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阿里衮还不知道乾隆皇帝已经给他下达了死守湖北省城的钦命,不然他会更苦逼。

    ……

    晨曦照耀着大地,为万里长江在阳光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衣。距离黄陂只有三四十里的李家集——潭河码头上,一队队复汉军将整个码头包裹的严严实实,畜力驱使的转臂式起重机吊着一根泛着金属寒光的大炮筒从船只甲板上慢慢转到码头地面,上千斤重的大炮筒落到码头地面上似乎地表上铺设的青石板都不堪重负的呻吟了一声。

    然后是炮架,弹药车,还有成箱成箱的炮子,一桶桶的火药……

    “炮兵第五营第一队,五斤炮六门,到位……”

    当最后一桶火药从船甲板上顺着木梯滚下码头的时候,那一根根炮筒、炮架和弹药车,已经被炮手重新组装成了六门雄壮的五斤炮。一队队炮兵列在炮车的左右,一头头从码头上赶下的犍牛套上沉重的炮车后,迈着沉重的步伐,拖着炮车向连通李家集码头的大路行去。

    阿里衮的担心不是自己癔想的虚妄,而是真正的现实。当陈鸣知道前军攻略汉阳府的步伐在黄陂受堵,复汉军的火枪兵固然犀利,可马铭勋领着川军躲在地道战壕城池壁垒中,没有足够的大炮,前线的队伍很难攻克黄陂县。立刻就拨调了炮兵第五营和相配的弹药,特发一支船队,急送到黄州去。船队直接由水师营战船护送,越过黄州府城行到城西面的断天河,通过河道进入涨渡湖,然后顺着汇入涨渡湖的潭河一路抵到李家集来。

    这中间还更换了一次运船,在涨渡湖的湖口。因为能在长江里自由航行的漕船、沙船,可不能在小小的潭河里也往来自如,为了防止搁浅,后勤部队特意在涨渡湖口更换了船只。

    结果一支五十多艘船只的船队一下子膨胀成了小二百艘,因为船小了,载重也小很多了嘛。

    在李家集的码头上,完全将所有运载的弹药彻底移交给先锋部队后勤处的运输队伍的长官,在后者一一核实了火药和炮子数量以后,拿出文件,一式两份,双方各自签署下自己的姓名,然后盖上公章,彼此人手一份。

    “兄弟,镇子上都准备好住处了。今儿就好好地歇一歇。”

    严肃的表情在文件签署以后就完全不见了,两个后勤队伍的长官脸上荡漾着仿佛亲兄弟一样的亲密友情。“那我们就不客气了。这几天可真把我们累得不轻……”在涨渡湖湖口更换船只的时候,运输船队的人哪一个没有亲自下手?完成任务了,必须要歇一歇。

    前锋部队的消息传给陈鸣,陈鸣发来船队起航,一番周折来到李家集,这时间都已经走到了二月底了。复汉军的大部队在黄州集结了三四万人,只是大批的辎重物资和炮兵还遗留在安庆。这段日子里,皖北的清军如同缩头乌龟,老老实实的待在泸州,不敢南望一眼。唯恐复汉军起大兵杀上皖北。而江西的清军则相对来说就硬气很多,对着九江、湖口猛攻不已。让复汉军第一批赶到安庆的队伍,屁股都没有坐热,就急忙忙的赶去增援九江。

    到现在,江西清军也牵制住了复汉军小万人的兵力。清兵练勇不停地向九江湖口发起进攻,惹得陈鸣火气直冒,真想大军向南,狠狠地给江西清军一击。

    安庆的桐城前线,唐文灿遥望着对面的清军阵地,良久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骂道:“这狗鞑子,真是把窝囊装到家了。一门大炮都没有了……”这做的可真够彻底的。估计现在桐城的复汉军如果发起攻势,对面阵地上的清兵拔腿就会往北跑。

    唐文灿部到了安庆之后,就被高平山一分两半,一大半留在安庆,一小半送到桐城替换了原先兵马。唐文灿主动请缨,成了现任桐城复汉军的最高指挥。

    从前线阵地怏怏不乐的下来,唐文灿去了伤病营头,之前守备桐城的复汉军是撤走了,但伤兵不能说走就走。唐文灿请示了安庆的高平山,这些伤病员伤愈之后,就就地转入现在的桐城守军部队了。也就是说这些伤兵日后还是他唐文灿的兵。

    唐文灿这次带来桐城的部队有三个营,比之之前的桐城守军多出一个营头,但唐文灿还是觉得人手少,因为他在防守桐城县城之余,还让手下士兵向原先守军控制不了的西部山区摸索渗透一二。唐文灿是不会嫌兵多的,而且这些人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比唐文灿手下这三个营的士兵更值得信赖。

    一进军营,应眼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百姓装扮的人。这些人也确确实实是老百姓,是桐城当地的老百姓。每一个能进到伤病营做工的百姓都必须有家有户,有人联保。每个人每月一块银元,逢年过节还有奖励,这是桐城当地难得一见的高新。

    百姓有男有女,男的做力气活,女的也不全是要她们伺候人,那要看她们自己的意愿。不愿意伺候伤兵的还能去浆洗衣物和洗煮纱布,伤兵包扎换下来的纱布洗净晒干后还可以重复使用。

    烧开的大锅上头弥漫着的腾腾的热气,一个个年纪不一的当地妇女拿着长杆站在锅边搅动着纱布。煮好的纱布被用长杆挑出来,稍微放凉之后,就开始洗涤,然后重复煮。

    在伤病营的东南角,二十多个如王之政一般大小的毛头小子正在卖力的处理着药材。切、碾、压、捣……,一个个十来岁大的少年蒙着白色口罩,穿着白色的大褂,全神贯注。他们就是复汉军军医系统里的童子兵!(。)

第三百零六章 拉拢民心() 
【书评区挂了一个龙套楼,大伙儿如果感兴趣的,就自己设置一个人物,中外都可以,也不用全是陈鸣手下的哈】

    前清安徽巡抚衙门,现在的复汉军安徽总兵府,眼下的复汉军大都督行辕。陈鸣的到来将高平山直接挤到安徽的原布政使衙门办公去了。

    陈鸣身后墙壁上悬挂的大幅地图上,本来横跨大江南北的大片红色区域现在已经缩水了七八成,苏北之地只剩半个扬州府还没有丢,江南则再度恢复到了苏北决战时的情形——还被复汉军掌控的地盘就只剩下那狭窄的沿江一溜儿。

    “江阴黄山炮台的守军主力不是已经撤了吗?”

    “禀大都督,黄山炮台的主力部队已经后撤。”

    “那江阴也撤吧。守住镇江就行。”陈鸣丢下了黄捷抵到的奏报,对于江阴的得失有点不以为然。那地方丢了也就丢了,本来江阴距离镇江就有些过远,在北岸的南通州已经被清军拿下的情况下,过于遥远的水陆通道太容易被清军从中间切断了,所以没什么好可惜的。

    南京的局面啊,只要复汉军暂时还把持住镇江——南京——扬州,这么一块三角地带就可以了。

    况且为了之前的战略布置,复汉军付出的代价还小嘛?

    那苏北的队伍在撤离淮安的时候,淮安粮库中囤积的还有十几二十万石米粮来不及运走,陈鸣不也大笔一挥就散给当地的难民和百姓了么,结果连清江的百姓听到消息后都跑去淮安抢粮食。还有江阴的黄山炮台也是如此,炮手和护军撤走后,只留下了小部分人在炮台上装样子。如果清兵打来,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炸毁炮台和炮台上的四五十门大炮,然后逃之夭夭,而不是拼死抵抗。

    复汉军的大炮来的轻松,但四五十门大炮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陈鸣都舍弃了那么多了,还有什么舍不得一座江阴县城的呢?

    就是可惜了他之前对江阴存留的好感了。复汉军占据江阴那么长时间,整个江阴投靠复汉军的人也凑不齐两个营。虽然这个数字比起其他地方已经好出很多,但距离陈鸣的‘期望’还是差之很多很多的,白瞎了陈鸣之前的一腔感情了。

    放下黄捷送来的奏报,还有九江苗福伟送来的快报。九江湖口两面聚集的清军和江西民勇数量已经达到三万人。在陈永生带领着九江水陆军进攻湖北之后,陈鸣就派苗福伟坐镇九江,自然的他头上也多出了一顶江西总兵官的帽子,一如高平山现在的安徽总兵官一样。

    苗福伟现下手头的小万人马,但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新兵蛋子,剩下的三四成也都是非主力部队,战斗力比之对面的清军民勇只会弱不会强。也就是他们处在防御态势,并且炮火力量充沛,陈鸣为九江加强了一个炮兵营,这让让九江部分挡下了清军的一次次进攻。

    苗福伟的这个快报当然是求援兵的。

    提笔在折子上写下了‘知道了’三个字,然后反手撂到了一边。一些事情可以对下面解释,但解释了之后就没必要对下面再解释了,九江的战局就是一个僵持么。那就僵持着好了,复汉军现在火药充足,清军能有多少人来喂炮弹啊?苗福伟就算一天一个快报来求援兵,陈鸣也不会派出去一个兵蛋子。他现在关心的战事只有黄陂!

    短短两个小时,陈鸣看了二十多道奏报,在一大半折子上写了‘知道了’仨字,他现在这仨字是越写越有范儿,都已经可以写连笔了。

    “让谢瑚谢宝光来任安庆知府,提调安庆的民生工商。”

    自从谢瑚在星子县南康府大牢里被救之后,伤愈的他对满清是心灰意冷,在家人都被复汉军接来后就很自然的为复汉军效起力来,陈永生在知道陈鸣有改九江的军管会为正式政府的意图后,曾专门写了个折子报保举谢瑚,但现在坐在江西总兵位置上的人已经不是他陈永生了,让谢瑚这个与陈永生关系密切的人在九江做知府,就有些不恰当了。只不过这个谢瑚也确是很不错,那怎么办呢?就调到安庆来,让他做安庆知府。

    “下面县一级的知县任命,还有各地的佐官,你们要尽快拟出一个名单来。不要怕担责任,只要你们自己不犯错,下面的人错了只是他们自个的错,牵扯不了你们。咱们现在夹袋里的人也不算少了,那些做过师爷的人都不是傻子,放手用他们一用。你们尽快拟出个名单来。在咱们起程去湖北前,把安庆、九江两地的官员任命全都敲定。”

    陈鸣对着眼前的郑宏宇和柳德昭说道。安庆知府他定了谢瑚,九江知府他任命了原扬州知府郑闻。后者是绍兴人,为太平府知府【芜湖】的师爷,复汉军下江南途中攻取芜湖的时候,郑闻没能逃掉,就乖乖的投降为复汉军效力。

    这个人贪生怕死,一被俘虏就稀了,很难让陈鸣真心信任他。一开始陈鸣就并不相信他,但郑闻当过十好几年的幕僚师爷,处理起各种杂务是得心应手,而且在暗营对他的长久监视中,也没有发现郑闻与清军细作有勾搭的迹象。陈鸣现在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的相信他,却也用他的才。

    至于知府以下的佐官,还有县一级的正副官员,陈鸣就没心思去梳理了。直接交给原先东南行署和柳德昭去做。

    他现在就想三下五除二的将安庆、九江的麻烦全都摆平,然后带领剩余队伍开入湖北,江南的人马也陆续撤入安庆和九江,他太想完成这个军事战略上的千里大转移了。

    暗营北方局已经传来消息,之前被阿桂转移到归德、开封一线的清军,正在迅速回转前线。而且一支清军马队已经从陈州南下信阳,陈二宝带领的队伍从德安转回襄阳境内,然后又回南阳了。现在河南暗营正在全力侦探那支马队的数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