已经斩杀了清奴丰阿登,表了诚意。只祈求将军能早点派兵增援。”

    云贵残存的清军逃入缅甸的时候,天下就比满清入关后的形式还一目了然。当年李定国、郑成功他们还都能跟满清拉拉战,虽然清军明显占据着优势,可是此前的清军呢?陈汉那是横扫千军如卷席,清军在马队的期望破灭之后,就再无其他的力量可以依靠了。而且陈汉统治区内的形式也远比当年八旗入关后的地方要安稳。

    打着反清复汉旗号的复汉军,显然赢得了很多汉人的支持,即便他们的政策在当初也为陈汉赢来了不少的麻烦。

    但是在陈汉强大的武力保证下,那些地方士绅、地主的反弹从来都没有酿成大祸过。一些的骚乱都被陈汉的地方兵马给轻轻松松的镇压下了。

    所以任何一个脑子不糊涂的人都清楚,满清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希望了。他们躲在缅甸未尝没有当年夔东十三家的那种心理,可是这当中怀着如李来亨、袁宗第、刘体纯、郝永忠等人这种宁死不屈、永不降清的心思的人,又有多少呢?

    那是很少很少的。连彰宝都逃去英国了,大批汉军的逃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他们的斗志。可以说只要有那么一丝儿的优待,很多人就会投降。

    最早的那些被劳动改造的清兵战俘已经有人放出来了,虽然很多人在这个劳动改造期间死去了,但是没死的人还是很多很多的。绿营汉兵又不是旗兵,后者被投入矿场中,或是到湿热的南方去开辟农场,危险性较高;而后者很多会是在修路、修港口,就算进入了矿场也会被有节制使用,就算到了南方新土,也会在更安全的熟地生存。

    这些消息在不断地流入缅甸,给汉军造成了更大的影响。

    不愿意放弃一丝生机的高固和宋伟峰在最后关头火并了丰阿登,即使他们什么许诺都没有得到,即使宋伟峰还是一个汉军旗人。

    ……

    敌人自己搞起了内讧,在降兵的配合下,一团轻轻松松的收拾了都丰额。王连留下了两个队的兵力押降兵,余下部队则火速开往了木邦城,那里应该还有一场硬仗等着他呢。

    他希望能够打缅甸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缅甸人的警惕性明显比他想象的要高。

    而战斗态势,木邦城的缅军汇集了有七八千人,几乎两倍于一团,可是缅军始终处于守势,并不打算跟国防军在野战中硬碰硬。

    当年缅军与清兵的战斗就已经体现了这一点,缅军的野战能力较弱,而靠着地势防御力明显比较强。清军与缅甸的战争,要不是明瑞轻敌冒进,后路补给都给缅军掐断,未必就会败得那么惨。

    明瑞部一万七千军只逃回来了万把人,甭管那纸面上的一万七千人实际上有多少,可说来明瑞那一仗不仅把自己葬送了,还丢了六七千精锐。

    而缅甸人还清楚清军在与复汉军打仗的时候,就像他们一开始抵挡清军一样——完全是缩头乌龟。可见野战上面,国防军的前身复汉军是远超过清军的,现在缅甸人还怎么敢跟国防军打野战?即使一团的总兵力才有他们的一半多。

    “这跟缅甸人对付暹罗军的态度完全相反!”南京皇宫内,陈鸣气愤的把缅甸战局的奏报扔到了桌子上。防御,防御,缅甸人只会防御,他们用坚实的石头和木头修筑了一座座堡垒,这样的防备可以轻松的抵挡枪弹和小口径臼炮、火炮,随后后者打的久了依旧可以将堡垒摧毁,但是耗时太长了。缅甸人在木邦城,在木邦城后头的腊戍,修筑了一座座堡垒,坚决抵抗国防军的进攻。

    如果是野战,如果是正面对决,明明一战、两战就可以解决的对手,现在却拖延了那么长的时间,自己的大儿子都要从四川回到南京了,成均公学都要开学了,第五山地步兵旅还依旧困在南渡河对岸。

    可是在南面的仰光战场,缅甸军与暹罗军展开了一次次的大战,他们会主动出击,还会伏击暹罗人。

    仰光之战的目的并不是单单占据一个仰光城,还有仰光周边的勃固、勃生,可以说这一战的目的是整个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所以缅甸人的反抗是十分激烈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三角洲区域都可以说是最适合人类生长生活的地带,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可以随是整个缅甸最最富裕的一块土地,而且也是为了将暹罗人赶下海,断绝暹罗开辟第二战场的战略,阿瓦不断调派部队南下仰光。

    而且仰光这片地方山地是没有了那么多,但高高低低的丘陵矮山还是有不少的,更主要的是这里的森林也一样广大。孟莽就充分的利用了这一便利条件,利用有利地形不停地打击暹罗军。现在暹罗也只是在中国水师的帮助下拿下了一片狼藉的仰光城。

    之前的战斗中,在缅甸很有象征意义的瑞大光塔都被大炮轰出了好几个窟窿。一些掉落的黄金和宝石也在兵乱中被抢劫,但是缅甸毕竟是一个佛国,在这里佛教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大金塔又是缅甸崇拜佛教的象征,很有特殊意义的。所以在水师陆战队彻底控制了这里之前,瑞大光塔遭遇到的破坏还不是很严重。

    大金塔外表镶嵌的无数黄金和数千颗耀眼的宝石除了‘自由掉落’的外,并没有遭受败兵的抢掠,完全有黄金铸造的塔顶,二两重的金刚钻,玉石雕刻的坐卧佛像和罗刹像,都没有遭受大的破坏。受损的除了大金塔本体,就是大金塔外头的几座小金塔也被炮弹给打中了。陈鸣接到这一消息后,可以说是大松了一口气。

    他并不是像英国人那样要殖民缅甸,也不是日本人那样的侵略,何况凶残贪婪如英国和日本,也没有对大金塔进行彻底的破坏,陈汉就更要保护大金塔了。这是缅甸人的象征,在帝**队还没有彻底拿下缅甸的时候,就抢劫大金塔,这太容易遭到当地人的反感和反抗了。

    现在暹罗方面送到消息,飞鸽从暹罗直接出发飞跃云贵,然后在四川一路沿江而下,很快的就能抵达南京了。虽然这途中会损失掉一批信鸽,但这种传递消息的办法真的很迅速。

    按照原定计划,暹罗南北两路大军当予格瓦城会师的。南路军从仰光北上,北路军从勃固南下,意图是连城一张大网,在打通两地交通线的同时也尽可能的绞杀这期间的缅甸军队。好以应对集结兵马严正以待的勃生。后者是缅甸重要的港市,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二百五十里,东距仰光约三百里。孟莽在丢失了仰光、勃固这两次近海城镇之后,就把指挥部转移到了勃生。

    贡榜王朝不是之前的东吁王朝,其国度阿瓦距离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距离相当远,如果仰光、勃固的暹罗军敢弃勃生于不顾,直接向北进攻阿瓦,孟莽一定会让暹罗人尝一尝后路运输断绝的滋味。要最大限度的打击缅甸人,亲自统兵抵达仰光的郑信还是把勃生夺下的最好。

    孟莽也不愿意放弃勃生,在全力的集结兵力,这种情况对于暹罗军而言当时一件大好事。与其每城必打还不如集兵一处一决死战来的利落。也正是因此,暹罗军才会两路出击以作横扫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